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道之還想說有兩個封疆大吏的副手在娘親去世後還送消息來,他倆是爹爹最為信任也是釘下的最深暗線,卻驟然發覺青玉牢牢盯著她的臉已有段時間,這目光的熾熱並不亞於梅花三弄的那晚,道之一時有些招架不住。
青玉忽然扯著嗓子吼道:“得妻若此,得妻若此,只羨鴛鴦不羨仙!”
二人周圍的防護罩不僅可以防止“異物入侵”,還有隔音的效果,哪怕青玉最後喊到聲音都有些嘶啞,道路兩邊圍觀的老百姓也沒瞧出半點異常。
道之猛然醒悟:他明明可以抽身事外,卻明知艱難還要趟這攤渾水,除了責任感三個字之外再難有別的解釋。早年繁盛富強與如今的表面光鮮內里卻千瘡百孔的故國家園,兩相對比,完整而確實的激起了他的鬥志。
道之趕忙找了個梨子出來,仔細拭淨之後塞在青玉手裡,“潤潤喉嚨。”
青玉一眼瞧見抱著梨子的帕子,邊角有朵栩栩如生的蘭花——當然是道之親手所繡。他接過梨子咬了一口,順勢從道之手裡抽走手帕,大大方方的塞進自己袖裡……沒收沒商量。
作者有話要說:又月更了,實在羞愧,這章就“食言而肥”一點吧。
☆、看了又看
回了王府歇息一陣,等日頭不那麼毒,青玉與道之一同“檢閱”王府,實地考察一番之後才好決定哪裡該拆哪裡該修整哪裡要新建。平心而論,先帝雖不待見青玉,但封地和開府都是按著規矩來的,一點沒剋扣沒為難,寧王府也和其他王府一樣的地盤大房子多,其間亭台樓閣層層疊疊高低錯落,一連走了好幾處院子花園,道之那踩著尖頭高跟繡花鞋的雙腳開始火辣辣的又脹又痛——周朝女子不纏腳,除非懷有身孕,不然不管是出屋或者見人,都要穿這種看起來很美、走起來不輕鬆的繡鞋。
男人固然粗心,隨著道之越走越慢,青玉自然察覺到了,“可是累了?要不明天接著看?”
道之展開王府的地圖,盤算了下,照著這個進度自己家想走遍得整整四天,她咬了咬牙,“今日事今日畢。實在不行……”臉就紅了,聲音也小了,“還不能讓你抱著嘛。”
青玉太吃這一套了,當即笑容滿面、動作溫柔的把道之打了個橫抱。後面跟著的幾個管事和大丫頭無論眼神還是表情全無變化,畢竟攤上這樣的王爺王妃早已練就“適時眼瞎耳聾裝啞巴”這門神功。
又走了兩處,道之在圖紙上一一做出標記,又要來王府帳冊,翻開來端端正正的舉在青玉眼前,請一家之主過目。兩人商量完,便吩咐管家立即請人施行,正打算折返時聽到丫頭來報:榮郡王來訪。
宗人府令在大周朝絕對位高權重,但也數一數二的勞碌。沒辦法,身為宗令,宗室之事幾乎到了事事都要過問的地步。還好如今親王只有四個,燕王、寧王、成王、晉王。燕王便是老掌門孔燕雲,而且他是嫡子,所以封地富庶和王府規模都排第一;排第二的便是青玉,生母為貴妃,外祖為大將軍,因此待遇和地位上比叔輩的成王還略勝一籌。這回又是青玉大婚,早有皇帝皇后撐腰,榮郡王本來胳膊肘都已經拐到青玉身上,又怎不敢抽出時間盡力幫襯。
榮郡王進門行禮——哪怕是老熟人也得好歹意思一下。等他抬頭一瞧,便見青玉攙著一瘸一拐的道之向他走了兩步,然後顫顫巍巍的斂衽回禮。
榮郡王忙問:“這是怎麼了?要不請個太醫瞧瞧?”
道之兩頰開始發燒:怎麼好意思解釋說是青玉把她兩條腿全給抱麻了。
青玉面色如常,“多看了幾處園子,累著了。”
老榮笑道:“身子可是自己的,拼過了頭反而不美。”說著,從袖中摸出個摺子遞給青玉,“瞧瞧哪兒該添該改,兩人商量商量,儘快給我個信兒。”青玉笑著應了,又閒話了一陣,戲肉來了。
老榮也不避著道之,收起滿臉的嘻嘻哈哈直接問道,“聽說皇上點你去吏部,你應了?”
“是啊,好歹是個掌部親王。我跟皇兄說了,只在吏部點半天卯。至於是上午還是下晌去,全看心情。”
老榮對青玉興風作浪的水準毫不懷疑,“可見皇上是被逼得狠了。俗話說殺雞焉用牛刀,沒想到他這麼早就把你這張底牌亮出來了。”
“等老成回來,皇兄的處境會更好些。”
成王是先帝幼弟,排行十六。老榮搓搓下巴,“咱們十六嬸不在,京里大傢伙後院鬧騰的都少了。”語氣中竟有淡淡的懷念。
三天後,成王抵京,從吏部衙門歸來的青玉便在王府門口遇見跑來送請柬的成王府管事。
把人召進書房,青玉讀完帖子,向那位管事道,“老成倒是真想我。”
對方忙躬身陪笑,“王爺跟我家王爺的情分誰不知道。”說著又從懷裡拿出張禮單,恭敬遞上,“聽說王爺大喜,我們家王妃備了點小玩意給您家裡那位新貴人,請您笑納。”
青玉一併收了,“明兒一準到。”
事情辦完,這位管事告退,沒成想半路上又遇見檢驗施工進度回來的道之。能一次見齊寧王府的兩位主人,尤其是近距離接觸到名震京城的林訣獨女,這位年輕的管事興奮不已,快馬加鞭回府向他家王爺王妃稟報去了。
話說道之這邊自然沒把遇見別府管事放在心上,進門來先問青玉,是不是把竇江路柔路丹他們三個的院子也一併仔細修整一下:那些院子的格局布置是為親王的側室居住而設計,如今三位男性修士住起來可能諸多不便。
青玉笑道:“我可捨不得你為這點小事費心,還是讓他們幾個蹭吃蹭喝的自己動手去吧。”
自打去吏部上任,青玉回府時總是略帶憂色。今兒應該是和竺家那幾位鐵桿親信都碰過頭了,青玉看著鬆快不少,可惜現下道之手裡卻拿著件不能錦上添花的事兒,“咱們那個好管家找了他小妾的弟弟監工。整整三天,園子裡烏七八糟,到處是土坑,偏偏連用料都沒備齊,邊上堆的木料新舊混雜。瞧瞧咱家帳目上,竟是全按著上好的楠木出的價。我還依稀記著這管事的親妹妹前些日子才嫁到了哪家國公府做妾。青玉哥哥,依我看,這人留不得了。”本來道之為立威,也不會先拿這種大管事開刀,但他們以次充好瞎糊弄的院子是預備給自己爹爹住的,道之如何能忍。
“仗著是老人,他真是做著土財主夢睡不醒了,”青玉最怕府里那些慣會捧高踩低、眼高於頂的下人們以為道之是孤女而肆無忌憚,不把王妃放在眼裡。這會兒有人衝上來自願祭旗,青玉也沒什麼好客氣的,便冷冷道,“既然有這份膽子,不妨砸碎他全家飯碗。”
道之得了主意,叫上身邊大丫頭和幾個貼身侍衛,自去處置。
青玉見道之一行人遠去,才拿起炕桌上青花蓋碗反覆查看:裡面多了道裂fèng。正是他剛才沒控制好周身殺氣所致。青玉悔得就差跳腳。前些日子,路丹使出千里挪移並隔空取物之法將之前的行李都搬回王府,好幾箱子好東西,道之也只翻出這麼個蓋碗專給青玉使用。
青玉思來想去實在沒轍,把蓋碗往袖裡一揣,一步瞬行便到了三師弟路柔的院子——路柔為強化王府法陣,正專心煉製著一道精密無比的陣符,因而這幾天都沒露面。青玉眼見最愛乾淨的三師弟如今蓬頭垢面衣冠不整,表情轉柔,“有勞三師弟。”
路柔攏攏頭髮,指著牆角處那兩個空空如也的點心盒,“點心味兒真好,請嫂子再送兩盒來,大師兄你那茶碗我給你保准修好。”
青玉把蓋碗遞在路柔手裡,瞅著那個實在無法忽視的裂紋,問,“幾天?”
路柔覺得很是眼熟,他記得這個小茶碗當年林訣曾愛不釋手,捧在手中仔細感受,果然體會到了四道溫柔醇厚的氣息:青玉、道之、竺道桓和林訣——這青花茶碗在別人眼裡不過是件珍品,可在青玉和道之眼裡卻絕對稱得上至寶。
想不傷到四道氣息卻又把東西恢復如初,難不倒在陣法上神乎其技的路柔,但也的確要損耗他不少心思靈力,他略一思量,“兩天吧。”
眼下,道之正在發落貪污的管事和他那個小妾的弟弟……勉強也算小舅子。
青玉此刻歸來,周身裹挾著濃濃的殺氣。兩個“人犯”都沒繃住,跪在地上抖似篩糠。青玉也不理會二人,只對道之道,“還費什麼心思,讓他們把貪墨的銀子吐出來,全家除名便是。”這是連發送到莊子戴罪立功的機會都沒了。實際上,周朝各個王府公府之類的奴婢僕從,除了犯官家眷之外,在戶籍上絕非奴籍而是掛在王府名下的平民,子孫自可讀書上進,若是科舉出仕還會因出身王府而得到不少優待。逐出門牆,對他們而言便是最重的處置,常有人寧可自己沒命也不願全家人就此沒了依仗。
青玉忽然扯著嗓子吼道:“得妻若此,得妻若此,只羨鴛鴦不羨仙!”
二人周圍的防護罩不僅可以防止“異物入侵”,還有隔音的效果,哪怕青玉最後喊到聲音都有些嘶啞,道路兩邊圍觀的老百姓也沒瞧出半點異常。
道之猛然醒悟:他明明可以抽身事外,卻明知艱難還要趟這攤渾水,除了責任感三個字之外再難有別的解釋。早年繁盛富強與如今的表面光鮮內里卻千瘡百孔的故國家園,兩相對比,完整而確實的激起了他的鬥志。
道之趕忙找了個梨子出來,仔細拭淨之後塞在青玉手裡,“潤潤喉嚨。”
青玉一眼瞧見抱著梨子的帕子,邊角有朵栩栩如生的蘭花——當然是道之親手所繡。他接過梨子咬了一口,順勢從道之手裡抽走手帕,大大方方的塞進自己袖裡……沒收沒商量。
作者有話要說:又月更了,實在羞愧,這章就“食言而肥”一點吧。
☆、看了又看
回了王府歇息一陣,等日頭不那麼毒,青玉與道之一同“檢閱”王府,實地考察一番之後才好決定哪裡該拆哪裡該修整哪裡要新建。平心而論,先帝雖不待見青玉,但封地和開府都是按著規矩來的,一點沒剋扣沒為難,寧王府也和其他王府一樣的地盤大房子多,其間亭台樓閣層層疊疊高低錯落,一連走了好幾處院子花園,道之那踩著尖頭高跟繡花鞋的雙腳開始火辣辣的又脹又痛——周朝女子不纏腳,除非懷有身孕,不然不管是出屋或者見人,都要穿這種看起來很美、走起來不輕鬆的繡鞋。
男人固然粗心,隨著道之越走越慢,青玉自然察覺到了,“可是累了?要不明天接著看?”
道之展開王府的地圖,盤算了下,照著這個進度自己家想走遍得整整四天,她咬了咬牙,“今日事今日畢。實在不行……”臉就紅了,聲音也小了,“還不能讓你抱著嘛。”
青玉太吃這一套了,當即笑容滿面、動作溫柔的把道之打了個橫抱。後面跟著的幾個管事和大丫頭無論眼神還是表情全無變化,畢竟攤上這樣的王爺王妃早已練就“適時眼瞎耳聾裝啞巴”這門神功。
又走了兩處,道之在圖紙上一一做出標記,又要來王府帳冊,翻開來端端正正的舉在青玉眼前,請一家之主過目。兩人商量完,便吩咐管家立即請人施行,正打算折返時聽到丫頭來報:榮郡王來訪。
宗人府令在大周朝絕對位高權重,但也數一數二的勞碌。沒辦法,身為宗令,宗室之事幾乎到了事事都要過問的地步。還好如今親王只有四個,燕王、寧王、成王、晉王。燕王便是老掌門孔燕雲,而且他是嫡子,所以封地富庶和王府規模都排第一;排第二的便是青玉,生母為貴妃,外祖為大將軍,因此待遇和地位上比叔輩的成王還略勝一籌。這回又是青玉大婚,早有皇帝皇后撐腰,榮郡王本來胳膊肘都已經拐到青玉身上,又怎不敢抽出時間盡力幫襯。
榮郡王進門行禮——哪怕是老熟人也得好歹意思一下。等他抬頭一瞧,便見青玉攙著一瘸一拐的道之向他走了兩步,然後顫顫巍巍的斂衽回禮。
榮郡王忙問:“這是怎麼了?要不請個太醫瞧瞧?”
道之兩頰開始發燒:怎麼好意思解釋說是青玉把她兩條腿全給抱麻了。
青玉面色如常,“多看了幾處園子,累著了。”
老榮笑道:“身子可是自己的,拼過了頭反而不美。”說著,從袖中摸出個摺子遞給青玉,“瞧瞧哪兒該添該改,兩人商量商量,儘快給我個信兒。”青玉笑著應了,又閒話了一陣,戲肉來了。
老榮也不避著道之,收起滿臉的嘻嘻哈哈直接問道,“聽說皇上點你去吏部,你應了?”
“是啊,好歹是個掌部親王。我跟皇兄說了,只在吏部點半天卯。至於是上午還是下晌去,全看心情。”
老榮對青玉興風作浪的水準毫不懷疑,“可見皇上是被逼得狠了。俗話說殺雞焉用牛刀,沒想到他這麼早就把你這張底牌亮出來了。”
“等老成回來,皇兄的處境會更好些。”
成王是先帝幼弟,排行十六。老榮搓搓下巴,“咱們十六嬸不在,京里大傢伙後院鬧騰的都少了。”語氣中竟有淡淡的懷念。
三天後,成王抵京,從吏部衙門歸來的青玉便在王府門口遇見跑來送請柬的成王府管事。
把人召進書房,青玉讀完帖子,向那位管事道,“老成倒是真想我。”
對方忙躬身陪笑,“王爺跟我家王爺的情分誰不知道。”說著又從懷裡拿出張禮單,恭敬遞上,“聽說王爺大喜,我們家王妃備了點小玩意給您家裡那位新貴人,請您笑納。”
青玉一併收了,“明兒一準到。”
事情辦完,這位管事告退,沒成想半路上又遇見檢驗施工進度回來的道之。能一次見齊寧王府的兩位主人,尤其是近距離接觸到名震京城的林訣獨女,這位年輕的管事興奮不已,快馬加鞭回府向他家王爺王妃稟報去了。
話說道之這邊自然沒把遇見別府管事放在心上,進門來先問青玉,是不是把竇江路柔路丹他們三個的院子也一併仔細修整一下:那些院子的格局布置是為親王的側室居住而設計,如今三位男性修士住起來可能諸多不便。
青玉笑道:“我可捨不得你為這點小事費心,還是讓他們幾個蹭吃蹭喝的自己動手去吧。”
自打去吏部上任,青玉回府時總是略帶憂色。今兒應該是和竺家那幾位鐵桿親信都碰過頭了,青玉看著鬆快不少,可惜現下道之手裡卻拿著件不能錦上添花的事兒,“咱們那個好管家找了他小妾的弟弟監工。整整三天,園子裡烏七八糟,到處是土坑,偏偏連用料都沒備齊,邊上堆的木料新舊混雜。瞧瞧咱家帳目上,竟是全按著上好的楠木出的價。我還依稀記著這管事的親妹妹前些日子才嫁到了哪家國公府做妾。青玉哥哥,依我看,這人留不得了。”本來道之為立威,也不會先拿這種大管事開刀,但他們以次充好瞎糊弄的院子是預備給自己爹爹住的,道之如何能忍。
“仗著是老人,他真是做著土財主夢睡不醒了,”青玉最怕府里那些慣會捧高踩低、眼高於頂的下人們以為道之是孤女而肆無忌憚,不把王妃放在眼裡。這會兒有人衝上來自願祭旗,青玉也沒什麼好客氣的,便冷冷道,“既然有這份膽子,不妨砸碎他全家飯碗。”
道之得了主意,叫上身邊大丫頭和幾個貼身侍衛,自去處置。
青玉見道之一行人遠去,才拿起炕桌上青花蓋碗反覆查看:裡面多了道裂fèng。正是他剛才沒控制好周身殺氣所致。青玉悔得就差跳腳。前些日子,路丹使出千里挪移並隔空取物之法將之前的行李都搬回王府,好幾箱子好東西,道之也只翻出這麼個蓋碗專給青玉使用。
青玉思來想去實在沒轍,把蓋碗往袖裡一揣,一步瞬行便到了三師弟路柔的院子——路柔為強化王府法陣,正專心煉製著一道精密無比的陣符,因而這幾天都沒露面。青玉眼見最愛乾淨的三師弟如今蓬頭垢面衣冠不整,表情轉柔,“有勞三師弟。”
路柔攏攏頭髮,指著牆角處那兩個空空如也的點心盒,“點心味兒真好,請嫂子再送兩盒來,大師兄你那茶碗我給你保准修好。”
青玉把蓋碗遞在路柔手裡,瞅著那個實在無法忽視的裂紋,問,“幾天?”
路柔覺得很是眼熟,他記得這個小茶碗當年林訣曾愛不釋手,捧在手中仔細感受,果然體會到了四道溫柔醇厚的氣息:青玉、道之、竺道桓和林訣——這青花茶碗在別人眼裡不過是件珍品,可在青玉和道之眼裡卻絕對稱得上至寶。
想不傷到四道氣息卻又把東西恢復如初,難不倒在陣法上神乎其技的路柔,但也的確要損耗他不少心思靈力,他略一思量,“兩天吧。”
眼下,道之正在發落貪污的管事和他那個小妾的弟弟……勉強也算小舅子。
青玉此刻歸來,周身裹挾著濃濃的殺氣。兩個“人犯”都沒繃住,跪在地上抖似篩糠。青玉也不理會二人,只對道之道,“還費什麼心思,讓他們把貪墨的銀子吐出來,全家除名便是。”這是連發送到莊子戴罪立功的機會都沒了。實際上,周朝各個王府公府之類的奴婢僕從,除了犯官家眷之外,在戶籍上絕非奴籍而是掛在王府名下的平民,子孫自可讀書上進,若是科舉出仕還會因出身王府而得到不少優待。逐出門牆,對他們而言便是最重的處置,常有人寧可自己沒命也不願全家人就此沒了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