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
所以我才站在這裡。
我不會再猶豫了。我知道自己力量有限,外貌醜陋,但我不會再吝嗇,不會再留餘力。我要呈現我的一切,直到彈完最後一個音,不會留下一絲一毫。
接著,敲門聲響起。岬老師看著我,說道:
“該上場了。”
昨天一共有八十三名參賽者,但今天只有八名,連接舞台的通路冷清得令人害怕。沒有興奮,也沒有喧囂,剩下的只有嚴肅與緊張。
我走到舞台側面的時候,下諏訪美鈴正好彈完《月光》。
會場裡響起了毫不吝嗇的鼓掌聲,雖然這不是她擅長的風格,但演奏一定也很精彩吧。
掌聲停止的瞬問,隨著刀鋒般鋒利的聲音奏響,華爾茲小調開始了。《鍾》——這本是帕格尼尼所作的小提琴曲,李斯特把它改編成了鋼琴曲。這是一首眾所周知的名曲,因為原曲是小提琴曲,所以運指集中在高音部,而且常常要求兩個八度以上的跳躍。這首曲子的難度就算不親自彈奏也能感受到,只要打開樂譜,望著那黑壓壓一片的三十二分音符就能一目了然。
一隻手彈奏主題,另一隻手彈奏和弦和顫音。因為兩隻手的動作完全不同,聽起來也好似兩個人在演奏一般。不過和弦還是與主旋律相互纏繞,時而分離時而靠近。
模仿鐘聲的高音一邊閃耀一邊伴著孤獨與哀愁向胸口迫近。一個音一個音仿佛楔子一般深深刺進我的身體。我,以及台下的聽眾們都被那樂音所貫穿而無法動彈。
多麼哀傷而又多麼有力的樂音啊!它緊縛住聽者的靈魂,甚至令人無法眨眼。我能想像那位鋼琴的彈奏者——現在坐在鋼琴前的她,她的手指是如何在鍵盤上運動。高速的八度連跳、雙手的高速半音、左手的十度琵音、右手的十六度連跳——這幻想般的旋律需要十根手指猶如機械般正確而靈敏地在鍵盤上運動,而且奏出的樂音不能讓人感覺在炫耀技巧。
下諏訪美鈴到底是個怎樣的人我並不知曉。她的確是一位厲害的競爭對手,也許性格也正如旁人所言的那樣暴烈。
但是,我該怎麼說呢?儘管如此,但她的手指,那手指能紡織出這般惆悵的旋律,它讓我的心靈無法平靜,在這力量之前她是個怎樣的人對我來說並不重要。
一個人的儀表與靈魂是不同的吧,貴婦人可能也有下賤的內心,外表兇橫的罪犯可能也心懷寶石,音樂與繪畫就是表達靈魂的形式,所以在這個瞬間,表達者與本來的自己相對峙,不是為了他人,而是為了自己不斷地彈奏,不斷地描繪。
我也是一樣,悲哀的倖存者、巨額遺產的繼承人、現代版灰姑娘——周圍所有的人與無關的圍觀者都化作虛無,只有真正的自己站在面前,敞開心扉向我控訴。但是這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所以鋼琴的樂音就是我傳達思想的依託。
樂曲不斷重複著主題,愈來愈哀傷。觸動心弦的旋律洋溢著妖艷,傳人耳中的已經不像是琴弦所發出的聲音,而是作曲家李斯特所追求的鐘聲。鐘聲時淺時深,喚起了那已經逝去的感情。
旋律又變得密集。片刻的單手流水般旋律之後,隨著和弦的加重樂曲開始急速上行。
主題高聲奏響。
逆行的琵音。
跳躍的雙手。
向絕望而行的瘋狂按鍵。
宛如海嘯襲來般的旋律。
聽者的靈魂為之吞噬。
令人停止呼吸的最後一音。
在這時,下諏訪美鈴才好似在確認快要消失的餘音般,把手指移開了鍵盤。
接著響起了暴風雨般的鼓掌聲。
這也是理所當然,這是與雷鳴般掌聲相配的演奏。她本人大概也這樣認為,面朝觀眾席露出了笑容,那也許是一種無所畏懼的笑容吧。她鞠了一個躬,返回了舞台側面。
我就在她面前,肯定在她的視線之內,但她沒有看我,甚至連瞟也沒瞟,也許我就不過是個路邊的石子兒吧。我看著她擦身而過的側臉,發紅的額頭上緊貼著散下來的幾縷頭髮,雖然顯得很勢利,但那張臉的確很美。
我突然明白了,冠軍恐怕就是她了,雖然我沒有聽其他叄賽者的演奏,但根據觀眾們的反應就能判斷,剛才的演奏是最為出色的。
“第四十三號參賽者——香月遙。”
關鍵時刻到了。
我走向舞台。
與昨天一樣,舞台上響起了拐杖聲。我露出的皮膚還能感受到剛才演奏的餘韻,那熱烈氣息的殘餘宛如水珠,而我現在就要讓這興奮的水汽凍結,我將要上演一首沉靜的曲目,好似在與剛才的熱情作對一般。我看見了會場裡掃興的目光,但是——已經無所謂了。
我行了一個禮,確認琴凳高度,坐下。也許是已經習慣了舞台,心臟不再像昨日那般狂跳。我知道除了美智子以外,加納律師、新條醫生還有學校的相關人員都在台下注視著我,但我不可思議地感到異常平靜。
手指慢慢地放到鍵盤上。
我開始紡織猶如光之顆粒般的樂音,前八個小節都是輕搖的和弦,這種輕搖是表現此曲的必要方法。纖細而輕柔的觸鍵,不使用手掌的力量,而只用指尖的力量來彈奏。決不能敲擊,而是要溫柔地、深深地把手指沉人琴鍵,清晰地奏出一顆顆樂音。所以儘管奏出的音樂十分優美,但指尖的負荷可不小。
我不會再猶豫了。我知道自己力量有限,外貌醜陋,但我不會再吝嗇,不會再留餘力。我要呈現我的一切,直到彈完最後一個音,不會留下一絲一毫。
接著,敲門聲響起。岬老師看著我,說道:
“該上場了。”
昨天一共有八十三名參賽者,但今天只有八名,連接舞台的通路冷清得令人害怕。沒有興奮,也沒有喧囂,剩下的只有嚴肅與緊張。
我走到舞台側面的時候,下諏訪美鈴正好彈完《月光》。
會場裡響起了毫不吝嗇的鼓掌聲,雖然這不是她擅長的風格,但演奏一定也很精彩吧。
掌聲停止的瞬問,隨著刀鋒般鋒利的聲音奏響,華爾茲小調開始了。《鍾》——這本是帕格尼尼所作的小提琴曲,李斯特把它改編成了鋼琴曲。這是一首眾所周知的名曲,因為原曲是小提琴曲,所以運指集中在高音部,而且常常要求兩個八度以上的跳躍。這首曲子的難度就算不親自彈奏也能感受到,只要打開樂譜,望著那黑壓壓一片的三十二分音符就能一目了然。
一隻手彈奏主題,另一隻手彈奏和弦和顫音。因為兩隻手的動作完全不同,聽起來也好似兩個人在演奏一般。不過和弦還是與主旋律相互纏繞,時而分離時而靠近。
模仿鐘聲的高音一邊閃耀一邊伴著孤獨與哀愁向胸口迫近。一個音一個音仿佛楔子一般深深刺進我的身體。我,以及台下的聽眾們都被那樂音所貫穿而無法動彈。
多麼哀傷而又多麼有力的樂音啊!它緊縛住聽者的靈魂,甚至令人無法眨眼。我能想像那位鋼琴的彈奏者——現在坐在鋼琴前的她,她的手指是如何在鍵盤上運動。高速的八度連跳、雙手的高速半音、左手的十度琵音、右手的十六度連跳——這幻想般的旋律需要十根手指猶如機械般正確而靈敏地在鍵盤上運動,而且奏出的樂音不能讓人感覺在炫耀技巧。
下諏訪美鈴到底是個怎樣的人我並不知曉。她的確是一位厲害的競爭對手,也許性格也正如旁人所言的那樣暴烈。
但是,我該怎麼說呢?儘管如此,但她的手指,那手指能紡織出這般惆悵的旋律,它讓我的心靈無法平靜,在這力量之前她是個怎樣的人對我來說並不重要。
一個人的儀表與靈魂是不同的吧,貴婦人可能也有下賤的內心,外表兇橫的罪犯可能也心懷寶石,音樂與繪畫就是表達靈魂的形式,所以在這個瞬間,表達者與本來的自己相對峙,不是為了他人,而是為了自己不斷地彈奏,不斷地描繪。
我也是一樣,悲哀的倖存者、巨額遺產的繼承人、現代版灰姑娘——周圍所有的人與無關的圍觀者都化作虛無,只有真正的自己站在面前,敞開心扉向我控訴。但是這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所以鋼琴的樂音就是我傳達思想的依託。
樂曲不斷重複著主題,愈來愈哀傷。觸動心弦的旋律洋溢著妖艷,傳人耳中的已經不像是琴弦所發出的聲音,而是作曲家李斯特所追求的鐘聲。鐘聲時淺時深,喚起了那已經逝去的感情。
旋律又變得密集。片刻的單手流水般旋律之後,隨著和弦的加重樂曲開始急速上行。
主題高聲奏響。
逆行的琵音。
跳躍的雙手。
向絕望而行的瘋狂按鍵。
宛如海嘯襲來般的旋律。
聽者的靈魂為之吞噬。
令人停止呼吸的最後一音。
在這時,下諏訪美鈴才好似在確認快要消失的餘音般,把手指移開了鍵盤。
接著響起了暴風雨般的鼓掌聲。
這也是理所當然,這是與雷鳴般掌聲相配的演奏。她本人大概也這樣認為,面朝觀眾席露出了笑容,那也許是一種無所畏懼的笑容吧。她鞠了一個躬,返回了舞台側面。
我就在她面前,肯定在她的視線之內,但她沒有看我,甚至連瞟也沒瞟,也許我就不過是個路邊的石子兒吧。我看著她擦身而過的側臉,發紅的額頭上緊貼著散下來的幾縷頭髮,雖然顯得很勢利,但那張臉的確很美。
我突然明白了,冠軍恐怕就是她了,雖然我沒有聽其他叄賽者的演奏,但根據觀眾們的反應就能判斷,剛才的演奏是最為出色的。
“第四十三號參賽者——香月遙。”
關鍵時刻到了。
我走向舞台。
與昨天一樣,舞台上響起了拐杖聲。我露出的皮膚還能感受到剛才演奏的餘韻,那熱烈氣息的殘餘宛如水珠,而我現在就要讓這興奮的水汽凍結,我將要上演一首沉靜的曲目,好似在與剛才的熱情作對一般。我看見了會場裡掃興的目光,但是——已經無所謂了。
我行了一個禮,確認琴凳高度,坐下。也許是已經習慣了舞台,心臟不再像昨日那般狂跳。我知道除了美智子以外,加納律師、新條醫生還有學校的相關人員都在台下注視著我,但我不可思議地感到異常平靜。
手指慢慢地放到鍵盤上。
我開始紡織猶如光之顆粒般的樂音,前八個小節都是輕搖的和弦,這種輕搖是表現此曲的必要方法。纖細而輕柔的觸鍵,不使用手掌的力量,而只用指尖的力量來彈奏。決不能敲擊,而是要溫柔地、深深地把手指沉人琴鍵,清晰地奏出一顆顆樂音。所以儘管奏出的音樂十分優美,但指尖的負荷可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