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我不敢再想下去,當年的事已經無法求證,逝者如斯,何苦再窮追不捨。自欺欺人的尋求一片寧靜,良心的煎熬又怎如面上的風平浪靜?各中滋味,又有誰之?
記得奶奶曾說,有些鬼不能投胎是因為對塵世間有太深的執念,愛恨情仇如何能帶到下一世?運氣好一點的,早早化解執念,趕上投胎;執念太深的,就算化解了,卻也錯過了投胎的機會,執年化解之時便也就魂飛魄散之日,煙消雲散了。
愛哭鬼當時感應我有血光之災,應的是“水劫”;又說人見鬼或鬼見人便是人之將死或鬼之滅亡。現在細想,不禁感嘆世間因果循環。杜夕月因父親溺水而亡,而我險些死於杜夕月即愛哭鬼的血海幻境,父親中風而亡,化解了杜夕月的執念,而杜夕月卻因此煙消雲散,我得以生還。而我所住的樓正是重建在當年的軍區舊址之上。
只是,其中最讓我不明白的就是為何“杜夕月”的名字會刻在我的心口上?
戲虐的想想,為何刻在胸口的不是“愛哭鬼”?
真正留在我心裡的不是那如血如泣的“杜夕月”,而是如月如歌的“愛哭鬼”。我想那才是她最本質的表現。她也想忘,奈何那句疑問始終得不到答案,她不甘。也許她並非因父親的去世而化解了執念,而是因我臨死那一刻的不甘而化解了她的不甘。自己的痛苦何苦強加於他人?我情願如是想。杜夕月——我的愛哭鬼,你雖煙消雲散,這世間卻有一人永世將你記於心間。
寬容怎是說說那般簡單?
鬼故事 故事六:使者(上)
人生路,羈絆多;塵緣了,皆成空。
“南摩若那達拉雅雅……南摩阿里雅佳納……易蒂佳列佳列布拉加列……南摩若那達拉雅雅……”梵唱之聲如那經久不散的香霧,飄飄裊裊,纏繞於群山,傳唱於曠野,深浸於江湖,徹悟於人心。
深山古剎多隱士,避世忘塵亦枉然。何謂“隱”?世人知而無跡尋,此為“隱”。世人皆不知,唯吾獨善其身,怎稱“隱”,此乃“忘”。
……
僻靜幽深的山谷,潺潺的細流,漫谷的翠綠不摻雜色,無花無果唯有薄霧繞於谷間,飄渺虛浮,卻又光射不穿,風吹不散。鳥獸絕跡唯有流水淙淙,似夢非夢,幻叢生。
兩個身影立於谷間平坦之處,似是佇立經世之久。一灰袍、一紅衣。
灰袍者,九點香疤顯於頂,寬額方臉、橫眉立耳、闊鼻薄唇,眼微閉,一臉淡然,古井不波。雙掌合於胸前,眼觀鼻,鼻觀心,袍袖衣擺隨風微動。
紅衣者,三千青絲垂於腦後,絲絲浮動,恍如流水。身形豐秀挺拔,玉樹臨風。風吹散髮絲,面龐顯露,仿佛精心打磨的潤玉,一張臉平滑光潔,卻“空無一物”——五官皆無。竟是“無相”。
“歷經七世,空留一身罵名,你這是何苦?隨我回去吧,無相之刑不應加諸於你身。”灰袍僧緩緩說道,雖面無表情,可言語間卻透出淡淡哀嘆。
無相之刑——觀、聽、聞、嗅、言皆無。五感具失,煙火不食,卻又可久存於世,直至刑除命喪。刑法殘酷並非受之身體髮膚,而是生死不能心之折磨。
既是喪聽紅衣者又如何能知灰袍僧所言?須知“無相之刑”絕非人間所有,此乃九天之上,佛前唯一刑罰。所懲之罪,即便是滅世之過也不及其一分。“無相之刑”出世兩次,第一次於開天闢地之時,受懲者無人知曉,世數萬萬年,早已灰飛湮滅,無從求知。第二次便是這紅衣者,罪行——弒佛。
且說這灰袍僧,亦稱“掌刑”。便是這“無相”行刑之執法。也唯有掌刑才可同受刑罪者用通心之術勸解、教化。即便如此,卻也是百年一句,寥寥數字而已。
今日,又是百年之期,幾百年前的教誨如今只化作一聲哀嘆。
“紅衣”,行刑之日紅衣者便告知掌刑,從此他便叫紅衣,如他身著的妖艷紅衣般,“五百年前,你執迷不悔;五百年後,你也不曾動搖半分。罷了,給我講講你的七世吧,出自你口必不同於世人。這九重霧你如今定是操控自如了吧,以霧化字即可。”言盡於此,百年一句就此為止。
九重霧,顧名思義自是第九重天才有之物。霧如繭,掙脫不得,幻化的牢籠。如妄動脫逃,則離霧魂散,化為塵土。
片刻後,紅衣身前霧漸濃重,化成絲絲縷縷,彎曲纏繞竟幻生成字。
一世,墜天浴火得重生為得蒼果屠蒼龍
余化身媚姬,蠱惑世間,蒙蔽天子,得以尋蒼龍。蒼龍坐定四海護佑眾生,諸神庇佑,唯其子——當朝天子,得以株之。余妖言惑眾,蒼龍乃惡源之首,若平天下,必屠之。且食其精魄可保萬年長生。
聽到這兒,掌刑不禁搖頭道:“世人愚昧,言須信才可惑,眾人皆醒,何惑之有?”只可惜,紅衣已然聽不到。霧依舊慢慢化字。
天子屠龍取其精魄服之,不日薨。其身化作蒼果。蒼龍精魄乃開天闢地之精元所在,豈是吾等妖孽可觸。故誘天子服之,天元精氣豈是凡人可納,且子弒父天地不容,蒼龍之恨、世人之貪皆轉為戾氣,裹於精元之外,余可觸之。日夜煉化逐漸將蒼龍精魄所蘊含的天罡正氣化成戾氣,唯吾所用。
記得奶奶曾說,有些鬼不能投胎是因為對塵世間有太深的執念,愛恨情仇如何能帶到下一世?運氣好一點的,早早化解執念,趕上投胎;執念太深的,就算化解了,卻也錯過了投胎的機會,執年化解之時便也就魂飛魄散之日,煙消雲散了。
愛哭鬼當時感應我有血光之災,應的是“水劫”;又說人見鬼或鬼見人便是人之將死或鬼之滅亡。現在細想,不禁感嘆世間因果循環。杜夕月因父親溺水而亡,而我險些死於杜夕月即愛哭鬼的血海幻境,父親中風而亡,化解了杜夕月的執念,而杜夕月卻因此煙消雲散,我得以生還。而我所住的樓正是重建在當年的軍區舊址之上。
只是,其中最讓我不明白的就是為何“杜夕月”的名字會刻在我的心口上?
戲虐的想想,為何刻在胸口的不是“愛哭鬼”?
真正留在我心裡的不是那如血如泣的“杜夕月”,而是如月如歌的“愛哭鬼”。我想那才是她最本質的表現。她也想忘,奈何那句疑問始終得不到答案,她不甘。也許她並非因父親的去世而化解了執念,而是因我臨死那一刻的不甘而化解了她的不甘。自己的痛苦何苦強加於他人?我情願如是想。杜夕月——我的愛哭鬼,你雖煙消雲散,這世間卻有一人永世將你記於心間。
寬容怎是說說那般簡單?
鬼故事 故事六:使者(上)
人生路,羈絆多;塵緣了,皆成空。
“南摩若那達拉雅雅……南摩阿里雅佳納……易蒂佳列佳列布拉加列……南摩若那達拉雅雅……”梵唱之聲如那經久不散的香霧,飄飄裊裊,纏繞於群山,傳唱於曠野,深浸於江湖,徹悟於人心。
深山古剎多隱士,避世忘塵亦枉然。何謂“隱”?世人知而無跡尋,此為“隱”。世人皆不知,唯吾獨善其身,怎稱“隱”,此乃“忘”。
……
僻靜幽深的山谷,潺潺的細流,漫谷的翠綠不摻雜色,無花無果唯有薄霧繞於谷間,飄渺虛浮,卻又光射不穿,風吹不散。鳥獸絕跡唯有流水淙淙,似夢非夢,幻叢生。
兩個身影立於谷間平坦之處,似是佇立經世之久。一灰袍、一紅衣。
灰袍者,九點香疤顯於頂,寬額方臉、橫眉立耳、闊鼻薄唇,眼微閉,一臉淡然,古井不波。雙掌合於胸前,眼觀鼻,鼻觀心,袍袖衣擺隨風微動。
紅衣者,三千青絲垂於腦後,絲絲浮動,恍如流水。身形豐秀挺拔,玉樹臨風。風吹散髮絲,面龐顯露,仿佛精心打磨的潤玉,一張臉平滑光潔,卻“空無一物”——五官皆無。竟是“無相”。
“歷經七世,空留一身罵名,你這是何苦?隨我回去吧,無相之刑不應加諸於你身。”灰袍僧緩緩說道,雖面無表情,可言語間卻透出淡淡哀嘆。
無相之刑——觀、聽、聞、嗅、言皆無。五感具失,煙火不食,卻又可久存於世,直至刑除命喪。刑法殘酷並非受之身體髮膚,而是生死不能心之折磨。
既是喪聽紅衣者又如何能知灰袍僧所言?須知“無相之刑”絕非人間所有,此乃九天之上,佛前唯一刑罰。所懲之罪,即便是滅世之過也不及其一分。“無相之刑”出世兩次,第一次於開天闢地之時,受懲者無人知曉,世數萬萬年,早已灰飛湮滅,無從求知。第二次便是這紅衣者,罪行——弒佛。
且說這灰袍僧,亦稱“掌刑”。便是這“無相”行刑之執法。也唯有掌刑才可同受刑罪者用通心之術勸解、教化。即便如此,卻也是百年一句,寥寥數字而已。
今日,又是百年之期,幾百年前的教誨如今只化作一聲哀嘆。
“紅衣”,行刑之日紅衣者便告知掌刑,從此他便叫紅衣,如他身著的妖艷紅衣般,“五百年前,你執迷不悔;五百年後,你也不曾動搖半分。罷了,給我講講你的七世吧,出自你口必不同於世人。這九重霧你如今定是操控自如了吧,以霧化字即可。”言盡於此,百年一句就此為止。
九重霧,顧名思義自是第九重天才有之物。霧如繭,掙脫不得,幻化的牢籠。如妄動脫逃,則離霧魂散,化為塵土。
片刻後,紅衣身前霧漸濃重,化成絲絲縷縷,彎曲纏繞竟幻生成字。
一世,墜天浴火得重生為得蒼果屠蒼龍
余化身媚姬,蠱惑世間,蒙蔽天子,得以尋蒼龍。蒼龍坐定四海護佑眾生,諸神庇佑,唯其子——當朝天子,得以株之。余妖言惑眾,蒼龍乃惡源之首,若平天下,必屠之。且食其精魄可保萬年長生。
聽到這兒,掌刑不禁搖頭道:“世人愚昧,言須信才可惑,眾人皆醒,何惑之有?”只可惜,紅衣已然聽不到。霧依舊慢慢化字。
天子屠龍取其精魄服之,不日薨。其身化作蒼果。蒼龍精魄乃開天闢地之精元所在,豈是吾等妖孽可觸。故誘天子服之,天元精氣豈是凡人可納,且子弒父天地不容,蒼龍之恨、世人之貪皆轉為戾氣,裹於精元之外,余可觸之。日夜煉化逐漸將蒼龍精魄所蘊含的天罡正氣化成戾氣,唯吾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