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
“如果不曾贈珠,是否就沒了殺人動機?這卻要取決於姦情的有無。諸多細節顯示,夫人確實在情事上心緒浮動,莫成的行為也頗多可議。是不是雖與珍寶無干,但暗渡陳倉一事,卻沒有冤枉了他們?”
“自然是冤枉的!”
莫成的身子已然僵直,只能大聲叫嚷,看那焦急的模樣,像是立刻要跳進黃河洗一個清白。離春輕扯嘴角,踱到近前,附耳說了兩句。只見他原本蒼白的面色漸漸紅潤,眼睛也迸射出光芒,一躍而起,手掌掐緊離春雙肩:
“您說真的?”
離春忍痛點頭。莫成張開嘴巴,仿佛是忘記了怎樣展露笑顏,凝滯片刻,忽然鬆開手,力道之大,將離娘子推得倒退兩步。他也無心致歉,喜出望外地奔出廳去。
眾人皺眉不解,趙管事先坐不住了,躥起指責道:
“你怎能放跑這姦夫?”
這句出口,等於招認了自己就是那毀人閨譽者,馬上遭另兩人怒目而視,離春也無意再替他隱瞞:
“又在含血噴人了!”
“可離娘子方才也說……”
“我只是承認,若夫人和莫成有私情,他們身上的一切疑惑都可解釋,倒是方便了。但,即使再怎樣順理成章,我也敢斷言——絕無此事!
“可以這樣鐵口論定,真要多謝紅羽姑娘。她聰明乖覺,侍主忠誠,身為丫鬟極是稱職。若夫人真與其他男子有不軌之事,絕逃不過她的火眼金睛;只要察覺到半分曖昧,她便會刻意替主子隱瞞。在我探問死者生前待莫成如何時,她定然板起臉來:‘夫人對他,一如尋常奴僕,絲毫不見特殊’。可那時她坦承道‘不同一般,親如故人’。以她的性子,敢於直言,必是篤定無礙了。在這兩人間,她看不出丁點超越主僕的情愫,心裡也從未將他們牽扯到一起。
“這結果固然令人欣喜,但隨之而來的,卻是連串的問題。比如,當我問及柴房幽會的感覺時,莫成面紅如血,坐倒在地。這樣的反應,實在讓人很難釋懷。另有一旁證,兇案發生前一日,小公子半夜出房,在井邊見到了鬼。是不是有人依照已有的傳說,刻意製造恐怖,作為殺人的前陣,以便之後混淆視聽?可這事的起因,是追逐逃竄的蟋蟀,應是不能事先安排。他無意間看到的,不是什麼井中冤魂,只是個披散長發、身穿白色裡衣的女子。這副打扮,倒真是媚艷,多半是與情哥哥廝磨過後,借井水梳洗。這時候被人撞見,所受驚嚇只怕比那自認遇鬼者更多,急急忙忙避進了柴房。亦然逃離兩步,回首看時,自然蹤影不見,也就更增了幾分神出鬼沒。
“上述一切,在在表明柴房幽會確有其事。莫成自到封家以來,便以柴房為家,自然是這一對情侶中的那個男子。而另一名女子,不是夫人,又是誰呢?
“這一點,早在我與莫成初次見面時,他就已經不打自招了。在詳述‘鬼上身’一段時,曾說到夫人癲狂躁動,雖是情勢緊迫,莫成依然謹守男女之別,不敢造次。可之前紅翎上前勸阻,被揮倒在地,他卻毫不猶豫地動手攙扶,還仔細到瞧見了她掌上劃破的傷口。這極明顯了吧?這位長工平日裡拄著斧頭懷春時,心中所念的,是那‘荊釵布裙也難掩麗質’的貼身丫鬟呀!
“莫成為人頗為體貼,不忍眼看女子勞累。當日還不知我是誰,就主動幫我汲水。以紅翎的身份,難免作些粗活,或許他們就是如此接近生情的。這麼想來,真是無比溫存,也算到井邊一游的意外收穫。可惜當初去那裡,卻不是為了這一對。”
離春略作停頓,眼眸眯起,預示下面講的,是極關鍵的所在:
“不知各位可有察覺?之前關於兇案的幾種推測,都有一個斷點——均在說到兇徒與死者追至井邊時,戛然而止,剩下的用‘溺死’二字潦草帶過。可是,有誰想過,夫人到底是如何溺死的?若少了犯案經過,再怎樣合理的前因後果也只是動機。所謂‘動機’,不過是故事,隨口就能編出十個八個,空談罷了。
“夫人究竟是怎麼香銷玉隕的,只怕沒人願意細想。這為難事我也不想作,並非憐香惜玉,實在溺斃這死法過於簡單,只要有水就可以。如此推測,於是並不覺得‘井邊溺死’的說法有何不妥。設想過程,許是水量充沛,漫至井口,兇徒把夫人的面孔壓進去,一了百了!直至見到那井,才知道這‘想當然’何等輕率!
“將水桶放下去,轆轤轉了幾圈才碰到水面,這樣要如何犯案?!或者,是在桶中溺死?可是,各位都汲過水吧?平時桶子空在井沿,或沉在井底,到要用水時才吊上來,實在難以想像井邊陳放著一滿桶水。難道是兇徒將夫人誘來犯案現場,臨陣磨槍開始打水,夫人就呆立一旁,等人準備好了將她溺死?即使是提前安排停當,再將受害人請來,也是不濟。想那木桶,上有提梁,欲從桶沿的空隙間塞進一顆腦袋,還真要些技巧。再說當時天黑,視物不清,必須如此精準,倒刁難兇手了。難道不是桶,而是備下了其他易於下手的容器?盆?還是缸?作此匪夷所思的預謀,真不知兇手是怎麼想的!這些推斷聽來荒謬,但若全盤否定——溺死夫人的水,又從何而來?
“自然是冤枉的!”
莫成的身子已然僵直,只能大聲叫嚷,看那焦急的模樣,像是立刻要跳進黃河洗一個清白。離春輕扯嘴角,踱到近前,附耳說了兩句。只見他原本蒼白的面色漸漸紅潤,眼睛也迸射出光芒,一躍而起,手掌掐緊離春雙肩:
“您說真的?”
離春忍痛點頭。莫成張開嘴巴,仿佛是忘記了怎樣展露笑顏,凝滯片刻,忽然鬆開手,力道之大,將離娘子推得倒退兩步。他也無心致歉,喜出望外地奔出廳去。
眾人皺眉不解,趙管事先坐不住了,躥起指責道:
“你怎能放跑這姦夫?”
這句出口,等於招認了自己就是那毀人閨譽者,馬上遭另兩人怒目而視,離春也無意再替他隱瞞:
“又在含血噴人了!”
“可離娘子方才也說……”
“我只是承認,若夫人和莫成有私情,他們身上的一切疑惑都可解釋,倒是方便了。但,即使再怎樣順理成章,我也敢斷言——絕無此事!
“可以這樣鐵口論定,真要多謝紅羽姑娘。她聰明乖覺,侍主忠誠,身為丫鬟極是稱職。若夫人真與其他男子有不軌之事,絕逃不過她的火眼金睛;只要察覺到半分曖昧,她便會刻意替主子隱瞞。在我探問死者生前待莫成如何時,她定然板起臉來:‘夫人對他,一如尋常奴僕,絲毫不見特殊’。可那時她坦承道‘不同一般,親如故人’。以她的性子,敢於直言,必是篤定無礙了。在這兩人間,她看不出丁點超越主僕的情愫,心裡也從未將他們牽扯到一起。
“這結果固然令人欣喜,但隨之而來的,卻是連串的問題。比如,當我問及柴房幽會的感覺時,莫成面紅如血,坐倒在地。這樣的反應,實在讓人很難釋懷。另有一旁證,兇案發生前一日,小公子半夜出房,在井邊見到了鬼。是不是有人依照已有的傳說,刻意製造恐怖,作為殺人的前陣,以便之後混淆視聽?可這事的起因,是追逐逃竄的蟋蟀,應是不能事先安排。他無意間看到的,不是什麼井中冤魂,只是個披散長發、身穿白色裡衣的女子。這副打扮,倒真是媚艷,多半是與情哥哥廝磨過後,借井水梳洗。這時候被人撞見,所受驚嚇只怕比那自認遇鬼者更多,急急忙忙避進了柴房。亦然逃離兩步,回首看時,自然蹤影不見,也就更增了幾分神出鬼沒。
“上述一切,在在表明柴房幽會確有其事。莫成自到封家以來,便以柴房為家,自然是這一對情侶中的那個男子。而另一名女子,不是夫人,又是誰呢?
“這一點,早在我與莫成初次見面時,他就已經不打自招了。在詳述‘鬼上身’一段時,曾說到夫人癲狂躁動,雖是情勢緊迫,莫成依然謹守男女之別,不敢造次。可之前紅翎上前勸阻,被揮倒在地,他卻毫不猶豫地動手攙扶,還仔細到瞧見了她掌上劃破的傷口。這極明顯了吧?這位長工平日裡拄著斧頭懷春時,心中所念的,是那‘荊釵布裙也難掩麗質’的貼身丫鬟呀!
“莫成為人頗為體貼,不忍眼看女子勞累。當日還不知我是誰,就主動幫我汲水。以紅翎的身份,難免作些粗活,或許他們就是如此接近生情的。這麼想來,真是無比溫存,也算到井邊一游的意外收穫。可惜當初去那裡,卻不是為了這一對。”
離春略作停頓,眼眸眯起,預示下面講的,是極關鍵的所在:
“不知各位可有察覺?之前關於兇案的幾種推測,都有一個斷點——均在說到兇徒與死者追至井邊時,戛然而止,剩下的用‘溺死’二字潦草帶過。可是,有誰想過,夫人到底是如何溺死的?若少了犯案經過,再怎樣合理的前因後果也只是動機。所謂‘動機’,不過是故事,隨口就能編出十個八個,空談罷了。
“夫人究竟是怎麼香銷玉隕的,只怕沒人願意細想。這為難事我也不想作,並非憐香惜玉,實在溺斃這死法過於簡單,只要有水就可以。如此推測,於是並不覺得‘井邊溺死’的說法有何不妥。設想過程,許是水量充沛,漫至井口,兇徒把夫人的面孔壓進去,一了百了!直至見到那井,才知道這‘想當然’何等輕率!
“將水桶放下去,轆轤轉了幾圈才碰到水面,這樣要如何犯案?!或者,是在桶中溺死?可是,各位都汲過水吧?平時桶子空在井沿,或沉在井底,到要用水時才吊上來,實在難以想像井邊陳放著一滿桶水。難道是兇徒將夫人誘來犯案現場,臨陣磨槍開始打水,夫人就呆立一旁,等人準備好了將她溺死?即使是提前安排停當,再將受害人請來,也是不濟。想那木桶,上有提梁,欲從桶沿的空隙間塞進一顆腦袋,還真要些技巧。再說當時天黑,視物不清,必須如此精準,倒刁難兇手了。難道不是桶,而是備下了其他易於下手的容器?盆?還是缸?作此匪夷所思的預謀,真不知兇手是怎麼想的!這些推斷聽來荒謬,但若全盤否定——溺死夫人的水,又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