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Terima kasih

  二〇〇二?四?九

  有栖川有棲

  沉悶的馬來之旅,有趣的膠帶密室

  ——亂彈《馬來鐵道之謎》

  文∕四條眉毛

  【致敬之作 向誰致敬?】

  在了解本書的詭計——門窗自內由膠帶全部封死而形成的密室——後,我不得不問這是一部向誰的致敬作品?

  單看書名“馬來鐵道之謎”,會讓人以為是向埃勒里?奎因致敬的作品。誠然,有栖川有棲被稱為“日本的埃勒里?奎因”,他以埃勒里?奎因為崇拜對象,模仿奎因的風格創作了一系列作品,雖然頗受讀者喜愛,但對他的總體評價是“日本的埃勒里?奎因的稱呼是他自封的”、“他離奎因差得遠的很”,很多作品是用“國名”為噱頭,內容是其他的東西。這部《馬來鐵道之謎》也是如此,幾乎完全沒有奎因式的邏輯推演,甚至其書名里的“鐵道”也不像奎因的“國名系列”,將“XXYY之謎”的“YY”作為解謎的核心(當然,“鐵道”在本書的其他方面還是占有很到用途的)。所以我認為將本書歸為“國名系列”是在令人發笑。

  “門窗自內由膠帶全部封死而形成的密室”是六十多年前卡爾和勞森兩位推理大師相互挑戰的題目,勞森創作出《來自另一個世界》,卡爾的則是《他不會殺蛇》。(這兩部我只看過《來自另一個世界》,感覺裡面的膠帶密室還不錯,而《他不會殺蛇》尚在期待中。)據說推理動漫《名偵探柯南》里也有這樣的詭計,由於尚未觀看,不做評價(根絕“名偵探柯南”的作風,我很懷疑它有可能會很大方的“借鑑”了勞森或者卡爾的創意,甚至是這部《馬來鐵道之謎》的詭計,待我有時間鑑定一下,嘿嘿,~~)。由此可見《馬來鐵道之謎》是向勞森或卡爾致敬是確定無疑的。

  但本書對案件的設置,尤其是對登場人物的設置,還有偵探、警察隊案件的調查,頗有阿加莎的味道,這樣說來,這部作品也能說成向阿婆的致敬?

  【新本格之作 島田的學徒?】

  有栖川有棲和綾辻行人一樣,都是新本格派的代表人物,而綾辻行人稱是島田庄司為老師,很明顯,從它的代表作“館系列”可以看到其作品風格深受島田庄司的《斜屋犯罪》的影響。而有栖川有棲貌似與島田大神並沒有什麼瓜葛,但我看完《馬來鐵道之謎》的密室解答後,不自覺得笑出:“這本書密室也屬於病態之館啊,絕對深受《斜屋犯罪》的影響啊。”那麼,我們也可以說這本書是向島田庄司的致敬嘍。本書的核心詭計的解答我認為簡單、有趣,但不太可行,不過不得不承認有栖川有棲給的線索卻是十分的充足、公平,至少有3處地方給了十分明顯的提示。

  【趣味之作 經典作品?】

  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雖然比較沉悶,但我仍感到比較有趣,我不時的想起其他的幾本書:

  1.綾辻行人的《殺人方程式1 肢解屍體之謎》:綾辻行人作為新本格派的旗手,除了有館系列這樣很“新”的本格作品,仍有像《霧越邸殺人事件》、《殺人方程式》系列這樣的極具傳統、極具復古味道的本格推理,而《馬來鐵道之謎》也是屬於古典本格的風格。另外,這兩部作品的核心詭計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極為的簡單的物理詭計,雖然不能讓人直呼過癮,但讀起來仍十分的有趣。

  2.石持淺海的《愛爾蘭薔薇》:《馬來鐵道著》和《愛爾蘭薔薇》都是由旅居外國的日本人在其他國家擔任偵探進行破案,兩書都在無形中流露著小日本的民族優越感。其實我真想對有栖川有棲說:“既然你將案件放在馬來西亞,為什麼出場的任務絕大多數都是日本人或有日本血緣的人呢?這樣讓人乍一看以為馬來西亞又被你們小日本占領了呢?”當然,有栖川將故事背景安排在域外還是有一定目的的。

  3.林斯諺的《芭提雅血咒》:同樣都是將故事發生地放在東南亞,《芭提雅血咒》則是發生在了泰國。論描寫的話,感覺《芭提雅血咒》要比《馬來鐵道之謎》好得多,主是因為作為“推理界的瓊瑤”的林斯諺文筆十分的優美,他能將泰國的風情很好的描畫出來,讓人感到是真實的。而有栖川雖然親自到馬來半島旅行取材,《馬來鐵道之謎》也有不少馬來的景物描寫,但我真的沒什麼特別感覺,有栖川並沒有突出南國風情。

  總的來說,本書是相當冗餘苦悶,雖比較有趣味,但稱不上經典之作。再者據我對歷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獲獎作品的了解,近年來其過獎作品一般都稱得上“宏大”,《馬來鐵道之謎》無論是布局還是詭計,都稱不上“宏大”,推理也沒什麼特別精彩之處,那還為什麼還將2003年的日推協將授予《馬來鐵道之謎》呢,是因為那年沒有好的作品,還是是為了給有栖川有棲這個“新本格”的健將一個安慰獎?

  PS:貌似“有栖川”的“棲”的繁體字是“棲”,而日語的簡化漢字中是“棲”,台灣直接拿過來使用的,否則在台版書中會是“有栖川有棲”了。

  2009年7月10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