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
關於監視米哈伊爾·拉爾金獲得的情況匯報,每天三次都送到戈爾傑耶夫上校的桌子上。拉爾金的行動令人費解和毫無規律,他經常在街道上溜達,逛商店,尤其是愛逛大商場,可是什麼東西也不買。有時順路走進收費低廉的小酒館,喝上杯氣味難聞的半冷不熱的咖啡,無精打采地品嘗向顧客們提供的風味小吃樣品,然後又沿街溜達起來。在這些閒逛和溜達之中,沒有發現任何有目的性的動向。起初盯梢的人們曾懷疑,米哈伊爾·達維多維·拉爾金圍著一定的地方轉悠,可能是尋找同某人進行接頭的時機,或者是愉偷接近秘密地點,在拜訪了米納耶夫將軍之後,他又開始了自己老一套的溜達,因此對他的間諜活動嫌疑還不能完全排除。但這僅是懷疑罷了,任何證據也沒有找到。米哈伊爾有時去索科利尼基,有時去高爾基公園,時而又去國民經濟成就展覽會,有時也去在孔科沃或者在彼得羅夫斯克-拉祖莫夫斯基舉辦的交易會。有時他又突然避開人多的地方,靜靜地漫步在環形林陰道的林陰路上,或者長時間呆在小鋪子裡。簡單地說,弄不清他有何意圖。
四天過去後,米哈伊爾·拉爾金停止了在市內隨意性很強的閒逛。盯梢的人確定,他接過一次頭,時間很短,是同一個年齡在27歲到30歲之間的年輕人會面的,接頭以後米哈伊爾顯得很輕鬆的樣子,朝著格拉夫斯基胡同自己的家走去。對那位年輕人的情況當天就“了解完畢”,可是關於他的情報並沒有引起戈爾傑耶夫及其工作人員的足夠重視,他們只是感到略有異常。這個年輕人叫維塔利·克尼亞澤夫,曾在售貨亭賣過熱的小香腸和啤酒,這個售貨亭位於離“新庫茲涅茨卡婭”地鐵站不遠處的一個胡同內,來光顧的人不很多,基本上是清一色的顧客,這些人閒逛時,正巧看到了這個售貨亭也就走了進來,售貨亭旁邊擺放著幾張小桌子,還配上一些椅子,這個地方倒也清靜,一些車輛並不從旁邊通過,小香腸是熱的,啤酒是涼的,甚至還有小盤涼拌菜,人們情不自禁地要過來嘗一嘗,到克尼亞澤夫這裡來吃點東西的人,大多是附近機關單位的工作人員,他們有時也同售貨員聊上幾句,彼此開開玩笑。這樣一個年輕人同米哈伊爾有何相干呢?
進行盯梢的人決心再等一等,興許事態會明朗化。但是,大失所望。米哈伊爾又呆在了家裡。這就意味著,同克尼亞澤夫進行的簡短兩分鐘的對話已為他在市內的長期徘徊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難道問題就出在這少見的細小香腸裡面嗎?
紹利亞克回到莫斯科之後,為防備萬一出現變故,他直接從機場給米納耶夫打了個電話,也許正是從電話中得知,有兩套住房都不能去:一套是以紹利亞克的名字註冊的,另一套是以庫斯托夫的名字辦的手續的,此人是在同漂亮的妻子斷絕關係後從比利時回來的。
“很好,您已經到了,”米納耶夫高興地說,“這裡非常需要您。您先回家去,到按真實證件為您登記的一套住房去住,短時間裡您不要去任何地方。在我沒有發話之前,您不能走出家門。”
“為什麼?”
“帕維爾·德米特里耶維奇,因為其中的原因不能在電話里說。您還是回家去吧,把自己鎖在家裡,靜心等待。如果有電話打進來,您不要去接。您自己也不要給任何人打電話。後天中午12點整您走出家門。在藥店附近,有一輛小汽車從您身旁開過,是一輛白色的‘日古利’牌小轎車。車一停您就立刻坐進去,有人把您帶來見我。只要您的行動分秒不差,任何人不可能成為盯您梢的尾巴,就這樣安排吧,這些事由我向您提供保障。”
帕維爾沒有再提任何問題,順從地前往切列帕諾夫胡同的家中,他的家就在一幢老式九層樓房中。在外地時,他從由聽眾參與的“晚間新聞”節目中聽到了與自己有關的一個故事,他聰悟地破解了數字暗語,他理解米納耶夫發出的信號並為召喚他回莫斯科感到高興。他回到莫斯科之後,對他來說一切又都恢復了原先的樣子:他有了領導人,向他發指示,對他提任務,而他紹利亞克要幹的事,就是儘可能出色地完成這些任務。米納耶夫也像從前一樣,帕維爾剛從服刑監獄獲假釋出來,米納耶夫立刻就試圖又把他置於自己的領導之下,但是,那時的局勢多多少少是另一個樣。那時候帕維爾承擔了自己的任務,他認為這項任務無論如何必須完成,因此他顯得像是一個目無領導固執任性和不肯讓步的人。在完成了米納耶夫交給的任務和消滅了殺害布拉特尼科夫的兇手們以後的這段時間,實際上這個時候使帕維爾感到負擔沉重。他習慣於服從。他習慣於替他決定一切。在他的上頭和他的身邊總有一位戰略家為他確定未來的任務,而帕維爾應當出色地完成這些任務,他正是這樣度過自己這段懂事的生活的,從無條件地絕對服從父親開始,直到遵守在居民區躲避時為他制定的生活制度的要求。也只是最近數周,紹利亞克才沒傾心於自我理想化,並且現在他清楚地懂得,他不能獨立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他需要上司、領導人,他需要主人。他會像一條忠實的走狗為主人效力,管他主人是誰呢,哪怕主人是米納耶夫。這種依附關係應當結束,今後它可能會變成完全俯首貼耳聽從安東·安德烈耶維奇調遣的狀態。他已經開始扭轉這種不正常的狀態了,但還留有尾巴。讓一切再次變得清楚明白,就像原來那樣。
四天過去後,米哈伊爾·拉爾金停止了在市內隨意性很強的閒逛。盯梢的人確定,他接過一次頭,時間很短,是同一個年齡在27歲到30歲之間的年輕人會面的,接頭以後米哈伊爾顯得很輕鬆的樣子,朝著格拉夫斯基胡同自己的家走去。對那位年輕人的情況當天就“了解完畢”,可是關於他的情報並沒有引起戈爾傑耶夫及其工作人員的足夠重視,他們只是感到略有異常。這個年輕人叫維塔利·克尼亞澤夫,曾在售貨亭賣過熱的小香腸和啤酒,這個售貨亭位於離“新庫茲涅茨卡婭”地鐵站不遠處的一個胡同內,來光顧的人不很多,基本上是清一色的顧客,這些人閒逛時,正巧看到了這個售貨亭也就走了進來,售貨亭旁邊擺放著幾張小桌子,還配上一些椅子,這個地方倒也清靜,一些車輛並不從旁邊通過,小香腸是熱的,啤酒是涼的,甚至還有小盤涼拌菜,人們情不自禁地要過來嘗一嘗,到克尼亞澤夫這裡來吃點東西的人,大多是附近機關單位的工作人員,他們有時也同售貨員聊上幾句,彼此開開玩笑。這樣一個年輕人同米哈伊爾有何相干呢?
進行盯梢的人決心再等一等,興許事態會明朗化。但是,大失所望。米哈伊爾又呆在了家裡。這就意味著,同克尼亞澤夫進行的簡短兩分鐘的對話已為他在市內的長期徘徊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難道問題就出在這少見的細小香腸裡面嗎?
紹利亞克回到莫斯科之後,為防備萬一出現變故,他直接從機場給米納耶夫打了個電話,也許正是從電話中得知,有兩套住房都不能去:一套是以紹利亞克的名字註冊的,另一套是以庫斯托夫的名字辦的手續的,此人是在同漂亮的妻子斷絕關係後從比利時回來的。
“很好,您已經到了,”米納耶夫高興地說,“這裡非常需要您。您先回家去,到按真實證件為您登記的一套住房去住,短時間裡您不要去任何地方。在我沒有發話之前,您不能走出家門。”
“為什麼?”
“帕維爾·德米特里耶維奇,因為其中的原因不能在電話里說。您還是回家去吧,把自己鎖在家裡,靜心等待。如果有電話打進來,您不要去接。您自己也不要給任何人打電話。後天中午12點整您走出家門。在藥店附近,有一輛小汽車從您身旁開過,是一輛白色的‘日古利’牌小轎車。車一停您就立刻坐進去,有人把您帶來見我。只要您的行動分秒不差,任何人不可能成為盯您梢的尾巴,就這樣安排吧,這些事由我向您提供保障。”
帕維爾沒有再提任何問題,順從地前往切列帕諾夫胡同的家中,他的家就在一幢老式九層樓房中。在外地時,他從由聽眾參與的“晚間新聞”節目中聽到了與自己有關的一個故事,他聰悟地破解了數字暗語,他理解米納耶夫發出的信號並為召喚他回莫斯科感到高興。他回到莫斯科之後,對他來說一切又都恢復了原先的樣子:他有了領導人,向他發指示,對他提任務,而他紹利亞克要幹的事,就是儘可能出色地完成這些任務。米納耶夫也像從前一樣,帕維爾剛從服刑監獄獲假釋出來,米納耶夫立刻就試圖又把他置於自己的領導之下,但是,那時的局勢多多少少是另一個樣。那時候帕維爾承擔了自己的任務,他認為這項任務無論如何必須完成,因此他顯得像是一個目無領導固執任性和不肯讓步的人。在完成了米納耶夫交給的任務和消滅了殺害布拉特尼科夫的兇手們以後的這段時間,實際上這個時候使帕維爾感到負擔沉重。他習慣於服從。他習慣於替他決定一切。在他的上頭和他的身邊總有一位戰略家為他確定未來的任務,而帕維爾應當出色地完成這些任務,他正是這樣度過自己這段懂事的生活的,從無條件地絕對服從父親開始,直到遵守在居民區躲避時為他制定的生活制度的要求。也只是最近數周,紹利亞克才沒傾心於自我理想化,並且現在他清楚地懂得,他不能獨立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他需要上司、領導人,他需要主人。他會像一條忠實的走狗為主人效力,管他主人是誰呢,哪怕主人是米納耶夫。這種依附關係應當結束,今後它可能會變成完全俯首貼耳聽從安東·安德烈耶維奇調遣的狀態。他已經開始扭轉這種不正常的狀態了,但還留有尾巴。讓一切再次變得清楚明白,就像原來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