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頁
傳說中的怪物,我想,不能只是砍斷他的頭,而是要刺他的心臟。
“你來找我解決小男孩被綁架的事情,這很明智。”卡森對我說。
“我有別的選擇嗎?”
“說得好。”卡森跟我握手,“貝克醫生,你保重。”
“你也是。”我說。
你也許想知道,泰利斯有沒有飛往佛羅里達?小傑和萊蒂莎過得可好?還有琳達和莎娜是否還在一起?馬克對這件事有什麼反應?抱歉,我無法回答你,因為我也不知道。
故事到此結束,在霍伊·帕克和格瑞芬·史柯死後四天畫上句號。
夜深人靜。此刻,我和伊莉莎白躺在床上。她的身體隨著呼吸起伏不定。我一直看著她,難以閉上雙眼。我的夢境整個顛倒過來了,如今我在夢裡失去她,在夢中,她再度死去,我又一次孤孤單單。因此,在我醒著的時候,我經常擁抱她,抱著她不放手,迫切需要她在我身邊。她也是一樣。
她仿佛察覺到了我的視線一樣,轉過身來。我對她微笑,她也對著我報以微笑。我心神蕩漾,想八年前在莎曼湖畔,我乘著小船飄走,下定決心對她坦承一切那晚。
“我們得談一談。”我說。
“有必要嗎?”
“伊莉莎白,我們都不太會相互隱藏秘密。就是因為如此,才釀成大禍。如果我們一開始就向對方坦承一切……”我的話還沒說完。
她點點頭,我明白原來她都知道,一直都知道。
“你的父親。”我說,“他一直以為是你殺了布萊登·史柯。”
“是我對他這麼說的。”
“但到最後——”我停頓片刻又接著說,“在車裡的時候,我說你沒有殺他,你想他明白實際情況是什麼了嗎?”
“不知道。”伊莉莎白說,“也許他明白了,我寧願這麼想。”
“所以,他才為了我們犧牲他自己的生命。”
“或許他是想要阻止你這麼做。”她說,“或許他從頭到尾都覺得,是我殺了布萊登·史柯。答案永遠不可能知道了,也無所謂了。”
我們注視著彼此。
“你知道。”我說著胸口發緊,“一開始你就——”
她把手放在我嘴唇上不讓我繼續說,“都無所謂了。”
“你把所有東西都放在保險箱裡。”我說,“為了我。”
“我想保護你。”她說。
“那是自衛。”我說。我又想起槍握在手裡的感覺,還有扣下扳機時令人反胃的火藥味。
“我知道。”她說著伸手圈住我的脖子,把我拉近,“我知道。”
沒錯,八年前,布萊登·史柯闖進我們家時,在家的人是我。當他攜刀闖入我們家的時候,我正獨自一人躺在床上。我們扭打在一起,我摸索著找到我爸爸的手槍。他再次揮刀砍我,我開槍殺了他。我驚慌失措,拔腿就跑,拼命地想理清思路。當我恢復理智,回到家裡時,屍體不見了,槍也沒有了。我想告訴伊莉莎白,原本那天在湖畔的時候我就想說出口,但最後卻還是什麼都沒說,一直到現在。
我之前說了,如果一開始就說出真相……
她又把我拉近。
“我在這裡啊。”伊莉莎白輕聲細語。
在這裡,跟我在一起。可能要過很久才相信這點,但我會的。我們相擁著沉入夢鄉。明天早上我們將一起醒來,明天的明天也是如此。她總會是我每天看見的第一張臉,每天聽到的第一個聲音。而我也知道,只要擁有這些,我已經別無所求。
(全文完)
評論推薦
在這本令人心驚肉跳的小說中,科本層層布局,來回穿梭不同時間和犯罪現場……一本讓人慾罷不能、非得塗上厚厚防曬乳的海灘書……別忘了:大家告訴大家。
——《時人》(People)
本書震撼人心。讀完讓我腦筋打結,因為直到最後一頁我才恍然大悟。一本驚險刺激,爆發力十足,精彩震撼,讓你手不掩卷的書。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丹尼斯·勒翰(Dennis Lehane),《神秘河流》作者我逼自己讀慢點,細嚼慢咽每個線索、每個細節,只願它永不落幕。多線情節導向最終結局,直到最後一頁才真相大白。
——《今日美國》(USA Today)
懸疑小說的極致!驚險緊張,扣人心弦。節奏風馳電掣,讀者得時時提醒自己放慢速度,品嘗一字一句及刻畫生動的人物。科本一次比一次進步。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傑弗瑞·迪佛(Jeffery Deaver),《人骨拼圖》作者極致的謎網
來自: 黑暗之刺 (什麼都沒有發生)
1841年4月起擔任美國《格雷厄姆雜誌》編輯,並率先發表小說《莫格街謀殺案》的美國十九世紀詩人,小說家兼文學評論家的埃德加·愛倫·坡,恐怕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一則短篇小說竟然在文學世界裡開闢了一片新天地,這一全新的類型小說模式被後人稱之為:偵探小說或推理小說。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從單一的小說體裁中更分流出犯罪小說,警探小說,間諜小說以及懸疑小說等等別具特色的小說類型。就目前世界性的閱讀潮流而言,懸疑小說無疑是當代類型小說里最為炙手可熱的體裁,可謂佳作不斷名家如雲。近年來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的暢銷書作家丹·布朗及其創作的懸疑小說《達文西密碼》就是該類型中里出色的代表。丹·布朗本人卻對另一位美國懸念小說作家推崇備至,更有如下表達:他是現代懸念大師--能夠在第一頁就牢牢的抓住你的心,並在結尾帶來震驚。丹布朗口中的他就是世界公認的懸念小說天王,美國暢銷書作家哈蘭·科本。
“你來找我解決小男孩被綁架的事情,這很明智。”卡森對我說。
“我有別的選擇嗎?”
“說得好。”卡森跟我握手,“貝克醫生,你保重。”
“你也是。”我說。
你也許想知道,泰利斯有沒有飛往佛羅里達?小傑和萊蒂莎過得可好?還有琳達和莎娜是否還在一起?馬克對這件事有什麼反應?抱歉,我無法回答你,因為我也不知道。
故事到此結束,在霍伊·帕克和格瑞芬·史柯死後四天畫上句號。
夜深人靜。此刻,我和伊莉莎白躺在床上。她的身體隨著呼吸起伏不定。我一直看著她,難以閉上雙眼。我的夢境整個顛倒過來了,如今我在夢裡失去她,在夢中,她再度死去,我又一次孤孤單單。因此,在我醒著的時候,我經常擁抱她,抱著她不放手,迫切需要她在我身邊。她也是一樣。
她仿佛察覺到了我的視線一樣,轉過身來。我對她微笑,她也對著我報以微笑。我心神蕩漾,想八年前在莎曼湖畔,我乘著小船飄走,下定決心對她坦承一切那晚。
“我們得談一談。”我說。
“有必要嗎?”
“伊莉莎白,我們都不太會相互隱藏秘密。就是因為如此,才釀成大禍。如果我們一開始就向對方坦承一切……”我的話還沒說完。
她點點頭,我明白原來她都知道,一直都知道。
“你的父親。”我說,“他一直以為是你殺了布萊登·史柯。”
“是我對他這麼說的。”
“但到最後——”我停頓片刻又接著說,“在車裡的時候,我說你沒有殺他,你想他明白實際情況是什麼了嗎?”
“不知道。”伊莉莎白說,“也許他明白了,我寧願這麼想。”
“所以,他才為了我們犧牲他自己的生命。”
“或許他是想要阻止你這麼做。”她說,“或許他從頭到尾都覺得,是我殺了布萊登·史柯。答案永遠不可能知道了,也無所謂了。”
我們注視著彼此。
“你知道。”我說著胸口發緊,“一開始你就——”
她把手放在我嘴唇上不讓我繼續說,“都無所謂了。”
“你把所有東西都放在保險箱裡。”我說,“為了我。”
“我想保護你。”她說。
“那是自衛。”我說。我又想起槍握在手裡的感覺,還有扣下扳機時令人反胃的火藥味。
“我知道。”她說著伸手圈住我的脖子,把我拉近,“我知道。”
沒錯,八年前,布萊登·史柯闖進我們家時,在家的人是我。當他攜刀闖入我們家的時候,我正獨自一人躺在床上。我們扭打在一起,我摸索著找到我爸爸的手槍。他再次揮刀砍我,我開槍殺了他。我驚慌失措,拔腿就跑,拼命地想理清思路。當我恢復理智,回到家裡時,屍體不見了,槍也沒有了。我想告訴伊莉莎白,原本那天在湖畔的時候我就想說出口,但最後卻還是什麼都沒說,一直到現在。
我之前說了,如果一開始就說出真相……
她又把我拉近。
“我在這裡啊。”伊莉莎白輕聲細語。
在這裡,跟我在一起。可能要過很久才相信這點,但我會的。我們相擁著沉入夢鄉。明天早上我們將一起醒來,明天的明天也是如此。她總會是我每天看見的第一張臉,每天聽到的第一個聲音。而我也知道,只要擁有這些,我已經別無所求。
(全文完)
評論推薦
在這本令人心驚肉跳的小說中,科本層層布局,來回穿梭不同時間和犯罪現場……一本讓人慾罷不能、非得塗上厚厚防曬乳的海灘書……別忘了:大家告訴大家。
——《時人》(People)
本書震撼人心。讀完讓我腦筋打結,因為直到最後一頁我才恍然大悟。一本驚險刺激,爆發力十足,精彩震撼,讓你手不掩卷的書。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丹尼斯·勒翰(Dennis Lehane),《神秘河流》作者我逼自己讀慢點,細嚼慢咽每個線索、每個細節,只願它永不落幕。多線情節導向最終結局,直到最後一頁才真相大白。
——《今日美國》(USA Today)
懸疑小說的極致!驚險緊張,扣人心弦。節奏風馳電掣,讀者得時時提醒自己放慢速度,品嘗一字一句及刻畫生動的人物。科本一次比一次進步。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傑弗瑞·迪佛(Jeffery Deaver),《人骨拼圖》作者極致的謎網
來自: 黑暗之刺 (什麼都沒有發生)
1841年4月起擔任美國《格雷厄姆雜誌》編輯,並率先發表小說《莫格街謀殺案》的美國十九世紀詩人,小說家兼文學評論家的埃德加·愛倫·坡,恐怕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一則短篇小說竟然在文學世界裡開闢了一片新天地,這一全新的類型小說模式被後人稱之為:偵探小說或推理小說。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從單一的小說體裁中更分流出犯罪小說,警探小說,間諜小說以及懸疑小說等等別具特色的小說類型。就目前世界性的閱讀潮流而言,懸疑小說無疑是當代類型小說里最為炙手可熱的體裁,可謂佳作不斷名家如雲。近年來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的暢銷書作家丹·布朗及其創作的懸疑小說《達文西密碼》就是該類型中里出色的代表。丹·布朗本人卻對另一位美國懸念小說作家推崇備至,更有如下表達:他是現代懸念大師--能夠在第一頁就牢牢的抓住你的心,並在結尾帶來震驚。丹布朗口中的他就是世界公認的懸念小說天王,美國暢銷書作家哈蘭·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