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
“結實。”竹西說。
“塑料有毒你知道不知道?還是大夫呢。”
“這是無毒塑料,連快餐店都用。”
“我不用。”
“那您用什麼?”
“平常用什麼現在還用什麼。”
“現在的您可不是平常的您。”竹西淡淡地提醒一下司猗紋就回了西屋,她只給司猗紋留下一份盛在塑料碗盤裡的飯菜。
司猗紋終於從竹西的話里認清了現在的自己,她的確已經不是平常的自己。她何止是拿不了報紙,不能自己盛飯,她連拉屎撒尿也得預先喊人。可是她還活著,她活著的意義就在於給你換了塑料碗,你就別再妄想要求玻璃杯。她想起不知哪本書里有個人說過的一句話:“端給你的是啤酒,你就不要在杯子裡找咖啡。”司猗紋已經沒有找的能力,找,是要行動的。為了找,為了找的行動,七十多歲她從未停止過。現在她不能了,然而活著行動著是多麼好啊!
她太願意活著了,她喜歡那句話:好死不如賴活著。但她不喜歡活非得跟賴聯在一起,她願意活還願意活得不賴。於是她又看見了床頭桌上已經涼了的飯菜。她想她應該吃掉它們,不管它們是否被盛在塑料器皿里她也要吃掉。她奮力側過上身,端起塑料飯碗,胳膊肘拄在枕頭上吃起來。她大口吞咽著冰涼的飯菜,想起從前丁媽的一句話:“能吃,就什麼病也不怕;不吃,什麼病都能找上來。”她應該能吃,她的消化系統並沒有因她的下肢而受到牽連,而這副消化系統或許還大有可能幫助她戰勝她面臨的厄運。原來希望不是不能從塑料碗裡升起來。
於是“叉燒”又擺上來了,廣式香腸又擺上來了,薩其瑪又擺上來了,白脫雙色布丁也擺上來了。她吃時嚼得認真,也不再氣急敗壞。為了今後的日子她一點一滴地醞釀起來,為了這一點一滴她想到了吃完之後的消化。為了消化就必得運動,運動才有生命,生命在於運動。
最初司猗紋的運動只能靠一天一次的大便。
竹西在地上撂下便盆,然後用一隻放倒的杌凳將便盆圈住,司猗紋就坐在了杌凳上。但她這種坐必靠竹西和寶妹的“運”。
“走,運奶奶去。”竹西對寶妹說。
而司猗紋也正在急切地等待著被運。於是竹西架胳肢窩,寶妹抱腿,司猗紋被運下床來。那一瞬間的架空令司猗紋常常興奮。
現在司猗紋不滿足於這一天一次的被運動了,她要她們多運她,她要多坐。
早晨七點鐘,司猗紋剛喝過熱奶、吃完煎蛋,便在裡屋喊竹西和寶妹了。
“怎麼都沒事人似的!”她喊。以為別人早已理解她的行動計劃。
“您還有什麼事?”竹西在外屋問。
“我要坐盆。”
“您不是每天晚上嗎?”
“今天改了,從今天改。”
竹西看看表,七點一刻了。她和寶妹都該出門了,但司猗紋已經在裡屋向她們奓起了胳膊。於是她們抓緊時間去運司猗紋,司猗紋又騰空而起了。雖然幾秒鐘之後她就落在盆上,但她內心卻充滿了新奇的感動。好久以來她第一次清晨下床,她看著一個新奇的四周,感覺著新的一天的來臨,仿佛一個新的司猗紋就要站起來了。直到她發現自己那兩條日益萎縮下去的腿,才一下子失去了剛才的興致,連排泄也沒了消息。
竹西和寶妹不能再等了,她們把她運回去。
她要求運動的欲望更強了,她抓緊一切機會——寶妹和竹西在家的機會,要她們運她。為了證明她排洩慾望的急切,她朝她們把胳膊奓得更高。她鼻尖也發紅了,眼裡噙著淚花。她們不再相信她的懇求,但還是滿足她。熟能生巧,竹西和寶妹對於運的要領越來越嫻熟。這嫻熟的技巧使她們的“運”也變得油滑起來,她們運她一次就像玉秀手下一隻餃子的誕生。既然熟能生巧,她們也不再看重這運,竹西對這運常常顯出一種心不在焉的淡漠。
“等會兒。”司猗紋要求被運時,竹西說。
司猗紋準備接受這“等會兒”的淡漠,“等會兒”里畢竟有盼頭。要是竹西說“不行”呢?一個行動著的人說什麼不行。她不是沒行動過、沒說過。司猗紋按捺著這急切的心情等待這“等會兒”的結束,但她還是不斷要求著。雖然這要求已經帶出了一點乞討的意味,她的乞討終究不會落空。
她們又使她運動起來。為了證明這運動的必要,她又為自己找出了許多根據。諸如樹挪死人挪活,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她甚至還自編了一句:“要想活,就得挪。”
竹西終於理解了司猗紋要求被運的目的。她對她說:“咱們乾脆倒一下,上、下午您就坐著算了。我和寶妹早晨把您運下來。中午和晚上再把您運回去,也許更符合您的要求。”
司猗紋接受了竹西的建議。她開始倒過來生活了。
有時司猗紋坐盆“運動”時,也正是寶妹需要大便的時刻。她大便的特點依然如故,這使得她不能正常如廁蹲坑兒。蹲的時間過久,她會眼冒金星乃至休克。這使她只好也在家中設盆。當她在外屋隱蔽好自己坐起來時,司猗紋也正在裡屋盆上坐著。
作為奶奶,司猗紋有時還要關心一下寶妹,也希望和寶妹交流一下彼此的感覺。
“拉出來了嗎?”她問寶妹。
寶妹不理司猗紋。司猗紋的問話像是對她的騷擾,騷擾分散了她的注意力,她就更沒了盼頭。一瞬間她忽然覺得司猗紋本是個少不更事的孩子,那孩子在裡屋正坐著盆神不守舍地東瞅西看,就像在重複寶妹的童年。然後她還要去給這個東瞅西看的“孩子”倒盆,她要同時端起兩個盆去公廁倒。
可寶妹的倒盆也會引起司猗紋的非議。
“笨。你就不會使個巧勁兒,找個竅門兒。”司猗紋說,“你為什麼不把兩個盆兒折成一個盆兒,為什麼非得一手一個不可?耍雜技似的。”
寶妹卻堅持一手一個。她不願意把自己的盆和奶奶的盆折在一起,她自有自己的思考吧。
60
漫長的五年。五年之間發生了多少事?或者換種說法:光陰似箭,五年之間還能發生什麼呢?
蘇眉的丈夫收到了司猗紋的“雙掛號”,他問蘇眉是怎麼回事,問得寬容,心不在焉。蘇眉問他婆婆信中寫了什麼,他讓她自己看。蘇眉不看。她對丈夫說,就像信里寫的一樣。他不信,說這是婆婆(他也叫婆婆)一種特殊心理的特殊表現。蘇眉說:“原來你還會大談心理,我還以為你只會造房子呢。”他在建築設計院設計廠房。蘇眉仍然說信中的一切都是真實的,她想激他,勸他相信。但他只用一個輕輕的“哼”結束了這個懸案。這“哼”可以理解為真就真,還可以理解為是對婆婆那封“雙掛號”的輕視、輕蔑。
蘇眉只有遺憾,她遺憾丈夫把這件事結束得太輕而易舉。他為什麼不跟她打一架?為什麼她總也嘗不到打架的滋味兒?她羨慕說打就打的夫妻,比如馬小思和她丈夫。馬小思告訴她,有一次她丈夫阻擋她去海南島拍片竟然一直追到機場,當著攝製組的人把她的手提包扔到候機大廳的門外,之後便是在候機大廳里的拉拽。馬小思舉起手腕叫蘇眉看:“全是他抓的,讓我當著人出醜。當著那麼多人,中國人,外國人。”
蘇眉沒有同情馬小思她有點暗中嫉妒,就像當年她嫉妒她“來了”那般嫉妒。什麼時候她的手腕也會留下丈夫的指甲印呢?她也有點替司猗紋惋惜起來:婆婆竟然也碰上了蘇眉的丈夫這種對手。
蘇眉把婆婆的病告訴蘇瑋,蘇瑋說:“該!”蘇眉也和蘇瑋一起說:“該。”蘇瑋驚異地看看蘇眉,蘇眉說:“就該!”
寶妹上了大學。她由於家庭的和個人的原因(那個難言的原因)只好走讀。上大學和走讀,都是寶妹的必然。
竹西被評上了主治醫師,年終街道辦事處還把“五好家庭”的大獎狀送到響勺胡同。那是全社會對竹西家庭的肯定和稱讚:她以司猗紋兒媳的身份爭得了這一榮譽,五年如一日,這不容置疑的榮譽。送獎狀的人一走竹西就把獎狀扔到大櫃頂上了,連司猗紋都沒看清。
五年之間羅大媽一家也要發生點什麼的:二旗托大旗新婚妻子的父親的關係當上了“光大”的出租司機;羅大爺把喝白酒的習慣改成了喝啤酒;三旗用外匯券買回帶全套籌碼和“混子”的麻將,羅大媽也學會了打。晚上羅家人拍著司猗紋的麻將桌高喊著“和!”籌碼和真錢相互交替。
還發生過什麼?發生過莊晨和蘇眉或單獨或一起來看司猗紋。
莊晨還差一年就到了退休年齡,她坐在司猗紋床邊說一年之後她就住在家裡專門伺候她。為了證實她的決心和孝心她說著更多的“我怎麼著都行”。她竭盡全力做出為病人“我怎麼著都行”的姿態守護著司猗紋,但她的做事效率和能量卻不及竹西的五分之一或者更少一點。司猗紋不顧女兒的高齡,任意給莊晨臉色看。莊晨不記仇,還是竭盡全力盡著孝心。司猗紋常拿竹西和莊晨做比較,她覺得平心而論,如果現在把竹西和莊晨擺起來讓她挑,她是一定挑竹西的。雖然莊晨的孝心、誠心不容懷疑,而竹西的誠心、孝心她總給它們加上引號(司猗紋教書時對標點符號的要求格外嚴格)。
莊晨終於覺出了自己的力不從心,又不忍心看竹西的艱辛,便跟竹西商量請保姆的事。竹西沖莊晨一笑說:“沒有人願意伺候這種病人。”
“咱們可以多出點錢。”莊晨說。
“也沒有能伺候得了婆婆的人。”竹西說。
“我總覺得過意不去。”莊晨說。
“我守著近。”竹西說,“有我和寶妹就行了。”
最後蘇眉跟媽商量:婆婆的全部費用由媽負擔,只讓舅媽出力。
莊晨說:“我怎麼著都行。”
莊晨一直不理解弟妹對婆婆這過分的熱心和專心。她猜,也許這是對從前的一種追悔吧,從前她是給莊家添過難堪的。
蘇眉不這麼看。她不相信舅媽有追悔從前的願望,竹西生活里永遠用不著追悔這個字眼兒。她收下了婆婆,無論其中有多少原因,那原因沒有一種是常人所能窺透的。最了解竹西的蘇眉所窺透的也只有一小點,竹西也只相信蘇眉能窺透這一小點。於是面對著床上的司猗紋,蘇眉和竹西便有了一點共同的心照不宣:她們願意看見她就這麼躺下去,雖然這並不是她們非讓她躺下去不可。有哪位醫學名家能叫一位患腰脊髓病變的病人再站起來?
“塑料有毒你知道不知道?還是大夫呢。”
“這是無毒塑料,連快餐店都用。”
“我不用。”
“那您用什麼?”
“平常用什麼現在還用什麼。”
“現在的您可不是平常的您。”竹西淡淡地提醒一下司猗紋就回了西屋,她只給司猗紋留下一份盛在塑料碗盤裡的飯菜。
司猗紋終於從竹西的話里認清了現在的自己,她的確已經不是平常的自己。她何止是拿不了報紙,不能自己盛飯,她連拉屎撒尿也得預先喊人。可是她還活著,她活著的意義就在於給你換了塑料碗,你就別再妄想要求玻璃杯。她想起不知哪本書里有個人說過的一句話:“端給你的是啤酒,你就不要在杯子裡找咖啡。”司猗紋已經沒有找的能力,找,是要行動的。為了找,為了找的行動,七十多歲她從未停止過。現在她不能了,然而活著行動著是多麼好啊!
她太願意活著了,她喜歡那句話:好死不如賴活著。但她不喜歡活非得跟賴聯在一起,她願意活還願意活得不賴。於是她又看見了床頭桌上已經涼了的飯菜。她想她應該吃掉它們,不管它們是否被盛在塑料器皿里她也要吃掉。她奮力側過上身,端起塑料飯碗,胳膊肘拄在枕頭上吃起來。她大口吞咽著冰涼的飯菜,想起從前丁媽的一句話:“能吃,就什麼病也不怕;不吃,什麼病都能找上來。”她應該能吃,她的消化系統並沒有因她的下肢而受到牽連,而這副消化系統或許還大有可能幫助她戰勝她面臨的厄運。原來希望不是不能從塑料碗裡升起來。
於是“叉燒”又擺上來了,廣式香腸又擺上來了,薩其瑪又擺上來了,白脫雙色布丁也擺上來了。她吃時嚼得認真,也不再氣急敗壞。為了今後的日子她一點一滴地醞釀起來,為了這一點一滴她想到了吃完之後的消化。為了消化就必得運動,運動才有生命,生命在於運動。
最初司猗紋的運動只能靠一天一次的大便。
竹西在地上撂下便盆,然後用一隻放倒的杌凳將便盆圈住,司猗紋就坐在了杌凳上。但她這種坐必靠竹西和寶妹的“運”。
“走,運奶奶去。”竹西對寶妹說。
而司猗紋也正在急切地等待著被運。於是竹西架胳肢窩,寶妹抱腿,司猗紋被運下床來。那一瞬間的架空令司猗紋常常興奮。
現在司猗紋不滿足於這一天一次的被運動了,她要她們多運她,她要多坐。
早晨七點鐘,司猗紋剛喝過熱奶、吃完煎蛋,便在裡屋喊竹西和寶妹了。
“怎麼都沒事人似的!”她喊。以為別人早已理解她的行動計劃。
“您還有什麼事?”竹西在外屋問。
“我要坐盆。”
“您不是每天晚上嗎?”
“今天改了,從今天改。”
竹西看看表,七點一刻了。她和寶妹都該出門了,但司猗紋已經在裡屋向她們奓起了胳膊。於是她們抓緊時間去運司猗紋,司猗紋又騰空而起了。雖然幾秒鐘之後她就落在盆上,但她內心卻充滿了新奇的感動。好久以來她第一次清晨下床,她看著一個新奇的四周,感覺著新的一天的來臨,仿佛一個新的司猗紋就要站起來了。直到她發現自己那兩條日益萎縮下去的腿,才一下子失去了剛才的興致,連排泄也沒了消息。
竹西和寶妹不能再等了,她們把她運回去。
她要求運動的欲望更強了,她抓緊一切機會——寶妹和竹西在家的機會,要她們運她。為了證明她排洩慾望的急切,她朝她們把胳膊奓得更高。她鼻尖也發紅了,眼裡噙著淚花。她們不再相信她的懇求,但還是滿足她。熟能生巧,竹西和寶妹對於運的要領越來越嫻熟。這嫻熟的技巧使她們的“運”也變得油滑起來,她們運她一次就像玉秀手下一隻餃子的誕生。既然熟能生巧,她們也不再看重這運,竹西對這運常常顯出一種心不在焉的淡漠。
“等會兒。”司猗紋要求被運時,竹西說。
司猗紋準備接受這“等會兒”的淡漠,“等會兒”里畢竟有盼頭。要是竹西說“不行”呢?一個行動著的人說什麼不行。她不是沒行動過、沒說過。司猗紋按捺著這急切的心情等待這“等會兒”的結束,但她還是不斷要求著。雖然這要求已經帶出了一點乞討的意味,她的乞討終究不會落空。
她們又使她運動起來。為了證明這運動的必要,她又為自己找出了許多根據。諸如樹挪死人挪活,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她甚至還自編了一句:“要想活,就得挪。”
竹西終於理解了司猗紋要求被運的目的。她對她說:“咱們乾脆倒一下,上、下午您就坐著算了。我和寶妹早晨把您運下來。中午和晚上再把您運回去,也許更符合您的要求。”
司猗紋接受了竹西的建議。她開始倒過來生活了。
有時司猗紋坐盆“運動”時,也正是寶妹需要大便的時刻。她大便的特點依然如故,這使得她不能正常如廁蹲坑兒。蹲的時間過久,她會眼冒金星乃至休克。這使她只好也在家中設盆。當她在外屋隱蔽好自己坐起來時,司猗紋也正在裡屋盆上坐著。
作為奶奶,司猗紋有時還要關心一下寶妹,也希望和寶妹交流一下彼此的感覺。
“拉出來了嗎?”她問寶妹。
寶妹不理司猗紋。司猗紋的問話像是對她的騷擾,騷擾分散了她的注意力,她就更沒了盼頭。一瞬間她忽然覺得司猗紋本是個少不更事的孩子,那孩子在裡屋正坐著盆神不守舍地東瞅西看,就像在重複寶妹的童年。然後她還要去給這個東瞅西看的“孩子”倒盆,她要同時端起兩個盆去公廁倒。
可寶妹的倒盆也會引起司猗紋的非議。
“笨。你就不會使個巧勁兒,找個竅門兒。”司猗紋說,“你為什麼不把兩個盆兒折成一個盆兒,為什麼非得一手一個不可?耍雜技似的。”
寶妹卻堅持一手一個。她不願意把自己的盆和奶奶的盆折在一起,她自有自己的思考吧。
60
漫長的五年。五年之間發生了多少事?或者換種說法:光陰似箭,五年之間還能發生什麼呢?
蘇眉的丈夫收到了司猗紋的“雙掛號”,他問蘇眉是怎麼回事,問得寬容,心不在焉。蘇眉問他婆婆信中寫了什麼,他讓她自己看。蘇眉不看。她對丈夫說,就像信里寫的一樣。他不信,說這是婆婆(他也叫婆婆)一種特殊心理的特殊表現。蘇眉說:“原來你還會大談心理,我還以為你只會造房子呢。”他在建築設計院設計廠房。蘇眉仍然說信中的一切都是真實的,她想激他,勸他相信。但他只用一個輕輕的“哼”結束了這個懸案。這“哼”可以理解為真就真,還可以理解為是對婆婆那封“雙掛號”的輕視、輕蔑。
蘇眉只有遺憾,她遺憾丈夫把這件事結束得太輕而易舉。他為什麼不跟她打一架?為什麼她總也嘗不到打架的滋味兒?她羨慕說打就打的夫妻,比如馬小思和她丈夫。馬小思告訴她,有一次她丈夫阻擋她去海南島拍片竟然一直追到機場,當著攝製組的人把她的手提包扔到候機大廳的門外,之後便是在候機大廳里的拉拽。馬小思舉起手腕叫蘇眉看:“全是他抓的,讓我當著人出醜。當著那麼多人,中國人,外國人。”
蘇眉沒有同情馬小思她有點暗中嫉妒,就像當年她嫉妒她“來了”那般嫉妒。什麼時候她的手腕也會留下丈夫的指甲印呢?她也有點替司猗紋惋惜起來:婆婆竟然也碰上了蘇眉的丈夫這種對手。
蘇眉把婆婆的病告訴蘇瑋,蘇瑋說:“該!”蘇眉也和蘇瑋一起說:“該。”蘇瑋驚異地看看蘇眉,蘇眉說:“就該!”
寶妹上了大學。她由於家庭的和個人的原因(那個難言的原因)只好走讀。上大學和走讀,都是寶妹的必然。
竹西被評上了主治醫師,年終街道辦事處還把“五好家庭”的大獎狀送到響勺胡同。那是全社會對竹西家庭的肯定和稱讚:她以司猗紋兒媳的身份爭得了這一榮譽,五年如一日,這不容置疑的榮譽。送獎狀的人一走竹西就把獎狀扔到大櫃頂上了,連司猗紋都沒看清。
五年之間羅大媽一家也要發生點什麼的:二旗托大旗新婚妻子的父親的關係當上了“光大”的出租司機;羅大爺把喝白酒的習慣改成了喝啤酒;三旗用外匯券買回帶全套籌碼和“混子”的麻將,羅大媽也學會了打。晚上羅家人拍著司猗紋的麻將桌高喊著“和!”籌碼和真錢相互交替。
還發生過什麼?發生過莊晨和蘇眉或單獨或一起來看司猗紋。
莊晨還差一年就到了退休年齡,她坐在司猗紋床邊說一年之後她就住在家裡專門伺候她。為了證實她的決心和孝心她說著更多的“我怎麼著都行”。她竭盡全力做出為病人“我怎麼著都行”的姿態守護著司猗紋,但她的做事效率和能量卻不及竹西的五分之一或者更少一點。司猗紋不顧女兒的高齡,任意給莊晨臉色看。莊晨不記仇,還是竭盡全力盡著孝心。司猗紋常拿竹西和莊晨做比較,她覺得平心而論,如果現在把竹西和莊晨擺起來讓她挑,她是一定挑竹西的。雖然莊晨的孝心、誠心不容懷疑,而竹西的誠心、孝心她總給它們加上引號(司猗紋教書時對標點符號的要求格外嚴格)。
莊晨終於覺出了自己的力不從心,又不忍心看竹西的艱辛,便跟竹西商量請保姆的事。竹西沖莊晨一笑說:“沒有人願意伺候這種病人。”
“咱們可以多出點錢。”莊晨說。
“也沒有能伺候得了婆婆的人。”竹西說。
“我總覺得過意不去。”莊晨說。
“我守著近。”竹西說,“有我和寶妹就行了。”
最後蘇眉跟媽商量:婆婆的全部費用由媽負擔,只讓舅媽出力。
莊晨說:“我怎麼著都行。”
莊晨一直不理解弟妹對婆婆這過分的熱心和專心。她猜,也許這是對從前的一種追悔吧,從前她是給莊家添過難堪的。
蘇眉不這麼看。她不相信舅媽有追悔從前的願望,竹西生活里永遠用不著追悔這個字眼兒。她收下了婆婆,無論其中有多少原因,那原因沒有一種是常人所能窺透的。最了解竹西的蘇眉所窺透的也只有一小點,竹西也只相信蘇眉能窺透這一小點。於是面對著床上的司猗紋,蘇眉和竹西便有了一點共同的心照不宣:她們願意看見她就這麼躺下去,雖然這並不是她們非讓她躺下去不可。有哪位醫學名家能叫一位患腰脊髓病變的病人再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