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頁
周婆子先是一怔,隨即笑著道:“大喜大喜啊。”
沈氏反倒愣住了,笑問道:“只是壽辰請我,喜從何來?”年家在淮陽也算是數的著的人家,最多算是有錢的大戶而己,高門絕對稱不上,離名門望族更是差的遠。年家主動示好當然是好事,但說大喜就有點誇張了。
周婆子笑著道:“那大姐有所不知,年太太今年四十有二,除了整生辰之外,平常生日都是家人自己過,從來沒請過外人。突然間這回請了大姐,這還不是大喜嗎。”
沈氏明白過來,年太太從不請外人,突然請她那就是不拿她當外人,應該是有結親之意。年家三子一女,女兒是小的,年芳十六歲,正待字閨中,估摸著是看上沈強了。沈氏還沒見過年小姐,也不知道脾氣性情,不過憑年家的條件會看上現在的沈強,這門親事還可以考慮考慮。笑著道:“要真是如此,確實是大喜。不知年家太太是什麼脾性,家中各位奶奶小姐又如何?”
周婆子也來勁了,開始具體八卦,先從年太太開始,年太太絕對是厲害人物,不止管男人厲害,做生意算帳更是能幹。她剛嫁進來那會,年家也就是兩間鋪子而己,現在年家主要贏利的那間生絲店是年太太用自己的嫁妝開的。
年老爺外出走商,家裡店鋪經營全是年太太經手。現在年齡大了,有兒子們幫著,她己經很少出門,當年年輕時在淮陽城不比現沈氏的名聲小。年太太娘家己經無從考起,不過嫁妝和私房都非常豐厚,早有人猜她是某高官名門妾室嫁到此,不過能帶著這麼一大財富嫁過來,誰還會管她的出身如何。年太太雖然己經不管外務,但年家大院裡的事仍然由她一手打理。
“倒不是年太太自己不肯放權,而是實在無人可接手。”周婆子說著,又道:“大姐是不知道,年大奶奶體弱多病,性格又軟弱,管不得事。年二奶奶進門三年,一場大病送了性命。年三爺尚未娶親,上回年太太還跟我說起,旁家的太太們都開始享福了,唯獨她還是個勞碌命。”
沈氏卻是突然間想了起來,問:“那日我見媽媽與胡氏送親,後來聽旁人說胡氏嫁給了年大爺當二房?”
周婆子笑了起來,道:“原來大姐也知道了,就是老身做的媒送的親。說起來那蔣家老二,實在是個糊塗東西,胡家娘子何等聰明的一個人,他竟然以為能拿捏的住,也敢跑出來攔親,後來還不是被族長斥責一頓。”
沈氏對於街邊那場掐架印象很深刻,來淮陽一年多,掐架也見過不少了,但新娘子下了花轎挽著袖子去掐這還是頭一件。問道:“就按常理來說,寡婦再嫁,總是得跟小叔子說好,胡家娘子怎麼去找娘舅和族長出面?”
周婆子笑著道:“大姐才來,不知道那蔣二爺的底細,淮陽城中誰不知道他,又蠢又貪又傻。當然蔣家老太爺在世時,給他們兩兄弟,一人一間店鋪,大爺的是布店,二爺的是米店。交到他手裡時是生意興隆,但不足三個月生意就開始破敗。”
“那麼快?”沈氏有幾分驚訝,三個月就要開始破敗,是不是太敗家了?
周婆子笑著道:“蔣二爺那腦子裡真不知道裝的什麼,米麵生意,買的也都是四圍鄰居,他竟然拿劣米充好米,還時常缺斤少兩。原本蔣老太爺的幾個大客人,蔣二爺是騙了一個是一個。一錘子買賣做多了,淮陽總共才多大,名聲傳出來,哪個還跟他來往經商,不到一年功夫,店鋪就盤掉了。”
“原來如此。”沈氏明白,像蔣二爺這樣的主,確實是既蠢又貪,人人都有貪念,但像蔣二爺這種貪法那是自找死路。
周婆子又道:“要是平常寡嫂再嫁,跟小叔子商議,房產,田產,大件家俱之類的總是要留下。金銀細軟嫂子多半就要帶走了,這樣雙方都分了些,彼此倒也太平。但蔣二爺這種的,不止想把胡家的娘子嫁妝扣下,恨不得把她的人都隨便嫁了好賺些聘禮錢。胡家娘子如何肯依,只得把田莊,房產送於族長,又另外給了舅爺些金銀,這樣她好歹還得落下些。”
雖然說寡婦再嫁只准帶走自己的嫁妝,但實際操作的時候,不會那麼精細。就像胡氏這樣的情況,除了死了的蔣大爺,家裡又沒有旁人,家裡有錢沒錢還不是她說了算。不等蔣大爺倒頭,胡氏就把細軟金銀藏好,還有一部分悄悄交於娘家人先放好,查都沒處查。
只要宗族裡打點好了,也有親近親友幫著說話。就是蔣二爺去告都難找到證據,這跟蔣大爺掙下了金山銀山還不同,平常百姓人家過日子,這裡一兩,那裡五錢的,想查細瑣帳目,縣老爺都不理會這樣的狀紙。
沈氏聽得也點點頭,蔣二爺太狠,不給胡氏留活路,也就怪不得胡氏了。蔣二爺倒像狗,可惜胡氏不是包子,其實對比一下,包子還是少數,像蔣二爺這樣的狗總歸是越來越不如。笑著道:“我正問年家卻轉到這裡來,那媽媽說的,年家二爺和三爺都未娶親,那年家小姐又是何等性情?”
周婆子知沈氏何意,當即把年家小姐那一通夸,道:“年大姑娘那模樣那性情,打著燈籠沒處找去。更難得是她自幼跟在年太太身邊,不止管家的一把好手,算帳管事也是樣樣能幹。”
“真如媽媽所說,那到時我一定好好看看年小姐了。”沈氏笑著說著。
轉眼到了臘月二十六,沈氏也終於打開箱櫃把以前的衣服首飾拿了出來,一直以來沈氏都是布衣素麵,最多插根金釵就算打扮了。但這回是相親,那就不等讓人小看了去,沈父可以是正經五品官員,會不會沈強娶商戶女還真不好說。
布搖金釵,紅寶石墜子,裡頭灰鼠褂,下頭墨花裙,外頭猩猩氈大氅。跟隨的小廝丫頭也都是一身新,另雇了頂小轎,沈強和沈氏一起出門時,沈強忍不住道:“好久不見姐姐如此打扮了,其實以姐姐的年齡,平常也該盛裝才是。”
“一身衣服而己。”沈氏不以意的說著,她這輩子要是只求穿的漂亮體面,每日應酬人情世事,內里侍侯男人和公婆,她何必來淮陽。
小轎停到年家門口,婆子打起帘子,小丫頭扶著沈氏下轎。沈氏抬頭就見年家門口站著一個三十幾歲的婦人,身邊跟著丫頭婆子,氣派不俗,雖然沒見過,沈氏知道這應該是年太太。當即上前行禮,年太太嘴角含笑,卻不由的上下打量著沈氏。
年太太見過沈氏,那時候沈氏一身布衣荊釵,姿色說不上,卻是氣派不俗,絕對是當家理事的一把好手。後來沈家姐弟開店,果然是有聲有色。當時年太太就十分留心,下了這麼一個貼子,年太太原本想的是讓年二爺娶了沈氏,但看沈氏今天如此的打扮,心裡當即明白,只怕沈家姐弟出身不俗,雖然不知道為何來到淮陽,只怕沈氏未必肯低嫁。
年太太心裡隱隱有幾分失望,臉上卻是沒帶出來,只是笑著拉住沈氏的手道:“早就想請大姐進門一敘,只是各廂忙碌,也沒個由頭。幸得今是我生日,大姐既肯賞光,自是我家之幸。”
“年太太有心,更是我之幸事。”沈氏笑著說著。
說笑著進了屋,解了大衣分次坐下,沈氏看年太太這三間正房,雅而不俗。又看年太太衣著打扮,周婆子說年太太是某處貴女嫁過來的,倒是有可能,要麼就是名門貴妾。
除了年太太之外,還有一名衣著鮮艷的少女以及兩位少婦。少女就是年小姐,沈氏細細打量,周婆子雖然誇張了些,不過年大姑娘長相舉止確實不錯,行動舉止也不見絲毫拘謹。
“我這女兒被我從小寵壞了,受不得苦,我都不知道要拿她如何辦好了。”年太太笑嘆說著,看向沈氏又道:“我這女兒要是有大姐一半能耐,我也放心了。”這是年太太的真心話,鄉野民間不比京中權貴,後院裡想鎮的住,靠的是女人的能耐。
“年太太這話夸的,我都不知道要怎麼回了。”沈氏笑著,復又看向年太太身邊的兩位婦人,其中一位她認識,就是當時大鬧的胡氏。另外一位卻是眼生,要不是她穿著鮮艷,沈氏真當她是丫頭了。
年太太笑著介紹,語氣不似剛才說起年小姐那樣,有幾分嘆氣,淡道:“這是我大兒媳婦江氏。”
江氏上前見了禮,然後一臉懦切的退了下去。
沈氏昨天聽周婆子說起江氏來,但怎麼也沒想到她竟然真的如此。想想胡氏的能耐,只怕江氏的日子不好過。權貴之家對於正妻總得顧臉面,商戶哪裡還用如此顧忌,簡單來說,除了正妻的身份外,女人在後院中還得有點實際用處。
娘家強,會生兒子,有本事或者有錢,震的住後院,管的了男人。不求樣樣齊全,但要是一樣沒有,這正妻也許不會下堂,但可以進佛堂敲經念佛了。規矩禮節不全,給了強勢女子機會,同時也會斷軟弱女子的活路。就像胡氏再嫁給捲走前夫的財產,換個人也許連嫁妝都保不住。
沈氏反倒愣住了,笑問道:“只是壽辰請我,喜從何來?”年家在淮陽也算是數的著的人家,最多算是有錢的大戶而己,高門絕對稱不上,離名門望族更是差的遠。年家主動示好當然是好事,但說大喜就有點誇張了。
周婆子笑著道:“那大姐有所不知,年太太今年四十有二,除了整生辰之外,平常生日都是家人自己過,從來沒請過外人。突然間這回請了大姐,這還不是大喜嗎。”
沈氏明白過來,年太太從不請外人,突然請她那就是不拿她當外人,應該是有結親之意。年家三子一女,女兒是小的,年芳十六歲,正待字閨中,估摸著是看上沈強了。沈氏還沒見過年小姐,也不知道脾氣性情,不過憑年家的條件會看上現在的沈強,這門親事還可以考慮考慮。笑著道:“要真是如此,確實是大喜。不知年家太太是什麼脾性,家中各位奶奶小姐又如何?”
周婆子也來勁了,開始具體八卦,先從年太太開始,年太太絕對是厲害人物,不止管男人厲害,做生意算帳更是能幹。她剛嫁進來那會,年家也就是兩間鋪子而己,現在年家主要贏利的那間生絲店是年太太用自己的嫁妝開的。
年老爺外出走商,家裡店鋪經營全是年太太經手。現在年齡大了,有兒子們幫著,她己經很少出門,當年年輕時在淮陽城不比現沈氏的名聲小。年太太娘家己經無從考起,不過嫁妝和私房都非常豐厚,早有人猜她是某高官名門妾室嫁到此,不過能帶著這麼一大財富嫁過來,誰還會管她的出身如何。年太太雖然己經不管外務,但年家大院裡的事仍然由她一手打理。
“倒不是年太太自己不肯放權,而是實在無人可接手。”周婆子說著,又道:“大姐是不知道,年大奶奶體弱多病,性格又軟弱,管不得事。年二奶奶進門三年,一場大病送了性命。年三爺尚未娶親,上回年太太還跟我說起,旁家的太太們都開始享福了,唯獨她還是個勞碌命。”
沈氏卻是突然間想了起來,問:“那日我見媽媽與胡氏送親,後來聽旁人說胡氏嫁給了年大爺當二房?”
周婆子笑了起來,道:“原來大姐也知道了,就是老身做的媒送的親。說起來那蔣家老二,實在是個糊塗東西,胡家娘子何等聰明的一個人,他竟然以為能拿捏的住,也敢跑出來攔親,後來還不是被族長斥責一頓。”
沈氏對於街邊那場掐架印象很深刻,來淮陽一年多,掐架也見過不少了,但新娘子下了花轎挽著袖子去掐這還是頭一件。問道:“就按常理來說,寡婦再嫁,總是得跟小叔子說好,胡家娘子怎麼去找娘舅和族長出面?”
周婆子笑著道:“大姐才來,不知道那蔣二爺的底細,淮陽城中誰不知道他,又蠢又貪又傻。當然蔣家老太爺在世時,給他們兩兄弟,一人一間店鋪,大爺的是布店,二爺的是米店。交到他手裡時是生意興隆,但不足三個月生意就開始破敗。”
“那麼快?”沈氏有幾分驚訝,三個月就要開始破敗,是不是太敗家了?
周婆子笑著道:“蔣二爺那腦子裡真不知道裝的什麼,米麵生意,買的也都是四圍鄰居,他竟然拿劣米充好米,還時常缺斤少兩。原本蔣老太爺的幾個大客人,蔣二爺是騙了一個是一個。一錘子買賣做多了,淮陽總共才多大,名聲傳出來,哪個還跟他來往經商,不到一年功夫,店鋪就盤掉了。”
“原來如此。”沈氏明白,像蔣二爺這樣的主,確實是既蠢又貪,人人都有貪念,但像蔣二爺這種貪法那是自找死路。
周婆子又道:“要是平常寡嫂再嫁,跟小叔子商議,房產,田產,大件家俱之類的總是要留下。金銀細軟嫂子多半就要帶走了,這樣雙方都分了些,彼此倒也太平。但蔣二爺這種的,不止想把胡家的娘子嫁妝扣下,恨不得把她的人都隨便嫁了好賺些聘禮錢。胡家娘子如何肯依,只得把田莊,房產送於族長,又另外給了舅爺些金銀,這樣她好歹還得落下些。”
雖然說寡婦再嫁只准帶走自己的嫁妝,但實際操作的時候,不會那麼精細。就像胡氏這樣的情況,除了死了的蔣大爺,家裡又沒有旁人,家裡有錢沒錢還不是她說了算。不等蔣大爺倒頭,胡氏就把細軟金銀藏好,還有一部分悄悄交於娘家人先放好,查都沒處查。
只要宗族裡打點好了,也有親近親友幫著說話。就是蔣二爺去告都難找到證據,這跟蔣大爺掙下了金山銀山還不同,平常百姓人家過日子,這裡一兩,那裡五錢的,想查細瑣帳目,縣老爺都不理會這樣的狀紙。
沈氏聽得也點點頭,蔣二爺太狠,不給胡氏留活路,也就怪不得胡氏了。蔣二爺倒像狗,可惜胡氏不是包子,其實對比一下,包子還是少數,像蔣二爺這樣的狗總歸是越來越不如。笑著道:“我正問年家卻轉到這裡來,那媽媽說的,年家二爺和三爺都未娶親,那年家小姐又是何等性情?”
周婆子知沈氏何意,當即把年家小姐那一通夸,道:“年大姑娘那模樣那性情,打著燈籠沒處找去。更難得是她自幼跟在年太太身邊,不止管家的一把好手,算帳管事也是樣樣能幹。”
“真如媽媽所說,那到時我一定好好看看年小姐了。”沈氏笑著說著。
轉眼到了臘月二十六,沈氏也終於打開箱櫃把以前的衣服首飾拿了出來,一直以來沈氏都是布衣素麵,最多插根金釵就算打扮了。但這回是相親,那就不等讓人小看了去,沈父可以是正經五品官員,會不會沈強娶商戶女還真不好說。
布搖金釵,紅寶石墜子,裡頭灰鼠褂,下頭墨花裙,外頭猩猩氈大氅。跟隨的小廝丫頭也都是一身新,另雇了頂小轎,沈強和沈氏一起出門時,沈強忍不住道:“好久不見姐姐如此打扮了,其實以姐姐的年齡,平常也該盛裝才是。”
“一身衣服而己。”沈氏不以意的說著,她這輩子要是只求穿的漂亮體面,每日應酬人情世事,內里侍侯男人和公婆,她何必來淮陽。
小轎停到年家門口,婆子打起帘子,小丫頭扶著沈氏下轎。沈氏抬頭就見年家門口站著一個三十幾歲的婦人,身邊跟著丫頭婆子,氣派不俗,雖然沒見過,沈氏知道這應該是年太太。當即上前行禮,年太太嘴角含笑,卻不由的上下打量著沈氏。
年太太見過沈氏,那時候沈氏一身布衣荊釵,姿色說不上,卻是氣派不俗,絕對是當家理事的一把好手。後來沈家姐弟開店,果然是有聲有色。當時年太太就十分留心,下了這麼一個貼子,年太太原本想的是讓年二爺娶了沈氏,但看沈氏今天如此的打扮,心裡當即明白,只怕沈家姐弟出身不俗,雖然不知道為何來到淮陽,只怕沈氏未必肯低嫁。
年太太心裡隱隱有幾分失望,臉上卻是沒帶出來,只是笑著拉住沈氏的手道:“早就想請大姐進門一敘,只是各廂忙碌,也沒個由頭。幸得今是我生日,大姐既肯賞光,自是我家之幸。”
“年太太有心,更是我之幸事。”沈氏笑著說著。
說笑著進了屋,解了大衣分次坐下,沈氏看年太太這三間正房,雅而不俗。又看年太太衣著打扮,周婆子說年太太是某處貴女嫁過來的,倒是有可能,要麼就是名門貴妾。
除了年太太之外,還有一名衣著鮮艷的少女以及兩位少婦。少女就是年小姐,沈氏細細打量,周婆子雖然誇張了些,不過年大姑娘長相舉止確實不錯,行動舉止也不見絲毫拘謹。
“我這女兒被我從小寵壞了,受不得苦,我都不知道要拿她如何辦好了。”年太太笑嘆說著,看向沈氏又道:“我這女兒要是有大姐一半能耐,我也放心了。”這是年太太的真心話,鄉野民間不比京中權貴,後院裡想鎮的住,靠的是女人的能耐。
“年太太這話夸的,我都不知道要怎麼回了。”沈氏笑著,復又看向年太太身邊的兩位婦人,其中一位她認識,就是當時大鬧的胡氏。另外一位卻是眼生,要不是她穿著鮮艷,沈氏真當她是丫頭了。
年太太笑著介紹,語氣不似剛才說起年小姐那樣,有幾分嘆氣,淡道:“這是我大兒媳婦江氏。”
江氏上前見了禮,然後一臉懦切的退了下去。
沈氏昨天聽周婆子說起江氏來,但怎麼也沒想到她竟然真的如此。想想胡氏的能耐,只怕江氏的日子不好過。權貴之家對於正妻總得顧臉面,商戶哪裡還用如此顧忌,簡單來說,除了正妻的身份外,女人在後院中還得有點實際用處。
娘家強,會生兒子,有本事或者有錢,震的住後院,管的了男人。不求樣樣齊全,但要是一樣沒有,這正妻也許不會下堂,但可以進佛堂敲經念佛了。規矩禮節不全,給了強勢女子機會,同時也會斷軟弱女子的活路。就像胡氏再嫁給捲走前夫的財產,換個人也許連嫁妝都保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