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上一次,蘇公公亡在了中元之亂里,這一次,瑞王逼宮都已不在中元節了,蘇公公也必定會無事的!

  這麼想著,惠明便又抬頭看向了蘇瑾:“現在情形如何?”

  蘇瑾聲音平穩,甚至還帶了幾分溫柔的安撫:“放心,陛下早有準備,瑞王才剛剛動手,宮裡便早有應對,無事的。”

  惠明的心只如被一根絲線懸在半空,可面上卻也是格外的平靜,她甚至還笑了笑:“好,那我就在這,等你回來,咱們一起回家。”

  聽了這話,蘇瑾的面色越發溫柔,他伸手壓了呀惠明鬢角的碎發:“好。”

  惠明就這般站在原地,看著蘇公公的身影消失在了拐角,半晌,才又與七殿下一起躲回了側殿隔間。

  側殿內未點燭火,在這一片黑暗中,時間一點點的過去,乾德宮從一片寂靜,到從窗外隱隱的響起了一些兵士的跑動與喊殺之聲,惠明面色不動的安撫著有些驚慌的小殿下,她的目光隨著七殿下一下下的轉動著佛珠一顆顆的移動,便也忽的想到了什麼一般,也將小殿下之前送給她的那一粒佛珠拿出來攥在了手裡,可被懸起的心臟,卻是久久的不曾放下。

  就這般,直到乾德宮重歸寂靜,東邊的窗欞外也又一絲絲的透進了一絲光亮,小殿下都已撐不住的在大圈椅上眯了過去,惠明卻還是一動不動,只認真的盯著窗外。

  “惠明。”

  隔間外的蘇公公剛剛進來時,惠明一時間甚至都未曾反應過來,直到那清俊的身影走到了她的面前,蘇公公溫熱的手心也輕輕撫在了她的額角,惠明恍惚之間,才像是終於走出了一個纏繞了她多年的噩夢。

  她微微抬頭,分明是想笑的,可一開口,聲音里卻莫名的帶了幾分哽咽:“蘇公公。”

  蘇瑾看見她這幅模樣,也有些慌亂一般:“這是怎麼了?”

  惠明似哭似笑:“蘇公公,你活了。”

  蘇瑾雖有幾分莫名,卻也依舊好聲好氣的解釋安慰了起來:“我自然活著,瑞王的諸多手段,也就能收拾的了信王了,在陛下面前,卻是不值一提,我與陛下在一處,自然……”

  “蘇公公!”惠明卻並沒什麼心思多聽這些,她伸手去抓了蘇公公溫熱,活生生的手心,終於真正的笑了起來:“這一次,蘇公公要與我長長久久,一生一世…不,不對。”惠明說著又改了口:“長長久久,生生世世!”

  蘇瑾聞言一頓,晨曦之下,眉目便也溫柔的好似這初生的光,他的聲音清朗,彷佛要將這幾個字刻到心裡去一般,格外的認真一字字重複了起來:“長長久久。”

  “生生世世。”

  —正文完—

  第67章 日常番外(一) …

  日常番外(一)如意

  蘇公公帶回來一個孩子。

  自從小殿下登基, 身為內撫司指揮使的蘇公公便越發忙碌,且因著小陛下情形又與常人不同,並不需時時隨侍在旁, 蘇瑾素日裡便大多都在外頭內撫司當差, 乾德殿內倒反而很是少見了。

  也正是因此, 惠明只等到從乾德殿裡下值回來時,才後知後覺的從六安的口裡得了消息——

  蘇公公晌午時分,帶了一個五歲的小姑娘回來,沒說來歷,只叫好好照料著。

  六安服侍著惠明脫了斗篷, 一面又與她解釋道:“瞧著是個膽小乖巧的, 孤零零一個, 瘦小的可憐, 長相倒還算清秀,下頭給安置到前院去了,姑姑可要見見?”

  惠明想了想:“五歲的小孩子,能問出什麼, 既是蘇公公說了, 便好好照料著就是,晚膳可給送去了?多添幾道軟和鮮甜, 好克化的。”

  今時不同往日, 如今蘇公公身為內撫司指揮使受著先帝聖旨,有暗中監察百官之責,非但宮裡, 便是在外頭朝堂上的大人提起來,也是叫人忌憚的存在,即便不提蘇公公,只說惠明自個,也是眾人皆知,先帝親封的五品尚宮女官,當今陛下最是親近依賴的大宮女,她的一句話,幾乎都稱得上一半的聖意,自然也是不敢開罪。

  這麼兩位,單單拎出哪一個來份量都是不輕,這還不算,他們偏偏還湊在了一處!

  這便越發的了不得,如今這景巷盡頭,看起來毫不起眼的小小宅院,實則早已是堆錦填秀,臥虎藏龍,多少宮中領著值司的內官,都不求去各主子的宮裡,反而爭著往這景巷裡跑,多少上進的東西擺件都先緊著這邊挑過,手藝超凡、各有本事的御廚自然更是一個不缺。

  六安聞言利落應了,剛服侍著惠明收拾妥當,外頭便也傳來蘇公公回來的聲響。

  “公公今日回來的倒早。”惠明笑了一句,又招呼了一旁的元寶:“可用過膳了?”

  如今的元寶,放在外頭也已是能夠獨當一面的存在,可在惠明與蘇瑾面前,卻還照舊與以往的小內監一般,只是笑的討喜而殷勤:“用過了用過了,師父還有些差事吩咐,便不打擾師父與姑姑安寢了。”

  蘇瑾轉過身,果真又與元寶簡單的交代了幾句,末了,又道:“外頭天冷,要跑一夜,去用碗參茶再走。”

  元寶千恩萬謝的應了,躬身退了下去。

  惠明給蘇瑾送了一碗茶,隨口問道:“什麼事,要叫人大冷天的出去跑一夜?”

  蘇瑾接了,還與以往一般,細細的與她解釋:“康澤雪災,幾十萬的賑銀賑糧下去,落到實處的卻十不存一,受災最厲害的劉安縣,連縣衙都被災民沖毀,摘下匾額當了柴火,那縣令逃出來,這才上了摺子,娘娘有令,年前務必查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