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是妹尾。對他來說,這樁命案最好是自殺,因為這樣就可以不必支付保險理賠了。”

  “哦,妹尾是那位保險公司代理店的負責人。賢藏到底投保多少金額?”

  “五萬圓。”

  “五萬圓?”

  難怪探長感到驚訝,以當時的鄉下來說,五萬圓確實是一筆巨款。

  “什麼時候投保的?”

  “好像是五年前。”

  “五年前?單身的賢藏為何要保這麼高額的險?”

  “五年前隆二結婚時,兄弟幾人就分了家,但是因為三郎最不愛親戚尊重,因此分得很少。或許為了彌補分家不公吧,賢藏當時投保了,權益讓給三郎。”

  “這麼說,保險受益人是三郎了?”

  磯川探長的內心忽然湧起一股說不出的感覺。

  三郎在婚禮當夜送川村的叔公回家,然後在他家留宿,換言之,所有關係人之中,只有他有最明顯的不在場證明,這說不定反而隱含著某種重大的意義……

  磯川探長開始焦躁地捻著鬍鬚。

  ------------------

  第八章 金田一來了

  --------------------------------------------------------------------------------

  金田一這個人

  十一月二十七日,一柳家發生恐怖殺人案件的第二天。

  一個青年在伯備的清車站下車,信步朝川村走來,這人大約二十五、六歲,皮膚白皙,身材比中等略矮一些,相貌平凡,身穿碎白點花紋的羽織及和服,細條紋長褲,羽織及和服都皺巴巴的,松垮的長褲下,一雙藍色襪鞋已嚴重磨損,腳趾頭像要穿出鞋面似的。木屐的後跟也快磨平了,帽子變形……總之,和當時的年輕人比起來,顯得既不修邊幅也無精打彩,他就是久保銀造打電報請來的金田一耕助。

  這位青年過了高川,走向川村,右手握著拐杖,左手插在前襟里,前襟里大概放著雜誌或記事本之類的東西,看起來鼓鼓的。

  在當時的東京年輕人作這種打扮並不稀奇,尤其是早稻田附近的學生宿舍一帶,一些小型劇場的工作室里。多的是像這樣的人到處遊蕩著。

  這位青年的神秘氣質,至今仍然鮮明地留在詳知事件始末的村民的記憶中。

  “像那麼不起眼的年輕人,卻輕易地解開了連探長也束手的案件,因此,當時大家都認為東京來的人,不一樣就是不一樣。

  由這段話可知這位青年是一柳家的古琴殺人案件中,協助警方破案的重要人物。村民們對他的評語,讓我覺得這位青年的辦宗手法酷似安東尼·吉林加姆。安東尼·吉林加姆是我最崇拜的英國作家A·米倫所寫的偵探小說“紅色宅邪殺人案”的主角,是個業餘偵探。

  米倫初次在他的小說里介紹安東尼·吉林加姆時,是這麼寫的——

  此人在本故事裡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敘述故事之前,有必要予以簡單說明。

  在這裡,我也模仿米倫先說明金田一耕助這個人的來歷。

  提到金田一這個少見的姓,大家或許馬上會聯想到一個同姓的著名暇夷學者,這人好像是東北或北海道人,而金田一耕助似乎也是那一帶的人,不但有相當濃重的口音,而且還有點口吃。

  他十九歲自故鄉的中學畢業後,懷著豪情壯志來到東京,考入某私立大學,寄宿於神田一帶。不到一年的時間,他覺得日本的大學教育很無聊,就獨自前往美國。然而,在美國也找不到好工作,邊打工洗盤子邊四處流浪,不久,又對大麻感到好奇,結果陷入不可自拔的地步。

  如果就此下去,她很可能成為吸毒者,在日僑間成為不受歡迎的人物,但是那時在舊金山的日僑發生了一樁奇怪的殺人案,始終無法偵破。金田一耕助以抽絲剝繭的推理手法破了此一命案,日僑們都很驚訝,本來有吸食大麻習慣並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金田一耕助,立刻被視為英雄。

  久保銀造當時也正好在舊金山。各位一定記得戰前常吃的香吉士葡萄乾,那是在舊金山的日本人所製造的,銀造在岡山經營的果園非常成功,也打算在日本生產這種葡萄乾,於是赴美參觀考察。在某次日僑餐會中,因遇見金田一耕助。

  “想不想戒掉大麻,好好念書?”銀造問。

  “我也希望那樣,反正大麻也沒什麼吸引人的。”

  金田一認真回答。

  “如果你決心這樣,我替你付學費。”

  “好啊!”

  金田一毫不猶豫地接受了。

  銀造不久後回國,金田一又在美國停留了三年,一拿到大學畢業證書後,就立刻回日本。在神戶下了船,馬上到岡山找銀造。見到銀造後,銀造問道:

  “你打算做什麼?”

  “我想當偵探。”

  “偵探?”

  銀造瞪大眼睛注視著金田一耕助。

  “偵探這行業我不太了解,他們常使用放大鏡或捲尺吧?”

  銀造略帶好奇的問。

  “我不打算用那些。”

  金田一耕助說。

  “那你要用什麼?”

  銀造不解地看著他。

  “這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