第81頁
“情況就是這樣,尊敬的列昂尼德·鮑里索維奇!”他用手指敲著自己的額頭,“我把這裡面的一切都亮了出來,請你考慮,老頭的懷疑是否有根據。”
在博林的全部論斷中,我覺得只有最後一點最令人信服。確實,做案的手法對於馬霍夫一夥來說,太離奇了。在李沃夫公爵①和克倫斯基時代已無法無天慣了的職業刑事罪犯早已不講究做案手法了。殺死——掠走——溜掉——變賣,絕大多數罪犯都是按照這個最簡單的公式作案的。當然啦,牧首法衣聖器室的被盜不能列入普通案件。為什麼要偽造德米特里·普里列達耶夫被害的現場呢?是害怕刑偵局嗎?
【 ①李沃夫:1861-1925年,公爵,大地主,立憲民主黨人。1917年3月至7月兩度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總理兼內務部長。】
在“天涯海角”飯店同馬霍夫見面時,我沒有發現他有驚恐不安的神色,這個樂天派的匪徒表現得自然可親,從容鎮定。
是的,馬霍夫應當明白,如果布爾什維克掌握了政權,那將會曰益強大,到時候他們就不會再容忍西特洛夫卡市場存在。不過,難道說,馬霍夫指望在“希瓦自由城”崩潰之時,受到寬大處理嗎?不管他是否殺了德米特里·普里列達耶夫,“希瓦”勢必要崩潰——這也是他,馬霍夫的末日。如果他不從莫斯科逃走,不躲藏起來,就會吃槍子兒。
“好吧,”我說,“假設說,克拉斯科沃案件與馬霍夫無關,那麼,又是誰到過克拉斯科沃,吊死了普里列達耶夫呢?”
博林聳了聳雙肩,說:
“不知道,列昂尼德·鮑里索維奇。說實話,不知道。”
“總會有某種推測吧?”
“一般來說,應當有。但是,我推測不出來,列昂尼德·鮑里索維奇!只有某些疑點,我剛才已經講過了。”
“……你是說,去克拉斯科沃……不過,你能期望得到什麼呢?”
“克拉斯科沃不是巴黎,也不是倫敦,列昂尼德·鮑里索維奇。”
“無可非議。”
“既然這樣,那麼,一個人在那裡不被人注意是困難的。死者住在那裡,又從不露面,那是不可能的。會在車站上見到他,也會在住宅區里見到他,很可能,也結識了鄰居,有人還會同他聊天,而他地會找某人說說話。誰到他那兒去過——人們可以看見,誰從他那兒走了——同樣也會有人見到。我說個沒完了……請記住:一月份的頭幾天普里列達耶夫是住在那裡的……”
從邏輯上講,博林的分析是對的。
“列昂尼德·鮑里索維奇,所以我要到別墅去幾天,呼吸一下那裡的空氣。”
“去呼吸吧!”我表示同意。
博林在克拉斯科沃沒有呆幾天。然而別墅的空氣不單對他有利……第二天傍晚時分,他把一個人帶回莫斯科。此人窄胸。一雙金魚眼,留著小鬍子,梳著從正中分開的分頭。
“請歡迎吧!”博林興沖沖地向我介紹了那個人,“全克拉斯科沃撞球手的最公正的保護人、撞球大師、記分能手,當地撞球室的管理員。”
“我叫艾沙,”那個人向我點頭行札,“我叫艾沙·奇利穆。也許聽說過吧?”
“很遺憾,沒有這種榮幸。”
“在克拉斯科沃人人都知道我。”艾沙吹噓道。
“全鎮子唯一的和最有聲望的撞球管理員。”博林應和道。
最後查明,我們掌握的有關死者的材料很不全面。原來德米特里·普里列達耶夫不僅是個走運的竊賊,而且是個技藝超群的撞球手。戈沙證實說,斯捷潘·安德烈耶維奇(普里列達耶夫在鎮子裡使用這個名宇)打撞球時從未有過清杯的情況,他的打球技巧使克拉斯科沃最好的撞球手都讚嘆不已。
“戈沙在斯捷潘·安德烈耶維奇自殺前不久,曾在莫斯科見過他。”博林打斷了撞球管理員的話。
“是的,”戈沙肯定道。
“如果我沒有弄錯,是在尼古拉耶夫車站戒酒協會的茶室里吧?”
“是的,”戈沙又一次證實道,“是在喝茶的時候。”
“不是他一個人吧?”
“兩個人。”
“請詳細說一說那伙先生的相貌特徵。”博林和藹地提出了要求。
戈沙所描述的那個人,對我,對博林都是很熟悉的……
“彼得·彼得洛維奇,你的分析是正確的。”在聽了撞球管理員的敘述後,我說道。
“指的哪方面?”
“當然是說克拉斯科沃的空氣對我們大為有益。”
“可是我在另一方面卻錯了,”他說,“好象不僅是一些‘油漆匠’參加了這場遊戲……我們對西特洛夫卡採取什麼措施呢?”
“等著我們把它徹底屏棄。你那個‘翻了身的鍍錫工人’是怎麼說的?”
“‘生活里什麼都可能發生,甚至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博林援引了赫沃西科夫的話。
在博林的全部論斷中,我覺得只有最後一點最令人信服。確實,做案的手法對於馬霍夫一夥來說,太離奇了。在李沃夫公爵①和克倫斯基時代已無法無天慣了的職業刑事罪犯早已不講究做案手法了。殺死——掠走——溜掉——變賣,絕大多數罪犯都是按照這個最簡單的公式作案的。當然啦,牧首法衣聖器室的被盜不能列入普通案件。為什麼要偽造德米特里·普里列達耶夫被害的現場呢?是害怕刑偵局嗎?
【 ①李沃夫:1861-1925年,公爵,大地主,立憲民主黨人。1917年3月至7月兩度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總理兼內務部長。】
在“天涯海角”飯店同馬霍夫見面時,我沒有發現他有驚恐不安的神色,這個樂天派的匪徒表現得自然可親,從容鎮定。
是的,馬霍夫應當明白,如果布爾什維克掌握了政權,那將會曰益強大,到時候他們就不會再容忍西特洛夫卡市場存在。不過,難道說,馬霍夫指望在“希瓦自由城”崩潰之時,受到寬大處理嗎?不管他是否殺了德米特里·普里列達耶夫,“希瓦”勢必要崩潰——這也是他,馬霍夫的末日。如果他不從莫斯科逃走,不躲藏起來,就會吃槍子兒。
“好吧,”我說,“假設說,克拉斯科沃案件與馬霍夫無關,那麼,又是誰到過克拉斯科沃,吊死了普里列達耶夫呢?”
博林聳了聳雙肩,說:
“不知道,列昂尼德·鮑里索維奇。說實話,不知道。”
“總會有某種推測吧?”
“一般來說,應當有。但是,我推測不出來,列昂尼德·鮑里索維奇!只有某些疑點,我剛才已經講過了。”
“……你是說,去克拉斯科沃……不過,你能期望得到什麼呢?”
“克拉斯科沃不是巴黎,也不是倫敦,列昂尼德·鮑里索維奇。”
“無可非議。”
“既然這樣,那麼,一個人在那裡不被人注意是困難的。死者住在那裡,又從不露面,那是不可能的。會在車站上見到他,也會在住宅區里見到他,很可能,也結識了鄰居,有人還會同他聊天,而他地會找某人說說話。誰到他那兒去過——人們可以看見,誰從他那兒走了——同樣也會有人見到。我說個沒完了……請記住:一月份的頭幾天普里列達耶夫是住在那裡的……”
從邏輯上講,博林的分析是對的。
“列昂尼德·鮑里索維奇,所以我要到別墅去幾天,呼吸一下那裡的空氣。”
“去呼吸吧!”我表示同意。
博林在克拉斯科沃沒有呆幾天。然而別墅的空氣不單對他有利……第二天傍晚時分,他把一個人帶回莫斯科。此人窄胸。一雙金魚眼,留著小鬍子,梳著從正中分開的分頭。
“請歡迎吧!”博林興沖沖地向我介紹了那個人,“全克拉斯科沃撞球手的最公正的保護人、撞球大師、記分能手,當地撞球室的管理員。”
“我叫艾沙,”那個人向我點頭行札,“我叫艾沙·奇利穆。也許聽說過吧?”
“很遺憾,沒有這種榮幸。”
“在克拉斯科沃人人都知道我。”艾沙吹噓道。
“全鎮子唯一的和最有聲望的撞球管理員。”博林應和道。
最後查明,我們掌握的有關死者的材料很不全面。原來德米特里·普里列達耶夫不僅是個走運的竊賊,而且是個技藝超群的撞球手。戈沙證實說,斯捷潘·安德烈耶維奇(普里列達耶夫在鎮子裡使用這個名宇)打撞球時從未有過清杯的情況,他的打球技巧使克拉斯科沃最好的撞球手都讚嘆不已。
“戈沙在斯捷潘·安德烈耶維奇自殺前不久,曾在莫斯科見過他。”博林打斷了撞球管理員的話。
“是的,”戈沙肯定道。
“如果我沒有弄錯,是在尼古拉耶夫車站戒酒協會的茶室里吧?”
“是的,”戈沙又一次證實道,“是在喝茶的時候。”
“不是他一個人吧?”
“兩個人。”
“請詳細說一說那伙先生的相貌特徵。”博林和藹地提出了要求。
戈沙所描述的那個人,對我,對博林都是很熟悉的……
“彼得·彼得洛維奇,你的分析是正確的。”在聽了撞球管理員的敘述後,我說道。
“指的哪方面?”
“當然是說克拉斯科沃的空氣對我們大為有益。”
“可是我在另一方面卻錯了,”他說,“好象不僅是一些‘油漆匠’參加了這場遊戲……我們對西特洛夫卡採取什麼措施呢?”
“等著我們把它徹底屏棄。你那個‘翻了身的鍍錫工人’是怎麼說的?”
“‘生活里什麼都可能發生,甚至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博林援引了赫沃西科夫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