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第三點,餘音繞本人講述她案發當日的行蹤時,提到上午給父親送湯,有一同學相陪,她說當時她叫她的同學在樓下等她,她自己上樓去把肉湯交給父親。也就是說,餘音繞的同學,實際上並沒親眼見到其父親,一切,都只是餘音繞口說的。”
聽到這,我猛得一震,難道說……
半邊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沒錯,所謂‘我於10點45分在研究所看到了爸爸’,那不過是徹頭徹尾的假話。正因為我們在這個根本點上相信了她的話,才會導致之後的一切錯誤。
“其實很簡單,餘音繞不過是製造一個死者22日上午10點45分仍在研究所的假象,因為死者在研究期間,一直與世隔絕,沒有人去和他接觸,因此謊言也不用擔心被揭穿,況且這是從死者親身女兒口中所出,誰會懷疑它的真實性?
“而事實上,研究所在那時早已是空無一人。那麼餘音繞是如何做的呢?首先,在21日晚給死者送湯時,她將後門悄悄打了開來,並且在湯中放入了三唑侖,三唑侖估計是她事先從研究所藥品儲藏室偷到的。剩下的藥以防萬一,她一直帶在身邊,今天終於派上用場,讓自己在無知覺間離開人世。
“然後,為了免人懷疑,她迅速離開了。女兒很清楚父親的習慣,不把工作做完,決不會停下來吃東西的。因此,她精確地計算好了時間。三唑侖的藥效是6個小時,所以,即使她父親在9點開始喝湯,時間也來得及,而事實上應該更晚。總之,余教授在工作結束後,清理好器械,開始享用女兒做的湯。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看到實驗室如此整潔,因為在21號晚教授工作結束後,就沒再使用了。
“我之前給你們看過我那張調查表,上面有‘餘音繞學過開車,並且技術不錯,經常用葉知之父親留下的車練習’。這說明,餘音繞會開車,並且有機會用到葉知之家的車。這一情況,為她的活動提供了足夠的條件。21日當晚,不,應該說22日零晨,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餘音繞悄悄開著葉知之的車,重新來到研究所,從開著的後門進入,將不醒人事的父親帶走,並且將下了藥的湯鍋一併帶走,以免留下痕跡。
“當然,這時,我們聰明的餘音繞小姐還是碰上了一個小小的麻煩。按照她之前的設想,是在第二天來找父親時,再將後門關上,可是,她突然想到到時身邊會有一位同學陪著,那樣的話,行動就不方便了。所以,她必須當晚就把門關上,從外面關上!說到這種技巧,身為偵探小說家的隱村先生是最有發言權的,那麼請先生來為我們做一個說明吧。”
我點了點頭,遂將我那套膠布加細線的理論說了出來。
半邊高興地鼓了鼓掌,“很精彩,與事實基本一致。不過,我想當時餘音繞並未事先做好準備,她的身邊沒有膠布啊。不過,她一定也熟悉這種方法,所以很快利用現場的物品製作了一個類似物。我在現場勘察時,注意到一件怪事,在那個盛裝器械的托盤中,有一個很明顯的空位,在兩個鑷子之間,所以我肯定那裡少了一隻鑷子。一定被人拿了。而且,我注意到托盤中也放有細線,這時我便豁然開朗。腦子裡便有了這麼一樣道具。之後,在第二次往這裡、餘音繞家檢查的時候,我在余教授的臥室找到了這個。”
說著,掏出一樣東西,我們一看,原來便是一隻鑷子,鑷子的尾端繫著一條細線。
“這便是餘音繞在研究所里臨時造出來的道具。使用原理和隱村先生所說一樣,只不過實驗室找不到膠布,便用鑷子代替。這鑷子大小剛合適,用它夾住研究所後門的把柄正好。鑷子與膠布的作用一樣,都是用來將細線固定到把柄上,以便通過細線牽動把柄,將門閂上。
“這樣一來,餘音繞便神不知鬼不覺地將教授從研究所里轉移了出來,運回了自己家。因為三唑侖的藥效只有6小時,無法令教授持續昏迷,而餘音繞亦不敢繼續給教授餵服三唑侖片,因為三唑侖屬于禁藥,一般人正常情況根本不會服用,如果屍檢被檢出體內含有三唑侖成分,就麻煩了。所以聰明的餘音繞同學改用了安定,普通安眠藥。因為教授生前有濫用安眠藥的惡習,所以此時給他餵安定,便不會引起懷疑,而且教授的肝臟功能不行,藥物代謝能力下降,即使屍檢在體內發現過量安眠藥成分,也會被認為是蓄積的結果。另外,醫學家庭出身的餘音繞,手段也很高明,她的用藥量十分到位,既不至於到達中毒劑量,惹人懷疑,同時又令教授深度沉睡,失去知覺。
“總之,在到22日上午11點之前,餘音繞必須讓教授處於昏迷狀態,並且是深度昏迷。雖然我們不知道她給教授餵服了幾次藥,但她成功做到了。
“接下來,便到關鍵的一步了。餘音繞設計了一套方法,利用銅像自動將教授砸死。我說過,我那夜在看到那座銅鐘報時時,突然明白了。沒錯,餘音繞整個作案手法的核心,便是這座銅鐘,它是如此的重要,以至於餘音繞要想方設法掩蓋住它,不讓人發覺其中之秘密。當警方命案第一時間到達時,發現書房中非常凌亂,最後警方認為是熟人作案後製造的入室搶劫的假象,加之餘音繞之後提供的研究文件被盜的情報,可憐的警察叔叔們便完全被誤導了。”
聽到這,我猛得一震,難道說……
半邊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沒錯,所謂‘我於10點45分在研究所看到了爸爸’,那不過是徹頭徹尾的假話。正因為我們在這個根本點上相信了她的話,才會導致之後的一切錯誤。
“其實很簡單,餘音繞不過是製造一個死者22日上午10點45分仍在研究所的假象,因為死者在研究期間,一直與世隔絕,沒有人去和他接觸,因此謊言也不用擔心被揭穿,況且這是從死者親身女兒口中所出,誰會懷疑它的真實性?
“而事實上,研究所在那時早已是空無一人。那麼餘音繞是如何做的呢?首先,在21日晚給死者送湯時,她將後門悄悄打了開來,並且在湯中放入了三唑侖,三唑侖估計是她事先從研究所藥品儲藏室偷到的。剩下的藥以防萬一,她一直帶在身邊,今天終於派上用場,讓自己在無知覺間離開人世。
“然後,為了免人懷疑,她迅速離開了。女兒很清楚父親的習慣,不把工作做完,決不會停下來吃東西的。因此,她精確地計算好了時間。三唑侖的藥效是6個小時,所以,即使她父親在9點開始喝湯,時間也來得及,而事實上應該更晚。總之,余教授在工作結束後,清理好器械,開始享用女兒做的湯。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看到實驗室如此整潔,因為在21號晚教授工作結束後,就沒再使用了。
“我之前給你們看過我那張調查表,上面有‘餘音繞學過開車,並且技術不錯,經常用葉知之父親留下的車練習’。這說明,餘音繞會開車,並且有機會用到葉知之家的車。這一情況,為她的活動提供了足夠的條件。21日當晚,不,應該說22日零晨,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餘音繞悄悄開著葉知之的車,重新來到研究所,從開著的後門進入,將不醒人事的父親帶走,並且將下了藥的湯鍋一併帶走,以免留下痕跡。
“當然,這時,我們聰明的餘音繞小姐還是碰上了一個小小的麻煩。按照她之前的設想,是在第二天來找父親時,再將後門關上,可是,她突然想到到時身邊會有一位同學陪著,那樣的話,行動就不方便了。所以,她必須當晚就把門關上,從外面關上!說到這種技巧,身為偵探小說家的隱村先生是最有發言權的,那麼請先生來為我們做一個說明吧。”
我點了點頭,遂將我那套膠布加細線的理論說了出來。
半邊高興地鼓了鼓掌,“很精彩,與事實基本一致。不過,我想當時餘音繞並未事先做好準備,她的身邊沒有膠布啊。不過,她一定也熟悉這種方法,所以很快利用現場的物品製作了一個類似物。我在現場勘察時,注意到一件怪事,在那個盛裝器械的托盤中,有一個很明顯的空位,在兩個鑷子之間,所以我肯定那裡少了一隻鑷子。一定被人拿了。而且,我注意到托盤中也放有細線,這時我便豁然開朗。腦子裡便有了這麼一樣道具。之後,在第二次往這裡、餘音繞家檢查的時候,我在余教授的臥室找到了這個。”
說著,掏出一樣東西,我們一看,原來便是一隻鑷子,鑷子的尾端繫著一條細線。
“這便是餘音繞在研究所里臨時造出來的道具。使用原理和隱村先生所說一樣,只不過實驗室找不到膠布,便用鑷子代替。這鑷子大小剛合適,用它夾住研究所後門的把柄正好。鑷子與膠布的作用一樣,都是用來將細線固定到把柄上,以便通過細線牽動把柄,將門閂上。
“這樣一來,餘音繞便神不知鬼不覺地將教授從研究所里轉移了出來,運回了自己家。因為三唑侖的藥效只有6小時,無法令教授持續昏迷,而餘音繞亦不敢繼續給教授餵服三唑侖片,因為三唑侖屬于禁藥,一般人正常情況根本不會服用,如果屍檢被檢出體內含有三唑侖成分,就麻煩了。所以聰明的餘音繞同學改用了安定,普通安眠藥。因為教授生前有濫用安眠藥的惡習,所以此時給他餵安定,便不會引起懷疑,而且教授的肝臟功能不行,藥物代謝能力下降,即使屍檢在體內發現過量安眠藥成分,也會被認為是蓄積的結果。另外,醫學家庭出身的餘音繞,手段也很高明,她的用藥量十分到位,既不至於到達中毒劑量,惹人懷疑,同時又令教授深度沉睡,失去知覺。
“總之,在到22日上午11點之前,餘音繞必須讓教授處於昏迷狀態,並且是深度昏迷。雖然我們不知道她給教授餵服了幾次藥,但她成功做到了。
“接下來,便到關鍵的一步了。餘音繞設計了一套方法,利用銅像自動將教授砸死。我說過,我那夜在看到那座銅鐘報時時,突然明白了。沒錯,餘音繞整個作案手法的核心,便是這座銅鐘,它是如此的重要,以至於餘音繞要想方設法掩蓋住它,不讓人發覺其中之秘密。當警方命案第一時間到達時,發現書房中非常凌亂,最後警方認為是熟人作案後製造的入室搶劫的假象,加之餘音繞之後提供的研究文件被盜的情報,可憐的警察叔叔們便完全被誤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