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頁
此時,江宅老少悉數坐在院中的梧桐樹下,召開家庭會議。
江家上下無論男女都有參加,就連剛滿半歲的江元夕都被夏荷抱在懷裡,一本正經地聽著大人們說話。
當然,江·十五·元·小胖·夕烏溜溜的眼珠最多地還是停留在那個說話最多、走路急匆匆、會做好吃飯飯的舅母身上。
“爹,咱們能回家了吧?是不是要早點收拾?還得提前跟雲舒說一聲!”江逸絞著手走來走去,激動之情寫了滿臉。
江池宴瞅了他一眼,好笑地說:“回去肯定得回去,卻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行的。你小爹好歹掛著大寧城一把手的名頭,必須得到那位的首肯方可離開。”
江逸表情立時一變,“那……小爹就辭官吧,燕、那位應該不會為難咱們……吧?”
蘇白生輕輕搖頭,清朗的聲音緩緩說道:“想來不會,當初這個位置怎麼來的咱們心知肚明,想來他也不會信任於我,免不了罷官或調任。”
“那小叔不如主動辭官。”蘇雲起斬釘截鐵地說,“有世子在,燕王多少會留些顏面,因此不會罷官,多半是調任,這於我們來說是最不利的。”
江逸抓著蘇雲起的手,喜滋滋地插話道:“現在是太子嘍!而且,也不能叫燕王了,小心被人抓住把柄。”
蘇雲起笑笑,繼續道:“以那位的心性,倘若小叔辭官,必會認為是對其不滿,若到那種地位,不僅我們自己百口莫辯,興許還會連累太子殿下。”
江池宴深以為然地點點頭,“看來咱們想到一處去了。”
蘇白生當機立斷,“既然如此,我這就去準備辭呈,必須趕在調任書下發之前呈遞上去。”
江池宴笑道:“想來秦同知會樂意幫忙。”
蘇白生瞭然一笑,“那就拜託給他好了。”
小寶和小十三看到大人們談完正事,這才鬆了口氣,顯出平時里的活躍樣子。
小十三跑到夏荷跟前,眼巴巴地看著吃著手指的小胖夕,期待地說:“姑姑,今天還是我和小寶帶十五玩麼?”
夏荷一眼就看出他的心思,溫柔地說:“是啊,姑姑下午要做幫你爹爹做春衫,能拜託小十三幫姑姑看弟弟麼?”
小十三眼睛一亮,特別英武地挺起小胸膛,豪慡地說:“小十三能!”
“小寶也能!”小寶趕緊跟著說了一句。
於是,夏荷笑眯眯地把懷裡的胖娃娃放到了小十三張開的雙臂中間。
小元夕別看只有半歲,體重卻已經有二十多斤了,放在這個時代絕對是“巨嬰”,每次江逸抱他出去溜彎,人家都會問“娃娃幾歲了”而不是“幾個月了”,解釋得多了,江逸乾脆直接說“三歲”,居然完全沒人懷疑。
在江家眾人看來,江逸的這個小苦惱半點都不值得同情,因為小胖夕的體型完全是他這個舅媽無原則餵養的結果。
於是,二十多斤的小胖夕就被四十來斤的十三哥哥異常艱難地抱在了懷裡——是雙臂那種環過腋下抱麻袋的姿勢。
小十三憋得小臉通紅,小胖夕的衣服被他勒得露出了小肚皮,兩條藕結似的小胖腿懸在空中一晃一晃的。江逸每每看到都會為這倆孩子捏一把冷汗。
不過,人家小元夕半點不介意,咧著小嘴流著小哈拉子樂呵著呢!孩子他娘也絲毫不擔心,用夏荷的話就是“青秧說了,咱鄉下的娃娃都是這樣看大的”。
小十三雖然累,卻也樂在其中,每每抱到了弟弟都不捨得放手。
小寶巴巴地跟在小十三身邊,一本正經地囑咐道:“十三哦,過一會兒該換我嘍!”
小十三無比正直地點點頭,“放心吧,一人一刻鐘,咱們說好噠!”
“嗯嗯!”小寶喜滋滋地點著小腦袋。
如果哪天梁梓月領著小土丘來做客,競爭者又會多上一位。小十三在一旁一五一十地教導小土丘怎麼抱弟弟,小寶則是眼睛都不眨地盯著他,生怕他把自己的小侄子摔到了。
江逸就納悶了,這麼費力不討好的活,居然還有競爭者!
呵呵,小孩子的世界,大人不懂。
******
事情進行得異常順利,十日後,秦同知便親自帶著登門禮送來了朱棣的批文,上面御筆朱丹,寫著一個大大的“准”字,另外還附著一個禮單,是朱棣的賞賜。
秦同知客氣地說道:“陛下知道江狀元和蘇先生不日便會返回蔚州,因此聖旨會直接送到二位的府邸,單子上的賞賜之物也會一併送去。”
蘇白生笑笑,接過禮單隨手遞給江池宴,自己則是拿著那本批覆的摺子好好地看了一番,隨即長長地舒了口氣,露出清清慡慡地笑容。
江池宴看著他開心的樣子,心裡也更加高興。他對著秦同知淺淺一揖,微笑道:“恭喜秦大人高升。”
秦同知連忙還禮,“托二位的福。”謙遜的樣子做了十成。
蘇白生同他共事許久,雖不親近,卻也沒有一絲矛盾。更何況家裡的棗園還多虧了他幫忙,這次的事情更是。所以,於情於理,都要留下人家吃頓便飯。
秦同知推辭不過,只好受了。江池宴和蘇白生的大名,在他還是一個普通舉子時就聽過,然而陣營不同,他並不敢深交。
此時,看著江家上下無一不沉浸在蘇白生順利辭官的喜悅中,秦同知這才肯定,蘇白生是真心想要辭官,而非無奈之下地妥協。
秦同知深深地嘆了口氣,心中激盪著妥妥地佩服。
放眼天下,懷抱利器者甚眾,然才學逢時則處於廟之高而不驕矜,功成身退則安於江湖之遠而不怨憤之人何其寥寥,眼前二人是也。
倘若天下讀書人都能有此等胸襟與氣度,便會少去多少生不逢時的哀嘆!
這一刻,秦同知真真正正地起了結交的心思,毋論人脈,毋論家世,只是單純地交往,如兒時玩伴,如年少時的同窗。
江池宴也有著自己的心思。
在他們回家之前,首先要把梅子和烏木的婚事辦了。這樣一來,梅子便得留在糙原,不能回家。
倘若能有秦同知在此照拂,無論是遠在家鄉的他們,還是身處異地的梅子,心裡應該都能踏實些。當然,還有梁梓月和巴爾幹,正是因為他們,江池宴才能放心地把梅子留下。
席間,被問道今後打算,江池宴便順勢說起會逗留一段時日,因為要為小女兒舉辦婚禮。
秦同知再往深處問,江池宴絲毫沒有隱瞞,前因後果細細地說了一遍,同時反反覆覆表達了作為長輩的不舍之情。
秦同知正愁結交無門,乍一聽到這個,省去拐彎抹腳的客套,直接開口說道:“若蒙不棄,不如讓貴小姐認我作義父罷,我同拙荊成親二十餘年,只生了三個兒子,原想著沒有女兒命呢,卻剛好遇上二位,莫不是緣分?”
江池宴和蘇白生看看彼此,開懷地笑道:“想來是緣分。”
雙方都是聰明人,一拍即和。
於是,梅子當場磕了頭,敬了茶,慡慡利利地叫了聲“義父”。
秦同知看著梅子大方的行事,心裡便多了三分喜愛,又仔細看了她的眉間,越看越覺得同自家夫人甚是相似。
於是,這個向來穩重的中年人在席間情不自禁地撫掌大呼:“果然是緣分!”
之後便把自己隨身的一串紫檀佛珠遞給梅子,當是見面禮。
梅子看了看蘇白生,得到首肯後才接過去,道了謝。
認干自然不能這般糙率,恰逢四月二十梅子滿十六周歲,今年的生日肯定要大辦,江池宴跟秦同知商議好了到時候生日認親一併辦了,好好地熱鬧熱鬧。
秦同知笑眯眯地說:“改天見過你義母,她必定喜歡你。”
梅子見他表情語氣不似作偽,心裡這才踏實了些。
蘇白生同他共事一年有餘,還是第一次見到他如此真性情,私心裡也多了幾分欣賞。
於是,原本是客套居多的待客宴,意外地促成了這麼一件兩廂情願的好事,當然是皆大歡喜。
第180章 開鎖禮
大明朝換了皇帝,朱棣上位後,廢除了建文年間頒布的一切政令,自然也包括禁令。
江家便是直接受益人,蘇白生可攜帶家眷回故籍,雲舒自然也能外出探親。
梅子要過生日,要成親,成親之後就要留在糙原上過自己的日子。
江逸第一個給雲舒寫信,讓他和大山帶著袁繡娘與余素娥北上,即使趕不上梅子的生日,至少也要參加婚禮。大家心裡都明的,從今往後,路途遙遠,兄妹間若想再見恐怕不易。
雲舒收到信後,以最快的速度把家中各項事務打點完畢,採石場交給於大柱,地里的活有村民照應,春夏兩季棗山上的活兒不多,於老頭看著采采蜜、剪剪枝就好。
家裡就托給江貴——現在江春材漸漸把村子交到了他手上。
好在村里人幫他們家做活都熟了,有江春材和英花管事,怎麼也出不了岔子。
於是,雲舒和大山就帶著各自的家眷,又從余家商隊調了幾位好手,馬不停蹄地朝著大寧趕來。
與此同時,梅子的生日宴兼笄禮兼認親禮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之中——去年梅子十五周歲,因為並未許嫁,所以笄禮推遲了一年。
按照這邊的風俗,認親儀式比較簡單,兩家商議過後,定在了梅子生日的前三天。
這天一大早,秦同知協同夫人帶著三個兒子及其家眷一起來到城北的江宅,除此之外並無外人,就連下人也只帶了兩個,一個是秦同知的左右手,另一個是秦夫人的貼身侍女。
這樣的安排,充分顯示出對方的重視。江家沒有下人,他們便只帶了兩個,然而嫡親的兒子兒媳悉數到場,擺明了是把梅子當親閨女對待。
江池宴和蘇白生帶著全家站在門口迎接,一看這樣的陣容,心裡更加放心,於是,面上表現出來的熱情也更加真心實意。
乾娘第一次上門認乾女兒,需要帶著特定的物件。
尋常人家需到廟裡求了開過光的木製碗筷,再做上一兩件衣服便可;富貴人家通常是打了成套的金銀碗筷並長命鎖,再加上衣服由乾娘親手送給女兒。
秦夫人吩咐大兒媳二兒媳一人拿著一套碗筷,三兒媳抱著一身衣服,讓梅子挑選。
梅子給乾爹乾娘並三位嫂嫂行了禮,然後恭恭敬敬地看向她們手裡的東西。
衣服好說,就是那麼一套,一看就是上好的料子,花樣也是年輕姑娘們穿的,只是,兩個木匣子裡的碗筷卻有些不同。
大兒媳拿的是一套金碗金筷,長命鎖也是金的;二兒媳拿的卻是銀碗銀筷,還有銀制的長命鎖。兩套東西款式大小完全相同,一看就是叫人定做的。
梅子笑盈盈地接了秦二媳婦手裡的匣子,並對秦大媳婦屈膝道:“還忘大嫂原諒小妹,實在是二嫂子手裡的東西更合我心意些。”
江家上下無論男女都有參加,就連剛滿半歲的江元夕都被夏荷抱在懷裡,一本正經地聽著大人們說話。
當然,江·十五·元·小胖·夕烏溜溜的眼珠最多地還是停留在那個說話最多、走路急匆匆、會做好吃飯飯的舅母身上。
“爹,咱們能回家了吧?是不是要早點收拾?還得提前跟雲舒說一聲!”江逸絞著手走來走去,激動之情寫了滿臉。
江池宴瞅了他一眼,好笑地說:“回去肯定得回去,卻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行的。你小爹好歹掛著大寧城一把手的名頭,必須得到那位的首肯方可離開。”
江逸表情立時一變,“那……小爹就辭官吧,燕、那位應該不會為難咱們……吧?”
蘇白生輕輕搖頭,清朗的聲音緩緩說道:“想來不會,當初這個位置怎麼來的咱們心知肚明,想來他也不會信任於我,免不了罷官或調任。”
“那小叔不如主動辭官。”蘇雲起斬釘截鐵地說,“有世子在,燕王多少會留些顏面,因此不會罷官,多半是調任,這於我們來說是最不利的。”
江逸抓著蘇雲起的手,喜滋滋地插話道:“現在是太子嘍!而且,也不能叫燕王了,小心被人抓住把柄。”
蘇雲起笑笑,繼續道:“以那位的心性,倘若小叔辭官,必會認為是對其不滿,若到那種地位,不僅我們自己百口莫辯,興許還會連累太子殿下。”
江池宴深以為然地點點頭,“看來咱們想到一處去了。”
蘇白生當機立斷,“既然如此,我這就去準備辭呈,必須趕在調任書下發之前呈遞上去。”
江池宴笑道:“想來秦同知會樂意幫忙。”
蘇白生瞭然一笑,“那就拜託給他好了。”
小寶和小十三看到大人們談完正事,這才鬆了口氣,顯出平時里的活躍樣子。
小十三跑到夏荷跟前,眼巴巴地看著吃著手指的小胖夕,期待地說:“姑姑,今天還是我和小寶帶十五玩麼?”
夏荷一眼就看出他的心思,溫柔地說:“是啊,姑姑下午要做幫你爹爹做春衫,能拜託小十三幫姑姑看弟弟麼?”
小十三眼睛一亮,特別英武地挺起小胸膛,豪慡地說:“小十三能!”
“小寶也能!”小寶趕緊跟著說了一句。
於是,夏荷笑眯眯地把懷裡的胖娃娃放到了小十三張開的雙臂中間。
小元夕別看只有半歲,體重卻已經有二十多斤了,放在這個時代絕對是“巨嬰”,每次江逸抱他出去溜彎,人家都會問“娃娃幾歲了”而不是“幾個月了”,解釋得多了,江逸乾脆直接說“三歲”,居然完全沒人懷疑。
在江家眾人看來,江逸的這個小苦惱半點都不值得同情,因為小胖夕的體型完全是他這個舅媽無原則餵養的結果。
於是,二十多斤的小胖夕就被四十來斤的十三哥哥異常艱難地抱在了懷裡——是雙臂那種環過腋下抱麻袋的姿勢。
小十三憋得小臉通紅,小胖夕的衣服被他勒得露出了小肚皮,兩條藕結似的小胖腿懸在空中一晃一晃的。江逸每每看到都會為這倆孩子捏一把冷汗。
不過,人家小元夕半點不介意,咧著小嘴流著小哈拉子樂呵著呢!孩子他娘也絲毫不擔心,用夏荷的話就是“青秧說了,咱鄉下的娃娃都是這樣看大的”。
小十三雖然累,卻也樂在其中,每每抱到了弟弟都不捨得放手。
小寶巴巴地跟在小十三身邊,一本正經地囑咐道:“十三哦,過一會兒該換我嘍!”
小十三無比正直地點點頭,“放心吧,一人一刻鐘,咱們說好噠!”
“嗯嗯!”小寶喜滋滋地點著小腦袋。
如果哪天梁梓月領著小土丘來做客,競爭者又會多上一位。小十三在一旁一五一十地教導小土丘怎麼抱弟弟,小寶則是眼睛都不眨地盯著他,生怕他把自己的小侄子摔到了。
江逸就納悶了,這麼費力不討好的活,居然還有競爭者!
呵呵,小孩子的世界,大人不懂。
******
事情進行得異常順利,十日後,秦同知便親自帶著登門禮送來了朱棣的批文,上面御筆朱丹,寫著一個大大的“准”字,另外還附著一個禮單,是朱棣的賞賜。
秦同知客氣地說道:“陛下知道江狀元和蘇先生不日便會返回蔚州,因此聖旨會直接送到二位的府邸,單子上的賞賜之物也會一併送去。”
蘇白生笑笑,接過禮單隨手遞給江池宴,自己則是拿著那本批覆的摺子好好地看了一番,隨即長長地舒了口氣,露出清清慡慡地笑容。
江池宴看著他開心的樣子,心裡也更加高興。他對著秦同知淺淺一揖,微笑道:“恭喜秦大人高升。”
秦同知連忙還禮,“托二位的福。”謙遜的樣子做了十成。
蘇白生同他共事許久,雖不親近,卻也沒有一絲矛盾。更何況家裡的棗園還多虧了他幫忙,這次的事情更是。所以,於情於理,都要留下人家吃頓便飯。
秦同知推辭不過,只好受了。江池宴和蘇白生的大名,在他還是一個普通舉子時就聽過,然而陣營不同,他並不敢深交。
此時,看著江家上下無一不沉浸在蘇白生順利辭官的喜悅中,秦同知這才肯定,蘇白生是真心想要辭官,而非無奈之下地妥協。
秦同知深深地嘆了口氣,心中激盪著妥妥地佩服。
放眼天下,懷抱利器者甚眾,然才學逢時則處於廟之高而不驕矜,功成身退則安於江湖之遠而不怨憤之人何其寥寥,眼前二人是也。
倘若天下讀書人都能有此等胸襟與氣度,便會少去多少生不逢時的哀嘆!
這一刻,秦同知真真正正地起了結交的心思,毋論人脈,毋論家世,只是單純地交往,如兒時玩伴,如年少時的同窗。
江池宴也有著自己的心思。
在他們回家之前,首先要把梅子和烏木的婚事辦了。這樣一來,梅子便得留在糙原,不能回家。
倘若能有秦同知在此照拂,無論是遠在家鄉的他們,還是身處異地的梅子,心裡應該都能踏實些。當然,還有梁梓月和巴爾幹,正是因為他們,江池宴才能放心地把梅子留下。
席間,被問道今後打算,江池宴便順勢說起會逗留一段時日,因為要為小女兒舉辦婚禮。
秦同知再往深處問,江池宴絲毫沒有隱瞞,前因後果細細地說了一遍,同時反反覆覆表達了作為長輩的不舍之情。
秦同知正愁結交無門,乍一聽到這個,省去拐彎抹腳的客套,直接開口說道:“若蒙不棄,不如讓貴小姐認我作義父罷,我同拙荊成親二十餘年,只生了三個兒子,原想著沒有女兒命呢,卻剛好遇上二位,莫不是緣分?”
江池宴和蘇白生看看彼此,開懷地笑道:“想來是緣分。”
雙方都是聰明人,一拍即和。
於是,梅子當場磕了頭,敬了茶,慡慡利利地叫了聲“義父”。
秦同知看著梅子大方的行事,心裡便多了三分喜愛,又仔細看了她的眉間,越看越覺得同自家夫人甚是相似。
於是,這個向來穩重的中年人在席間情不自禁地撫掌大呼:“果然是緣分!”
之後便把自己隨身的一串紫檀佛珠遞給梅子,當是見面禮。
梅子看了看蘇白生,得到首肯後才接過去,道了謝。
認干自然不能這般糙率,恰逢四月二十梅子滿十六周歲,今年的生日肯定要大辦,江池宴跟秦同知商議好了到時候生日認親一併辦了,好好地熱鬧熱鬧。
秦同知笑眯眯地說:“改天見過你義母,她必定喜歡你。”
梅子見他表情語氣不似作偽,心裡這才踏實了些。
蘇白生同他共事一年有餘,還是第一次見到他如此真性情,私心裡也多了幾分欣賞。
於是,原本是客套居多的待客宴,意外地促成了這麼一件兩廂情願的好事,當然是皆大歡喜。
第180章 開鎖禮
大明朝換了皇帝,朱棣上位後,廢除了建文年間頒布的一切政令,自然也包括禁令。
江家便是直接受益人,蘇白生可攜帶家眷回故籍,雲舒自然也能外出探親。
梅子要過生日,要成親,成親之後就要留在糙原上過自己的日子。
江逸第一個給雲舒寫信,讓他和大山帶著袁繡娘與余素娥北上,即使趕不上梅子的生日,至少也要參加婚禮。大家心裡都明的,從今往後,路途遙遠,兄妹間若想再見恐怕不易。
雲舒收到信後,以最快的速度把家中各項事務打點完畢,採石場交給於大柱,地里的活有村民照應,春夏兩季棗山上的活兒不多,於老頭看著采采蜜、剪剪枝就好。
家裡就托給江貴——現在江春材漸漸把村子交到了他手上。
好在村里人幫他們家做活都熟了,有江春材和英花管事,怎麼也出不了岔子。
於是,雲舒和大山就帶著各自的家眷,又從余家商隊調了幾位好手,馬不停蹄地朝著大寧趕來。
與此同時,梅子的生日宴兼笄禮兼認親禮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之中——去年梅子十五周歲,因為並未許嫁,所以笄禮推遲了一年。
按照這邊的風俗,認親儀式比較簡單,兩家商議過後,定在了梅子生日的前三天。
這天一大早,秦同知協同夫人帶著三個兒子及其家眷一起來到城北的江宅,除此之外並無外人,就連下人也只帶了兩個,一個是秦同知的左右手,另一個是秦夫人的貼身侍女。
這樣的安排,充分顯示出對方的重視。江家沒有下人,他們便只帶了兩個,然而嫡親的兒子兒媳悉數到場,擺明了是把梅子當親閨女對待。
江池宴和蘇白生帶著全家站在門口迎接,一看這樣的陣容,心裡更加放心,於是,面上表現出來的熱情也更加真心實意。
乾娘第一次上門認乾女兒,需要帶著特定的物件。
尋常人家需到廟裡求了開過光的木製碗筷,再做上一兩件衣服便可;富貴人家通常是打了成套的金銀碗筷並長命鎖,再加上衣服由乾娘親手送給女兒。
秦夫人吩咐大兒媳二兒媳一人拿著一套碗筷,三兒媳抱著一身衣服,讓梅子挑選。
梅子給乾爹乾娘並三位嫂嫂行了禮,然後恭恭敬敬地看向她們手裡的東西。
衣服好說,就是那麼一套,一看就是上好的料子,花樣也是年輕姑娘們穿的,只是,兩個木匣子裡的碗筷卻有些不同。
大兒媳拿的是一套金碗金筷,長命鎖也是金的;二兒媳拿的卻是銀碗銀筷,還有銀制的長命鎖。兩套東西款式大小完全相同,一看就是叫人定做的。
梅子笑盈盈地接了秦二媳婦手裡的匣子,並對秦大媳婦屈膝道:“還忘大嫂原諒小妹,實在是二嫂子手裡的東西更合我心意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