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劉頭、劉頭,您這是怎麼了,一頭汗?”仵作在旁邊推了推陷入回憶中的劉捕頭。
“六兒”劉捕頭轉身對旁邊的衙役說道,“你去把打更的叫來,我有話問!快!”
“哎!”六兒應了聲就趕緊轉身出去了。片刻,打更的就被找來。
“小的見過劉捕頭,不知您較小的來由什麼吩咐?”打更的哈著腰問道。
“你給我仔細的想想,前天晚上,你可有發現什麼異常?”
“異常?沒什麼啊?”打更的納悶。
“仔細想想!比如有什麼跟平常不一樣的地方?”
“不一樣?哦對了大約三更天的時候,我正好走到西頭,好像聽見義莊這邊有人敲門,聲還挺大,我還納悶兒誰半夜三更的跑義莊幹什麼。”說著說著打更的臉色變了“劉頭,難不成?”
“半夜叩門鬼叫人,應聲開門見黃泉!”劉捕頭嘴裡念叨著,“逃不開啊,逃不開啊!”
由此,只要天兒剛剛擦黑,家家閉門閉戶,不管外面發生什麼都絕不開門。而且家家門口放著香爐燃著香。
(這是我奶奶在我小時候給我講的,只有很短的幾句。就是為了不讓我晚上出去玩兒,當時著實把我嚇得不輕。)
鬼故事 故事二:窗外
窗里窗外幾重天,一窗陰陽兩相隔
一次朋友聚會,大家酣暢淋漓的喝了一通。其中兩個人是情侶,喝了點兒就說話也就皮了起來,男方說:“說說我這輩子是造了什麼孽?怎麼就看上你了?”女方也還擊:“得得,這輩子欠你的,下輩子換行不行!”我們都哈哈大笑,只有一個人低頭鎖眉不語。
“怎麼了?”看著她的樣子我不禁問。
“沒事兒,聽他們的話讓我想起一個人”朋友抿了下嘴,接著說“光喝酒也沒意思,不如我給大家講個故事,如何?”
“好啊”“好啊”……眾人贊同。
朋友清了清嗓子,緩緩地講了起來……
“那是我小時候的事兒了,大約九、十歲那會兒。我家祖祖輩輩都住在這四九城裡,也算個大族,家裡極重輩分、規矩之說。那會兒我父母經常出差工作,就把我寄養在爺爺奶奶家。那是一個胡同里的四合院,不小,格局也是傳統那種坐北朝南的正房,東西廂房,耳房,大院子及影背牆。爺爺去世得早,奶奶獨自住在正房。正房隔成了前後屋,前屋住人,後屋是小祠堂。東廂房住的是大伯一家。因為我還小所以表姐陪我住西廂房。家裡輩分比較複雜,年齡差距往往都很大。表姐比我大了十一歲,已經上班了。”說到這兒,朋友頓了一下,抿了一口酒才接著講。
“住過平房人的人應該知道,對著門的牆上都會開一道窗。那窗要比一般的高一些,是為了方便通風和採光。我和表姐的雙人床就靠在窗下。我經常踩著床趴在窗台上往外望。窗外是一條後巷,平時沒什麼人走,路燈也就剩一個還能發出一點昏黃的光。表姐老是嘮叨我說一條破巷子有什麼可看的,連半個人影都沒有。一般表姐說完,我就會和她打鬧一陣子然後睡覺。表姐很漂亮,皮膚很白,眼睛細長笑起來彎彎的像月牙,而且笑的時候臉蛋上還會笑出兩個小酒窩。表姐頭髮很長的,平時都編成辮子,晚上散開來就會卷卷的,我也總想有這樣一頭卷卷的頭髮。
日子過得很平淡也很開心,直到有一天晚上事情就全變了。那晚我睡得很早,可在半夜我卻被一陣吹吹打打的嘈雜聲吵醒。那聲音是從後巷傳來的。我站在床上透過窗戶向外望,那景象我從來沒見過——窗外根本不是我所熟悉的後巷。暗紅色的夜空,漫天飄著黑色的花。”
“黑色的?”“曼朱沙華!那可是傳說中陰間才開的花,據說那花長在黃泉岸邊,吸食鮮血而活,花的顏色並不是黑的而是極深的紅色,那是無數鮮血凝聚的顏色。”有的朋友藉口說到了出來。
“當時我也不知道,只是覺得那花看著很慎人,卻又讓人移不開眼。而且窗子對面也不時平時的灰牆,而是一望無際的黑色的土地,看不真切只覺得地面濕濕的,泛著暗暗的光。我只覺得耳邊的嗩吶鑼鼓之聲越來越大,吵得我頭痛。我看到遠處有個紅點兒一跳一跳越來越近——是一頂大紅的轎子,就像古時結婚的喜轎。那種感覺就像電影裡跳躍的鏡頭,眨眼的功夫就近了好大一段距離。那轎子並不奇特,奇特的是抬轎子的——不是轎夫而是四個蒙著喜帕的新娘。大紅的喜服,鎦金的大紅蓋頭,隨著風一鼓一鼓的擺動著。我看著總覺得那裡彆扭,是的,那四個新娘腳離著地面懸在空中,而且那轎杆子也不是搭在她們的肩上,更像是轎杆子吊著新娘子在前行。
那頂喜轎就從我的窗前划過,搖搖擺擺的跳躍著消失在盡頭。那嗩吶鑼鼓之聲也漸漸消失。我猶豫了一下慢慢打開窗子,打開的同時窗外又恢復成以前的樣子——昏暗的後巷,灰白的牆。一陣夜風吹來,我眼前一黑倒了下去。
第二天早上,奶奶告訴我表姐病了,發高燒,昨夜窗子沒關著涼了。是啊,深秋了難怪會那麼冷。大人怕我被傳染,讓我跟奶奶睡正房。姐姐在西廂房養病。從那天起,我每晚都會做同樣的夢——黑色的花、大紅的花轎、被吊著的新娘還有那吵雜的嗩吶鑼鼓之聲。我的夢不斷,而表姐的病也不見起色似乎還加重了。大伯把表姐送去住院,我依然跟奶奶住在正房。我晚上又作夢了,還是同一個夢,只是有了些改變。
“六兒”劉捕頭轉身對旁邊的衙役說道,“你去把打更的叫來,我有話問!快!”
“哎!”六兒應了聲就趕緊轉身出去了。片刻,打更的就被找來。
“小的見過劉捕頭,不知您較小的來由什麼吩咐?”打更的哈著腰問道。
“你給我仔細的想想,前天晚上,你可有發現什麼異常?”
“異常?沒什麼啊?”打更的納悶。
“仔細想想!比如有什麼跟平常不一樣的地方?”
“不一樣?哦對了大約三更天的時候,我正好走到西頭,好像聽見義莊這邊有人敲門,聲還挺大,我還納悶兒誰半夜三更的跑義莊幹什麼。”說著說著打更的臉色變了“劉頭,難不成?”
“半夜叩門鬼叫人,應聲開門見黃泉!”劉捕頭嘴裡念叨著,“逃不開啊,逃不開啊!”
由此,只要天兒剛剛擦黑,家家閉門閉戶,不管外面發生什麼都絕不開門。而且家家門口放著香爐燃著香。
(這是我奶奶在我小時候給我講的,只有很短的幾句。就是為了不讓我晚上出去玩兒,當時著實把我嚇得不輕。)
鬼故事 故事二:窗外
窗里窗外幾重天,一窗陰陽兩相隔
一次朋友聚會,大家酣暢淋漓的喝了一通。其中兩個人是情侶,喝了點兒就說話也就皮了起來,男方說:“說說我這輩子是造了什麼孽?怎麼就看上你了?”女方也還擊:“得得,這輩子欠你的,下輩子換行不行!”我們都哈哈大笑,只有一個人低頭鎖眉不語。
“怎麼了?”看著她的樣子我不禁問。
“沒事兒,聽他們的話讓我想起一個人”朋友抿了下嘴,接著說“光喝酒也沒意思,不如我給大家講個故事,如何?”
“好啊”“好啊”……眾人贊同。
朋友清了清嗓子,緩緩地講了起來……
“那是我小時候的事兒了,大約九、十歲那會兒。我家祖祖輩輩都住在這四九城裡,也算個大族,家裡極重輩分、規矩之說。那會兒我父母經常出差工作,就把我寄養在爺爺奶奶家。那是一個胡同里的四合院,不小,格局也是傳統那種坐北朝南的正房,東西廂房,耳房,大院子及影背牆。爺爺去世得早,奶奶獨自住在正房。正房隔成了前後屋,前屋住人,後屋是小祠堂。東廂房住的是大伯一家。因為我還小所以表姐陪我住西廂房。家裡輩分比較複雜,年齡差距往往都很大。表姐比我大了十一歲,已經上班了。”說到這兒,朋友頓了一下,抿了一口酒才接著講。
“住過平房人的人應該知道,對著門的牆上都會開一道窗。那窗要比一般的高一些,是為了方便通風和採光。我和表姐的雙人床就靠在窗下。我經常踩著床趴在窗台上往外望。窗外是一條後巷,平時沒什麼人走,路燈也就剩一個還能發出一點昏黃的光。表姐老是嘮叨我說一條破巷子有什麼可看的,連半個人影都沒有。一般表姐說完,我就會和她打鬧一陣子然後睡覺。表姐很漂亮,皮膚很白,眼睛細長笑起來彎彎的像月牙,而且笑的時候臉蛋上還會笑出兩個小酒窩。表姐頭髮很長的,平時都編成辮子,晚上散開來就會卷卷的,我也總想有這樣一頭卷卷的頭髮。
日子過得很平淡也很開心,直到有一天晚上事情就全變了。那晚我睡得很早,可在半夜我卻被一陣吹吹打打的嘈雜聲吵醒。那聲音是從後巷傳來的。我站在床上透過窗戶向外望,那景象我從來沒見過——窗外根本不是我所熟悉的後巷。暗紅色的夜空,漫天飄著黑色的花。”
“黑色的?”“曼朱沙華!那可是傳說中陰間才開的花,據說那花長在黃泉岸邊,吸食鮮血而活,花的顏色並不是黑的而是極深的紅色,那是無數鮮血凝聚的顏色。”有的朋友藉口說到了出來。
“當時我也不知道,只是覺得那花看著很慎人,卻又讓人移不開眼。而且窗子對面也不時平時的灰牆,而是一望無際的黑色的土地,看不真切只覺得地面濕濕的,泛著暗暗的光。我只覺得耳邊的嗩吶鑼鼓之聲越來越大,吵得我頭痛。我看到遠處有個紅點兒一跳一跳越來越近——是一頂大紅的轎子,就像古時結婚的喜轎。那種感覺就像電影裡跳躍的鏡頭,眨眼的功夫就近了好大一段距離。那轎子並不奇特,奇特的是抬轎子的——不是轎夫而是四個蒙著喜帕的新娘。大紅的喜服,鎦金的大紅蓋頭,隨著風一鼓一鼓的擺動著。我看著總覺得那裡彆扭,是的,那四個新娘腳離著地面懸在空中,而且那轎杆子也不是搭在她們的肩上,更像是轎杆子吊著新娘子在前行。
那頂喜轎就從我的窗前划過,搖搖擺擺的跳躍著消失在盡頭。那嗩吶鑼鼓之聲也漸漸消失。我猶豫了一下慢慢打開窗子,打開的同時窗外又恢復成以前的樣子——昏暗的後巷,灰白的牆。一陣夜風吹來,我眼前一黑倒了下去。
第二天早上,奶奶告訴我表姐病了,發高燒,昨夜窗子沒關著涼了。是啊,深秋了難怪會那麼冷。大人怕我被傳染,讓我跟奶奶睡正房。姐姐在西廂房養病。從那天起,我每晚都會做同樣的夢——黑色的花、大紅的花轎、被吊著的新娘還有那吵雜的嗩吶鑼鼓之聲。我的夢不斷,而表姐的病也不見起色似乎還加重了。大伯把表姐送去住院,我依然跟奶奶住在正房。我晚上又作夢了,還是同一個夢,只是有了些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