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猗嗟倡兮,頎而長兮,抑若揚兮,美目揚兮。巧趨蹌兮,she則藏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儀既成兮,終日she侯,不正出兮,展我甥兮。
猗嗟變兮,清揚婉兮,舞則選兮,she則貫兮。四矢反兮,以御亂兮。
——《齊風·猗嗟》
在沒有冷兵器的古代,箭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現在博物館裡留下的古物向我們證明約還在神話傳說時代,人們已經開始使用箭羽來謀生制勝了。雖然那東西看起來跟殺傷力還不如我們現在的水果刀。關於箭藝,第一時間想起的是上古時候的后羿。這個在中國歷史上以箭藝出名的帝王,他被人記取的,不是他短暫地做皇帝的經歷,而是他雕弓she日,拯救萬民於水火的英雄氣概。古代的君王,也未必個個是糙包,弓馬嫻熟雖說的不多,卻也不少,端地要看這個皇帝他生長環境和志趣,你像明朝中後期的那些皇帝,你不要說叫他拉弓she箭,恐怕連馬背都自己上不去。而夏桀,商紂王雖然沉迷於酒色,弓馬身手倒是不錯的。
《齊風·猗嗟》是讚美少年she手的篇章。有人說是讚美魯莊公,這種說法也是有跡可循的。據《左傳·莊公十一年》載:“乘丘之役(杜注在十年),公以金僕姑she南宮長萬。公右歂孫搏之。”南宮長萬是當時有名的勇士,由於被魯莊公she傷腳,才被歂孫活捉的,魯莊公的she技,由此可以得見。
《詩序》卻認為這是“刺”莊公的。按照《詩序》的說法,“魯莊公英武雄壯,she藝精絕,可惜作為一國之君,卻不能防避其母,失子之道!人以為齊侯子焉。故要以詩刺之。”此說未免武斷。做人是自己做出來的,母親怎樣,不代表兒子怎樣,烈婦養出不孝子,蕩婦卻有個好兒子,趙姨娘那樣的貨色養出賈探春,人與人的不同絕不能一概而論。
還是方玉潤說得有理。他在《詩序原始》中說:“此齊人初見莊公而嘆其威儀技藝之美。不失為名門之子,而又可以以戡亂才,誠哉,其為齊侯之甥矣!意本讚美,以其母不賢,故自後人觀之而以為刺爾。於是議論紛紛,以‘齊侯之甥’以為微詞,將詩人忠厚待人的本意盡情說壞。”細讀《猗嗟》可以看出方氏所言不誣。《猗嗟》是“美”莊公,而不是“刺”,我是認同方玉潤的說法的。魯莊公在歷史上聲名不差,美美他又礙著誰啦?
《猗嗟》的好處在於描寫的細緻生動。詩人以讚美的口吻,誇張的筆調,細緻地描繪了一位英武的少年she手形象。全詩共三章,每章都可以分為前後兩個部分,前部分寫she手身材體態的健美,後半部分寫他技藝的高超。
“昌”、“名”、“孌”,都是健壯美好的意思。章首總寫魯莊公的儀表美,然後細緻到具體部位:“抑若揚兮,美目揚兮。”(面容寬闊姣好,眼睛明亮有丰采。)在中國的古典審美觀里,男子身材高大與健壯有關,面龐寬闊則顯得威嚴。而表現一個人內在的精神,眼睛的描寫必不可少,詩人用了大量筆墨去描寫莊公的眼睛“美目揚兮”、“美目清兮”、“清揚婉兮”,有張僧繇說的“畫龍點睛”之效。如此,一個英俊少年顧盼有神的情態就栩栩如生了。
與寫莊公的形體美不同,寫他的箭藝高超時,詩人則著力於整個動態美。古代,she箭之前會有一種儀式,表演she法的各種姿勢,名為“興舞”。“巧趨蹌兮”“舞則選兮”說的就是這種儀式,在講究禮樂姿態的古代,一個出色的she手,she箭之前展現出的儀態,動作,和他的she技一樣重要。
現在的人講究優生學,因為研究證明父母的基因對子女影響很大。文姜美艷絕倫,她的兒子魯莊公儀表堂堂,英俊灑脫,也是毫不意外的事。酸儒們再怎麼詆毀不齒文姜的品行,卻不得不酸溜溜地承認,她和莊公都有一副出色的皮相。
擁有美好的外表,是值得珍惜驕傲的事。有了上天的厚愛,更應該自我珍惜。我想這個道理文姜應該是懂的,所以在千帆過盡之後,她能夠毅然洗脫繁華放蕩,回復了稚真女子的本色。
做人,如果能像文姜般灑脫精彩,也不枉了。可惜傳奇之所以是傳奇,往往在於無心成就。無心插柳柳成蔭,傳奇中傾國傾城的尤物大抵如此。
※版本出處:新浪讀書頻道※
上一頁回目錄下一頁
“易水西風”E書作品-36-更多精彩E書請訪問“52ebook”
2007年1月31日 星期三 2:41:09 AM《思無邪》 2007.1餘音。從容謝幕,留一點艷光,供後人欣賞——猗嗟倡兮,頎而長兮
(←)上頁,(→)下頁,(del)目錄※資料收集於網上,版權屬於原作者,請勿用於商業傳播。 思無邪作者:安意如
頃刻一聲鑼鼓歇,不知何處是家鄉——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無已。上慎旃哉!猶來無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無寐。上慎旃哉!猶來無棄!
陟彼岡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無偕。上慎旃哉!猶來無死!
——《魏風·陟岵》
(上)
《陟岵》這首詩,讓獨身在外的人看見,恐怕是要落淚的。
日暮下的松贊林寺,坐在那一壁黃牆下看落日緩緩沉入山後,遼遼的糙原漸漸在眼前閉合了大門。看不見天空起落的飛鳥,聽得見它們的淒叫。
偶然地,心裡家的印象晃蕩起來,心思滿滿,像載滿貨物的船,再也駛不動了。漂泊這條路,有人是無可奈何,有人卻是命中注定,無法逃避。
決定房子建在海上的一刻起,只有註定一生漂泊了。
不由想起這首古老的詩。一個離家日久的孩子,在日暮黃昏的時候,登上一座山岡,遠遠地眺望。與我的漂泊不同,他是為公家所逼,逼不得已才行役漂泊。
天長日久,這可憐的孩子想家想親人了,就在某天爬上了一處高山遠望,滿懷希望又不無絕望地唱——
登臨蔥蘢山崗上,遠遠把我爹爹望。似聞我爹對我說:“我的兒啊行役忙,早晚不停真緊張。可要當心身體呀,歸來莫要留遠方。”
登臨荒蕪山崗上,遠遠把我媽媽望。似聞我媽對我道:“我的小兒行役忙,沒日沒夜睡不香。可要當心身體呀,歸來莫要將娘忘。”
登臨那座山崗上,遠遠把我哥哥望。似聞我哥對我講:“我的兄弟行役忙,白天黑夜一個樣。可要當心身體呀,歸來莫要死他鄉。”
京劇《三家店》里有一段秦瓊的唱段:“將身兒來至在大街口,尊一聲過往賓朋聽從頭。一不是響馬並賊寇,二不是歹人把城偷。楊林與我來爭鬥,因此上發配到登州。捨不得太爺的恩情厚,捨不得衙役門眾班頭,實難捨街坊四鄰與我的好朋友,捨不得老娘白了頭。娘生兒,連心肉。兒行千里母擔憂。兒想娘身難叩首,娘想兒來淚雙流。眼見得紅日墜落在西山後,叫一聲解差把店投。”
第一段述說他因鐧打楊林被發配到登州,次一段述說他對好友親人的思念,漸引出心中最掛念的人——秦老夫人。第三段最為感人,那句“兒行千里母擔憂”,更是切切實實地唱出了親人之間血肉相連的牽掛。
《說唐》中秦瓊並不是武藝最高強的一個(18條好漢排名16),卻是名聲最響最受人喜歡的一個,人稱“賽專諸、似孟嘗”,出名的講義氣,夠朋友。中國人是這樣的,講本領還要講人緣,本領高強還要會待人接物,才能讓人低頭寫一個“服”字。一本《說唐》看下來,秦叔寶除了在學回馬槍時耍了點小心眼,基本上都是坦蕩大度的。他為人處事很妥帖,上至年少氣盛的羅成,下至混沌莽撞的程咬金都對他衷心欽服。書中許多情節都圍繞他展開,是當之無愧的第一男主角。開篇即寫他父親秦彝城破託孤,寧夫人(秦夫人)帶著孤兒遠避他鄉。秦叔寶長大以後事母至孝,在社會上也很吃得開,漸漸有些英雄好漢的名聲。是真龍淺水藏不住,後來秦夫人六十大壽一干英雄還聚在一起為秦母賀壽。有子如此,早年含辛茹苦總算是值得的。
秦叔寶發配登州時在大街上唱得悽苦,大抵是因為擔憂思念母親的緣故,於他自身並沒有多少擔心。這就是真英雄與一般小男人的不同。再說除了年幼喪父之外,秦瓊怎麼算也得算是個好命的人。一般是差解,林沖一路被兩個小人折磨地要死要活,野豬林里還差點被人害了性命,而秦二爺眼見得紅日西沉,嘴一張:“解差啊,時候不早了,咱們該投店了吧!”人家立馬就顛巴著去找旅店休息了。瞧這小日子過的,要不是扛個枷,這就等於帶隊出差公幹吶。說起來,秦叔寶比《陟岵》里遠役的少子要幸運的多。《陟岵》詩中的少子被抓了差,雖然沒有枷扛在身上,卻比有枷拘得還緊。他不過一個普通人,力不能舉鼎,聲不能斷橋,沒有權勢沒有地位,那還不老老實實聽人使喚去啊,叫幹啥幹啥,給吃啥吃啥,沒得抱怨的權利。三皇五帝到如今,歷史上哪一件公事不勞民傷財?哪一件事不是平民百姓首當其衝累至血流成河屍骨如山?
(中)
品味《陟岵》詩意,這孩子應該還是在行役的途中,經常變換地方,只有如此,才會一會兒登上糙木蔥鬱的山崗(岵),一會兒又爬上一座荒蕪的山崗(屺)。為什麼說他不是在往回家趕的途中?因為詩中屢次提起行役的無止無息,親人擔憂,而不言自己歸期。如果是差事已經結束,縱然心意淒涼,起碼應該有類似《採薇》“今我來思”之意,可是讀不見。
幻想中父母兄長的聲聲惦念,反而加重了斷腸人在天涯的孤苦感。他在家中應該是受人愛寵的小兒子,可是現在,他卻孤苦伶仃,獨自在外忍受著勞役的辛苦。通篇至結尾都給人極大的憂念——他到底還能不能回家?最後是客死異鄉還是回歸故里?
《陟岵》全詩三章,皆為賦體,全詩重章疊唱,每章開首兩句直接抒發思親之情。遠望當歸,長歌當哭。人子行役,倘非思親情急,不會登高望鄉。此詩開篇,登高遠望之旨便一意三復:登上山頂,遠望父親;登上山頂,遠望母親;登上山頂,遠望兄長。開首兩句,便把遠望當歸之意、長歌當哭之情,抒發得痛切感人。然而,《陟岵》妙處和獨創性,不僅僅在於起句即正面直寫己之思親之情,而在於接下來的從對面設想親人之念己之心。主人公在嫉妒的思念中進入了這樣的一個幻境:在他登高思親之時,家鄉的親人此時此刻也正登高念己,並在他耳旁響起了親人們一聲聲體貼艱辛、提醒慎重、祝願平安的囑咐和叮嚀。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儀既成兮,終日she侯,不正出兮,展我甥兮。
猗嗟變兮,清揚婉兮,舞則選兮,she則貫兮。四矢反兮,以御亂兮。
——《齊風·猗嗟》
在沒有冷兵器的古代,箭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現在博物館裡留下的古物向我們證明約還在神話傳說時代,人們已經開始使用箭羽來謀生制勝了。雖然那東西看起來跟殺傷力還不如我們現在的水果刀。關於箭藝,第一時間想起的是上古時候的后羿。這個在中國歷史上以箭藝出名的帝王,他被人記取的,不是他短暫地做皇帝的經歷,而是他雕弓she日,拯救萬民於水火的英雄氣概。古代的君王,也未必個個是糙包,弓馬嫻熟雖說的不多,卻也不少,端地要看這個皇帝他生長環境和志趣,你像明朝中後期的那些皇帝,你不要說叫他拉弓she箭,恐怕連馬背都自己上不去。而夏桀,商紂王雖然沉迷於酒色,弓馬身手倒是不錯的。
《齊風·猗嗟》是讚美少年she手的篇章。有人說是讚美魯莊公,這種說法也是有跡可循的。據《左傳·莊公十一年》載:“乘丘之役(杜注在十年),公以金僕姑she南宮長萬。公右歂孫搏之。”南宮長萬是當時有名的勇士,由於被魯莊公she傷腳,才被歂孫活捉的,魯莊公的she技,由此可以得見。
《詩序》卻認為這是“刺”莊公的。按照《詩序》的說法,“魯莊公英武雄壯,she藝精絕,可惜作為一國之君,卻不能防避其母,失子之道!人以為齊侯子焉。故要以詩刺之。”此說未免武斷。做人是自己做出來的,母親怎樣,不代表兒子怎樣,烈婦養出不孝子,蕩婦卻有個好兒子,趙姨娘那樣的貨色養出賈探春,人與人的不同絕不能一概而論。
還是方玉潤說得有理。他在《詩序原始》中說:“此齊人初見莊公而嘆其威儀技藝之美。不失為名門之子,而又可以以戡亂才,誠哉,其為齊侯之甥矣!意本讚美,以其母不賢,故自後人觀之而以為刺爾。於是議論紛紛,以‘齊侯之甥’以為微詞,將詩人忠厚待人的本意盡情說壞。”細讀《猗嗟》可以看出方氏所言不誣。《猗嗟》是“美”莊公,而不是“刺”,我是認同方玉潤的說法的。魯莊公在歷史上聲名不差,美美他又礙著誰啦?
《猗嗟》的好處在於描寫的細緻生動。詩人以讚美的口吻,誇張的筆調,細緻地描繪了一位英武的少年she手形象。全詩共三章,每章都可以分為前後兩個部分,前部分寫she手身材體態的健美,後半部分寫他技藝的高超。
“昌”、“名”、“孌”,都是健壯美好的意思。章首總寫魯莊公的儀表美,然後細緻到具體部位:“抑若揚兮,美目揚兮。”(面容寬闊姣好,眼睛明亮有丰采。)在中國的古典審美觀里,男子身材高大與健壯有關,面龐寬闊則顯得威嚴。而表現一個人內在的精神,眼睛的描寫必不可少,詩人用了大量筆墨去描寫莊公的眼睛“美目揚兮”、“美目清兮”、“清揚婉兮”,有張僧繇說的“畫龍點睛”之效。如此,一個英俊少年顧盼有神的情態就栩栩如生了。
與寫莊公的形體美不同,寫他的箭藝高超時,詩人則著力於整個動態美。古代,she箭之前會有一種儀式,表演she法的各種姿勢,名為“興舞”。“巧趨蹌兮”“舞則選兮”說的就是這種儀式,在講究禮樂姿態的古代,一個出色的she手,she箭之前展現出的儀態,動作,和他的she技一樣重要。
現在的人講究優生學,因為研究證明父母的基因對子女影響很大。文姜美艷絕倫,她的兒子魯莊公儀表堂堂,英俊灑脫,也是毫不意外的事。酸儒們再怎麼詆毀不齒文姜的品行,卻不得不酸溜溜地承認,她和莊公都有一副出色的皮相。
擁有美好的外表,是值得珍惜驕傲的事。有了上天的厚愛,更應該自我珍惜。我想這個道理文姜應該是懂的,所以在千帆過盡之後,她能夠毅然洗脫繁華放蕩,回復了稚真女子的本色。
做人,如果能像文姜般灑脫精彩,也不枉了。可惜傳奇之所以是傳奇,往往在於無心成就。無心插柳柳成蔭,傳奇中傾國傾城的尤物大抵如此。
※版本出處:新浪讀書頻道※
上一頁回目錄下一頁
“易水西風”E書作品-36-更多精彩E書請訪問“52ebook”
2007年1月31日 星期三 2:41:09 AM《思無邪》 2007.1餘音。從容謝幕,留一點艷光,供後人欣賞——猗嗟倡兮,頎而長兮
(←)上頁,(→)下頁,(del)目錄※資料收集於網上,版權屬於原作者,請勿用於商業傳播。 思無邪作者:安意如
頃刻一聲鑼鼓歇,不知何處是家鄉——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無已。上慎旃哉!猶來無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無寐。上慎旃哉!猶來無棄!
陟彼岡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無偕。上慎旃哉!猶來無死!
——《魏風·陟岵》
(上)
《陟岵》這首詩,讓獨身在外的人看見,恐怕是要落淚的。
日暮下的松贊林寺,坐在那一壁黃牆下看落日緩緩沉入山後,遼遼的糙原漸漸在眼前閉合了大門。看不見天空起落的飛鳥,聽得見它們的淒叫。
偶然地,心裡家的印象晃蕩起來,心思滿滿,像載滿貨物的船,再也駛不動了。漂泊這條路,有人是無可奈何,有人卻是命中注定,無法逃避。
決定房子建在海上的一刻起,只有註定一生漂泊了。
不由想起這首古老的詩。一個離家日久的孩子,在日暮黃昏的時候,登上一座山岡,遠遠地眺望。與我的漂泊不同,他是為公家所逼,逼不得已才行役漂泊。
天長日久,這可憐的孩子想家想親人了,就在某天爬上了一處高山遠望,滿懷希望又不無絕望地唱——
登臨蔥蘢山崗上,遠遠把我爹爹望。似聞我爹對我說:“我的兒啊行役忙,早晚不停真緊張。可要當心身體呀,歸來莫要留遠方。”
登臨荒蕪山崗上,遠遠把我媽媽望。似聞我媽對我道:“我的小兒行役忙,沒日沒夜睡不香。可要當心身體呀,歸來莫要將娘忘。”
登臨那座山崗上,遠遠把我哥哥望。似聞我哥對我講:“我的兄弟行役忙,白天黑夜一個樣。可要當心身體呀,歸來莫要死他鄉。”
京劇《三家店》里有一段秦瓊的唱段:“將身兒來至在大街口,尊一聲過往賓朋聽從頭。一不是響馬並賊寇,二不是歹人把城偷。楊林與我來爭鬥,因此上發配到登州。捨不得太爺的恩情厚,捨不得衙役門眾班頭,實難捨街坊四鄰與我的好朋友,捨不得老娘白了頭。娘生兒,連心肉。兒行千里母擔憂。兒想娘身難叩首,娘想兒來淚雙流。眼見得紅日墜落在西山後,叫一聲解差把店投。”
第一段述說他因鐧打楊林被發配到登州,次一段述說他對好友親人的思念,漸引出心中最掛念的人——秦老夫人。第三段最為感人,那句“兒行千里母擔憂”,更是切切實實地唱出了親人之間血肉相連的牽掛。
《說唐》中秦瓊並不是武藝最高強的一個(18條好漢排名16),卻是名聲最響最受人喜歡的一個,人稱“賽專諸、似孟嘗”,出名的講義氣,夠朋友。中國人是這樣的,講本領還要講人緣,本領高強還要會待人接物,才能讓人低頭寫一個“服”字。一本《說唐》看下來,秦叔寶除了在學回馬槍時耍了點小心眼,基本上都是坦蕩大度的。他為人處事很妥帖,上至年少氣盛的羅成,下至混沌莽撞的程咬金都對他衷心欽服。書中許多情節都圍繞他展開,是當之無愧的第一男主角。開篇即寫他父親秦彝城破託孤,寧夫人(秦夫人)帶著孤兒遠避他鄉。秦叔寶長大以後事母至孝,在社會上也很吃得開,漸漸有些英雄好漢的名聲。是真龍淺水藏不住,後來秦夫人六十大壽一干英雄還聚在一起為秦母賀壽。有子如此,早年含辛茹苦總算是值得的。
秦叔寶發配登州時在大街上唱得悽苦,大抵是因為擔憂思念母親的緣故,於他自身並沒有多少擔心。這就是真英雄與一般小男人的不同。再說除了年幼喪父之外,秦瓊怎麼算也得算是個好命的人。一般是差解,林沖一路被兩個小人折磨地要死要活,野豬林里還差點被人害了性命,而秦二爺眼見得紅日西沉,嘴一張:“解差啊,時候不早了,咱們該投店了吧!”人家立馬就顛巴著去找旅店休息了。瞧這小日子過的,要不是扛個枷,這就等於帶隊出差公幹吶。說起來,秦叔寶比《陟岵》里遠役的少子要幸運的多。《陟岵》詩中的少子被抓了差,雖然沒有枷扛在身上,卻比有枷拘得還緊。他不過一個普通人,力不能舉鼎,聲不能斷橋,沒有權勢沒有地位,那還不老老實實聽人使喚去啊,叫幹啥幹啥,給吃啥吃啥,沒得抱怨的權利。三皇五帝到如今,歷史上哪一件公事不勞民傷財?哪一件事不是平民百姓首當其衝累至血流成河屍骨如山?
(中)
品味《陟岵》詩意,這孩子應該還是在行役的途中,經常變換地方,只有如此,才會一會兒登上糙木蔥鬱的山崗(岵),一會兒又爬上一座荒蕪的山崗(屺)。為什麼說他不是在往回家趕的途中?因為詩中屢次提起行役的無止無息,親人擔憂,而不言自己歸期。如果是差事已經結束,縱然心意淒涼,起碼應該有類似《採薇》“今我來思”之意,可是讀不見。
幻想中父母兄長的聲聲惦念,反而加重了斷腸人在天涯的孤苦感。他在家中應該是受人愛寵的小兒子,可是現在,他卻孤苦伶仃,獨自在外忍受著勞役的辛苦。通篇至結尾都給人極大的憂念——他到底還能不能回家?最後是客死異鄉還是回歸故里?
《陟岵》全詩三章,皆為賦體,全詩重章疊唱,每章開首兩句直接抒發思親之情。遠望當歸,長歌當哭。人子行役,倘非思親情急,不會登高望鄉。此詩開篇,登高遠望之旨便一意三復:登上山頂,遠望父親;登上山頂,遠望母親;登上山頂,遠望兄長。開首兩句,便把遠望當歸之意、長歌當哭之情,抒發得痛切感人。然而,《陟岵》妙處和獨創性,不僅僅在於起句即正面直寫己之思親之情,而在於接下來的從對面設想親人之念己之心。主人公在嫉妒的思念中進入了這樣的一個幻境:在他登高思親之時,家鄉的親人此時此刻也正登高念己,並在他耳旁響起了親人們一聲聲體貼艱辛、提醒慎重、祝願平安的囑咐和叮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