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頁
1995年以米隆·波利塔系列作之《綠茵殺手》一書紅透半邊天的哈蘭·科本擁有太多的第一頭銜,他是第一位將世界範圍內最具權威性的類型小說大獎埃德加·愛倫·坡獎,莎姆斯獎與安東尼獎收入囊中的美國作家,也是第一位入選堪稱為圖書奧斯卡獎的英國年度圖書獎的美國作家,甚至一向吝於贊人的《紐約時報》也稱讚他的小說是“天才作品”。除了以上所列的這些肯定之外,值得稱道的當屬哈蘭·科本至少每年一本且保證質量的出書頻率。在哈蘭·科本當家系列--米隆·波利塔系列作之外,備受好評的還有諸多系列之外的單行本,出版於2001年的《死者請說話》當屬佳作之一。
定情之處妻子被殘酷的謀殺,自己身負重傷,幾乎是瞬間發生的生離死別讓醫生貝克8年來一直鬱鬱不樂,沒曾想在8年之後的某一天,竟然在差點被刪除的電子郵件中再度看見妻子的畫面,對著鏡頭,貝克看到妻子說出了對不起。是生是死?為什麼會這樣?彷徨無助的醫生試圖找到真相,卻沒有意識到殘酷的追殺正等待著他,一場揭露人性的角逐,一場尋回真愛的戰鬥,一場抽絲撥繭的智力遊戲,開始了。
傳統的推理小說往往將偵探與罪犯片面化,只是追求事物表面的解釋,從不追求人物內心的變化與發展。而懸念小說在這一方面無疑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在緊張刺激充滿懸念的情節中融入大量的內心描述,始終將人放在第一位,而故事只是為人物搭建的舞台。誠如推理名家錢德勒所言:將謀殺還給那些有理由做這些事的人,而不是只為讀者提供一具屍體。毫無疑問,這樣的作品才接近現實,更容易打動讀者。另外值得提及的一點是懸念,通過設置懸念來抓住讀者的心,通過釋疑來滿足讀者的心,層層疊疊的線索與緊張刺激的情節相互呼應,利用人物時時不同的處境來提升注意力。
《死者請說話》採用的是懸念小說一貫的套路,多重線索並行,卻在人物描寫與懸念設置方面做了最適宜的處理,算的上是有格調有內涵的佳作。小說以第一人稱展開,貝克醫生作為旋渦的中心,從最初的彷徨到略有感知的懵懂,從無助的掙扎到有目的的反擊,從情感的回憶到奮力的爭取,每一步都合情合理到深入人心的地步。一個出色的人物塑造可以達到的效果,全部體現在這個甘願委身低薪工作的政府醫生身上。失去愛人的孤獨漢子,被人誣陷之餘還遭遇追殺,充滿同情心與愛心的職業,還有什麼比這樣的人物更值得同情?作為陪襯,無論是販毒的街頭混混泰利斯還是出手冷酷無情的亞洲殺手吳,都各有特色。禍害人間的毒販泰利斯內心也有溫柔的一面,為了給自己留下希望,拋開冷漠的面具,體現出人性複雜的一面,善的一面幾乎貫穿始終,在危機關頭搭救了貝克就是最好的體現;而以殺手面目出現的吳,擁有超越常人的身手,是一件冷酷無情的殺人工具,每一次他的出場都會牽動情節的變化。在我印象里,在哈蘭·科本的名作《死亡拼圖》里,他也以殺手面目現身,其惡一如既往。此外,還有性格張揚的律師,情誼深厚的女同志以及對案情持懷疑態度的聯邦密探,所有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行動,從而推動了貝克追索真相的行程。
事件的核心當屬伊莉莎白,貝克的妻子,這個從開篇就死亡的角色隨著神秘的電子郵件逐漸走進風暴中間。她與貝克是青梅竹馬的伴侶,卻因為愛而讓彼此陷入痛苦的深淵。當她再次出現,帶來的又將是什麼?最熟悉的陌生人?多年前的秘密成了隔絕兩人的根源,罪惡也在彼此的隱瞞中膨脹爆裂,揮灑著黑暗的毒汁。擺脫夢魘追求幸福此時已不是他們兩人的私事,甚至成為讀者真心期待的場景。愛情,再加上勇敢,真正是小說中俗不可耐卻頓生奇效的手段。讀者似乎時刻伴隨在他們身旁,為他們的痛苦而痛苦,為他們的危險而揪心,為他們的勝利而歡呼。法國先鋒小說家馬克?薩波塔的《作品第一號》曾經表達過這樣的意思,即人生的道路由孕育生活的時序因素造成。如果說時間可以倒流,他們還會按所謂的順序來走出自己的一步嗎?而人性的複雜註定了人生的難測,這一切被小說運用的出神入化。
當然,一本好看的小說除了出色的人物塑造,還離不開情節的精彩生動。最值得稱道的就是情節展開之後令人眼花繚亂的移動速度,從往日的悲傷記憶平移到突如其來的電子郵件,從茫然不知的監視到亡命狂奔的逃避,從獲得毒販的幫助到尋求律師的正面解決,情節變動猶如體驗雲霄飛車,捉摸不定且無從著力的顛簸帶來不適的同時又令人頓生期待之感,佐以恰當的氣氛渲染,讓人在驚嚇之餘仍得大呼過癮。除此之外,填補真空的當然是讓人又愛又恨的懸念部分,下一步將如何發展?人物與情節的交織,為懸念鋪設好舞台,那密如蛛絲難以逾越的網讓人難以看清,不自覺便陷入其中。不到最後誰也無法猜中緣由,值得一提的還有小說最後的一段,那個看似普通的對話竟然又是一處難以想像的逆轉,實在是高明。
總而言之,貝克此番由普通平常的生活瞬間轉入撲朔迷離的亡命之旅,跌宕起伏的情節表達出不僅僅是人生無常,不僅僅表現為個人的悲喜劇,更是表達人性複雜的藝術。無論是時間難以抹平的創傷,真誠熱烈的愛意,還是內心深處膨脹的黑暗,犯罪行為之所以產生的緣由以及環環緊扣的內在邏輯推斷,都體現在刻畫到位的人物與精彩紛呈的情節上。通過兩者融合之後的表現,哈蘭·科本將心理活動的理解通過簡潔又不乏深刻的表達出來,使得小說的內質從簡單的罪行體現提升至人性與社會相互反射的層次,尤其是玩味小說多變的內涵正是閱讀本書的樂趣之一。從這個角度來說,力道拿捏之准著實讓人欽佩,編造極至迷網,哈蘭·科本是當之無愧的大師。
定情之處妻子被殘酷的謀殺,自己身負重傷,幾乎是瞬間發生的生離死別讓醫生貝克8年來一直鬱鬱不樂,沒曾想在8年之後的某一天,竟然在差點被刪除的電子郵件中再度看見妻子的畫面,對著鏡頭,貝克看到妻子說出了對不起。是生是死?為什麼會這樣?彷徨無助的醫生試圖找到真相,卻沒有意識到殘酷的追殺正等待著他,一場揭露人性的角逐,一場尋回真愛的戰鬥,一場抽絲撥繭的智力遊戲,開始了。
傳統的推理小說往往將偵探與罪犯片面化,只是追求事物表面的解釋,從不追求人物內心的變化與發展。而懸念小說在這一方面無疑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在緊張刺激充滿懸念的情節中融入大量的內心描述,始終將人放在第一位,而故事只是為人物搭建的舞台。誠如推理名家錢德勒所言:將謀殺還給那些有理由做這些事的人,而不是只為讀者提供一具屍體。毫無疑問,這樣的作品才接近現實,更容易打動讀者。另外值得提及的一點是懸念,通過設置懸念來抓住讀者的心,通過釋疑來滿足讀者的心,層層疊疊的線索與緊張刺激的情節相互呼應,利用人物時時不同的處境來提升注意力。
《死者請說話》採用的是懸念小說一貫的套路,多重線索並行,卻在人物描寫與懸念設置方面做了最適宜的處理,算的上是有格調有內涵的佳作。小說以第一人稱展開,貝克醫生作為旋渦的中心,從最初的彷徨到略有感知的懵懂,從無助的掙扎到有目的的反擊,從情感的回憶到奮力的爭取,每一步都合情合理到深入人心的地步。一個出色的人物塑造可以達到的效果,全部體現在這個甘願委身低薪工作的政府醫生身上。失去愛人的孤獨漢子,被人誣陷之餘還遭遇追殺,充滿同情心與愛心的職業,還有什麼比這樣的人物更值得同情?作為陪襯,無論是販毒的街頭混混泰利斯還是出手冷酷無情的亞洲殺手吳,都各有特色。禍害人間的毒販泰利斯內心也有溫柔的一面,為了給自己留下希望,拋開冷漠的面具,體現出人性複雜的一面,善的一面幾乎貫穿始終,在危機關頭搭救了貝克就是最好的體現;而以殺手面目出現的吳,擁有超越常人的身手,是一件冷酷無情的殺人工具,每一次他的出場都會牽動情節的變化。在我印象里,在哈蘭·科本的名作《死亡拼圖》里,他也以殺手面目現身,其惡一如既往。此外,還有性格張揚的律師,情誼深厚的女同志以及對案情持懷疑態度的聯邦密探,所有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行動,從而推動了貝克追索真相的行程。
事件的核心當屬伊莉莎白,貝克的妻子,這個從開篇就死亡的角色隨著神秘的電子郵件逐漸走進風暴中間。她與貝克是青梅竹馬的伴侶,卻因為愛而讓彼此陷入痛苦的深淵。當她再次出現,帶來的又將是什麼?最熟悉的陌生人?多年前的秘密成了隔絕兩人的根源,罪惡也在彼此的隱瞞中膨脹爆裂,揮灑著黑暗的毒汁。擺脫夢魘追求幸福此時已不是他們兩人的私事,甚至成為讀者真心期待的場景。愛情,再加上勇敢,真正是小說中俗不可耐卻頓生奇效的手段。讀者似乎時刻伴隨在他們身旁,為他們的痛苦而痛苦,為他們的危險而揪心,為他們的勝利而歡呼。法國先鋒小說家馬克?薩波塔的《作品第一號》曾經表達過這樣的意思,即人生的道路由孕育生活的時序因素造成。如果說時間可以倒流,他們還會按所謂的順序來走出自己的一步嗎?而人性的複雜註定了人生的難測,這一切被小說運用的出神入化。
當然,一本好看的小說除了出色的人物塑造,還離不開情節的精彩生動。最值得稱道的就是情節展開之後令人眼花繚亂的移動速度,從往日的悲傷記憶平移到突如其來的電子郵件,從茫然不知的監視到亡命狂奔的逃避,從獲得毒販的幫助到尋求律師的正面解決,情節變動猶如體驗雲霄飛車,捉摸不定且無從著力的顛簸帶來不適的同時又令人頓生期待之感,佐以恰當的氣氛渲染,讓人在驚嚇之餘仍得大呼過癮。除此之外,填補真空的當然是讓人又愛又恨的懸念部分,下一步將如何發展?人物與情節的交織,為懸念鋪設好舞台,那密如蛛絲難以逾越的網讓人難以看清,不自覺便陷入其中。不到最後誰也無法猜中緣由,值得一提的還有小說最後的一段,那個看似普通的對話竟然又是一處難以想像的逆轉,實在是高明。
總而言之,貝克此番由普通平常的生活瞬間轉入撲朔迷離的亡命之旅,跌宕起伏的情節表達出不僅僅是人生無常,不僅僅表現為個人的悲喜劇,更是表達人性複雜的藝術。無論是時間難以抹平的創傷,真誠熱烈的愛意,還是內心深處膨脹的黑暗,犯罪行為之所以產生的緣由以及環環緊扣的內在邏輯推斷,都體現在刻畫到位的人物與精彩紛呈的情節上。通過兩者融合之後的表現,哈蘭·科本將心理活動的理解通過簡潔又不乏深刻的表達出來,使得小說的內質從簡單的罪行體現提升至人性與社會相互反射的層次,尤其是玩味小說多變的內涵正是閱讀本書的樂趣之一。從這個角度來說,力道拿捏之准著實讓人欽佩,編造極至迷網,哈蘭·科本是當之無愧的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