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頁
他跑得很累,沿途的驛站隨著邊境狼煙的信號,都已經改成了戰時的模式——普通的百姓不可再靠近驛站百步,驛站門前隨時有餵得肥美的戰馬候命,他只需要下馬再上馬即可。馬鞍側面掛著烘焙好的餅子和淡米酒的水囊,可以讓他在路上補充食物。當他強撐著身體沖入汴梁城的時候,才發覺原本至少三天的路程他只花了一天多一些就趕到了。
連灌了幾口淡酒,勉強讓自己清醒些,他將范知遠的軍報送到兵部,然後被兵部的郎官領著,進了皇城,他會在這裡受到當今陛下的接見和詢問。
“你辛苦了,”柴宗訓走下御座很和氣地說,“范軍鎮的軍報朕已經看了,你再與朕說說你所知道的邊關詳情。”
“是!”按軍中規範行了一禮的兵士用力繃緊自己的身體,用他沙啞的聲音響亮而有條理地說:“兩個月前北邊的老皇帝病重,遼國各地就有些不安。范軍鎮便要我等小心,也按戰時規矩儲備了軍弩、箭支和石塊、熱油之類的戰時之物。屬下傳令之時,遼地陸續集結於娘子關下的兵力超過五萬,且還有陸續集結的樣子。”
那兵士一點點地說明了自己關里還存的糧糙物資,也說了他和其他士兵看到和聽到的關於遼軍的事情。
“如此說來,娘子關暫時沒有失守的擔憂,但害怕難以應對遼軍的圍困?”柴宗訓細細地問完後,總結道。
“是!”那兵士點點頭。
“好的,你下去休息吧,朕立即安排軍隊。”柴宗訓寬慰了那士兵一番,然後便召集六部長官前來議事。
“從目前情況看,耶律隆緒是打算從一點猛攻,直擊關內了。”
“還是快些調撥物資北上吧,不光娘子關,恐怕整個長城一線都得考慮到,耶律隆緒可能年輕衝動,那蕭思溫可是個穩重的主兒,一擊不中,轉攻他地也不是不可能。”
“陛下,兵部這兩年攢下天機布數萬匹,紗布、棉花若干,夠十萬大軍三月之用。”兵部主管軍資的大臣上前稟告道。而這個報告,讓所有人先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天快要轉涼了,棉衣得先做起來,然後調各地禁軍入京,北上擊遼。”
“陛下,”工部侍郎上前報告了另一個好消息,“自白雲山下見了夔龍之後,工部一直再與仙長們磨合鋪龍途的法子。如今若指揮得當,一百青壯三日便可修十里龍途,若是這一線的龍途修成,其功績怕是直逼長城運河啊!”
“你小子別亂吹,青壯抽丁是一回事,你哪有那麼多鐵來?”
“控鶴軍試煉高爐的時候存下了一批鐵條,可以用來鋪龍途。”旁邊張永德冷不丁地冒出來一句,“不過鋪不到那麼遠。”
“這事還是不要操之過急了,”柴宗訓擺了擺手道:“等把遼國這一撥折騰弄完了,叫德華和那些仙長一起仔細籌劃一下,省得為一場癬疥之疾反到弄得全國不安。”
“是!”諸位大臣回答的語氣里有一點點放鬆,還有一些失落,他們自己也琢磨不清是希望皇帝節約民力輕徭薄賦呢,還是希望皇帝拿出始皇的氣概來,用龍途將整個大周連到一處。
“姑父,”柴宗訓望向張永德,“此次娘子關一役雖然不顯兇險,但要是贏得漂亮些,也能一彰我大周國威。”
“是,臣願請命領軍,前往娘子關鎮守。”張永德知機地請戰道。
控鶴軍當天就行動了起來,伙頭軍招呼了婦人們幫著一起準備各色乾糧,婦人們一夜忙碌,將綁腿、背包打好,掛上輕質的鎧甲,擎起鋒銳的兵器,一夜好眠的青壯們精神高漲地站在了控鶴軍的校場上。他們已經訓練了許久,終於有機會一試身手,所有人都躍躍欲試了起來。
“各位將士,你們是大周最勇猛的軍隊!”柴榮站在校場前大聲地說著出征的宣言,校場側面,一臉鬱悶的張永德沖陳摶半真半假的報怨道:“太上皇可真是……這麼點陣仗可比收復燕雲時弱得多了,值當親自上陣的嗎?還把太子給帶上了。”
“呵呵,張居士,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這麼想領軍出征,還當體諒陛下之心啊。”陳摶特別特別委婉地安慰了一下張永德。
“老神仙,太上皇是行武之人,想要北上擊遼我也能理解,您這都多大年紀了,怎麼還想帶著徒子徒孫為國捐軀不成?”
“呸!”陳摶捻著自己白色的鬍鬚笑著唾棄了一下,“老道就是帶徒弟去驗一驗咱們走的是不是正道,你若有意見,老道這就帶著徒子徒孫們回觀里。”
“別~老神仙,老張就是個粗人,嘴笨,不會說話,您老別介意,別介意!”張永德立馬開始哄面前這個老小孩兒。要是因著自己那幾句話,就讓那群能翻江倒海的神仙全縮回山上,別說皇帝能把他給活撕了,底下的屬下也不定怎麼編排自己呢。
柴榮領著柴永岱做完一整套出征的儀式,便一騎當先,領著控鶴軍直上娘子關。柴宗訓特別幽怨地在汴梁城外送別了自己的父親和兒子,領了柴榮“等德華回來,快點護送這小子北上”的囑託,回到京城裡忙碌起軍資的事項。
如今被稱為龍途的鐵路線是一定要修的,但卻不能操之過急,幾座高爐日夜不停得流出通紅閃亮的鐵水,被鑄成箭頭、刀刃和鐵軌。
剛剛收好的棉桃被勤勞的婦人紡成透氣的棉紗。六安的蜀黍蒸出清亮的酒液,一壇壇編上號碼送到馬車之上。更不用提各地收集的硝石、硫磺、燒制的木炭等等。
秋收已過,各地的糧食都剛剛被裝船裝車送入京城。今年雖然也有些地方出現了水旱災害,但並不嚴重。成包成包金燦燦的糧糙堆疊,倒讓這運送軍糧的場面帶上了一些豐收的喜慶。
崔瑛押著糧糙追上柴榮的部隊時,他們已經到達娘子關了。拜這些年控鶴軍分赴各地訓練地方軍隊的情誼所賜,運輸糧糙的官道非常太平,正源源不斷地往前運送著軍糧。
“陛下、殿下!”崔瑛向老當益壯的柴榮和興奮之情尚未削減的柴永岱行了一禮,又轉向陳摶和他的弟子們招呼了一下。
“老神仙,你們可帶了不少好東西來啊!”崔瑛指著那些奇形怪狀的大小機械,它們還在冒著黑煙的大車上沒有被卸下,他打趣道,“您是不是把您的家底子全給掏到這兒了?”
“行了,你也別打趣我們了,你當老道不知道,遼國那位新皇帝年紀不大,野心不小,就是沖老道的徒子徒孫來的。”陳摶翻了個白眼,“雖說出家人要慈悲為懷,但總不能讓五胡之事再現中原大地,這些小玩意兒也算是老道上承天子恩澤這麼多年的一絲報答吧。”
崔瑛能明顯地感受到,一直精神矍鑠的陳摶如今更容易顯出疲態了,這回帶著白雲觀的道士主動參與到周遼的對陣中,可能也是希望在柴榮面前多留一絲香火情吧。
第128章 撤軍
連灌了幾口淡酒,勉強讓自己清醒些,他將范知遠的軍報送到兵部,然後被兵部的郎官領著,進了皇城,他會在這裡受到當今陛下的接見和詢問。
“你辛苦了,”柴宗訓走下御座很和氣地說,“范軍鎮的軍報朕已經看了,你再與朕說說你所知道的邊關詳情。”
“是!”按軍中規範行了一禮的兵士用力繃緊自己的身體,用他沙啞的聲音響亮而有條理地說:“兩個月前北邊的老皇帝病重,遼國各地就有些不安。范軍鎮便要我等小心,也按戰時規矩儲備了軍弩、箭支和石塊、熱油之類的戰時之物。屬下傳令之時,遼地陸續集結於娘子關下的兵力超過五萬,且還有陸續集結的樣子。”
那兵士一點點地說明了自己關里還存的糧糙物資,也說了他和其他士兵看到和聽到的關於遼軍的事情。
“如此說來,娘子關暫時沒有失守的擔憂,但害怕難以應對遼軍的圍困?”柴宗訓細細地問完後,總結道。
“是!”那兵士點點頭。
“好的,你下去休息吧,朕立即安排軍隊。”柴宗訓寬慰了那士兵一番,然後便召集六部長官前來議事。
“從目前情況看,耶律隆緒是打算從一點猛攻,直擊關內了。”
“還是快些調撥物資北上吧,不光娘子關,恐怕整個長城一線都得考慮到,耶律隆緒可能年輕衝動,那蕭思溫可是個穩重的主兒,一擊不中,轉攻他地也不是不可能。”
“陛下,兵部這兩年攢下天機布數萬匹,紗布、棉花若干,夠十萬大軍三月之用。”兵部主管軍資的大臣上前稟告道。而這個報告,讓所有人先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天快要轉涼了,棉衣得先做起來,然後調各地禁軍入京,北上擊遼。”
“陛下,”工部侍郎上前報告了另一個好消息,“自白雲山下見了夔龍之後,工部一直再與仙長們磨合鋪龍途的法子。如今若指揮得當,一百青壯三日便可修十里龍途,若是這一線的龍途修成,其功績怕是直逼長城運河啊!”
“你小子別亂吹,青壯抽丁是一回事,你哪有那麼多鐵來?”
“控鶴軍試煉高爐的時候存下了一批鐵條,可以用來鋪龍途。”旁邊張永德冷不丁地冒出來一句,“不過鋪不到那麼遠。”
“這事還是不要操之過急了,”柴宗訓擺了擺手道:“等把遼國這一撥折騰弄完了,叫德華和那些仙長一起仔細籌劃一下,省得為一場癬疥之疾反到弄得全國不安。”
“是!”諸位大臣回答的語氣里有一點點放鬆,還有一些失落,他們自己也琢磨不清是希望皇帝節約民力輕徭薄賦呢,還是希望皇帝拿出始皇的氣概來,用龍途將整個大周連到一處。
“姑父,”柴宗訓望向張永德,“此次娘子關一役雖然不顯兇險,但要是贏得漂亮些,也能一彰我大周國威。”
“是,臣願請命領軍,前往娘子關鎮守。”張永德知機地請戰道。
控鶴軍當天就行動了起來,伙頭軍招呼了婦人們幫著一起準備各色乾糧,婦人們一夜忙碌,將綁腿、背包打好,掛上輕質的鎧甲,擎起鋒銳的兵器,一夜好眠的青壯們精神高漲地站在了控鶴軍的校場上。他們已經訓練了許久,終於有機會一試身手,所有人都躍躍欲試了起來。
“各位將士,你們是大周最勇猛的軍隊!”柴榮站在校場前大聲地說著出征的宣言,校場側面,一臉鬱悶的張永德沖陳摶半真半假的報怨道:“太上皇可真是……這麼點陣仗可比收復燕雲時弱得多了,值當親自上陣的嗎?還把太子給帶上了。”
“呵呵,張居士,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這麼想領軍出征,還當體諒陛下之心啊。”陳摶特別特別委婉地安慰了一下張永德。
“老神仙,太上皇是行武之人,想要北上擊遼我也能理解,您這都多大年紀了,怎麼還想帶著徒子徒孫為國捐軀不成?”
“呸!”陳摶捻著自己白色的鬍鬚笑著唾棄了一下,“老道就是帶徒弟去驗一驗咱們走的是不是正道,你若有意見,老道這就帶著徒子徒孫們回觀里。”
“別~老神仙,老張就是個粗人,嘴笨,不會說話,您老別介意,別介意!”張永德立馬開始哄面前這個老小孩兒。要是因著自己那幾句話,就讓那群能翻江倒海的神仙全縮回山上,別說皇帝能把他給活撕了,底下的屬下也不定怎麼編排自己呢。
柴榮領著柴永岱做完一整套出征的儀式,便一騎當先,領著控鶴軍直上娘子關。柴宗訓特別幽怨地在汴梁城外送別了自己的父親和兒子,領了柴榮“等德華回來,快點護送這小子北上”的囑託,回到京城裡忙碌起軍資的事項。
如今被稱為龍途的鐵路線是一定要修的,但卻不能操之過急,幾座高爐日夜不停得流出通紅閃亮的鐵水,被鑄成箭頭、刀刃和鐵軌。
剛剛收好的棉桃被勤勞的婦人紡成透氣的棉紗。六安的蜀黍蒸出清亮的酒液,一壇壇編上號碼送到馬車之上。更不用提各地收集的硝石、硫磺、燒制的木炭等等。
秋收已過,各地的糧食都剛剛被裝船裝車送入京城。今年雖然也有些地方出現了水旱災害,但並不嚴重。成包成包金燦燦的糧糙堆疊,倒讓這運送軍糧的場面帶上了一些豐收的喜慶。
崔瑛押著糧糙追上柴榮的部隊時,他們已經到達娘子關了。拜這些年控鶴軍分赴各地訓練地方軍隊的情誼所賜,運輸糧糙的官道非常太平,正源源不斷地往前運送著軍糧。
“陛下、殿下!”崔瑛向老當益壯的柴榮和興奮之情尚未削減的柴永岱行了一禮,又轉向陳摶和他的弟子們招呼了一下。
“老神仙,你們可帶了不少好東西來啊!”崔瑛指著那些奇形怪狀的大小機械,它們還在冒著黑煙的大車上沒有被卸下,他打趣道,“您是不是把您的家底子全給掏到這兒了?”
“行了,你也別打趣我們了,你當老道不知道,遼國那位新皇帝年紀不大,野心不小,就是沖老道的徒子徒孫來的。”陳摶翻了個白眼,“雖說出家人要慈悲為懷,但總不能讓五胡之事再現中原大地,這些小玩意兒也算是老道上承天子恩澤這麼多年的一絲報答吧。”
崔瑛能明顯地感受到,一直精神矍鑠的陳摶如今更容易顯出疲態了,這回帶著白雲觀的道士主動參與到周遼的對陣中,可能也是希望在柴榮面前多留一絲香火情吧。
第128章 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