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然。我說打洞那真的打洞,像現在日本人就在海底打洞,因為那兒的地殼比較薄,不過目前他們離成功還遠著呢。史上最龐大的鑽地工程是1970年蘇聯人幹的,他們在俄羅斯的科拉半島選了個點,希望能鑽到15公里的深度。19年後他們終於放棄時,鑽到了一萬二千多米的深,還沒有深入到地殼的三分之一,但地殼只代表地球大約0.3%的體積。”林文竟說起了一段科學掌故,不知他想說明什麼。

  “可就算是這次鑽深的深度有限,所發現的東西……嘿嘿,在他們鑽到那麼深之前,一些研究地震波的科學家很有把握地預言,他們會在4700米深處碰到沉積岩,接著往下是2300米厚的花崗岩,再往下是玄武岩。結果,沉積岩要比預期的厚50%,玄武岩層根本沒有發現,而且,地下世界要比預期暖和得多,1萬米深處的溫度高達180攝氏度,差不多是預期的兩倍,最令人吃驚的是深處的岩石浸透了水——這一直被認為是不可能的事。這就是推測和事實之間的差距。所以呢,原本推測地幔幾千度,地心上萬度,現在看來肯定有問題。”

  這林文果然見聞廣博,說到一次探地試驗,具體的數據都隨口就來。

  “沒有幾萬度甚至更高的高溫,那塊原礦絕不可能出問題,當然還有地球內部的高壓也在起作用,甚至可能有一些我們並不理解的情況發生。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由於原礦沒有提純,所以並沒有充分聚變,否則這島怕得被炸到天上,哪裡還有我們的活路,整個地球的生態,都可能受到影響呢。”

  “這麼說來,那還是萬幸了。”夏侯嬰說。

  萬幸嗎?我望著天上一閃一閃的星星,想起了寇雲一閃一閃的眼睛。

  “林博士,你研究的範圍,還真是廣泛啊。”我嘆了口氣,讓自己不再去想寇雲。

  “只是在研究超距位移這種超能力的時候,多看了一些書而已。那時候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找不到突破的方向,雜七雜八看了不少東西,這對我最後突破傳統思維,創造出超距位移的基本理論很有幫助的。”

  “哦,對了,我到現在還是不明白,怎麼可能從月球上把礦石拿下來,你的理論,究竟是什麼呢?”被他這麼一說,我立刻想起了這個困擾我許久的重要問題。

  林文微微一笑。也許是因為此刻同舟共濟,患難中彼此的心防都漸弱了許多,他從最初和陳遠責的實驗開始說起,到後來與鄭余的接觸,共建翌島,將這麼多年的經歷,娓娓道出。

  到和陳遠責分手的事情,我大多都已經知道,像思感鎖定等對位移的最基礎分析,我和寇雲更早已經探討過許多次。但是聽的時候,還是時不時作出一副擊節讚嘆的模樣,滿足一把老人的虛榮心。

  在和陳遠責的試驗中,林文對挖掘自己能力的底細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到陳遠責放棄的時候,林文決心自己繼續試驗。

  要解開超距位移之謎,可能涉及的知識從基因、腦科學、量子物理、空間時間理論到心理學,遍及諸多前沿領域。那幾年裡林文不但惡補了這些方面的知識,關注國際學術期刊上的相關論文,還搜集了許多和特異功能相關的旁門左道書,走訪了大量的“大師”級人物。可惜那些大師多半是騙子,極少數有料的,卻和從前的他一樣,只滿足於使用自己的能力,無心探究。

  這種瞬間轉移物體的本事,和現今科學體系內的大量理論相背離,所以要想用現今的科學理論推斷超距位移的產生原因,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就像一個人糾住自己的頭髮,是不可能把自己拉起來一樣。所以在科學知識越來越淵博的同時,林文反倒越來越困惑,他只能四處旅行,尋找異人,也尋找靈感。

  突破就是在一次旅行中獲得的。那是在火車上,林文范了菸癮,一手拿出香菸,懶得從隨身的小包里翻找打火機,意念一動,打火機就到了掌心。

  這打火機他已經用了好些年,每天都要用到多次,熟到不能再熟,早已做到了思感上的自然鎖定。這一念之間,幾乎不費任何力氣就手到拿來。

  把火機點了幾次,都沒有著,林文突地想起一事,大驚失色,忙拉開小包翻找,果然給他找出了一個嶄新的打火機。

  原來這老火機已經沒了火油,家中的備用火油也用光,所以此次出門,林文在小店裡買了個新的便宜火機,老火機扔在了家裡。

  用意念去取老火機,實際上是個習慣動作,此時林文已經坐了一整晚的火車,離上海有數百公里遠,怎麼會意念一動,火機就到了手上,而且完全沒有費力的感覺?

  自此之後,林文又做了多個試驗,終於確定,超距位移其實並不受距離的限制,取一件一百公里外的東西,並不會比取一件一米外的東西更耗費精力。

  之所以此前會有距離越遠越難以位移成功的情況,全是自信心不夠的緣故。在一般的常識中,把一件東西從較遠的地方挪過來要比較近的地方費力,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所以每個能力者在潛意識裡都是這麼認為的。這樣的話,距離越遠,自信越是不足,而這個能力,卻是與人的精神狀態精神力息息相關,自信一不足,失敗率就節節上升,就算憋得滿頭大汗也無濟於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