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頁
秦大媳婦面上也露出一個端莊無比的笑容,狀似親昵地調侃道:“我怎麼覺得妹妹沒眼光呀,嫂子我手裡這套可是金的,兩廂對比之下怎麼也該選這個才是。”
“大嫂有所不知,銀制碗筷最適合老人家、女子及孩童使,袪濕、避邪不說,長期使用還能清理腸胃、延年益壽,這個對小妹的吸引實在大了些。”梅子眨眨眼,帶著些恰到好處的嬌憨。
秦大媳婦掩唇輕笑,眼中滑過一絲讚賞,“哎呀,原來如此,妹妹懂得可真多,以後呀,你得多到嫂子這裡歇歇,把那小腦袋瓜里的東西都說給我聽聽,讓嫂子也長長見識才好。”
若是單單聽了家人的吩咐選了銀制物件只能算是乖巧聽話,若是還能圓出這許多道理並讓人聽著舒服,實在就算聰慧喜人了。至此,秦大媳婦算是認了這個妹子。
梅子只當沒聽出她內里的意思,只是謙虛地說道:“我可不能貪了這個名聲,這話都是逸哥告訴我的,我們家真正懂得多的除子伯伯和小叔便是逸哥。”
提到外男,秦大媳婦不便多說,倒是秦同知接口,好好地把江逸誇讚了一番。
實際上,前一天江池宴就找梅子說了今日可能發生的情況。按理說,照著秦家的財力和地位,認乾親是應該用金器,若擅自降了級倒顯著他們對這個乾親不重視,也會讓人笑話摳門。
可是,現實情況卻有些不同。新皇剛剛登基,重用了秦同知,當此之時他理應謙恭謹慎,絕不能讓政敵抓住把柄,這樣一來,用金器反倒不合適了。
秦家夫婦商量過後便想了這麼個辦法,乾脆打出兩套來,讓梅子自己挑。
梅子心裡佩服江池宴深謀遠慮,同時也鬆了口氣——如果在毫不準備的情況下由關她選,她還真不知道選哪個合適。
如今梅子選的東西合了秦夫人的心,一方面對她的知進退感到高興,一方面又覺得委屈了這個丫頭,於是當場便把手上一對碧翠的鐲子褪下來,戴到了梅子手上。
饒是梅子不懂行,也能看出這對玉鐲瑩潤碧綠的色澤底下隱藏的貴重,自然不敢受。
秦夫人壓著她的手,輕輕地拍了兩下,慈愛地說道:“我和你乾爹都喜愛女兒,懷著你大哥時這對鐲子原本就是我為女兒預備的,沒成想盼了二十年才盼來了你,倒是便宜了乾娘——你不用顧及你這三個嫂嫂,她們沒人敢有意見。”
“是呀,爹娘得了你,我們三個都得靠邊站了。”秦大媳婦甩著手帕插了一句。
“就你話多。”秦夫人斜了她一眼,眼中卻沒有半分責備。
三個媳婦盈盈地笑了,倒是一派和睦。
梅子聽著前面的話眼中漸漸有了濕意,後面被秦大媳婦這麼一打岔,反倒破涕為笑。
她反手抓住秦夫人的手,再施一禮,“當初長姐出嫁時,姐姐的乾娘送了她一整套的首飾,當時我就想啊,倘若我也有個這樣的乾娘,我一定待她像新娘似的孝敬——倒不是圖那些個東西,就是為了這份情誼。沒成想,到了今天我的念想居然成真了。”
秦夫人把她攬到懷裡,慈愛地念道:“好孩子……乾娘的念想也成真了。”
女眷在這邊其樂融融,男人們早就到了前院喝茶聊天。
江池宴、蘇白生陪著秦同知,不,如今是秦指揮使了,他們三人坐在上位,底下順次坐著蘇雲起、大海、小六,小川和二牛雖然不在,他們的位子也安排著,對面是秦家三位兄弟。
長輩們有長輩們的話,小輩們有小輩們的話。
夏荷同青秧還有過來幫忙的幾位鄰居在廚房忙著,江逸則里里外外地端茶遞水。
之後江家擺了酒席待客,兩家人分了男女各自入席,男女席上都有陪客若干,除了稍後趕來的巴爾幹和梁梓月,還有些平時來往緊密的鄰居。
男人們大多都是大寧軍政兩處供職,倒也有許多話題可聊。至於女席上,東家未出閣的女兒西家適齡的兒子多的是,你說完了我接著說,根本不用擔心會冷場。
席罷,梅子拿出自己親自給乾爹做的帽子,給乾娘做的鞋子,這禮算是正式成了。
雖然梅子的女紅並不被夏荷看好,但到底還算周正,秦氏倒是喜歡得緊。
至此,簡單卻周到的認親禮算是結束了。
******
應秦夫人的強烈要求,梅子的生日宴並開鎖禮一併在秦家舉行。江池宴推辭不過,只得受了。
所謂開鎖禮,是認過乾親的女孩年滿十二周歲時乾爹乾娘給準備的儀式,代表著孩子健健康康長過一輪(十二個生肖,十二年),由於梅子是十二周歲之後認的,所以在笄禮時一併補上。
笄禮同開鎖禮一併舉行,再加上蔚州和大寧風俗的不同,這樣一來,儀式流程不免雜糅。好在江、秦兩家都比較開明,並不計較。
七月二十一大早,梅子穿上嶄新的衣服,由青秧和晴嫂子陪著,跟著叔伯兄弟們一起去了秦家。
秦家原本也不是本地人,所以叔伯姨表親並沒有多少,席上陪同的大多都是秦大人同僚的夫人,說話來往都比較客氣,倒叫梅子自在許多。
到了正午,天地位的供桌已放好,上面擺著茶果牲醴,梅子被女客陪著,跪在蒲團上拜了天公地母,又轉頭拜了乾爹乾娘,秦夫人笑眯眯地給了禮錢,秦大媳婦上前把她攙起來。
之後便是正式“開鎖”。
秦家事先找人用裹著金絲的紅繩穿了十六個銅錢掛在梅子脖子上,紅繩穿得巧妙,打著好看的結,外行完全找不到頭尾,也算取個圓滿的意味。
再有一隻古樸小巧的銅鎖拴在梅子腕上,銅器鎮宅辟邪求平安。梅子背著手,秦夫人用鑰匙給她開了,這算是“開鎖”,意味著孩子以後定能健健康康長大成人。
秦二媳婦端著托盤在後面等著,秦夫人一圈一圈地把鎖鏈從梅子手上解下來,小心地揉了揉勒紅的手腕,這才把銅鎖放到托盤上。
秦三媳婦拿著另一個托盤過來,上面一個挨一個地擺著十六個荷包。
秦大媳婦笑盈盈地說:“妹妹啊,背著身子抓一個,這裡面可是有金有銀又有銅的,手氣可得好些,咱們妯娌仨可指著你吃酒呢!”
梅子微微低頭,端的一副乖巧樣子,“嫂子是個有福氣的,不如就替妹妹抓了罷。”
秦大媳婦笑開了,“今天你占星相,沒人比你有福氣,快抓罷!”
周圍的婆娘媳婦們也紛紛說著喜慶話,一時間供桌旁倒是成了最熱鬧的地方。
梅子只垂著手,沒有動作。
秦夫人給大兒媳使了個眼色。
秦大媳婦心領神會,輕輕地抓起梅子的手,說道:“得了,既然妹妹害羞,不如我便扶著你的手來,不過我也單是扶著,抓哪個不抓哪個還是全憑妹妹。”
雖然嘴上這樣說,可她手上卻微微使著勁兒,引著梅子抓向中央一個繡花荷包。直到梅子會了意,把東西拿到手裡,她才自然地放開了力道。
有好熱鬧的女眷在一旁說道:“抓的是什麼?打開讓咱們開開眼!”
梅子看向秦夫人。
秦夫人作出一副大度的樣子,說道:“她們想看就叫她們看,咱們家的女兒定是個有福氣的。”
梅子這才扯開荷包帶子,露出滿滿當當的一包金豆子。
“哎喲,秦姐姐,我可聽說你家秦大人是個兩袖清風的,怎麼你家姑娘一抓倒把這大半的家產抓了去?”這話表面聽著不客氣,實際上卻半是恭維半是辯解,總之是關係好的才能說出來。
秦夫人大大方方地認了,“要不說我家女兒有福氣。”
“可不是麼,滿盤子銅的銀的,就這麼一袋子黃色的,倒叫她抓去了。”秦大媳婦應和道。
秦二媳婦也接下話茬,“妹妹有福氣,咱們也跟著沾光,看來今個兒別說是酒了,就連這席面妹妹也請得起。”
一家人一唱一和,氣氛倒好。賓客們也跟著恭維,沒一個唱反調的。
第181章 一家團聚
梅子的好日子定在八月初五,是烏木家向一位德高望重的法師求來的好日子。
梁梓月趁著準備嫁衣的工夫把江逸叫到跟前說話,“你姨夫他們這邊求親時講究多求,‘多求則貴,少求則賤’,按理說當初不該那麼輕易就答應下來,怎麼著也得求上個三回五回。”
江逸一聽倒是吃了一驚,連忙問道:“這樣的話,梅子嫁過去會不會被人笑話?”
梁梓月說道:“那倒不會,況且咱家是外族,不了解這邊的風俗也在情理之中。不過,之前不了解就算了,從現在開始就得處處留心,尤其是成親那天,定然不能輕易放過那小子。”
梁梓月說得兇狠,倒叫江逸會心一笑,“那姨母可得好好教教我,連求親的份兒一起補回來。”
梁梓月笑道:“你是兄長(大嫂),倒不好出頭,這活兒得交給他們四個小的來。”
鈴鐺聽了,脆生生地調笑道:“包在我身上吧,一準給他收拾服帖了,就怕到時候新娘子心疼!”
梅子並不害羞,反而大大方方地應道:“你把他收拾服帖了,那占便宜的還不是我麼?可著勁的,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鈴鐺“咯咯”地笑了起來,邊笑邊說:“有你這話我就放心了,小寶、十三、小土丘,到時候聽姐姐號令啊!”
“好!”三個小的眼睛裡亮晶晶的,一臉的躍躍欲試。
******
雲舒和大山是八月初一進的大寧城。
蘇雲起前一天收到消息,一大早就把江逸叫起來,帶著大海兄弟幾個出城迎接。
兩位長輩心裡也惦記著,天還沒亮就睡不下去了,早早地起來穿戴整齊,在廳里坐著。
江逸出門的時候天還沒大亮,不經意瞥見西廳里暖黃色的燭光,心不由變得柔軟。
江逸輕輕地嘆了口氣,感慨地說:“估計爹爹他們心裡也惦記著。”
蘇雲起低聲道:“再過一個時辰,就到了。”
是啊,還有一個時辰,全家人就能團聚了,光是想想就讓人眼眶發酸。
門外,大海哥幾個早就騎在了馬背上,皆是一臉喜色。
追雲一見蘇雲起出現,便主動跑到他跟前,身子還十分有技巧地矮了一截。
“走罷。”蘇雲起牽著白色的小馬,單手抱著把江逸送上馬背,然後自己飛身而起,抓住了追雲的韁繩。
蘇雲起率先揚起馬鞭,“啪”的一聲空響,追雲便踢踢踏踏地邁開了步子。
大海幾個也紛紛揚鞭,一時間,安靜的街道上,賣水的鈴鐺聲與噠噠的馬蹄聲相映成趣。
江逸的馬矮,自然落到了後面,蘇雲起扭頭看他,放慢速度等著他。熹微的晨光中,男人的背影讓人莫名地踏實。
時間卡得剛剛好,幾人趕到之時,南城門剛剛打開。
城門口圍著柵欄,進出人口都要經過排查。挑著貨擔的小販、背著褡袋的百姓老老實實地排著縱隊,一個挨一個地走進城門。
“大嫂有所不知,銀制碗筷最適合老人家、女子及孩童使,袪濕、避邪不說,長期使用還能清理腸胃、延年益壽,這個對小妹的吸引實在大了些。”梅子眨眨眼,帶著些恰到好處的嬌憨。
秦大媳婦掩唇輕笑,眼中滑過一絲讚賞,“哎呀,原來如此,妹妹懂得可真多,以後呀,你得多到嫂子這裡歇歇,把那小腦袋瓜里的東西都說給我聽聽,讓嫂子也長長見識才好。”
若是單單聽了家人的吩咐選了銀制物件只能算是乖巧聽話,若是還能圓出這許多道理並讓人聽著舒服,實在就算聰慧喜人了。至此,秦大媳婦算是認了這個妹子。
梅子只當沒聽出她內里的意思,只是謙虛地說道:“我可不能貪了這個名聲,這話都是逸哥告訴我的,我們家真正懂得多的除子伯伯和小叔便是逸哥。”
提到外男,秦大媳婦不便多說,倒是秦同知接口,好好地把江逸誇讚了一番。
實際上,前一天江池宴就找梅子說了今日可能發生的情況。按理說,照著秦家的財力和地位,認乾親是應該用金器,若擅自降了級倒顯著他們對這個乾親不重視,也會讓人笑話摳門。
可是,現實情況卻有些不同。新皇剛剛登基,重用了秦同知,當此之時他理應謙恭謹慎,絕不能讓政敵抓住把柄,這樣一來,用金器反倒不合適了。
秦家夫婦商量過後便想了這麼個辦法,乾脆打出兩套來,讓梅子自己挑。
梅子心裡佩服江池宴深謀遠慮,同時也鬆了口氣——如果在毫不準備的情況下由關她選,她還真不知道選哪個合適。
如今梅子選的東西合了秦夫人的心,一方面對她的知進退感到高興,一方面又覺得委屈了這個丫頭,於是當場便把手上一對碧翠的鐲子褪下來,戴到了梅子手上。
饒是梅子不懂行,也能看出這對玉鐲瑩潤碧綠的色澤底下隱藏的貴重,自然不敢受。
秦夫人壓著她的手,輕輕地拍了兩下,慈愛地說道:“我和你乾爹都喜愛女兒,懷著你大哥時這對鐲子原本就是我為女兒預備的,沒成想盼了二十年才盼來了你,倒是便宜了乾娘——你不用顧及你這三個嫂嫂,她們沒人敢有意見。”
“是呀,爹娘得了你,我們三個都得靠邊站了。”秦大媳婦甩著手帕插了一句。
“就你話多。”秦夫人斜了她一眼,眼中卻沒有半分責備。
三個媳婦盈盈地笑了,倒是一派和睦。
梅子聽著前面的話眼中漸漸有了濕意,後面被秦大媳婦這麼一打岔,反倒破涕為笑。
她反手抓住秦夫人的手,再施一禮,“當初長姐出嫁時,姐姐的乾娘送了她一整套的首飾,當時我就想啊,倘若我也有個這樣的乾娘,我一定待她像新娘似的孝敬——倒不是圖那些個東西,就是為了這份情誼。沒成想,到了今天我的念想居然成真了。”
秦夫人把她攬到懷裡,慈愛地念道:“好孩子……乾娘的念想也成真了。”
女眷在這邊其樂融融,男人們早就到了前院喝茶聊天。
江池宴、蘇白生陪著秦同知,不,如今是秦指揮使了,他們三人坐在上位,底下順次坐著蘇雲起、大海、小六,小川和二牛雖然不在,他們的位子也安排著,對面是秦家三位兄弟。
長輩們有長輩們的話,小輩們有小輩們的話。
夏荷同青秧還有過來幫忙的幾位鄰居在廚房忙著,江逸則里里外外地端茶遞水。
之後江家擺了酒席待客,兩家人分了男女各自入席,男女席上都有陪客若干,除了稍後趕來的巴爾幹和梁梓月,還有些平時來往緊密的鄰居。
男人們大多都是大寧軍政兩處供職,倒也有許多話題可聊。至於女席上,東家未出閣的女兒西家適齡的兒子多的是,你說完了我接著說,根本不用擔心會冷場。
席罷,梅子拿出自己親自給乾爹做的帽子,給乾娘做的鞋子,這禮算是正式成了。
雖然梅子的女紅並不被夏荷看好,但到底還算周正,秦氏倒是喜歡得緊。
至此,簡單卻周到的認親禮算是結束了。
******
應秦夫人的強烈要求,梅子的生日宴並開鎖禮一併在秦家舉行。江池宴推辭不過,只得受了。
所謂開鎖禮,是認過乾親的女孩年滿十二周歲時乾爹乾娘給準備的儀式,代表著孩子健健康康長過一輪(十二個生肖,十二年),由於梅子是十二周歲之後認的,所以在笄禮時一併補上。
笄禮同開鎖禮一併舉行,再加上蔚州和大寧風俗的不同,這樣一來,儀式流程不免雜糅。好在江、秦兩家都比較開明,並不計較。
七月二十一大早,梅子穿上嶄新的衣服,由青秧和晴嫂子陪著,跟著叔伯兄弟們一起去了秦家。
秦家原本也不是本地人,所以叔伯姨表親並沒有多少,席上陪同的大多都是秦大人同僚的夫人,說話來往都比較客氣,倒叫梅子自在許多。
到了正午,天地位的供桌已放好,上面擺著茶果牲醴,梅子被女客陪著,跪在蒲團上拜了天公地母,又轉頭拜了乾爹乾娘,秦夫人笑眯眯地給了禮錢,秦大媳婦上前把她攙起來。
之後便是正式“開鎖”。
秦家事先找人用裹著金絲的紅繩穿了十六個銅錢掛在梅子脖子上,紅繩穿得巧妙,打著好看的結,外行完全找不到頭尾,也算取個圓滿的意味。
再有一隻古樸小巧的銅鎖拴在梅子腕上,銅器鎮宅辟邪求平安。梅子背著手,秦夫人用鑰匙給她開了,這算是“開鎖”,意味著孩子以後定能健健康康長大成人。
秦二媳婦端著托盤在後面等著,秦夫人一圈一圈地把鎖鏈從梅子手上解下來,小心地揉了揉勒紅的手腕,這才把銅鎖放到托盤上。
秦三媳婦拿著另一個托盤過來,上面一個挨一個地擺著十六個荷包。
秦大媳婦笑盈盈地說:“妹妹啊,背著身子抓一個,這裡面可是有金有銀又有銅的,手氣可得好些,咱們妯娌仨可指著你吃酒呢!”
梅子微微低頭,端的一副乖巧樣子,“嫂子是個有福氣的,不如就替妹妹抓了罷。”
秦大媳婦笑開了,“今天你占星相,沒人比你有福氣,快抓罷!”
周圍的婆娘媳婦們也紛紛說著喜慶話,一時間供桌旁倒是成了最熱鬧的地方。
梅子只垂著手,沒有動作。
秦夫人給大兒媳使了個眼色。
秦大媳婦心領神會,輕輕地抓起梅子的手,說道:“得了,既然妹妹害羞,不如我便扶著你的手來,不過我也單是扶著,抓哪個不抓哪個還是全憑妹妹。”
雖然嘴上這樣說,可她手上卻微微使著勁兒,引著梅子抓向中央一個繡花荷包。直到梅子會了意,把東西拿到手裡,她才自然地放開了力道。
有好熱鬧的女眷在一旁說道:“抓的是什麼?打開讓咱們開開眼!”
梅子看向秦夫人。
秦夫人作出一副大度的樣子,說道:“她們想看就叫她們看,咱們家的女兒定是個有福氣的。”
梅子這才扯開荷包帶子,露出滿滿當當的一包金豆子。
“哎喲,秦姐姐,我可聽說你家秦大人是個兩袖清風的,怎麼你家姑娘一抓倒把這大半的家產抓了去?”這話表面聽著不客氣,實際上卻半是恭維半是辯解,總之是關係好的才能說出來。
秦夫人大大方方地認了,“要不說我家女兒有福氣。”
“可不是麼,滿盤子銅的銀的,就這麼一袋子黃色的,倒叫她抓去了。”秦大媳婦應和道。
秦二媳婦也接下話茬,“妹妹有福氣,咱們也跟著沾光,看來今個兒別說是酒了,就連這席面妹妹也請得起。”
一家人一唱一和,氣氛倒好。賓客們也跟著恭維,沒一個唱反調的。
第181章 一家團聚
梅子的好日子定在八月初五,是烏木家向一位德高望重的法師求來的好日子。
梁梓月趁著準備嫁衣的工夫把江逸叫到跟前說話,“你姨夫他們這邊求親時講究多求,‘多求則貴,少求則賤’,按理說當初不該那麼輕易就答應下來,怎麼著也得求上個三回五回。”
江逸一聽倒是吃了一驚,連忙問道:“這樣的話,梅子嫁過去會不會被人笑話?”
梁梓月說道:“那倒不會,況且咱家是外族,不了解這邊的風俗也在情理之中。不過,之前不了解就算了,從現在開始就得處處留心,尤其是成親那天,定然不能輕易放過那小子。”
梁梓月說得兇狠,倒叫江逸會心一笑,“那姨母可得好好教教我,連求親的份兒一起補回來。”
梁梓月笑道:“你是兄長(大嫂),倒不好出頭,這活兒得交給他們四個小的來。”
鈴鐺聽了,脆生生地調笑道:“包在我身上吧,一準給他收拾服帖了,就怕到時候新娘子心疼!”
梅子並不害羞,反而大大方方地應道:“你把他收拾服帖了,那占便宜的還不是我麼?可著勁的,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鈴鐺“咯咯”地笑了起來,邊笑邊說:“有你這話我就放心了,小寶、十三、小土丘,到時候聽姐姐號令啊!”
“好!”三個小的眼睛裡亮晶晶的,一臉的躍躍欲試。
******
雲舒和大山是八月初一進的大寧城。
蘇雲起前一天收到消息,一大早就把江逸叫起來,帶著大海兄弟幾個出城迎接。
兩位長輩心裡也惦記著,天還沒亮就睡不下去了,早早地起來穿戴整齊,在廳里坐著。
江逸出門的時候天還沒大亮,不經意瞥見西廳里暖黃色的燭光,心不由變得柔軟。
江逸輕輕地嘆了口氣,感慨地說:“估計爹爹他們心裡也惦記著。”
蘇雲起低聲道:“再過一個時辰,就到了。”
是啊,還有一個時辰,全家人就能團聚了,光是想想就讓人眼眶發酸。
門外,大海哥幾個早就騎在了馬背上,皆是一臉喜色。
追雲一見蘇雲起出現,便主動跑到他跟前,身子還十分有技巧地矮了一截。
“走罷。”蘇雲起牽著白色的小馬,單手抱著把江逸送上馬背,然後自己飛身而起,抓住了追雲的韁繩。
蘇雲起率先揚起馬鞭,“啪”的一聲空響,追雲便踢踢踏踏地邁開了步子。
大海幾個也紛紛揚鞭,一時間,安靜的街道上,賣水的鈴鐺聲與噠噠的馬蹄聲相映成趣。
江逸的馬矮,自然落到了後面,蘇雲起扭頭看他,放慢速度等著他。熹微的晨光中,男人的背影讓人莫名地踏實。
時間卡得剛剛好,幾人趕到之時,南城門剛剛打開。
城門口圍著柵欄,進出人口都要經過排查。挑著貨擔的小販、背著褡袋的百姓老老實實地排著縱隊,一個挨一個地走進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