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時,皇后匆匆趕到昭仁殿,見宜貴人正餵康熙喝參湯,顧不得其他,吩咐道:“宜貴人,你先出去一會兒,我和皇上有要事相商!”宜貴人聽話的退出殿外。康熙見皇后穿戴著正式的朝袍珠冠,淡然一笑,握著皇后的手,道:“皇后,這些日子多虧你了!”

  皇后見康熙臉色仍有些虛弱,不忍將明珠匯報的壞消息告訴他,可是她又不得不說。“皇上,明珠說順承郡王勒爾錦打了勝仗,殲滅了攻打荊州的一支叛軍。可是——”她儘量平靜的說。

  康熙剛要大喜過望,見皇后的神色悽然,不禁有些緊張,忙道:“怎麼啦?快說吧,我承受的住!”皇后強忍傷心道:“聚忠——陣亡了!惠珠妹妹聽說噩耗,也殉情而去!”她的眼淚潸然而下。康熙愣住了,半晌沒有言語。皇后怕他憂心過度,安慰道:“皇上,色身無常,逝者已矣!”

  康熙黯然道:“放他們回福建,本想依靠聚忠勸服耿精忠棄暗投明,誰知卻害了他們。免死金牌也救不了必死之人!也罷,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皇后恩了一聲。夫妻倆默默相對,久久無言。

  過了一會兒,康熙端詳著皇后,道:“筠兒,你瘦了很多!要好好將息。”皇后道:“沒事兒,您自己也要愛惜自己身子。朝中不能沒有您。”康熙淡淡嘆了口氣,道:“這幾天,我想了很多事情。老佛爺說得沒錯,三藩造反,是我操之過急、思慮不周,才造成朝廷這麼大的危機。”皇后勸慰道:“三藩遲早要反,不過提早幾年而已。皇上何必如此自責。”康熙沒有立刻言語。

  過了一會兒,康熙道:“朕還要過兩天才去上朝,前朝的事你多費心。假以時日,以你的聰慧一定能夠和老佛爺一樣,左丞右相都當得。”他鼓勵的看著皇后,皇后道:“臣妾怎麼敢和老佛爺相提並論。去前朝聽政,原是形勢所逼。先皇早有遺訓,後宮不得干政。”康熙笑道:“皇后和別人怎麼相同,和朕一樣是朝廷的主子。也許還是未來小皇帝的額娘呢!”

  他輕輕把手按在皇后的肚子上,微微笑著。“我來聽聽孩子的聲音。”康熙童心大起,把耳朵貼在皇后的腹部,細心聆聽。“呀!他動了一下!筠兒,你感覺到了嗎?”康熙驚喜的說。皇后羞澀的一笑,道:“這孩子活潑的很,才五個月就不安分。”康熙道:“和我小時侯一樣,皇額娘說我在她腹中就很調皮。”

  想起母親,他不禁有些傷感。因為愛新覺羅家皇子和生母分離的傳統,幼年時,他和孝康皇后一年也見不了幾次,加之孝康皇后已離世多年,他對母親的印象越來越模糊。

  皇后不知他心裡所想,只聽他輕聲嘆了口氣,輕輕撫摸著他的頭髮,關切道:“皇上,關於惠珠妹妹的事,您不要太傷心了。她和聚忠能在天上團聚,對她來說也許是一種福分兒。”

  康熙躺在皇后身側,遙想西南戰事,喃喃道:“也不知孔姑姑怎麼樣了。”皇后道:“我會去跟明珠說,叫他們多打聽定南王府的情況。孔姑姑是女中豪傑,不會有事的。”“但願如此!”康熙對孔四貞的安危很是擔心。

  皇后怕他病中憂心,轉移話題道:“佟國綱帶著您的鎧甲去前線後,士氣大振。鄭成功的兒子鄭經占據漳州、泉州,和耿精忠一向不和,康親王和順承郡王乘機收復了福建、浙江。”康熙聞言大悅,贊道:“好啊!不愧是安王叔!替朕傳旨,犒賞前方將士。”

  皇后進言道:“皇上,這次能收復福建、浙江,綠營漢軍也功不可沒。”康熙點點頭,道:“朕也知道漢軍驍勇善戰,但是一直以來八旗兵將地位高於漢軍是慣例。朝廷正是用人之際,成規陋習勢必要打破。皇后,傳朕的旨意,從即日起,綠營漢軍糧餉和八旗滿軍同等,凡漢軍立功者,和滿軍一樣受封賞!”

  皇后領旨,笑道:“滿漢本來就唇齒相依。您的恩旨一定會讓天下漢人人心思順。三藩的叛亂遲早會平定。”她充滿信心的表情讓康熙為之一振。

  長相思

  兩天後,康熙醒來後覺得神清氣慡,便傳梁九功進暖閣。“梁九功——”他叫了一聲,無人應答,不得不提高聲音“梁九功——”。梁九功慌忙跑進殿來,道:“皇上有何吩咐?”康熙道:“替朕更衣,朕要去慈寧宮給老佛爺請安!”梁九功見康熙精神恢復如常,很是欣慰,忙伺候康熙漱洗,並命人備朝服袍冠。

  慈寧宮裡,蘇嬤嬤正服侍太皇太后喝藥,見康熙進來,喜道:“皇上來了!老佛爺,皇上身體恢復了!”太皇太后精神一震,坐了起來,向康熙張開雙臂,道:“快來!玄燁,讓皇祖母好好看看你。”

  康熙走到祖母榻前屈膝跪下,激動道:“老祖宗,孫兒來給您請安了!”太皇太后慈愛的撫摩他的臉頰,道:“孩子,你瘦啦!”康熙鄭重的給皇祖母磕頭,動情道:“孫兒來向老祖宗認罪,這次三藩作亂,危禍天下,確是孫兒輕敵所至。要不是孫兒考慮不周,一意孤行,朝廷也不會面臨這麼大的危機。”

  太皇太后忙叫他起來,道:“孩子,不怪你!是老天爺要給咱們祖孫倆一個考驗,要是這點小事都挺不過去,怎麼擔當治理天下的重任!他吳三桂兩背其主,分明就是個反覆無常的jian詐小人。你是大清的旭日,你不會輸給他!”

  有了祖母的鼓勵,康熙騰的站起來,心情激越,道:“老祖宗,朕不會辜負您的期望。定和吳賊奮戰到底!”太皇太后和蘇嬤嬤讚許的點頭微笑。

  皇后在弘德殿召見眾臣,明珠匯報了圖海領兵作戰的情況。明珠道:“圖海將軍的戰報上說,布爾尼叛軍拒絕投降,但其首領已被擒。”皇后欣喜道:“老將出馬,果然不凡。傳令下去,犒賞圖海大軍,並將戰報公布天下!”

  她看到康熙從殿外進來,從花梨木軟榻上站起來迎接。眾臣見康熙康復,均為之一振。皇后向康熙福了一福,就站到一旁。康熙坐到龍椅上,向眾臣道:“這些日子,有勞列位臣工齊心協力幫助皇后處理政事,朕都記在心裡。皇后,屬你最辛苦,坐吧!”皇后依言坐回軟榻上。

  康熙道:“王熙——”大學士王熙趕忙上前,道:“臣在!”“代朕擬旨,賞圖海三眼花翎!賜穿黃馬褂。索額圖平定楊起隆亂黨有功,賞雙眼花翎!”康熙面色平靜,表情卻比以前更加堅毅。王熙領旨。

  康熙又向眾臣看了看,道:“魏裔介,朕派你去江蘇,你敢不敢去?”魏裔介道:“皇上只管吩咐,無論刀山火海,臣都願前往。”康熙道:“好,朕派你先去金陵同魏東亭一起代朕祭奠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然後再去揚州——”

  他瞧見魏裔介等人詫異的神情,淡淡笑道:“怎麼啦,不敢相信是不是?朕就是讓天下的漢人知道,大清朝對前朝開國皇帝的敬意。不僅如此,朕還要派你去揚州督修史可法忠烈祠。讓天下人知道,不管漢人旗人,做忠臣,萬人景仰,朝廷為他歌功頌德;做亂黨,獨夫民賊,必遭萬眾唾罵!”

  他的話讓眾臣心裡一凜,幾位漢官倒是大為敬佩。他們都覺得皇帝經歷一場大病,變得比以前更加沉著冷靜了。

  朝臣們都退出去之後,皇后喜道:“您的氣色看起來好多了!”康熙道:“多虧你們照顧得當。”皇后道:“您以後可要多休息,龍體為重。您是所有人的希望啊!”康熙笑笑,道:“你放心,朕一定會長命百歲。”

  他頓了頓,凝視著皇后,道:“皇后,你也要長命百歲呀!朕要是當六十年皇帝,你就是六十年的皇后!”皇后感動不已,不知說什麼才好。康熙嘆道:“朕身邊的親人越來越少了。”聽聞此言,皇后不禁傷感。

  康熙重理朝政,派遣馬哈達帶勁旅駐紮山東兗州,擴爾坤駐山西太原,塞格駐守河南洛陽,對京師形成保衛之勢。同時,康熙建立了一個自己領導、高效率的驛遞系統及時掌握軍情,以便及時採取對策。對此,連吳三桂都為之嘆服。

  康熙十三年四月初,吳三桂放還朝廷使臣折爾肯、傅達禮,又由達賴喇嘛出面建議朝廷“裂土罷兵”,想迫使康熙承認即成事實。

  康熙聽熊賜履念完達賴喇嘛的奏摺,震怒道:“豈有此理!朕乃天下萬民之主,豈容裂土罷兵?吳三桂要是真心悔罪投降,朕可以饒他不死。想和朕談條件,劃江而治,決無可能!”大臣們也紛紛表示吳三桂的提出的條件太無禮。

  熊賜履宣讀過康親王的加急文書,又道:“皇上,康王爺在信上還有一事要向您請示。”康熙知道康王所奏之事必然十分重要,便道:“你說吧!”熊賜履道:“戰報傳說,廣西將軍孫延齡,也就是孔公主的丈夫陣亡之後,孔公主被吳三桂派人擒住了。”

  “什麼?他們不是一個陣營里的嗎?”康熙焦急的問。明珠知道康熙和孔四貞情同母子,忙道:“皇上,吳三桂老賊此舉分明是想利用和碩公主為人質,藉此要挾朝廷和皇上。皇上萬萬不可中計!”康熙沉思道:“孔姑姑與朕實有教養之恩,朕豈能妄顧她性命。”

  他對天長嘆,半晌才道:“要是聚忠還在,朕傳道密旨給他,他必能想方設法救出孔姑姑。可嘆!這樣吧,傳旨康親王,叫他設法秘密營救孔公主,必要時可以用吳應熊的兒子吳世霖作交換。”

  然而,事情進行的並不順利,就在十幾天後,就傳來了孔四貞的死訊。原來孔四貞為了不讓康熙和朝廷因為自己受到吳三桂的挾制,毅然犧牲自己,揮劍自盡。消息傳來,康熙怒不可遏,下令將吳三桂之孫吳世霖凌遲處死,以泄心頭之恨。

  皇后得知孔四貞的死訊,到慈寧宮安慰太皇太后,陪著她傷心的追憶孔四貞在宮裡時的點滴往事。太皇太后垂淚道:“先是東果,再是惠珠,如今連四貞也走了。我這白髮人到底要送走多少黑髮人……”皇后道:“老佛爺還請節哀,鳳體為重呀!”

  太皇太后嘆息一會兒,向皇后道:“你也快生了吧!但願這一胎也是男孩。”皇后想起夭折的長子,不禁有些難過,為了不惹太皇太后傷心,她把傷感掩飾了。“玄燁這陣子忙於前朝政事,冷落了你,你別怪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