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樓千重睜著那雙有些水意的桃花眼,臉紅紅的嬌艷如牡丹,良久才道:“你這個比喻……真爛。”

  程熙鸞差點氣得岔了氣,她說得很深情的好不好!!

  “熙鸞,謝謝你。”他好認真好認真的道。

  她卻有些茫然的看著他。

  樓千重笑了笑,只低頭吻住了她想出口的發問。

  理親王那樣的人物哪是我能比得上半分的,但是你還是選擇了我,那就證明我是最適合你的人,無關身份權勢,所以我要謝謝你,謝謝你選擇了我來陪伴你的餘生。

  3。孩子

  興平十一年,程熙鸞生下一對雙胞胎女兒,直把樓千重開心得不得了。

  可是程熙鸞卻每每看著女兒皺眉,然後又看看樓千重,最後就是一聲嘆氣。

  好幾次之後,樓千重就忐忑不安了,熙鸞她是有什麼不滿嗎?終於有一天他忍不住了問道:“熙鸞,你是不是不喜歡女兒?”

  程熙鸞愣了一下,搖了搖頭,“沒有啊,你在想什麼啊?我懷胎十月辛辛苦苦生的,怎麼可能會不喜歡?”

  “那你為什麼總是看看女兒又看看我,然後就嘆氣?”樓千重有些委屈的道。

  程熙鸞拍了拍額頭,原來是因為這,連忙摟過了人,討好的親了他一下,“你別亂想,只是我和你的容貌都是不差的,女兒現在看著就知道將來定是美人,可是紅顏禍水,我怕將來女兒惹出一堆的桃花債。”

  “你也想得太早了吧?”樓千重沒好氣的道,“況且一般好人家的女子哪會隨便拋頭露面的?”

  程熙鸞聞言臉上卻變得嚴肅起來,“千重,我想我有必要和你先說一聲,對於孩子的教育我會用自己一套的辦法,可能會有些驚世駭俗,但是我不希望我的女兒十幾歲的就出嫁,然後一生都為丈夫孩子奉獻全部,甚至我會允許如果她們沒有合意的人,那麼即使終身不嫁我也不會反對。我和你的孩子,無論男女,絕絕對對的不會平凡。”

  樓千重被震撼了一把,他的妻子思維異於常人,非常理能度,但是也因為此,他才會如此迷戀她的特別,想到將來的女兒會是熙鸞的翻版就很是興奮,當下便點頭附和了。

  程熙鸞這才滿意的點點頭,然後伸手環上他的脖子,眼角染上了些許媚意,“千重,你說你那麼美,我也長得不差,生個兒子該是怎樣的絕色啊?”

  其實她嘆氣的主要原因是為什麼生的不是兒子?他家小受夫君如此絕色,不把這美貌傳承下去實在是太對不起她的腐魂了!!!她這個不能受的身體是阻止不了她強大的攻心的,她要生兒子兒子兒子!!她要調教出絕世好總攻!!!

  樓千重不知道某人心裡的齷齪,自她懷孕起就一直禁慾直到現在,幾天前她出了月子,現在這一撩撥實在是一發不可收拾,當即把人抱起來,開開心心滾床單去。

  興平十三年,程熙鸞如願以償生了兒子,而且依舊是雙生子。

  兩女兩子,就是兩個好字啊,這夫妻倆也好笑,決定一女一子跟各自姓,所以就出現了同母同胞不同姓的局面。

  長女:樓宜舒

  次女:程宜素

  三子:程謙和

  四子:樓清和

  很多年後,長女繼承了J江成了劃時代的文學大家,次女從商積累財富事業遍布國內國外,三子從政高中狀元位極人臣,四子繼承父業成為京劇名角梨園領袖。

  至於他們四人腐不腐,呵呵,不可說不可說啊。

  第95章 番外十五:後世

  聖宗敬天昌運至誠先覺寬仁信毅端敏英哲景皇帝諱胤礽,聖祖第三子也。母仁孝皇后赫舍里氏。日表英奇,天資粹美。康熙十四年十二月乙丑,聖祖以太皇太后、皇太后命立為皇太子。四十一年十二月,聖祖南巡,有疾迴鑾,上親侍湯藥半月有餘,聖祖漸安,然感年邁,體力不濟,曰上“可堪大任”,將傳位焉,以明年為興平年號。興平四十一年六月戊子,上崩,年七十,留遺詔傳位於皇長子奕親王弘皙。

  論曰:聖宗勵精圖治,開疆拓宇,知人善任,表里洞達,遠洋貿易,呈八方來朝之世,削平逋寇,捕治海盜,力握要樞,崇儉勤事,天下和樂,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使後世想望流連。

  ————————————————————摘自《清史稿。聖宗本紀》理賢親王承祜,聖祖第一子,聖宗同母長兄。天資聰穎,通滿、蒙、漢文,言詞、文學,無不及人之處。謙仲溫和,友愛兄弟,上甚愛之,常於百官前稱其大善。及長,入朝涉政,常有惠國惠民之語,宗室文武皆譽。康熙二十八年,因與鄂羅斯訂約上獻策有功,封理郡王。上數南巡,輒從,亦嘗留京師協聖宗理國事,每有良策,聖宗深感其賢,多有倚重。康熙四十一年,上不豫,與眾阿哥及宗室重臣穩固朝綱,上安,感其謹慎忠誠純孝仁義,遂進理親王,世襲罔替配享太廟。

  聖宗即位,命總理六部,任議政大臣。事上四十年,君臣相得,兄弟情誼深厚,曾諭:“理親王當得與朕比肩。”,其權勢顯貴於朝堂眾人之上,然克殫忠誠,視國如家,從無逾矩之舉。興平四十一年六月戊子,上崩,親為斂葬,癸亥奉靈柩出京,七月寅朔葬泰陵,翌日卒於行宮,年七十五。

  哲宗諡曰賢,諭:“王事皇考四十一年如一日,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於朕亦多有關懷,每有贈言必使朕獲益良多,今朕素服一月,諸臣常服,宴會俱不必行。” 並以“忠良誠直”四字加於諡上。奕慶元年,上建盛京賢王祠,二年祀於其上。

  一子弘昭襲王爵,亦與哲宗親厚,隆恩猶盛。

  直桓親王胤褆,聖祖第二子。上有巡幸,輒從。康熙二十九年,命副裕親王福全御噶爾丹。其時聖宗亦隨,兄弟二人常英勇陣前,每身先士卒,軍中讚譽良多。後與聖宗親絞噶爾丹,然聖宗負傷,疾馬速速回營。福全急怒苛斥,訓其不從軍令。胤褆性急躁,出言不遜拂袖而去。未幾,福全師還,欲發胤禔在軍中過失,然已先於上請罪,言辭懇切,上遂薄斥數語,並無責懲。後論功行賞,封貝勒。三十六年十月,命胤禔率領八旗兵丁協助修永定河堤。三十七年四月,封直郡王。

  興平元年七月,命建海軍以穩固海防。三年,福建商船遭海盜洗劫,上勃然大怒,命其剿匪以安民心。六年,海盜滅跡洋人不敢隨意來犯,震懾遠海,上贊其有武定四方之才,遂進直親王。十五年,固倫和碩寧安公主密信回京,言噶爾丹策凌欲侵西藏,遂命為撫遠大將軍伏兵拉薩,全殲一萬準噶爾兵。三十七年薨,上親臨哭奠,諡桓。奕慶二年祀盛京賢王祠。

  八子十女,嫡長子弘昱襲直郡王。

  雍憲親王胤禛,聖祖第四子。上凡行圍、謁陵,皆從。三十七年四月,封貝勒。興平元年,命理戶部,尤厭貪官污吏,執法辦事嚴明,有官曾於朝堂上言州縣所入多,宜釐剔。斥之曰:“爾未為州縣,惡知州縣之難?”上嘆其知政要矣。二年,進言改革稅賦,行攤丁入畝,宗室權貴多有得罪,然形容不懼,理親王常贊其務實之風。五年,封雍郡王。十五年,獻改土歸流策,有功,進雍親王。奕慶二年薨,上親臨哭奠,諭:“雍親王厭奢靡好樸素,在朝諸臣,於‘忠勤慎明’尚多有之,若‘敬謹廉潔’,則未能輕許。”遂諡憲。五年入京師賢良祠。

  六子三女,嫡長子弘暉襲雍郡王,三子出繼廉親王胤禩。

  恆溫親王胤祺,聖祖第五子。康熙三十七年四月封貝勒。興平六年十月,封恆郡王。十五年,正藍旗滿洲都統延信征西陲,命管正藍三旗事務。二十年,進恆親王,詔褒其安分守己,敬順小心。三十九年薨,諡溫。

  五子四女,二子弘晊(zhi,四聲)襲恆郡王。

  誠英親王胤祉,聖祖第六子。凡行圍、謁陵,皆從。康熙三十七年四月封貝勒。好學聰敏,工書,熟經史,猶善曆法幾何之學。康熙四十年,助陳夢雷纂集類書。興平三年,上於暢春園豢養齋設科學館,下詔舉薦一技之能者進京入館,胤祉偕同洋傳教士教習西洋算法。興平四年,陳夢雷修成《古今圖書集成》,共一萬卷,奏進,上大悅,遂下令刊印發全國。六年,進誠郡王。興平十年,命其率庶吉士何國宗等輯律呂、算法諸書,諭曰:“古歷規模甚好,但其數目歲久不合。今修曆書,規模宜存古,數目宜准今。”十一年十一月,書成,奏進。上命以律呂、曆法、算法三者合為一書,名曰律歷淵源。十二月進誠親王。愛結交學者文士,資助有識之士著書立說無數。奕慶元年薨,諡英。五年,入京師賢良祠。

  七子二女,嫡長子弘晟襲誠郡王。

  淳度親王胤祐,聖祖第七子。三十七年四月封貝勒。天賦異稟,除通滿、蒙、藏、漢語,從傳教士處習得英格蘭、法蘭西、荷蘭、西班牙、俄羅斯、義大利等語。{shUkeju com}看小說就去……書@客~居&興平六年,進淳郡王,諭教習皇室子弟習洋人之語。後譯西人著作無數,亦譯儒家經史,傳於遠洋之地,當朝無人能出其左右。興平十三年,奏設外語院,准之。興平十五年,進淳親王。三十八年薨,諡度。奕慶五年,入京師賢良祠。

  七子十女,嫡長子弘曙襲淳郡王。

  廉節親王胤禩,聖祖第八子。三十七年四月封貝勒。興平五年,署內務府總管事。六年,命掌吏部。常下江南,肅清兩淮鹽政、河道之貪墨,民間多傳其賢。四年,封廉郡王。五年,上奉太上皇意召之,為子嗣之事言賜妾室,對曰:“子嗣乃天註定,不生強求意,妻賢淑惠,一人可抵任何妾室。”上遂回語太上皇,言辭亦多有維護,太上皇不悅,仍頷首,不復提。六年,雍親王得一子,母寤生而亡,見而憐之。雍親王與其自小親厚,念其膝下尤虛,便語過繼之事,大喜,稟上,遂記玉牒。十五年進廉親王。奕慶二年,雍親王薨,哭奠靈堂,曾數次暈厥,悲慟難當,後大病半年,上常親臨府邸寬慰之,無果,四年,薨。上嘆其思兄情切,遂葬與雍親王陵比鄰。諡節。五年,入京師賢良祠。

  一子弘旺襲廉郡王。

  信寧親王胤禟,聖祖第九子。興平元年,開五處港口與洋人通商,奏請南下管之,准,封貝勒。遊走廣東、福建等沿海之地,設商行定規矩,與洋人爭利分毫不讓。宗室多鄙夷商賈之事,嘗於上前責其失皇家身份,怒曰:“八旗宗室多隻知吃皇祿,不知生產,何曾知用度之物是取之於民?洋人好絲綢瓷器茶葉,從之獲利實為充裕國庫之利法。我本俗人,偏愛黃白之物,然不取民脂民膏,爾等何能與吾比之?”上擊節而嘆。宗室愧之,後漸起從商之風,破旗人不屑經商之思想。八年,封信郡王。二十五年,封信親王。斂財有方,然秉承童叟無欺之準則,誠信為本,每逢有災亦捐巨資賑之。三十年,資留學歸來學生建商學院。奕慶五年薨,諡寧,入京師賢良祠。民間商紳巨富之流自發出資建祠廟供奉,稱其為“商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