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八子六女,嫡長子弘政襲信郡王。

  敦和親王胤誐,聖祖第十子。興平元年,封貝勒。同信親王齊南下,協理商事。八年,封敦郡王。十三年,命辦理正黃旗滿洲、蒙古、漢軍三旗事。二十一年,澤卜尊丹巴胡土克圖詣京師,謁聖祖梓宮,病卒,上遣送靈龕還喀爾喀,命胤誐齎印冊賜奠。二十五年,進敦親王。與信親王厚,常形影不離,性溫仁忠厚,然宗室責難信親王時,怒目瞠視,幾欲上前毆打,幸廉親王語之,方罷。奕慶五年,哭奠信親王,同年薨,諡和。

  兩子兩女,嫡長子弘暄襲敦郡王。

  怡義親王胤祥,聖祖十三子。康熙三十七年,從上謁陵。上退居太上皇,自是有巡幸,輒從。詩文翰墨,皆工敏清新,精於騎she,發必命中,馳驟如飛。興平四年封貝勒。十年,令總理京畿水利。十一年,封怡郡王。十四年,送固倫和碩寧安公主出嫁。二十五年封怡親王,出使噶爾丹,懾噶爾丹各部,支持公主之子繼承汗位。奕慶十年薨,諡義。入京師賢良祠。

  七子六女,嫡子弘暾襲怡郡王。

  敏勤親王胤禎,聖祖十四子。興平五年封貝勒。十五年封敏郡王,命副直親王伏兵於拉薩,殲準噶爾兵一萬,駐兵拉薩。二十五年黔地苗民欲復闢土司制,叛,侵丹江、黃平、凱里等州縣,上命鎮壓,九月大捷,進敏親王。三十年,輝特部台吉阿睦爾撒納叛逃準噶爾,上命為靖逆將軍,與固倫和碩寧安公主夾擊追捕,七月阿睦爾撒納兵敗,逃竄鄂羅斯地界內,遂還。奕慶十二年薨,諡勤。入盛京賢王祠。

  四子七女,嫡子弘明襲敏郡王。

  ———————————————————————摘自《清史稿。聖祖諸子》%%%

  1701年至1800年的這一段期間被稱為18世紀。這個世紀注重的是“穩定”與“和諧”,卻也是人們對自然探索的萌芽期。這個時期的歐洲正處在不斷的變革,發展當中,而帝國持續在東南亞與大洋洲建立殖民據點,從學術商業經濟思想上不斷的擴張,歐洲各國不斷的碰撞交融,為世界的變革做出貢獻。

  1703年,後世無數的史學家都認為自這一年起,處於亞洲巔峰位置的清王朝如沉睡的巨龍睜開了它的眼睛,向世界展現屬於它的睥睨風采。這一年康熙大帝第三子愛新覺羅胤礽繼承了皇位,改年號興平。興平帝統治了帝國四十一年,也是這四十一年,西方學者都認為他比他的父親更能當起大帝之名。

  18世紀的清王朝是西方所嚮往的和諧之地,因為集中的政權讓帝國處於穩定,與此相比,歐洲各國不斷爭奪殖民地的頻繁戰爭令商人學者平民百姓都有了些厭倦,而且自興平帝執掌政權起,向所有國家開放貿易,龐大的版圖,穩定的政治,深厚的文化,源遠的藝術都令歐洲各國所讚嘆,也吸引里很多有識之士前來交流。

  帝皇的寬容接納令這個亞洲最大的國家在與西方各國不斷碰撞下綻放出了新的生機。

  ———————————————————————摘自《興平大帝。序章》興平朝(1703—1744),這是一個中西方思想文化藝術大碰撞的時期,也是這個時期,人才輩出,眾星閃耀,令後世無數人嚮往。也是這個時期,有幾件大事足以影響往後幾個世紀的歷史進程。

  1703年,興平帝下令開放港口與西方貿易,身為當時黃金儲備量為全球之最的國家,吸引了西方無數的商人,逐漸打破帝國自給自足的經濟體系,直到1733年,信親王出資建商學院,經濟被視為一門科學被國人所重視,往後的世紀裡,在經濟學的領域裡,國人的名字不曾間斷的出現且創立很多重要的理論。

  1706年,興平帝設立科學院,召全國有一技之長的手工業者進京,與傳教士交流學習外國科技,令很多傳統技藝融合了西方的科學原理而重新煥發出光芒,也使很多即將要失傳的工藝得以保留。

  1710年,J江書局在京師設立,創立清王朝第一份報紙《和諧報》,後出售中西方翻譯著作,是最早連結中西方學術文化的橋樑,接受平民時政評論,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思想。1735年,興平帝允許J江書局所發行的《和諧報》擁有絕對的言論權,凡所刊發文章,即使皇帝本人亦不能下旨定罪禁止。因為這道旨意,在往後的歷史裡,《和諧報》一直都是帝國的警示器,百姓的說話代表。

  1723年,興平帝下令派遣五十名十二到十五歲的男童分別到英格蘭、法國、荷蘭學習。十年之後,這批人學成歸來,進入政治、經濟、教育、文化、藝術等各個領域。而這批人的晚年都無一例外的注書立說,開設學堂,為帝國18世紀後期的發展培養出了好些舉重若輕的人物。

  1725年,英格蘭人因為巨大的貿易順差而走私鴉片,然自開放港口後,興平帝一直花費大量的財力人力構建海軍海防,對於海關領域更是嚴防死守,所以在廣東一帶發現鴉片後,便嚴厲打擊銷毀,並對英格蘭國王發去嚴厲聲明,言明如再發現必將予以英商重稅的懲罰。對國家內部也進行了一次鴉片危害的知識普及,頒設法令,若後世皇帝有吸食行為,宗室共廢之;若宗室有人吸食鴉片,不論爵位,立刻自宗族除名,而其所屬世家子女,二十年內不得入仕選秀;而百官有吸食者,抄家殺頭,子嗣後代朝廷永不錄用;百姓有吸食者,強行戒之,但其出生地加賦稅五年。而出售者,斬立決,抄家,家屬流放。

  ——————————————————————摘自《奠基年代:興平朝》1744年,興平大帝逝世由其長子愛新覺羅。弘皙繼位,改年號奕慶,奕慶帝沿革了興平帝的政策,為帝國繼續積聚改革的力量,在位二十年,帝國學術經濟文化藝術都是一股欣欣向榮的前進之勢。1763年奕慶帝病逝,傳位於年方三十的皇四子永瑾,改年號嘉正。

  繼興平帝之後,清王朝又迎來了一位銳意改革的帝皇,他原本並不是第一順位的繼承人,他的前面有一位年長他二十歲的大哥永琮,文武雙全聰敏優秀,是奕慶帝元後所出,幼年更是由興平帝抱於中宮撫育教導,奕慶帝繼位後,是朝堂宗室都公認的下任帝皇。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嘉正帝從來沒有爭位之心,他的性格嚮往自由,所以在十五歲的時候就主動要求跟隨這一年的留學生前往海外,到二十五歲才回國,可是他回來才知道嫡長子永琮在五年前因病去世,才四十二歲的年紀,真可謂天妒英才。他剛一回國,奕慶帝就委以重任,引起了在他之上的皇二子皇三子的不滿,歷經五年的鬥爭,又得理親王一脈扶持,登上了帝位。

  早年的外國留學經歷讓他甚感帝國變革的重要性,他登基後一年,即1765年,英國誕生珍妮紡紗機,拉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而嘉正帝也覺得帝國擁有進行工業革命的實力,自興平帝起,六十年的與西方交流,培養了無數不同領域的人才,遂頒布專利法,鼓勵技術創新。

  自此,歷經嘉正、昌和、隆安三朝,隆安十六年,即1840年,帝國基本完成工業革命,與英國一同成為歐亞大陸唯二的工業國家。

  —————————————————————摘自《18世界後清王朝大事記》在康熙朝,康熙帝設南書房加強鞏固君主的集權,然到了興平朝,興平帝卻停止了君主的集權,這樣一來宗室就會對帝皇政策的實行起到一定的阻礙作用,然而興平朝最有作為的十位親王,全都是驚才絕艷的人物,帝皇對這群兄弟的放權和信任令政治局面回歸到了清初的議政王制度,後又通過不斷的派遣八旗子弟外出留洋,從思想上瓦解帝國的上層貴族的封建思想,一代一代的改變下來,王朝的君主制度開始漸漸脫離封建時期的君主獨裁。

  1840年,當工業革命完成後,清王朝無論是上層貴族還是下層人民都感覺到君主制已經不能適應帝國的發展,J江書局所發行的《和諧報》更是發起了一個討論,論國家體制的改變,不斷的刊登各界人士的言論。1849年九月,隆安帝載英下令全國各領域派代表上京參加在乾清宮舉行的會議,史稱“共和會議”。

  會議舉行了半個月,在1849年10月1日,廢除君主制,實行共和立憲,改名中。華。人。民。共。和。國,而第一任主席便是隆安帝載英,統治階級則由滿人漢人各占一半。

  以如此和平的方式從君主制過渡到共和制,這在世界歷史上來說是史無前例的,中西史學家都認為這主要得益於將近150年的中西文化碰撞,自興平帝起的清朝帝皇對於各個領域都表現出了無限的寬容,又同時保持了政局的穩定和經濟的繁榮,這個古老的東方帝國彷如傳奇一般只依靠正常合法的貿易完成了資本的積累,但是它卻沒有成為歐洲那樣的資本主義國家,有別於世界各國的任何一種政體,中央集權與共和並存,是專屬於這個國家的,由幾千年文化積累演變而來的特色制度。

  對於當時正在由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致力確立殖民體系的歐美國家來說,這無疑於是一種阻礙,但是卻沒有哪一個國家願意去輕易招惹這個亞洲的超級大國,因為19世紀的中國,無論是哪一方面都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霸主,這條東方巨龍有著溫厚謙和的特質,只要不進犯,便不會張開它的獠牙。

  ——————————————————————摘自《19世紀的東方傳奇》

  20世紀的歐洲展露了統治世界,確立霸權的野心,兩次世界大戰也改變了世界的格局。而這兩次世界大戰中,中。國這個龐然大物先是一聲不吭的收納因為戰亂而從各國流竄而來的科學家,再販賣軍火大發戰爭財,後來被拉入戰場,則以強悍的軍事實力和雄厚的財力主導了戰爭的方向,向世界展現大國底蘊。並且率先完成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20世紀50年代,中。國擁有傲視全球的工業實力,世界超過一半以上的商品是中。國生產的,黃金儲備量從18世紀開始就一直沒有改變的占領世界霸主地位,建立其了以人。民。幣為中心的世界貨幣制度,直接與黃金掛鉤。70年代開始掀起科技革命,進入信息化現代化發展的高速時代。

  ————————————————————————摘自《20世紀的中。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