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陸錚朝他們擺了擺手,然後矮身進了營帳。

  軍中條件艱苦,沒有高床軟枕,安笙不願搞特殊化,營帳內是一眼看得盡的簡單,唯有那圍在床前的一扇屏風,是陸錚強叫人擺上的。

  他進去的時候,安笙還未醒,大抵是昨夜睡得不太好,眼下有淡淡的青色。

  陸錚走近了些,有些心疼地喚醒了安笙。

  安笙被叫起,便見到陸錚坐在自己床邊,一下便清醒了,忙支起身子,做賊般的小聲問他:“你怎麼來了?”

  陸錚沒多少功夫跟安笙敘話,便直接將京里的急報跟她說了。

  安笙聽完陸錚的話,只在最初驚訝了一瞬,隨即便冷靜下來,起身撈起床邊小凳上放著的衣裳,一邊穿一邊問他:“咱們什麼時候出發?”

  皇上駕崩,按理陸錚是要回去奔喪的,但時逢戰事,所以陸錚其實不急著趕回去也不是不可以的,但若安笙料的不錯,陸錚是必然要回去的,且還得儘快回去。

  太子如今把著朝政,看似有備無患,但只要太子一日沒有登基,有些事就一日都說不好。

  在這個節骨眼上,太子必然希望陸錚趕快回去,為他多添一重助力。

  陸錚並不驚訝於安笙的敏銳,她是個聰明的女子,他一直都知道,所以他只是回答安笙說:“天亮了便走,你收拾下,待會兒跟我一道出發。”

  安笙沒有再問什麼,頷首應了聲好。

  ……

  京城。

  帝王新喪,舉國齊哀,喪儀十分隆重,太子身著孝服,強忍悲痛操持喪禮,皇后帶著一干嬪妃與外命婦們哭靈,幾次險些哭暈過去。

  但實際上,只有極少數幾個人才知道,皇后並非真的傷心痛苦,不過是在帕子上沾了藥水,一碰到眼睛就會被刺得流淚罷了。

  哭不出來,又必須要哭,總得想些辦法不是。

  倒也不是皇后心裡真的一點兒都不哀傷,畢竟也這麼多年夫妻了,她也曾是真心慕艾,只是,這感情早在一次次的失望中被磨光了,如今所剩的,不過是一點兒面子情了。

  太子也十分憔悴,既要忙著大行皇帝的喪禮,又要忙著處理內外政事,短短几日下來,便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瘦了許多。

  如今朝政大都把持在太子手中,自汪家伏法後,朝中便再沒有敢支持瑞王的聲音傳出,但儘管如此,太子還是看出了瑞王故作平靜下的不安分。

  他擔心瑞王手中還握有自己所不知的底牌,因而,這些日子那些老臣們幾次請他登基,他都沒有答應,而是暗中給陸錚去信,讓他帶兵回來。

  有了兵力在手,才能萬無一失,否則即便他答應登基,也難以保證不出變故。

  ……

  陸錚和安笙接到京中急報,便立刻動身回京。

  因急著趕回去,所以一路都是急行軍,陸錚擔心安笙受不住,思來想去還是提議另派一隊人護送她回京,但安笙沒有同意。

  她知道陸錚心疼她,但時不待人,眼下這種時候,她甚至比陸錚更需要趕快回到京城去。

  她是命婦,按理是要進宮去給大行皇帝哭靈的,這是規矩,可她現在人不在京城,雖走的時候跟婆母商量了,以生病為由掩飾自己不在京中的事實,但皇上駕崩,她若一直不出現,只怕要為人詬病。

  第1230章 回歸

  陸錚率領五萬人馬急行軍趕回京都,緊趕慢趕還是走了十二日,方才回到京城。

  大軍歸京,又帶著太子手諭,城門官不敢阻攔,立即放陸錚和他的一對親衛,還有之前派往西北的勞軍隊伍進了城門。

  陸錚急著進宮,安笙和青葙便悄悄先回了國公府。

  馬車停在了西偏門,安笙讓人去叫門,自己便坐在車裡等著。

  府里知道她不在的人並不多,大管家算是少數中的一個,他是林氏的人,一聽說安笙回來,立即親自出來迎人。

  林氏還在宮裡沒出來,魏老太君的情況也不大好,說不準哪天也要駕鶴而去,安笙也沒顧上先去看魏老太君,匆匆忙忙回了自己的院子,喝了口茶,便開始詢問管家京里的情況。

  管家得過林氏交代,將所知道的消息一五一十地報給安笙,足足說了半個時辰才算完。

  安笙趕路辛苦,管家早命人準備了熱水湯飯,先安排安笙用了膳,又沐了浴,安笙連日來的勞頓才算是消解了一些。

  待安笙打理過了,管家又來請示,詢問安笙可是要現在進宮,安笙想了想,說先不去了,管家便告退了。

  安笙倒是也急著進宮去,但卻不能在這個時候。

  陸錚剛回來,她就“病癒”了,能進宮去哭靈了,未免太巧了些。

  大行皇帝還未入葬,梓宮依舊停在乾德殿,太子和皇后每日帶人哭靈,今日已經是第十六日了,再有四日,便要移梓宮於壽皇殿,再停靈數日,待欽天監算好日期,才可出殯入葬。

  太后的情況也不大好,惠帝駕崩對她的打擊不可謂不大,她本就病勢纏綿,如今更是進氣多出氣少了。

  不過,大家還是都盼著太后能多活些時日。

  畢竟若皇上太后接連崩殂,只怕會有不利於皇室與朝廷的流言傳出來,於太子的名聲怕也有礙。

  萬一真有人逮著這個說太子刑克親人,只怕太子登基也不會那麼順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