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
傷逝
“問題是,他為什麼要殺她?他們不是打算一同離開立方體嗎?他們應該已經破解了逃離瞑城的方法,可是為什麼白若栩會將文嘉掐死在占卜之地?是他們起了什麼爭執嗎?莫非是文嘉發現了什麼,導致白若栩非殺她不可?又或者,白若栩根本就沒打算帶她離開瞑城?那麼他現在已經離開了嗎?我試圖去想清楚這一切,但什麼也想不明白,我頭昏腦漲。文嘉的死只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一個語句,那僅僅只是一個文辭上的東西,根本沒有實際意義。我坐在那兒,望著她的臉,奇怪地想著這個看上去毫無生氣的女人究竟是誰,是我曾經在海邊親吻過的那個女孩嗎?” “忽然之間,我的眼光掃到斷碑的瓦礫中滾落著幾顆深褐色的珠子。原來是戴在文嘉腕上的那串手珠,早已斷開散落得遍地都是。我心口一痛,範文嘉的死亡逐漸在我腦海中成為一個真實的意識。我明白到她的生命已經不可挽回地消失了,她所有的夢想都已經破碎了,此生此世,我再也見不到她了。” “那時我仰起頭深深地吸了口氣,將早已倉皇失措地在眼眶裡打轉的淚水吞了回去。也許我原本打算像個嚇傻的小孩子那樣大聲哭叫出來的,但這個時候我拒絕哭出聲,我必須儘快弄明白一件事,白若栩是否已經離開立方體了?他是怎樣離開的?只有抓住他才能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是現在我毫無線索。” “我站起身來,在原地踱了幾步,不由自主地說道:‘明允,幫幫我。’明允伸出手摟住我的肩膀,我定了定神,稍稍覺得好受了些,腦海中破碎的各種片斷開始飛快地合併,湊攏,有的因無法連接而彈開,有的則粘合在一起,形成一絲半縷尚未成形的靈感。文嘉與我最後一次見面時的情形同樣碎成了無數片,同樣毫無規律地在我的記憶中紛至匝來。我記得她俏麗的側面,她柔軟嘴唇的溫度,她雙手墊在臀部下身體挺直向遠處眺望的身形,她說著‘上帝賜予我的最大幸福’時微笑的臉。忽然間我的思緒在某一處陷落了,我糾結於其中不可自拔。稍後一些我記起她提到箕子在鎬京城外彈唱《哀郢》,之後曾經有過一次奇怪的停頓。當時我不知道那時她是回想著曾經說過的那幾句話,或是思考著即將要說的。這一幕忽然如同定格般在我的腦海里變得異常清晰,我記得在那次停頓之前她曾經說:‘每當這琴聲在我腦海中響起,想到明夷於飛,垂其翼,心裡便會被我所說的那種使命感所激盪……’這時我便差不多已經明白了。” “當時文嘉之所以忽然停下,正是因為提到了‘明夷卦’。這個卦象恰是在那一刻給她帶來了靈感。文嘉和我有一個相類似的專長,那就是擅於破解機關,整個破解鳳鳥尊之謎的過程中她與我起到的作用不相上下。而我之所以此刻能想明白訣竅所在,也正是因為我與她在這一點上心意相通。白若栩雖然深通《易經》,但卻欠缺破陣的實力。因此,逃離立方體的方法一定是文嘉想出來的,白若栩利用了她,並且在最後關頭殺害了她。” “關鍵果然就是那個‘明夷卦’。” “白若栩曾經詳細解釋過第三十六卦‘明夷’,其卦象為上坤下離,坤為地,離為火,意為乾坤顛倒,黑暗籠罩,光明藏入地底。這一卦專為箕子而設,講的是大商亡國之後,箕子決意不與竊國者為伍,垂其翼,收斂光華,向南走,轉入地下。這是一個滔光養韜的卦象,箕子恰是以此卦明志,最終與帝辛聯手築造瞑城,將殷商文明的火苗保存了三千年之久。” “範文嘉當時跟我聊到箕子‘明夷於飛,垂其翼’時,一定是忽然間觸動了靈感。鳳鳥尊正是開啟地下瞑城的鑰匙,大鳳鳥雙翅高舉,小鳳鳥雙翅低垂,兩者正是兩個相對立但又彼此依靠的卦象。上坤下離,光明便轉入地下。若想重見光明,‘明夷’卦象必定反轉為上離下坤,意為火在上,地在下。雖然我不明易理,但也知道上離下坤的卦形。當時文嘉也必然想到過這一點。這就是緊靠第36卦‘明夷’的第35卦,此卦名為‘晉卦’,意為太陽自地平線上升起,前進光明,離日自照,晉升上進,有光明磊落之象。恰是‘明夷卦’的鏡像,也必是逃離立方體的訣竅所在。” “果然如我所料,圓盤上所刻‘晉卦’上有並不十分明顯的挪動的痕跡。這裡曾經被人動過手腳,正是因為‘晉卦’被觸動,逃離瞑城之門被打開,日月顛倒,乾坤交替,作為圭表的方尖碑就此斷裂損毀。白若栩顯然已經離開了立方體,而圭表已斷,無論‘明夷卦’或是‘晉卦’均已失去功效,逃生之門無法再次開啟,我和明允已經被永遠地隔絕在這地底之下,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摘下面具的蘇明允
“我們將文嘉葬在我最後一次與她傾談時的海邊,想來她會樂意的。之後我隨明允去他住的地方。在瞑城的這一年多的日子裡,我們各自呆在自己選擇的場所,埋頭於各自的樂趣與鑽研,很少往來。尤其是我與明允之間。” “明允果然住在零號幻方的14號龜甲。那裡一共矗立著九座巍峨華麗的大劇院,明允的家就在正中那座的二樓。房間不算大,修潔而工整,沒有窗戶,像每一個熱愛舞台的人那樣在室內布滿箱子,盛載的都是戲服。但似乎也有什麼地方不太像,我隨後想到這房間裡沒有鏡子,一面也沒有。” “明允讓我在一張圈手沙發上坐下,端出一種棗泥核桃酥給我吃。昨天晚上你吃過的那種,就是明允教會我做的呢。” “‘其實我並不只是住在這間房間裡。’明允一邊看著我吃,一邊向我解釋。‘哥,你也看見了,這兒一共有九座劇院,我在每座劇院的二樓為自己設置了一間房間,你別看這兒沒窗戶,但只要把這裡推開,你看……’他演示給我看,在他手臂的輕輕推動下,原本密不透風的牆上令人咋舌的出現了一扇門,我跟隨他走出去,發現自己正身處一間包廂之中,視野正中便是燈火輝煌的舞台。” “‘我能從我的房間裡看見每一座舞台。你知道嗎?有關殷商之亡的那出戲就是在這些房間裡寫出來的。然後我親自訓練那些人偶,哥哥你喜歡那出戲嗎?’” “我點頭,有些不知所措。他察覺到我的慌亂,便將我從包廂裡帶出來,關上門,仍舊恢復到那間修潔而工整的房間。明允翻身上床,扯開被子蓋住自己,雙手枕在腦後,雙眼直直地望著天花板,語調輕鬆地說道:‘我真是喜歡這裡呢。那麼自由自在,比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好。文嘉姐為什麼想離開呢?要是我,寧可死也不捨得走。’” “我聽他提到文嘉,不自禁的心下劇痛。” “這時明允問道:‘哥,我能把面具摘下來嗎?’” “這個請求令到我的血液頓時如結冰一般。我怔怔地答不出來,半晌無聲地點了點頭。他仿佛用眼角的餘光瞟到我那尷尬的首肯,輕嘆一聲摘下面具,隨隨便便地扔在地下。” “我低下頭,不敢看除去面具後那張猙獰的臉。” “‘哥,你不用害怕,我不怪你,你也不用怕我。’明允的聲音里並沒有譏刺的意思,相反透著坦誠。我鼓足勇氣抬起雙眼,他仍舊枕著雙手仰躺在那裡,臉上隱約刀傷縱橫。也許是角度問題,此刻看上去並不覺得十分丑怪。他面容平靜,反而有種滄桑之美。” “‘我想過要恨你,也竭力想表現得恨你。但是哥你知道嗎?其實我從來就沒有真的恨過你。’明允,就這樣輕聲對我說道。” “明允的視線盯著地上的那張薄薄的青銅面具,出了一會子神。我的視線不同自主的也落在那上面,一時之間,仿若我和他同時正用眼睛輕輕撫摸著那張面具,感觸著極其輕微的臉頰餘溫。” “稍過一會兒,明允重又開口道:‘其實我真是喜歡這裡。哥,你沒覺得嗎?在這兒沒有人會害怕我這張臉,那些青銅人偶,它們不怕我,也許是把我當成它們中的一員呢?我一個人獨處時從來不用戴上這張面具,我喜歡自己的肌膚觸摸到空氣的感覺,我不喜歡被困在面具下,哪怕它只有很薄很薄的一層。老戴著它,我會覺得窒息。哥……”他扭轉視線過來,看著我,我的眼光或許閃躲了一瞬間,但很快坦然了,我們的目光交織在一起。”
“問題是,他為什麼要殺她?他們不是打算一同離開立方體嗎?他們應該已經破解了逃離瞑城的方法,可是為什麼白若栩會將文嘉掐死在占卜之地?是他們起了什麼爭執嗎?莫非是文嘉發現了什麼,導致白若栩非殺她不可?又或者,白若栩根本就沒打算帶她離開瞑城?那麼他現在已經離開了嗎?我試圖去想清楚這一切,但什麼也想不明白,我頭昏腦漲。文嘉的死只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一個語句,那僅僅只是一個文辭上的東西,根本沒有實際意義。我坐在那兒,望著她的臉,奇怪地想著這個看上去毫無生氣的女人究竟是誰,是我曾經在海邊親吻過的那個女孩嗎?” “忽然之間,我的眼光掃到斷碑的瓦礫中滾落著幾顆深褐色的珠子。原來是戴在文嘉腕上的那串手珠,早已斷開散落得遍地都是。我心口一痛,範文嘉的死亡逐漸在我腦海中成為一個真實的意識。我明白到她的生命已經不可挽回地消失了,她所有的夢想都已經破碎了,此生此世,我再也見不到她了。” “那時我仰起頭深深地吸了口氣,將早已倉皇失措地在眼眶裡打轉的淚水吞了回去。也許我原本打算像個嚇傻的小孩子那樣大聲哭叫出來的,但這個時候我拒絕哭出聲,我必須儘快弄明白一件事,白若栩是否已經離開立方體了?他是怎樣離開的?只有抓住他才能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是現在我毫無線索。” “我站起身來,在原地踱了幾步,不由自主地說道:‘明允,幫幫我。’明允伸出手摟住我的肩膀,我定了定神,稍稍覺得好受了些,腦海中破碎的各種片斷開始飛快地合併,湊攏,有的因無法連接而彈開,有的則粘合在一起,形成一絲半縷尚未成形的靈感。文嘉與我最後一次見面時的情形同樣碎成了無數片,同樣毫無規律地在我的記憶中紛至匝來。我記得她俏麗的側面,她柔軟嘴唇的溫度,她雙手墊在臀部下身體挺直向遠處眺望的身形,她說著‘上帝賜予我的最大幸福’時微笑的臉。忽然間我的思緒在某一處陷落了,我糾結於其中不可自拔。稍後一些我記起她提到箕子在鎬京城外彈唱《哀郢》,之後曾經有過一次奇怪的停頓。當時我不知道那時她是回想著曾經說過的那幾句話,或是思考著即將要說的。這一幕忽然如同定格般在我的腦海里變得異常清晰,我記得在那次停頓之前她曾經說:‘每當這琴聲在我腦海中響起,想到明夷於飛,垂其翼,心裡便會被我所說的那種使命感所激盪……’這時我便差不多已經明白了。” “當時文嘉之所以忽然停下,正是因為提到了‘明夷卦’。這個卦象恰是在那一刻給她帶來了靈感。文嘉和我有一個相類似的專長,那就是擅於破解機關,整個破解鳳鳥尊之謎的過程中她與我起到的作用不相上下。而我之所以此刻能想明白訣竅所在,也正是因為我與她在這一點上心意相通。白若栩雖然深通《易經》,但卻欠缺破陣的實力。因此,逃離立方體的方法一定是文嘉想出來的,白若栩利用了她,並且在最後關頭殺害了她。” “關鍵果然就是那個‘明夷卦’。” “白若栩曾經詳細解釋過第三十六卦‘明夷’,其卦象為上坤下離,坤為地,離為火,意為乾坤顛倒,黑暗籠罩,光明藏入地底。這一卦專為箕子而設,講的是大商亡國之後,箕子決意不與竊國者為伍,垂其翼,收斂光華,向南走,轉入地下。這是一個滔光養韜的卦象,箕子恰是以此卦明志,最終與帝辛聯手築造瞑城,將殷商文明的火苗保存了三千年之久。” “範文嘉當時跟我聊到箕子‘明夷於飛,垂其翼’時,一定是忽然間觸動了靈感。鳳鳥尊正是開啟地下瞑城的鑰匙,大鳳鳥雙翅高舉,小鳳鳥雙翅低垂,兩者正是兩個相對立但又彼此依靠的卦象。上坤下離,光明便轉入地下。若想重見光明,‘明夷’卦象必定反轉為上離下坤,意為火在上,地在下。雖然我不明易理,但也知道上離下坤的卦形。當時文嘉也必然想到過這一點。這就是緊靠第36卦‘明夷’的第35卦,此卦名為‘晉卦’,意為太陽自地平線上升起,前進光明,離日自照,晉升上進,有光明磊落之象。恰是‘明夷卦’的鏡像,也必是逃離立方體的訣竅所在。” “果然如我所料,圓盤上所刻‘晉卦’上有並不十分明顯的挪動的痕跡。這裡曾經被人動過手腳,正是因為‘晉卦’被觸動,逃離瞑城之門被打開,日月顛倒,乾坤交替,作為圭表的方尖碑就此斷裂損毀。白若栩顯然已經離開了立方體,而圭表已斷,無論‘明夷卦’或是‘晉卦’均已失去功效,逃生之門無法再次開啟,我和明允已經被永遠地隔絕在這地底之下,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摘下面具的蘇明允
“我們將文嘉葬在我最後一次與她傾談時的海邊,想來她會樂意的。之後我隨明允去他住的地方。在瞑城的這一年多的日子裡,我們各自呆在自己選擇的場所,埋頭於各自的樂趣與鑽研,很少往來。尤其是我與明允之間。” “明允果然住在零號幻方的14號龜甲。那裡一共矗立著九座巍峨華麗的大劇院,明允的家就在正中那座的二樓。房間不算大,修潔而工整,沒有窗戶,像每一個熱愛舞台的人那樣在室內布滿箱子,盛載的都是戲服。但似乎也有什麼地方不太像,我隨後想到這房間裡沒有鏡子,一面也沒有。” “明允讓我在一張圈手沙發上坐下,端出一種棗泥核桃酥給我吃。昨天晚上你吃過的那種,就是明允教會我做的呢。” “‘其實我並不只是住在這間房間裡。’明允一邊看著我吃,一邊向我解釋。‘哥,你也看見了,這兒一共有九座劇院,我在每座劇院的二樓為自己設置了一間房間,你別看這兒沒窗戶,但只要把這裡推開,你看……’他演示給我看,在他手臂的輕輕推動下,原本密不透風的牆上令人咋舌的出現了一扇門,我跟隨他走出去,發現自己正身處一間包廂之中,視野正中便是燈火輝煌的舞台。” “‘我能從我的房間裡看見每一座舞台。你知道嗎?有關殷商之亡的那出戲就是在這些房間裡寫出來的。然後我親自訓練那些人偶,哥哥你喜歡那出戲嗎?’” “我點頭,有些不知所措。他察覺到我的慌亂,便將我從包廂裡帶出來,關上門,仍舊恢復到那間修潔而工整的房間。明允翻身上床,扯開被子蓋住自己,雙手枕在腦後,雙眼直直地望著天花板,語調輕鬆地說道:‘我真是喜歡這裡呢。那麼自由自在,比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好。文嘉姐為什麼想離開呢?要是我,寧可死也不捨得走。’” “我聽他提到文嘉,不自禁的心下劇痛。” “這時明允問道:‘哥,我能把面具摘下來嗎?’” “這個請求令到我的血液頓時如結冰一般。我怔怔地答不出來,半晌無聲地點了點頭。他仿佛用眼角的餘光瞟到我那尷尬的首肯,輕嘆一聲摘下面具,隨隨便便地扔在地下。” “我低下頭,不敢看除去面具後那張猙獰的臉。” “‘哥,你不用害怕,我不怪你,你也不用怕我。’明允的聲音里並沒有譏刺的意思,相反透著坦誠。我鼓足勇氣抬起雙眼,他仍舊枕著雙手仰躺在那裡,臉上隱約刀傷縱橫。也許是角度問題,此刻看上去並不覺得十分丑怪。他面容平靜,反而有種滄桑之美。” “‘我想過要恨你,也竭力想表現得恨你。但是哥你知道嗎?其實我從來就沒有真的恨過你。’明允,就這樣輕聲對我說道。” “明允的視線盯著地上的那張薄薄的青銅面具,出了一會子神。我的視線不同自主的也落在那上面,一時之間,仿若我和他同時正用眼睛輕輕撫摸著那張面具,感觸著極其輕微的臉頰餘溫。” “稍過一會兒,明允重又開口道:‘其實我真是喜歡這裡。哥,你沒覺得嗎?在這兒沒有人會害怕我這張臉,那些青銅人偶,它們不怕我,也許是把我當成它們中的一員呢?我一個人獨處時從來不用戴上這張面具,我喜歡自己的肌膚觸摸到空氣的感覺,我不喜歡被困在面具下,哪怕它只有很薄很薄的一層。老戴著它,我會覺得窒息。哥……”他扭轉視線過來,看著我,我的眼光或許閃躲了一瞬間,但很快坦然了,我們的目光交織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