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頁
“並沒有。”徐正峰卻又補充到,“燒的是他家隔壁。三十年前第一場火災就在那裡,不過當時那處是個荒宅,沒有人住也就沒有任何傷亡。這回起火是晚飯過後,陳姓一家三口去縣城聽戲,家裡沒有人是把柴房燒了。因為鄰居們發現及時給止住了火勢,沒有燒到其他地方,也是沒有任何可疑的痕跡留下。”
如果以上都能算是巧合,那麼世上的巧合也未免太多了。
月枕石索性讓徐正峰把第三起西水村的火情也說了,六天前發生的這起火情給西水村帶去了不小的八卦。
杜家是唯一一戶三十年前遭到火情,沒有搬離東明縣的人家,可能是因為當年新寡的錢氏帶著兩歲的女兒無處可去。
三十年前,杜家的正屋遭了火災,杜明為保護妻兒當場死亡。後來錢氏與杜婉兩人相依為命一直留在了西河村。
錢氏在十年前過世,那時杜婉早已嫁到外地,房子也就一直空著,直到三年前據說杜婉也死了親夫,她也沒孩子就獨自回了老家居住。
誰想六天前的半夜火情沒把屋子燒塌,卻將一對野鴛鴦赤條條的從床上熏了出來。杜婉與一位四十來歲的富商模樣男人慌忙地衝出了宅子,鄰里都看得清楚那個男人逃也似得駕著馬車離開了。
“火勢被控制住沒有死傷,但是流言是控制不住的。你們稍一打聽就都知道,杜婉人已經不在西河村,聽說去了汴京避避風頭。”
徐正峰也在縣城找過那夜的富商,“那人叫嚴開,家在汴京做布莊生意。我問了那夜的情況,因為嚴開與杜婉先是太過投入,後又太過驚慌,他們同樣沒有注意到任何可疑人物出現。由於杜婉家的屋頂鋪了不少茅草等遮雨物,也沒有發現引起火情的引燃物。”
聽了最後一起火情,月枕石與展昭都一直覺得六月東明縣的三場火絕非巧合,很有可能是人為。
兩人返回了東明縣衙,將今日所知都一一記錄下來。
展昭先問到,“枕石,你覺得時隔三十年,之中最可疑的地方在哪裡?”
“我有一個大膽的假設。”月枕石繞著譚財的名字畫了一個圈,“他沒有死,起碼當年他沒有死在黃河裡。熊飛也認識陷空島蔣平,高超的水下功夫可以讓人顯示直立狀態。如果譚財成功偽裝成了直立的邪煞,就能糊弄過一眾捕快與水鬼撈屍者。同樣是在黃河岸長大,譚財有先天學習水下功夫的優勢。”
展昭也有這樣的懷疑,但問題又來了,這些年譚財去哪裡了,為什麼時隔三十年再重現火情?“我覺得三十年前的火災與今年六月的火情並不一樣。前者不顧旁人死活,但後者更像是在說‘他回來了’。”
第81章
第二天, 徐正峰少有地不帶一絲酒氣地來了縣衙, 這才發現月枕石與展昭已經分別去了東河村與西河村核實此次火情的原委。
過了午時三刻, 捕快班頭看到徐正峰今天竟是老老實實地呆在衙門差房裡,中飯也就是幾塊大餅就野果吃了一頓, 一個人不知在那頭寫寫畫畫什麼, 直道感嘆天上要下紅雨了。
“老徐,昨個咱縣令讓你陪著下訪的兩位大人查案,你這是一把年紀了,最後想要拼一拼到開封府去幹大事了?”
徐正峰並沒怎麼搭理捕快班頭,含含糊糊地對付了幾句應付過去, 這就收起了一早上所回憶的當年案情。“哎呦都這個時辰了!班頭, 不和你嘮了, 我該去打些酒喝了。”
一句話不多, 徐正峰便是竄了出去, 沒在衙門口等太久就看到了月枕石與展昭。“兩位大人, 去我家裡說話吧!”
徐正峰抱著一摞紙,他似乎並不喜歡留在縣衙,對那裡有一種莫名的排斥感。“兩位要是沒吃飯, 那就買些過去用。”
月枕石擺手示意已經吃過了, 走了一趟西河村發現杜婉家著火的段子已經傳遍全村了, 而在這種情況下是沒有一個人發現她家附近出現過任何可疑人物。
不過,展昭查訪東河村之際, 是聽到幾句值得留意的話。
三次火情里, 簡壽家的發生在雞鳴時分、杜婉家在午夜時分, 唯有陳家是發生在晚飯過後。這個時間點可能會有周圍的人發現什麼異樣,而有一群孩子說那天他們在玩遊戲時看到過有亮光划過陳家的牆頭。
“那一群還在三條街開外看到的亮光,從方向上判斷確定是衝著陳家那一側去的。”
展昭知道孩子們的證詞有時會帶有不確定性。這次七個孩子裡四個都看到了光亮,雖然無法肯定那是導致火情的引火,但在時間上正發生在火情前的一炷香左右。
“昨天,徐捕快說當年出河打撈譚財的徐曉兒子家正在陳家隔壁。我看了兩家只有一牆之隔,如果是黑夜裡用彈弓等物投擲引燃物,一個偏差就會落錯屋子。
當然,如果三次火情是一個人挑起的,他的引火手段是拋擲引燃物,從準頭上來看對方很熟練,一半不會有失手的可能。”
徐正峰聽到這幾句反而臉色更差了,如果縱火者清楚地知道徐曉兒子家就在陳家邊上,如果縱火者與譚財有關,這種趁著陳家一家人出門火燒陳家的做法,會不會是對誰的一種示威?
三人很快就來到徐正峰家,這次也不待被問,徐正峰就將早上寫的東西一股腦地攤在了方桌上。
如果以上都能算是巧合,那麼世上的巧合也未免太多了。
月枕石索性讓徐正峰把第三起西水村的火情也說了,六天前發生的這起火情給西水村帶去了不小的八卦。
杜家是唯一一戶三十年前遭到火情,沒有搬離東明縣的人家,可能是因為當年新寡的錢氏帶著兩歲的女兒無處可去。
三十年前,杜家的正屋遭了火災,杜明為保護妻兒當場死亡。後來錢氏與杜婉兩人相依為命一直留在了西河村。
錢氏在十年前過世,那時杜婉早已嫁到外地,房子也就一直空著,直到三年前據說杜婉也死了親夫,她也沒孩子就獨自回了老家居住。
誰想六天前的半夜火情沒把屋子燒塌,卻將一對野鴛鴦赤條條的從床上熏了出來。杜婉與一位四十來歲的富商模樣男人慌忙地衝出了宅子,鄰里都看得清楚那個男人逃也似得駕著馬車離開了。
“火勢被控制住沒有死傷,但是流言是控制不住的。你們稍一打聽就都知道,杜婉人已經不在西河村,聽說去了汴京避避風頭。”
徐正峰也在縣城找過那夜的富商,“那人叫嚴開,家在汴京做布莊生意。我問了那夜的情況,因為嚴開與杜婉先是太過投入,後又太過驚慌,他們同樣沒有注意到任何可疑人物出現。由於杜婉家的屋頂鋪了不少茅草等遮雨物,也沒有發現引起火情的引燃物。”
聽了最後一起火情,月枕石與展昭都一直覺得六月東明縣的三場火絕非巧合,很有可能是人為。
兩人返回了東明縣衙,將今日所知都一一記錄下來。
展昭先問到,“枕石,你覺得時隔三十年,之中最可疑的地方在哪裡?”
“我有一個大膽的假設。”月枕石繞著譚財的名字畫了一個圈,“他沒有死,起碼當年他沒有死在黃河裡。熊飛也認識陷空島蔣平,高超的水下功夫可以讓人顯示直立狀態。如果譚財成功偽裝成了直立的邪煞,就能糊弄過一眾捕快與水鬼撈屍者。同樣是在黃河岸長大,譚財有先天學習水下功夫的優勢。”
展昭也有這樣的懷疑,但問題又來了,這些年譚財去哪裡了,為什麼時隔三十年再重現火情?“我覺得三十年前的火災與今年六月的火情並不一樣。前者不顧旁人死活,但後者更像是在說‘他回來了’。”
第81章
第二天, 徐正峰少有地不帶一絲酒氣地來了縣衙, 這才發現月枕石與展昭已經分別去了東河村與西河村核實此次火情的原委。
過了午時三刻, 捕快班頭看到徐正峰今天竟是老老實實地呆在衙門差房裡,中飯也就是幾塊大餅就野果吃了一頓, 一個人不知在那頭寫寫畫畫什麼, 直道感嘆天上要下紅雨了。
“老徐,昨個咱縣令讓你陪著下訪的兩位大人查案,你這是一把年紀了,最後想要拼一拼到開封府去幹大事了?”
徐正峰並沒怎麼搭理捕快班頭,含含糊糊地對付了幾句應付過去, 這就收起了一早上所回憶的當年案情。“哎呦都這個時辰了!班頭, 不和你嘮了, 我該去打些酒喝了。”
一句話不多, 徐正峰便是竄了出去, 沒在衙門口等太久就看到了月枕石與展昭。“兩位大人, 去我家裡說話吧!”
徐正峰抱著一摞紙,他似乎並不喜歡留在縣衙,對那裡有一種莫名的排斥感。“兩位要是沒吃飯, 那就買些過去用。”
月枕石擺手示意已經吃過了, 走了一趟西河村發現杜婉家著火的段子已經傳遍全村了, 而在這種情況下是沒有一個人發現她家附近出現過任何可疑人物。
不過,展昭查訪東河村之際, 是聽到幾句值得留意的話。
三次火情里, 簡壽家的發生在雞鳴時分、杜婉家在午夜時分, 唯有陳家是發生在晚飯過後。這個時間點可能會有周圍的人發現什麼異樣,而有一群孩子說那天他們在玩遊戲時看到過有亮光划過陳家的牆頭。
“那一群還在三條街開外看到的亮光,從方向上判斷確定是衝著陳家那一側去的。”
展昭知道孩子們的證詞有時會帶有不確定性。這次七個孩子裡四個都看到了光亮,雖然無法肯定那是導致火情的引火,但在時間上正發生在火情前的一炷香左右。
“昨天,徐捕快說當年出河打撈譚財的徐曉兒子家正在陳家隔壁。我看了兩家只有一牆之隔,如果是黑夜裡用彈弓等物投擲引燃物,一個偏差就會落錯屋子。
當然,如果三次火情是一個人挑起的,他的引火手段是拋擲引燃物,從準頭上來看對方很熟練,一半不會有失手的可能。”
徐正峰聽到這幾句反而臉色更差了,如果縱火者清楚地知道徐曉兒子家就在陳家邊上,如果縱火者與譚財有關,這種趁著陳家一家人出門火燒陳家的做法,會不會是對誰的一種示威?
三人很快就來到徐正峰家,這次也不待被問,徐正峰就將早上寫的東西一股腦地攤在了方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