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
“聽多了,就發現一個問題。老師們說的時候,用的是‘五年前那件事’,或者‘那個跳樓自殺的男生’,都是很通俗的說法。只有你一個人使用‘五年前慘劇’這個專有名詞。而從學生們嘴裡聽到的,是清一色的‘五年前慘劇’。怎麼解釋?大家都是從你這裡聽到的。回想起來,雖然這個早有傳聞,但你是第一個公開和我們提這個的人。”
“這就是‘五年前慘劇’忽然盛傳的原因。所有人都在說這個,聊天甚至寫文章都會不由自主地轉到這上面。”
“我沒見哪個兇手這麼大肆宣揚自己做過的案子。這簡直是自尋死路。可是,這次不一樣。學校里的人,老師們大多知道五年前的案子,而經歷過那件事的學生恐怕都畢業了。現在的學生都只是道聽途說,完全不知道發生過什麼,還以為只死了一個女孩。而這種狀態是很好利用的。”
“你巧妙地加了些自己的想法進去。比如和我們提到‘五年前慘劇’時,是在批評一對戀人,讓他們不要重蹈覆轍。這是在暗示大家,‘五年前慘劇’與‘情’有關。後來我聽你給別的班的同學上課,又和一對戀人過不去。我當時離開了,如果不走,可能又能聽見你把‘五年前慘劇’搬出來。在食堂我聽到一些同學胡亂地推測,卻依然離不開一個‘情’字,反覆在戀愛問題上打轉。我也一樣。雖然我一直百分之百肯定他們不是殉情自殺,但是時不時冒出這種想法:或許……和感情還是……有那麼一點關係?你就是要這樣擾亂調查的人,給我們製造障礙。原本知情的人被攪糊塗了,不知情的人都是你的喉舌。眾口鑠金,調查了半天的結果可能依然是殉情,沒有絲毫變動。”
“在整個局勢亂做一團時,你繼續販毒。被抓的只是個小角色,和你交易的眾多毒販之一,不會有太多影響。”
“你也繼續殺著人。”
“我說過,你非常關注校門口,於是又感到威脅,決定除掉一個人。因為用來傳遞信息的板報被盯上了,你看見學生會的女生次數驚人地出現。她非常認真地端詳板報。你當然認為那沒什麼可看,所以她一定是在研究你的密碼。其實,張平和我說過,那只是一個會畫畫的人對自己作品的感情。板報是她出的,就算所有人都不看,她也會經常去欣賞。要殺她並不容易,她不像以前那些人,你對她完全不了解,要用什麼計劃呢?於是,你像一個專職的殺手那樣監視她,等待最好的時機。”
“這件事還沒完,花園又出了一件事。蔡師傅的工作就是與花打交道,身份很危險。他大概有所發現。當然,這不是偵探小說,不是一個人知道了罪惡就一定會被殺,必須是從事罪惡的人知道他有些察覺才可能有所行動。又是望遠鏡吧?他其實什麼都沒懷疑,就是澆水時露出了驚訝的表情,被你看在眼裡。其實校內甚至校外的任何人都可能用你們的方法販毒,蔡師傅根本想不到是你。而你卻一直在提防花匠,因為最有可能發現什麼的就是他們。所以他們的生活習慣你早了解了吧?他有心臟病也不難知道。你根據這些打造出偽裝發病死亡的計劃。上周一,你等在‘多克’餐廳,遞了把勺子給他。”
“蔡師傅死的第二天,你終於尾隨那個女生到了地鐵。這真是天賜良機,地鐵來了,你推了她一把。她沒有立刻死,算是命大,但顯然還不夠大,經過搶救也沒有活過來。就算她恢復健康,恐怕自己都會覺得這是個不幸的意外。你又殺了一個其實沒什麼威脅的人。”
“這兩件案子你做得過於輕易,就像我剛才說的,你恐怕都沒覺得自己真的殺了人。但是,如此密集的作案,死者也越來越無辜,說明你心裡非常慌亂,急於保護自己。你一直誤解警察在調查五年前事件,你非常狼狽。而且,雖然你放出去的流言廣為流傳,似乎對你很有利,但是一天到晚大家都在你耳邊說‘五年前慘劇’,我不相信你不害怕。”
“這種心理讓你越來越不謹慎了。你以前一直避免把兇案和學校扯上關係,不得不發生在校內的就偽裝成自殺,或者意外。而到了陸月事件,你太著急了,用怎麼看都是謀殺的手段殺了她。而在兇器的選取上,還是留心的。那個敲詐你的女人也是死在刀下,同樣是刀,卻故意沒有再用解剖刀。你不想這些事件有什麼聯繫,而導致併案調查。”
“我不知道你什麼時候發現殺她的理由。也許是比較早,你等到不耐煩時,終於有了個行兇的好機會。也許是她被殺前不久,恰好周四那天適合動手。”
“你到底怎麼知道她發現了什麼呢?這次我不中意望遠鏡的說法。你可能是聽人說的。”
“呂老師這人非常熱情,他關心別人恐怕都是出於真心。每次我看到他的笑容,都覺得他單純地像個孩子。陸月也是同類型的人,又那麼喜歡生物。呂老師欣賞她到了推崇的地步,真正當她是得意門生,一提起她就不遺餘力地誇獎。”
“他很可能和你聊天,聊的時候十之八九會說到她。他說‘那個學生,真難得。現在很少有人那麼熱愛自然,對動植物那麼有興趣了。她喜歡在花園裡挖來挖去,有找蟲子蛹的愛好,就算找不到,看看螞蟻也是高興的。說起螞蟻,她問了我不少有趣的問題呢,有一個就是關於螞蟻的。還有什麼樟腦對植物的影響。想像力很豐富,有意思的孩子!’”
“這就是‘五年前慘劇’忽然盛傳的原因。所有人都在說這個,聊天甚至寫文章都會不由自主地轉到這上面。”
“我沒見哪個兇手這麼大肆宣揚自己做過的案子。這簡直是自尋死路。可是,這次不一樣。學校里的人,老師們大多知道五年前的案子,而經歷過那件事的學生恐怕都畢業了。現在的學生都只是道聽途說,完全不知道發生過什麼,還以為只死了一個女孩。而這種狀態是很好利用的。”
“你巧妙地加了些自己的想法進去。比如和我們提到‘五年前慘劇’時,是在批評一對戀人,讓他們不要重蹈覆轍。這是在暗示大家,‘五年前慘劇’與‘情’有關。後來我聽你給別的班的同學上課,又和一對戀人過不去。我當時離開了,如果不走,可能又能聽見你把‘五年前慘劇’搬出來。在食堂我聽到一些同學胡亂地推測,卻依然離不開一個‘情’字,反覆在戀愛問題上打轉。我也一樣。雖然我一直百分之百肯定他們不是殉情自殺,但是時不時冒出這種想法:或許……和感情還是……有那麼一點關係?你就是要這樣擾亂調查的人,給我們製造障礙。原本知情的人被攪糊塗了,不知情的人都是你的喉舌。眾口鑠金,調查了半天的結果可能依然是殉情,沒有絲毫變動。”
“在整個局勢亂做一團時,你繼續販毒。被抓的只是個小角色,和你交易的眾多毒販之一,不會有太多影響。”
“你也繼續殺著人。”
“我說過,你非常關注校門口,於是又感到威脅,決定除掉一個人。因為用來傳遞信息的板報被盯上了,你看見學生會的女生次數驚人地出現。她非常認真地端詳板報。你當然認為那沒什麼可看,所以她一定是在研究你的密碼。其實,張平和我說過,那只是一個會畫畫的人對自己作品的感情。板報是她出的,就算所有人都不看,她也會經常去欣賞。要殺她並不容易,她不像以前那些人,你對她完全不了解,要用什麼計劃呢?於是,你像一個專職的殺手那樣監視她,等待最好的時機。”
“這件事還沒完,花園又出了一件事。蔡師傅的工作就是與花打交道,身份很危險。他大概有所發現。當然,這不是偵探小說,不是一個人知道了罪惡就一定會被殺,必須是從事罪惡的人知道他有些察覺才可能有所行動。又是望遠鏡吧?他其實什麼都沒懷疑,就是澆水時露出了驚訝的表情,被你看在眼裡。其實校內甚至校外的任何人都可能用你們的方法販毒,蔡師傅根本想不到是你。而你卻一直在提防花匠,因為最有可能發現什麼的就是他們。所以他們的生活習慣你早了解了吧?他有心臟病也不難知道。你根據這些打造出偽裝發病死亡的計劃。上周一,你等在‘多克’餐廳,遞了把勺子給他。”
“蔡師傅死的第二天,你終於尾隨那個女生到了地鐵。這真是天賜良機,地鐵來了,你推了她一把。她沒有立刻死,算是命大,但顯然還不夠大,經過搶救也沒有活過來。就算她恢復健康,恐怕自己都會覺得這是個不幸的意外。你又殺了一個其實沒什麼威脅的人。”
“這兩件案子你做得過於輕易,就像我剛才說的,你恐怕都沒覺得自己真的殺了人。但是,如此密集的作案,死者也越來越無辜,說明你心裡非常慌亂,急於保護自己。你一直誤解警察在調查五年前事件,你非常狼狽。而且,雖然你放出去的流言廣為流傳,似乎對你很有利,但是一天到晚大家都在你耳邊說‘五年前慘劇’,我不相信你不害怕。”
“這種心理讓你越來越不謹慎了。你以前一直避免把兇案和學校扯上關係,不得不發生在校內的就偽裝成自殺,或者意外。而到了陸月事件,你太著急了,用怎麼看都是謀殺的手段殺了她。而在兇器的選取上,還是留心的。那個敲詐你的女人也是死在刀下,同樣是刀,卻故意沒有再用解剖刀。你不想這些事件有什麼聯繫,而導致併案調查。”
“我不知道你什麼時候發現殺她的理由。也許是比較早,你等到不耐煩時,終於有了個行兇的好機會。也許是她被殺前不久,恰好周四那天適合動手。”
“你到底怎麼知道她發現了什麼呢?這次我不中意望遠鏡的說法。你可能是聽人說的。”
“呂老師這人非常熱情,他關心別人恐怕都是出於真心。每次我看到他的笑容,都覺得他單純地像個孩子。陸月也是同類型的人,又那麼喜歡生物。呂老師欣賞她到了推崇的地步,真正當她是得意門生,一提起她就不遺餘力地誇獎。”
“他很可能和你聊天,聊的時候十之八九會說到她。他說‘那個學生,真難得。現在很少有人那麼熱愛自然,對動植物那麼有興趣了。她喜歡在花園裡挖來挖去,有找蟲子蛹的愛好,就算找不到,看看螞蟻也是高興的。說起螞蟻,她問了我不少有趣的問題呢,有一個就是關於螞蟻的。還有什麼樟腦對植物的影響。想像力很豐富,有意思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