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金桂仔細回憶,“要說大事僅有一樁,齊王不知怎的,竟觸犯天顏,被陛下勒令在王府禁足三月。

  除此之外,雜七雜八的小事倒是不少,前幾日三房的謝嶺少爺寫了一封休書,親自駕著馬車,將大著肚子的寧氏送到齊王府門前,扯著嗓子斥罵,說什麼齊王讓他當了沒種兒的鱉孫,這綠帽子愛誰戴誰戴,罵了整整一上午才離開。”

  當時金桂雖沒在場,但聽到府中婆子繪聲繪色的描述,她也能聯想到那副畫面。要不是齊王受了陛下的斥責,禁足在府,不能離開半步,世間哪有男子能受得了這麼大的屈辱?肯定會好生教訓謝嶺。

  周清挑了挑眉,不由對謝嶺高看一眼。她本以為謝嶺被寧玉蕪迷得神魂顛倒,連規矩臉面都不要了,哪想到他竟還硬氣一回,不止休了寧氏,還將人送到齊王府,也算是徹底斷了個乾淨。

  “不過這齊王倒也心善,就算受到這麼大的污衊,仍將無家可歸的寧氏接到府中安置,根本不在乎那些傳的沸沸揚揚的流言蜚語。要不是他發了慈悲,一個大著肚子的美貌婦人逗留在街上,命運怕是十分悲慘,也不知寧氏的姦夫究竟是誰,早些承認多好,非得連累別人才罷休。”

  邊說著,金桂邊搖頭晃腦,清秀小臉上露出幾分悲憤,顯然對謝嶺的做法極為鄙夷。

  在世人眼中,齊王寄情山水之間,不慕名利,不愛權勢,簡直與超然物外的謫仙沒有任何區別,因此就算他被世人斥責、被謝嶺辱罵,普通百姓與金桂一樣,依舊會認為這是對齊王的污衊,不斷尋找理由替他開脫。

  只可惜偽君子就是偽君子,即使披了人皮也沒有任何用處,完全改變不了他的本質,一旦那張假面被扒下來,就成了令人不齒的真小人。

  前世齊王落得圈禁的下場,估摸著是明仁帝對他徹底失望了,才會放棄這個兒子。

  第106章 風波

  齊王因收留寧玉蕪被污了名聲, 但在世人眼中,他依舊是高潔傲岸, 不沾凡俗之輩,絕不可能與人婦通.奸,他將寧氏帶入府中, 不過是為了償還當年的救命之恩, 若將恩人掃地出門,才是禽獸不如的做法。

  不少百姓都相信了這樣的說辭,不過仍有人心生懷疑, 畢竟謝嶺日日去齊王府前吵鬧, 雙眼中充斥著的恨意不似作假, 說不準寧氏腹中的孩子真是皇家骨血呢!

  還沒等眾人找到證據,京中又起風波。

  原來柳賀年做了一篇文章,誇讚萊州知府張昭德洞悉人情, 明察秋毫, 不必用刑便能破案。那陶丁氏之所以會殺害大伯陶文鳳,只是為了避免自己被人非禮。按照本朝律令:婦女遭強.暴殺死人者杖五千, 如兇器為男子者免杖。

  萊州知府仔細查明真相,又想方設法保住陶丁氏的性命,心存仁念,當真如明鏡高懸;與之相比,剛將廖氏帶回京城的指揮使, 日日刑訊一名老嫗, 手段之歹毒可見一斑。

  柳賀年身為狀元, 父親柳岑又是中軍都督,這篇名為“拒姦殺人之妙判”的文章甫一問世,便被諸多學子爭相傳閱,甚至還有不少官員誦讀此文。他們認為本朝已經足夠昌盛,完全沒有必要再設立鎮撫司,讓這些鷹犬肆意殘害百姓。

  在普通百姓眼中,鎮撫司中種種酷刑委實令人膽寒,讀過這篇文章後,他們更是將錦衣衛視為殺人不眨眼的惡徒,認定了謝崇濫用權柄、傷殺無辜,早就該落得斬首示眾的下場。

  此等奸佞,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按說文章在文人之間流傳,實屬正常,但平頭百姓識文斷字的並不算多,竟然有半數以上的百姓聽過這篇文章的內容,都想要萊州知府那樣的青天大老爺,恨不得讓嚴刑峻法的謝崇立即以死謝罪。

  若說沒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事情定不會發展到這種地步。

  因周清嫁給了謝崇,即使沒有刻意宣揚此事,依舊有不少人聽說了消息,隔三差五就上門鬧事,逼著周父不得不閉店,以保證家人與徒弟的安全。

  嫁到謝府一年多,謝崇到底是怎樣的秉性,沒有人比周清更清楚,他根本不會濫殺無辜。之所以對廖氏用刑,是因為這老嫗無比惡毒,先前馬車剛到京城,葉猛便將她的關節一一復位,哪曾想廖氏不知從何處摸出了一根帶毒的銀針,若不是葉猛反應快,恐怕這條命就保不住了。

  府里人心惶惶,有不少簽了活契的僱工紛紛請辭,竟連工錢都不要了。

  也是,如若謝崇獲罪的話,伺候的奴僕可能會受到牽連,趨利避害是人之本性,他們是為自己打算,周清也不好說什麼。

  不過謝家的侍衛大多都是從鎮撫司退下的老人,忠心耿耿,絕不會做那搖擺不定的牆頭草,倒是讓她安心了不少。

  這會兒周清坐在桌前,手裡拿著柳賀年寫出的文章,案上放著本朝的律文,逐字逐句對照一番。初讀妙判一文,她就覺得有些不對,待到細細分辨時,果真發現了更多的錯處。

  將自相矛盾的地方抄錄到白紙上,她一夜都沒有闔眼,等到天光大亮時,肩頸傳來陣陣酸痛,稍一動彈,便好似針扎一般。

  右手捏拳,繞過脖頸用力捶了幾下,還未等她反應過來,雪白皓腕便被人輕輕握住,放回了膝頭。

  她不免有些愕然,抬眸一看,才發現謝崇站在她身畔,也不知來了多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