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頁
弘暻心裡一提,“額娘,慧慧剛查出懷孕,兒子大概不能夠在園子裡常待。”
敏寧盯著弘暻不放,“我從小是怎麼教你的?”
弘暻動了一下嘴,不說話。
敏寧說,“千萬不要把權力看得太重,掌握的權力越大,身上的責任就越重,現在整個時代都在變化,皇室只能順應時代,絕對不能逆著時代,以前逆流而上的朝代都被歷史洪流給碾碎了。像如今皇權集於一身的形勢已經不可取了,所以要改革。”
“改革?”
“沒錯。”敏寧點了點頭,然後看著他說,“咱們要與士大夫共掌天下!”
弘暻有些吃驚,“額娘,您怎麼會有這樣想法?”宋朝不就已經證明這是不可取的。
敏寧說,“你想不想讓大清脫離歷代王朝幾百年就改朝換代的魔圈?”
弘暻自然是想的。
敏寧點了點頭,這才滿意的開口說,“所以,咱們要以法學治國,以儒家來教導思想,以墨家來創造銳器。”
弘暻早就不是孩子了,那能夠三言兩語就被敏寧給忽悠了,“額娘,現如今哪還有法家、墨家?”
敏寧笑了笑,“雖然現如今找不到儒家以外的思想,也不代表他們不存在,儒家不是最善於吸旁的思想嗎?這些思想早就融入了儒家之中。你看現在的工匠難道就不像墨家嗎?至於法家,我的意思是以法治國,與士大夫共掌天下的前提就是以法治國,而不是現在的以人治國,法律相輔,跟宋朝在根本上就不同。”
“以法治國?”
“沒錯,以法治國就是法律凌駕於所有人之上,包括帝王。你要知道,世界上帝王是最容易破壞法律的,正所謂上行下效,一旦帝王率先破壞法律,那麼後果會很嚴重。”
弘暻當即跪倒在地,“兒子像額娘保證,兒子絕對不會做下如此糊塗之事。”
敏寧嘆息一聲說,“你能夠給你的子孫保重嗎?不論哪個皇朝都有不肖子孫做皇帝,我此舉也是為了後世子孫。”說這敏寧將弘暻給扶了起來,拉著他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
“弘暻你是想要唯我獨尊的掌控權,還是想要家族長長久久的保留下去,就如同孔聖人的家族一樣?”
弘暻頓時沉思起來。
敏寧看他不說話,又繼續說,“當然我說的以法治國,對於皇帝的限制,也只是一定程度。若是真正有抱負的皇帝,自然不會畏懼這些限制,可一旦坐上這個皇位的是一個出格的,比如昏君、暴君,那些法律就如同一把劍一樣制約著他們的行為。”
弘暻若有所思,隨後問敏寧,“額娘,這件事你跟汗阿瑪說過嗎?”
敏寧搖了搖頭,“你汗阿瑪不會同意的。”
弘暻卻道:“額娘你都沒有問過,怎麼知道汗阿瑪不會同意?”說著弘暻站了起來,認真的跟敏寧說,“額娘,我知道你做的這些都是為我們好,只是你不應該所有事情都自己做,誰都不說,這很容易讓我跟阿瑪誤會你。”
敏寧遲疑的看了他一眼,“那你的意思是?”
弘暻眼睛盯著她的眼睛,很肯定的說,“額娘,試著相信汗阿瑪!”
敏寧卻收回了眼神,沒有說話。
讓她相信四爺,她又如何能不相信四爺?
年輕時,四爺帶給她的是不停的失望,她越來越多的心思掩藏在心,已經習慣性帶上一張面具示人。
就連現在困住四爺,自己去改革,都沒想過將這些告知四爺。
她只是不斷的在說服自己,四爺他是一個古人,哪能夠明白的她的想法。
“額娘,您難道就不能相信汗阿瑪一次嗎?”見敏寧遲遲不說話,弘暻臉上閃現的失望之色。
看著兒子失望的眼神,敏寧不自在的撇開了眼神,“我會試試。”
第192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192)
嘴裡說試試, 可敏寧卻遲遲未動。
兩人之間隔著巨大的差別, 這兩年她過得比較艱難, 夫妻二人走到這種彼此防備的地步也算是可悲可嘆。
這回若不是趁著四爺生病,敏寧也沒有找到控制直接反抗。
朝中現如今中下層, 屬於她的人占據了半邊天,就連閣老也有一兩個暗地裡傾向於她的。朝政還跟四爺在時一樣,不管朝廷還是京城, 都是一片風平浪靜。
這兩年八旗軍營改制,大批的騎兵被替換了下來,改成了從民間招取的義務兵。
像八旗的統領之類的, 絕大多數都只是占著一個名義, 手中丁點實權都沒有。
所以軍隊握在手裡, 今天的一切就翻不出她的手掌心。
至於老八,這群四爺的兄弟,眼下都安靜的呆著,大概是想要看看園子裡的動靜。
不少人都在懷疑, 這一回老四是不是跟在她聯手做局,誆他們入局。正是因為有這個顧慮,他們才遲遲不敢動彈。
不動彈最好, 敏寧也能有那個時間將京城這的一切有條不紊的掌握在手中。
唯一讓她不高興的是, 這一個月弘暻已經幾番過來找她, 每次都是老話重提, 讓她去見四爺。又或是讓敏寧允許他去見四爺。
不管是暢春園還是圓明園都在深嚴戒備著, 宮中的那些女人一個個都沒動的, 就算再遲鈍也感覺到氣氛有些不對,一個個縮在院子裡不出。
暢春園裡隱居的太后倒是傳了信出來,信中直斥她不堪為媳。
敏寧苦笑,可太后到底是她的長輩,她不能跟她動怒,也只是停了暢春園通往外界的消息通道。
手中握有了兵馬,敏寧也有了底氣,開始著手大幹起來,第一件事傳達給各個省,讓各個省在各縣舉行投票一事,投出的人民代表,然後在來年五月統一到達京城。
然後是各行各業,每個省都選舉出一個可以服眾的人選來,同樣在五月份,一同來京城開會。
敏寧開一次全國性質的人民大會,具體商討整個大清律法需要改動的地方。
隨後她又準備改革官員體系,在內閣之中選其一為首相,首相協助皇帝處理國家大事。
又準備組建議院,議院是軍隊和官員還有有過從業經驗的律師人選,所挑選的人選全都是各界精英,足足擁有上百人。
這些議院議員可以由皇帝挑選,也可由其他議員推薦,議員可世襲,也可終身制。
這個議院被稱為上議院。
有了上議院自然還有下議院,下儀院就是各行業、階層代表,例如地主代表、農民代表、工匠代表、各人民大網羅了各行各業,大概足足有幾千人。
每一項法案都是這些代表提出來,然後下議院商議通過,在由上議院投票決定,若是上議院通過,會由首相呈給皇帝。
而下議院通過的法案,上議院有權否決。
皇帝擁有一票否決權,也就說若是這個法案上議院通過,可皇帝考慮不同意,可直接可以否決。
敏寧直接將內閣給拉過來,她提出的不管是首相制還是議院制,實際上都是在限制君權,內閣自然是配合的。
敏寧盯著弘暻不放,“我從小是怎麼教你的?”
弘暻動了一下嘴,不說話。
敏寧說,“千萬不要把權力看得太重,掌握的權力越大,身上的責任就越重,現在整個時代都在變化,皇室只能順應時代,絕對不能逆著時代,以前逆流而上的朝代都被歷史洪流給碾碎了。像如今皇權集於一身的形勢已經不可取了,所以要改革。”
“改革?”
“沒錯。”敏寧點了點頭,然後看著他說,“咱們要與士大夫共掌天下!”
弘暻有些吃驚,“額娘,您怎麼會有這樣想法?”宋朝不就已經證明這是不可取的。
敏寧說,“你想不想讓大清脫離歷代王朝幾百年就改朝換代的魔圈?”
弘暻自然是想的。
敏寧點了點頭,這才滿意的開口說,“所以,咱們要以法學治國,以儒家來教導思想,以墨家來創造銳器。”
弘暻早就不是孩子了,那能夠三言兩語就被敏寧給忽悠了,“額娘,現如今哪還有法家、墨家?”
敏寧笑了笑,“雖然現如今找不到儒家以外的思想,也不代表他們不存在,儒家不是最善於吸旁的思想嗎?這些思想早就融入了儒家之中。你看現在的工匠難道就不像墨家嗎?至於法家,我的意思是以法治國,與士大夫共掌天下的前提就是以法治國,而不是現在的以人治國,法律相輔,跟宋朝在根本上就不同。”
“以法治國?”
“沒錯,以法治國就是法律凌駕於所有人之上,包括帝王。你要知道,世界上帝王是最容易破壞法律的,正所謂上行下效,一旦帝王率先破壞法律,那麼後果會很嚴重。”
弘暻當即跪倒在地,“兒子像額娘保證,兒子絕對不會做下如此糊塗之事。”
敏寧嘆息一聲說,“你能夠給你的子孫保重嗎?不論哪個皇朝都有不肖子孫做皇帝,我此舉也是為了後世子孫。”說這敏寧將弘暻給扶了起來,拉著他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
“弘暻你是想要唯我獨尊的掌控權,還是想要家族長長久久的保留下去,就如同孔聖人的家族一樣?”
弘暻頓時沉思起來。
敏寧看他不說話,又繼續說,“當然我說的以法治國,對於皇帝的限制,也只是一定程度。若是真正有抱負的皇帝,自然不會畏懼這些限制,可一旦坐上這個皇位的是一個出格的,比如昏君、暴君,那些法律就如同一把劍一樣制約著他們的行為。”
弘暻若有所思,隨後問敏寧,“額娘,這件事你跟汗阿瑪說過嗎?”
敏寧搖了搖頭,“你汗阿瑪不會同意的。”
弘暻卻道:“額娘你都沒有問過,怎麼知道汗阿瑪不會同意?”說著弘暻站了起來,認真的跟敏寧說,“額娘,我知道你做的這些都是為我們好,只是你不應該所有事情都自己做,誰都不說,這很容易讓我跟阿瑪誤會你。”
敏寧遲疑的看了他一眼,“那你的意思是?”
弘暻眼睛盯著她的眼睛,很肯定的說,“額娘,試著相信汗阿瑪!”
敏寧卻收回了眼神,沒有說話。
讓她相信四爺,她又如何能不相信四爺?
年輕時,四爺帶給她的是不停的失望,她越來越多的心思掩藏在心,已經習慣性帶上一張面具示人。
就連現在困住四爺,自己去改革,都沒想過將這些告知四爺。
她只是不斷的在說服自己,四爺他是一個古人,哪能夠明白的她的想法。
“額娘,您難道就不能相信汗阿瑪一次嗎?”見敏寧遲遲不說話,弘暻臉上閃現的失望之色。
看著兒子失望的眼神,敏寧不自在的撇開了眼神,“我會試試。”
第192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192)
嘴裡說試試, 可敏寧卻遲遲未動。
兩人之間隔著巨大的差別, 這兩年她過得比較艱難, 夫妻二人走到這種彼此防備的地步也算是可悲可嘆。
這回若不是趁著四爺生病,敏寧也沒有找到控制直接反抗。
朝中現如今中下層, 屬於她的人占據了半邊天,就連閣老也有一兩個暗地裡傾向於她的。朝政還跟四爺在時一樣,不管朝廷還是京城, 都是一片風平浪靜。
這兩年八旗軍營改制,大批的騎兵被替換了下來,改成了從民間招取的義務兵。
像八旗的統領之類的, 絕大多數都只是占著一個名義, 手中丁點實權都沒有。
所以軍隊握在手裡, 今天的一切就翻不出她的手掌心。
至於老八,這群四爺的兄弟,眼下都安靜的呆著,大概是想要看看園子裡的動靜。
不少人都在懷疑, 這一回老四是不是跟在她聯手做局,誆他們入局。正是因為有這個顧慮,他們才遲遲不敢動彈。
不動彈最好, 敏寧也能有那個時間將京城這的一切有條不紊的掌握在手中。
唯一讓她不高興的是, 這一個月弘暻已經幾番過來找她, 每次都是老話重提, 讓她去見四爺。又或是讓敏寧允許他去見四爺。
不管是暢春園還是圓明園都在深嚴戒備著, 宮中的那些女人一個個都沒動的, 就算再遲鈍也感覺到氣氛有些不對,一個個縮在院子裡不出。
暢春園裡隱居的太后倒是傳了信出來,信中直斥她不堪為媳。
敏寧苦笑,可太后到底是她的長輩,她不能跟她動怒,也只是停了暢春園通往外界的消息通道。
手中握有了兵馬,敏寧也有了底氣,開始著手大幹起來,第一件事傳達給各個省,讓各個省在各縣舉行投票一事,投出的人民代表,然後在來年五月統一到達京城。
然後是各行各業,每個省都選舉出一個可以服眾的人選來,同樣在五月份,一同來京城開會。
敏寧開一次全國性質的人民大會,具體商討整個大清律法需要改動的地方。
隨後她又準備改革官員體系,在內閣之中選其一為首相,首相協助皇帝處理國家大事。
又準備組建議院,議院是軍隊和官員還有有過從業經驗的律師人選,所挑選的人選全都是各界精英,足足擁有上百人。
這些議院議員可以由皇帝挑選,也可由其他議員推薦,議員可世襲,也可終身制。
這個議院被稱為上議院。
有了上議院自然還有下議院,下儀院就是各行業、階層代表,例如地主代表、農民代表、工匠代表、各人民大網羅了各行各業,大概足足有幾千人。
每一項法案都是這些代表提出來,然後下議院商議通過,在由上議院投票決定,若是上議院通過,會由首相呈給皇帝。
而下議院通過的法案,上議院有權否決。
皇帝擁有一票否決權,也就說若是這個法案上議院通過,可皇帝考慮不同意,可直接可以否決。
敏寧直接將內閣給拉過來,她提出的不管是首相制還是議院制,實際上都是在限制君權,內閣自然是配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