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頁
在這十年中,蓋曼也創作了許多其他漫畫和小說。其中和《碟形世界》的作者、幽默奇幻大師特里·普拉切特合作撰寫的《好兆頭》(GoodOmens)最為搶眼。在這本書中,11歲的撒旦之子亞當、相交4000多年的一對天使與惡魔、女巫後裔、工薪族兼職獵巫人等離奇弔詭的角色,在兩位精擅英式幽默的作家筆下,演出了世界末日來臨前的爆笑戲碼。也獲得了世界奇幻獎等多項提名。
其後幾年中,他逐漸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小說和劇本上來。1997年,他與英國BBC電視台合作,為6集系列劇《無有鄉》(Neverwhere)撰寫劇本,並很快將其改寫為小說。同年又出版了美輪美奐的繪圖小說《星塵》(Stardust),並在1999年以純小說形式再版,獲得了當年的創神獎(MythopoeicAward)。
2001年對尼爾·蓋曼來說,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他精心撰寫的長篇小說《美國眾神》(AmericanGods)堂皇登場。這部被讀者戲稱為“神話黑暗都市奇幻哥特恐怖浪漫幽默公路小說”的跨類型之作,講述了以奧丁為首的舊時代諸神,和以“媒體”、“高科技”為首的新生代神祇之間的激烈鬥爭,體現出當代美國的真實面貌,和世界觀價值觀的激烈衝突。該書在許多排行榜上逗留許久,在美國乃至世界範圍內造成不小的轟動,進而一舉囊括當年所有幻想類小說大獎。
2002年出版的童書《卡蘿琳》再次獲得幻想文壇最高榮譽雨果、星雲兩項大獎,以及恐怖小說大獎布拉姆·斯托克獎。
而在2005年,他的新書《蜘蛛男孩》(AnansiBoys)出版發行,隨即登上眾多暢銷排行榜。其中借用了《美國眾神》中的配角蜘蛛神阿納西,以他的兩個兒子為主角,書寫了一篇真正意義上的成人童話,精彩程度絲毫不遜於前者。
與此同時,蓋曼開始與電影界大量合作。他和老搭檔漫畫家戴夫·麥克基恩合作指導了兒童片《鏡面具》(Mirrormask),令人驚訝的想像力和精美絕倫的畫面碰撞出了美妙的火花。由他根據英國古典史詩《貝奧武甫》撰寫劇本的同名奇幻大片,預計將在2007年上映。而動畫片《卡蘿琳》和有影星羅伯特·德尼羅參演的《星塵》也都在緊張製作中。就像筆下的摩爾甫斯一樣,尼爾·蓋曼仿佛有能力行走在人們的夢境和幻想之中,把它們變成一個個讓人嘖嘖稱奇的故事,為讀者帶來無可比擬的閱讀享受。
尼爾·蓋曼訪談:這部書讓我十分驕傲
“嗯,這是一本講謀殺案的小說。”
“什麼?不是奇幻小說?”
“如果你願意那麼看的話,它也是本奇幻小說。”
“驚悚小說呢?”
“我當然希望它夠驚悚。”
“能不能說這是一部恐怖小說?”
“對,而且,它還是一本主流文學作品。”
其實整部書所寫的是一個大騙局。
記者:我注意到,這本書的內容很雜。它描寫的是一次公路旅行,可裡面又有小鎮謀殺案,而且寫得那麼棒。我得承認,這本書以前,我還不知道你能寫偵探小說。你怎麼會想起寫謀殺案的?
蓋曼:按“偵探懸疑小說”的定義,《美國眾神》里有不少懸疑。我寫得很高興,感覺有點像在舞台上玩魔術。書里有不少地方,初看不起眼,接著看下去才發現大有玄機。你盯著這個地方,真正的奧妙卻在別處。球就藏在茶杯里,但你不知道,以為那個杯子是空的。可你等著看,我把杯子一掀,讓你大吃一驚。
說到龐雜,有件事很有趣。
《今日美國》有位女士,她沒讀過《美國眾神》。她問我這到底是本什么小說。
我說:“嗯,這是一本講謀殺案的小說。”
“什麼?不是奇幻小說?”她問。
我想了想,說:“如果你願意那麼看的話,它也是本奇幻小說。”
“驚悚小說呢?”她又問。我說:“我當然希望它夠驚悚。”
她接著問:“能不能說這是一部恐怖小說?”
我告訴她:“對,而且,它還是一本主流文學作品。”
應該說這是一本能帶給你回報的書,你下的功夫越大,你的回報越多。不過,它雖然龐雜,但並不蕪雜。情節發展是相當單純的。
記者:這本書大受好評,讀者的這種反響讓你吃驚嗎
蓋曼:《美國眾神》剛推出的時候,我對讀者會有什麼反應很沒把握。這也是寫作的樂趣之一。但有些收到先期推出樣書的評論家讀了以後很喜歡,所以我想,這次我大概是弄對了。也有人反感這本書里的性描寫。這些人可能會拿起這本《美國眾神》,說:“噢,那個尼爾·蓋曼!我讀過他的東西,寫的那些童話故事挺可愛。”接著看下去,看到所謂的性描寫,他們就不滿意了。對這些讀者,我只能說抱歉,浪費了他們的時間。
記者:但我覺得,這本書里的所謂性描寫,實在很瘮人。
蓋曼:對,對,讓人後背直起雞皮疙瘩。我最喜歡旅館房間裡那一幕。它不算恐怖,但要說讓人後背起雞皮疙瘩,那是我寫的東西中最招雞皮疙瘩的幾段之一。
記者:我們再來談談這本書里的公路旅行吧,這本書里的大多數動作場面都和公路旅行有關。身為英國人,你覺得美國中部什麼最吸引你?美國成年人回憶起小時候這類旅行時,想到的都是難吃的便當,稀奇古怪的路邊景點。只有小孩子才會覺得那些景點裡有魔法。可你似乎覺得那些地方挺有意思,而且可以像第一次看到他們的小孩子一樣,看出其中的神異之處。
其後幾年中,他逐漸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小說和劇本上來。1997年,他與英國BBC電視台合作,為6集系列劇《無有鄉》(Neverwhere)撰寫劇本,並很快將其改寫為小說。同年又出版了美輪美奐的繪圖小說《星塵》(Stardust),並在1999年以純小說形式再版,獲得了當年的創神獎(MythopoeicAward)。
2001年對尼爾·蓋曼來說,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他精心撰寫的長篇小說《美國眾神》(AmericanGods)堂皇登場。這部被讀者戲稱為“神話黑暗都市奇幻哥特恐怖浪漫幽默公路小說”的跨類型之作,講述了以奧丁為首的舊時代諸神,和以“媒體”、“高科技”為首的新生代神祇之間的激烈鬥爭,體現出當代美國的真實面貌,和世界觀價值觀的激烈衝突。該書在許多排行榜上逗留許久,在美國乃至世界範圍內造成不小的轟動,進而一舉囊括當年所有幻想類小說大獎。
2002年出版的童書《卡蘿琳》再次獲得幻想文壇最高榮譽雨果、星雲兩項大獎,以及恐怖小說大獎布拉姆·斯托克獎。
而在2005年,他的新書《蜘蛛男孩》(AnansiBoys)出版發行,隨即登上眾多暢銷排行榜。其中借用了《美國眾神》中的配角蜘蛛神阿納西,以他的兩個兒子為主角,書寫了一篇真正意義上的成人童話,精彩程度絲毫不遜於前者。
與此同時,蓋曼開始與電影界大量合作。他和老搭檔漫畫家戴夫·麥克基恩合作指導了兒童片《鏡面具》(Mirrormask),令人驚訝的想像力和精美絕倫的畫面碰撞出了美妙的火花。由他根據英國古典史詩《貝奧武甫》撰寫劇本的同名奇幻大片,預計將在2007年上映。而動畫片《卡蘿琳》和有影星羅伯特·德尼羅參演的《星塵》也都在緊張製作中。就像筆下的摩爾甫斯一樣,尼爾·蓋曼仿佛有能力行走在人們的夢境和幻想之中,把它們變成一個個讓人嘖嘖稱奇的故事,為讀者帶來無可比擬的閱讀享受。
尼爾·蓋曼訪談:這部書讓我十分驕傲
“嗯,這是一本講謀殺案的小說。”
“什麼?不是奇幻小說?”
“如果你願意那麼看的話,它也是本奇幻小說。”
“驚悚小說呢?”
“我當然希望它夠驚悚。”
“能不能說這是一部恐怖小說?”
“對,而且,它還是一本主流文學作品。”
其實整部書所寫的是一個大騙局。
記者:我注意到,這本書的內容很雜。它描寫的是一次公路旅行,可裡面又有小鎮謀殺案,而且寫得那麼棒。我得承認,這本書以前,我還不知道你能寫偵探小說。你怎麼會想起寫謀殺案的?
蓋曼:按“偵探懸疑小說”的定義,《美國眾神》里有不少懸疑。我寫得很高興,感覺有點像在舞台上玩魔術。書里有不少地方,初看不起眼,接著看下去才發現大有玄機。你盯著這個地方,真正的奧妙卻在別處。球就藏在茶杯里,但你不知道,以為那個杯子是空的。可你等著看,我把杯子一掀,讓你大吃一驚。
說到龐雜,有件事很有趣。
《今日美國》有位女士,她沒讀過《美國眾神》。她問我這到底是本什么小說。
我說:“嗯,這是一本講謀殺案的小說。”
“什麼?不是奇幻小說?”她問。
我想了想,說:“如果你願意那麼看的話,它也是本奇幻小說。”
“驚悚小說呢?”她又問。我說:“我當然希望它夠驚悚。”
她接著問:“能不能說這是一部恐怖小說?”
我告訴她:“對,而且,它還是一本主流文學作品。”
應該說這是一本能帶給你回報的書,你下的功夫越大,你的回報越多。不過,它雖然龐雜,但並不蕪雜。情節發展是相當單純的。
記者:這本書大受好評,讀者的這種反響讓你吃驚嗎
蓋曼:《美國眾神》剛推出的時候,我對讀者會有什麼反應很沒把握。這也是寫作的樂趣之一。但有些收到先期推出樣書的評論家讀了以後很喜歡,所以我想,這次我大概是弄對了。也有人反感這本書里的性描寫。這些人可能會拿起這本《美國眾神》,說:“噢,那個尼爾·蓋曼!我讀過他的東西,寫的那些童話故事挺可愛。”接著看下去,看到所謂的性描寫,他們就不滿意了。對這些讀者,我只能說抱歉,浪費了他們的時間。
記者:但我覺得,這本書里的所謂性描寫,實在很瘮人。
蓋曼:對,對,讓人後背直起雞皮疙瘩。我最喜歡旅館房間裡那一幕。它不算恐怖,但要說讓人後背起雞皮疙瘩,那是我寫的東西中最招雞皮疙瘩的幾段之一。
記者:我們再來談談這本書里的公路旅行吧,這本書里的大多數動作場面都和公路旅行有關。身為英國人,你覺得美國中部什麼最吸引你?美國成年人回憶起小時候這類旅行時,想到的都是難吃的便當,稀奇古怪的路邊景點。只有小孩子才會覺得那些景點裡有魔法。可你似乎覺得那些地方挺有意思,而且可以像第一次看到他們的小孩子一樣,看出其中的神異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