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鞭炮響起,花轎進門,沈氏任由喜娘扶著,拜了天地進了洞房。蓋頭掀開,沈氏抬頭看去,崔正均也正笑著看著她,四目相接,沈氏突然間有幾分害羞之意。只是她強勢慣了並沒有立即低下頭去,只是微微一笑。

  喜娘念完吉利話,崔正均並沒有在洞房站多久,就出去陪酒了。崔家在淮陽實在沒什麼人口,洞房裡也顯得有幾分冷清,沈氏松松領口衣服,也讓自己透口氣。就是婚事沒怎麼張揚,這麼一天下來,沈氏也覺得累了。

  桌上擺著果子,屋裡只有自己帶來的丫頭,沈氏也沒顧忌,撿了兩塊果子墊墊肚子,又讓丫頭倒了茶喝了口。在床上坐了一會歇著,崔正均就推門進來。

  沈氏起身笑著道:“賓客們都走了?”

  “大哥和小弟前頭照應著,放我先回來了。”崔正均笑著說著。

  沈氏上前幫他更衣,崔正均先是怔了一下,隨即笑了起來,道:“我的生活起居一直都是自己料理,以後有勞娘子了。”

  旁邊丫頭都抿嘴笑了起來,沈氏也笑了起來,幫著他把禮服脫下來,交給丫頭們收好。丫頭把兩人衣服掛好,兩人坐下,丫頭立即把酒倒上,交杯酒這是肯定要喝的。

  “我敬娘子,以後家中事務都要辛苦你了。”崔正均端起杯子,笑著說著。

  沈氏也端起杯子,笑著道:“我有幸嫁與大爺,是我之喜。”

  交杯酒喝完,丫頭們自覺得退了下去,接下來就是洞房時間了。

  新婚第二天的奉茶是沒有的,改成了上香。接下來的回門會親,兩家都不是本地人,人口少,只在崔家院子裡擺了兩桌,又請了年家人過來,也算是熱熱鬧鬧的過去了。頭一個月的新婚,沈氏少去鋪里,崔正均也少進書房,恩恩愛愛自己過著小日子。

  新婚出嫁滿月照例要回娘家住幾天,沈氏回家住了三天,沈父和沈大爺這才算是徹底放下心來,打算即日啟程回京。

  “父親身體日漸不好,依我說不如上表辭了官,與我們姐弟一處,何苦執意留於京中。”沈氏勸著沈父,沈家在京中的生活質量,說實話還不如在淮陽。她和沈強也在淮陽站住腳,接老爺過來共聚天倫真是好事一件。

  沈父嘆了口氣,他心裡也有點這個意思,又想想京中,道:“再說吧,我看姑爺是個能念出來的,以後進京趕考,總是能相聚。”

  沈氏看沈父執意也沒有再勸,沈父寒窗苦讀這些年得了功名,入朝為官,這是光宗耀祖的事,面子上太齊全了,也就有點顧不得里子了。

  沈家一行人起程回京,崔正均自然要趕過去相送,沈父又叮囑他許多。他看過崔正均的文章,才氣是有,但有才並不表示能高中,不過崔正均要是打算一直考下去,希望還是很大的,只望他好好努力。崔正均一一應著。又叮囑沈氏,好好相夫教子,沈氏也點頭應著。

  看著一行人登了船,沈氏的眼淚卻是忍不住掉了下來。沈父最擔心最掛念的一直都是她,她這回二嫁父親這麼大的年齡了,還要親自過來,實在是因為不放心她。

  “娘子,船己行遠,我們也回去吧。”崔正均說著,己經看不到船的影子,沈強和年氏也要回去,年氏還懷著身孕,不宜在江邊多吹風。

  沈氏點點頭,兩對夫妻都上了車,各自回家去了。家中休息一日,次日沈氏又去了沈強家中,主要是看看年氏,年氏己有懷孕,前頭因為沈氏出閣,年氏也跟著忙碌。再有,酒樓的帳目,家中瑣事全是年氏料理,沈氏只怕她料理不完,特意來看看。

  年太太對於女兒的頭一胎更為關心,十月底的時候,直接讓穩婆在沈家住著,奶媽婆子也己經找好,相熟的大夫也打提招呼好。沈氏照看著布店生意,還留心年氏的情況。正在家中坐著算帳,沈家就有婆子來報,說年氏己經進產房了。

  沈氏忙坐車過去,中午進的產房,晚間孩子就生下來了,是大胖小子。沈強和沈氏都十分歡喜,年太太也一直在,卻是進暗房照料年氏去了。

  洗三,滿月酒,沈氏又是一番忙碌。年關也近了,鵝毛大的雪片飄起來,崔正均還能在家看,沈氏卻是忙碌的腳不沾地,也不知道是累狠了,還是怎麼得,連幾天沒什麼胃口。周婆子提著花廂進來,看沈氏這樣,卻是笑著道:“大娘子怕是有喜了,何不請個大夫來瞧瞧。”

  沈氏心裡也覺得有可能是,當即讓小廝請了大夫,大夫過來果然是喜脈。崔正均也在旁邊聽著,夫妻兩人都十分高興。多給了診金不說,連周婆子都一併賞了。

  “以後娘子不能再如此操勞了,家中事務我來料理好了。”崔正均笑著道,他是不太喜歡管店鋪事務,不過現在沈氏都懷孕了,再讓她操勞實在不應該了。

  沈氏笑著道:“夫君願意為我分憂,為妻自當從命,以後家中事務就要多勞煩你了。”她這個年齡了才有個孩子,不用崔正均說,她都會自己小心,崔正均塔把手也應該。

  崔正均笑著扶著沈氏坐下來,道:“娘子只管小心安胎,所有事情交於我就好。”

  沈氏抿嘴直笑,卻也點點頭。

  “奶奶,藥來了……”

  婆子端藥進來,帘子打起,沈氏看過去,外頭的雪的越發的大了,屋裡卻是越來越暖。

  作者有話要說:沈氏的番外到此結束,接下來就是霍家的家長里短了,沒啥主線劇情,還有崔正均將來進京趕考,也一併寫到裡頭。謝謝大家的支持。

  第187章 上學

  霍家的家學屬於侯府必管項目之一,直接寫到霍家家規裡頭,在家產分配上霍家的嫡系占盡了便宜,其中又以嫡長占的便宜最多。其他要求也沒有,唯一一條家學辦起來,但凡霍家子弟,不管嫡系還是旁支,到了年齡就可以入學。除了免除學費外,學裡一應費用全部有侯府承擔。

  霍家老祖宗們甚至於直接劃下了地,硬性規定每個入學子弟要給多少補助,教課老師也有要求,舉人什麼的不一定,但至少得是個秀才,還得年高有德。

  霍宜之襲了爵位之後勤保障一直把學堂當成重中之中,現在在學堂中任教的就是一位舉人,選官不中,自薦到霍家教書。霍宜之和霍景之都明白他的心思,不過舉人過來當私塾先生十分難得,便好生款待留下。霍宜之常過去看看,見學內一切都好,又加了老師薪俸。

  霍希敏,霍希丞早到了入學年齡,不過難得霍景之在家有空,有狀元爹開小灶自然不用去家學。三年孝守完,霍景之忙於起復抽不出時間教兒子,小灶開不起來自然要去學堂。

  初搬到霍府之時連霍景之都不得閒,房子雖然是裝修好的,但實際住進去之後要添加的東西真是不少。直到全部事宜完畢,三個兒子也在新家適應下來,思宸開始安排上學事宜。除了霍希敏和霍希丞外,霍希朝也要去,六歲多正是該入學的時候。

  霍希敏和霍希丞己經九歲多,貼身小廝早就挑好了。霍希朝則還顯得有點早,平常家裡都是奶媽嬤嬤們跟著,現在要去上學,思宸就先挑了兩個看著還機伶的跟著。

  按照侯府的規矩,嫡出小爺去上學,四個拉馬跟車的男僕,一般都是二十歲左右。另外再有四個身邊使喚的小廝,幫著舀書本衣服手爐之類的,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上學八個人跟著陪讀。

  現在三個兒子一起去念書,要是按這個檔次派人實在有點誇張。八個跟車的男僕,六個貼身舀東西的小廝,思宸挑的人,霍景之親眼過,要去學堂頭一天到思宸把兒子們和使喚人全部叫到跟前一番訓誡。

  雙胞胎思宸倒是不怎麼擔心,九歲多比較懂事了,尤其又是霍景之啟蒙出來的。比較不放心的是霍希朝,啟蒙的時候才三歲,霍景之的輔導重點也多在兩個大的身上。現在說要去上學才不過六歲,總覺得有點小。

  “給太太請安。”男僕裡面領頭的是霍希敏的奶哥李強,做事相當周全,思宸親自挑的,他跟著打發車輛倒是放心。

  思宸又看看貼身小廝手裡的東西,都是保姆和丫頭打點的,樣樣齊全。時間也差不多了,便道:“去吧,你是個穩重的,爀必照顧好小爺們。”

  “太太放心。”李強應著。

  兄弟三人同車,也沒讓嬤嬤跟著,這也是思宸的意思,哪家孩子去上學都不見帶著嬤嬤的,讓他們兄弟三人一車正好,互相照應著。

  “你看剛才過去騎馬的那個,看著也不比我們大,母親為什麼不讓我們騎馬上學?”霍希丞一邊看著窗外一邊對車裡的霍希敏抱怨著,車轎之類的是女子坐的,是男人就該騎白馬。

  霍希敏沒接話,母親會這樣安排無非是出於安全考慮,會騎馬是一回事,騎馬上街又是另外一回事。

  霍希朝卻是笑著接口道:“肯定是覺得三哥你技術不夠好,我看不如這樣吧,三哥你下回在爹爹面前露一手,把你的馬術全部表現出來震爹爹一下,爹肯定就允許你騎馬上街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