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我記下秋蘭的電話,又留下自己的電話,便告辭了。
我離開方圓大藥房,按秋蘭提供的地址,開車直奔秋楓的診所。診所位於清福區仁愛路一個幽雅的四合院內,院子裡有幾棵枯了枝的大楊樹,麻雀在枝頭嘰嘰喳喳地叫。
“秋楓怎麼找?”我走進診所問一個穿白大褂的護士。
“哪個屋病人多,他就在哪個屋。”護士熱情地說。
果然,有一個診室有十幾個病人等著號脈,一個年齡比我長几歲,雖然清瘦,但十分精神的大夫正在給病人號脈。秋楓小時候跟我玩過,還和我在一起打過架,我一眼就認出了他。“秋楓大哥。”我高興地喊道。
秋楓看我一眼非常驚喜。
“雷默?!你怎麼來了?等我一會兒啊。”
秋楓給手頭的病人號完脈開完藥後,對助手說:“你先照應著,我來了一位朋友。”說著走出門診室。
“走,到我辦公室坐坐,好傢夥,多少年沒見了!”秋楓一邊和我握手一邊說。
“離開劉家窩棚就再也沒見過面,沒想到大哥事業有成,已經有自己的診所了。”我敬佩地說。
我隨秋楓走進辦公室。辦公室內有一張老闆台。二人沙發、茶几,簡單、乾淨,牆上掛滿了“妙手回春”、“懸壺濟世”之類的錦旗、匾牌,都是病人送的。
“雷默,請坐!”
秋楓一邊熱情地招呼我,一邊給我沏茶,還問了我找到他的經過。他懷舊地說:“雷默,還記得不,當年我們兩家是劉家窩棚僅有的‘五七’戶,當地人欺生,我和你哥就聯手和當地的孩子打架。”
“記得,當時我家的房子連著鐵匠鋪,白天淨是牽著馬來釘馬掌的。”我也憧憬地說。“別看你家房子連著鐵匠鋪,還住過‘滿洲國’的一個格格呢。”秋楓玄乎地說。
“這我倒沒聽過。”
“解放前,那個格格嫁給了國民黨一個團長,後來那個團長跑到台灣去了;解放後,她是下鄉接受改造的,後來死在劉家窩棚了。現在你們家住的房子還在。”
“是嗎?我家都離開二十多年了。”
“雷默,無事不登三寶殿吧。”
“大哥,秋蘭說,你治痛風最拿手,我父親痛風很長時間了,吃了很多藥也不見效,你給想點辦法吧。”
“化驗單拿來了嗎?”
“拿來了。”
我把化驗單遞給他看。
“沒問題,吃我的藥三天後就能緩解,一個星期准好。”秋楓看完化驗單說。
我聽了很高興。
“大哥,痛風是怎麼得的?”
“痛風是一種洋病,改革開放前,咱們國家沒有發現有這種病,吃海鮮喝啤酒最容易得這種病。”
“我父親年輕時很能喝啤酒。”
“大叔、大嬸還好吧?”
“還好,我爸腦袋裡長了腦膜瘤,痛風一好,就得做手術。”
“準備在哪兒做?”
“省腫瘤醫院。”
“有熟人嗎?”
“有。”
“雷默,別著急,老人上了年紀都會有個病兒災兒的,正確對待。我父親是腦溢血沒的,沒之前像個老小孩兒,眼前的事一點也記不住,過去的事記得可清楚了,躺著沒覺,坐著打盹兒,哭不流淚,笑著淌眼淚兒。”
我一聽笑了,心想,秋楓總結得還真是這麼回事兒。秋楓陪我抓完藥,我就告辭了。臨別時,秋楓說:“雷默,改日我和秋蘭去看大叔、大嬸。”
離開秋楓的診所,我開車去給父親送藥,不禁想起當年李國藩和張國昌找老中醫按摩的事來了。老中醫的家就在秋楓開的診所附近。當時,李國藩每天晚上都要找老中醫按摩,據說是陳建祥給介紹的。
老中醫有一套健身理論,一個人平躺在床上,兩條腿伸直,如果不一般齊,就是有病,要通過按摩讓兩條腿齊了,這樣才算是健康的。
去老中醫家按摩的人還真不少,但是為了給李國藩和張國昌按摩老中醫幾乎謝絕了其他病人。因為有這兩位財神爺,名利皆可雙收。
起初,張國昌不知道李國藩找老中醫按摩的事,張國昌凡事都要與李國藩一比高低。秘書一處給張國昌印的名片設計風格與李國藩的名片不一樣,張國昌就跟我發火,讓我通知秘書一處重印。也是林桂花到市人民醫院看病時,說起李國藩按摩的事,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孟麗華心想,李國藩找的老中醫一定是高手,他享受的,我們家國昌就得享受。於是孟麗華從林桂花口中套出老中醫家的方位,兩口子每天傍晚都要到老中醫家做按摩。老中醫每次給張國昌按摩,都要夸李市長好,說什麼每次給李市長按摩都車接車送,李市長的車真厲害,不僅有警燈,還可以喊話,隨便闖紅燈。張國昌閉目養神,就當沒聽見。
終於有一天老中醫開口要價了。
“張市長,求您辦一件事唄。”老中醫難為情地說。
“老爺子請講,只要能辦,我一定幫忙。”張國昌躺在按摩床上說。
“我兒子在東州市雜技團工作,是按摩師,他想買台二手車,最好是八成新的,桑塔納2000就行。”老中醫說。
“您兒子能出多少錢呢?”張國昌笑著問。
“七八萬元吧。”
“雷默,這事就交給你辦了。”張國昌大包大攬地說。
我心裡很不高興,覺得老中醫獅子大開口。不過我也沒辦法,誰讓張國昌發話了呢?我找到楊儒斌說明了情況,他一口答應了。
一天傍晚,我陪張國昌又去按摩時,我把消息告訴了老中醫。老中醫讓我與他兒子聯繫。我只好撥通老中醫兒子的電話。沒想到老中醫兒子的胃口更大,他說:“不好意思,我最多只能拿出五萬元錢。”我心想,人怎麼都這麼貪婪,白給你得了唄。我沒搭茬。
送張國昌回家後,我與楊儒斌通了電話,楊儒斌一聽就火了。
“五萬元一台桑塔納2000,他有多少,我要多少,這不是搶嗎?再說,五萬元我賣給你好不好。”楊儒斌生氣地說。
“儒斌,算了,明天我就回了張市長。”我也沒好氣地說。
沒想到,第二天傍晚,張國昌死活不去按摩了。
“雷默,昨兒我回家你嫂子告訴我,那個老中醫是個肺癌患者,我一聽給我噁心壞了,我早知道根本就不能去。”張國昌厭惡地說。
“老闆,老中醫兒子買車的事還幫不幫?”我打趣地問。
“幫個屁,不管了,不許管了。”我一聽也解脫了。
關於健身養生的事,張國昌變過許多花樣。
“雷默,你知道為什麼省委老書記快九十歲了身體還倍兒棒嗎?”有一次張國昌很神秘地問。
“不知道。”我說。
“常年堅持喝冬蟲夏糙泡的水,都喝四十多年了。”張國昌表情驚異地說。
“是嗎?”我聽後也很驚訝。
“雷默,從明天開始,別給我沏茶了,給我泡冬蟲夏糙喝。”張國昌認真地說。
張國昌堅持喝了半年,也沒覺得怎麼樣,開常務會時端著冬蟲夏糙泡的水怕影響不好,便說:“算了,還是喝茶吧。”就這樣又換過來了。
過後,我問老書記的秘書:“聽說老書記身體倍兒棒是因為每天用冬蟲夏糙泡水喝,有這麼回事嗎?”
68、手術
父親終於住進了省腫瘤醫院神經外科病房,樸素安排得很周到。
“手術先不急,讓老爺子穩當穩當,做做全面檢查,我也靜靜心。”樸素慎重地說。
星期一住進來的,188床算是個吉利數。父親的精神狀態很好。嚴格來講,做腦膜瘤手術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是禁區,父親已經七十四歲了,樸素如果沒有高超的醫術是不敢接這個病號的。
“雷默,住院期間的費用大約是三萬多元,因為你父親是醫保,個別好藥你還得自費。”樸素解釋說。
“沒問題,只要能救我父親的命。”我說。
手術定在星期五,早晨護士們全副武裝,推著平車進了病房。此時父親已經剃了光頭,剛才護士用刀片又颳了一遍,頭颳得鋥亮。我長這麼大,還是第一次看父親剃光頭。
父親躺在平車上,看得出父親表情平靜,內心很緊張,畢竟是做開顱手術,不知道手術結果會怎樣。前天晚上,做過開顱手術的病人一連死了三個,走廊里哭聲一片。這哭聲對父親的影響很大。
不過,父親還是堅強的。他很平靜地躺在平車上。車推進三樓電梯,家屬就不讓上了。十層,十五層,十七層,電梯一直上到十七層停住了,手術室就在十七層。
我和我哥就在電梯口,楊娜陪著母親,父親是第一個被推進電梯的,接著又推進去三個做開顱手術的病人。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三個小時過去了,十七層電梯直接下到三層,電梯口站滿了病人家屬,每個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電梯開了,護士推出第一個病人。大家都焦急地圍上去。不是我父親,我們只好繼續等。一連又推出兩個病人,又不是父親。母親有些緊張了,怕出什麼意外。我一邊安慰,一邊不住地提醒自己要相信樸素,下午兩點,十七層電梯終於下來了,一直停到三層,我知道父親的手術做完了。
電梯門開了,護士們推出平車,父親的頭上貼著一塊手掌大的紗布,很安詳地睡著,麻醉還未甦醒。
“護士,手術怎麼樣?”我趕緊問。
“手術很成功,從來沒見過朴主任手術做得這麼細,腦膜瘤全部切除。”
護士說完,我這才想起樸素。
“護士,樸素主任呢?”我感激地問。
“還沒下來呢。”護士說。
我們全家隨護士將父親推進了重症監護室。每個做過開顱手術的病人都要在重症監護室觀察幾天,有的重病號在裡面一呆就是幾十天。重症監護室的費用貴得驚人,不算用藥,每小時一百元,一天就是兩千四百元。
我試著撥通了樸素的電話。
“樸素,我是雷默,辛苦了,大恩不言謝。”
“雷默,你可真能捅詞兒,還大恩不言謝!”
樸素哈哈笑著走了過來。母親握著樸素的手,眼淚就流了下來。全家人不知道怎麼感謝好。
我離開方圓大藥房,按秋蘭提供的地址,開車直奔秋楓的診所。診所位於清福區仁愛路一個幽雅的四合院內,院子裡有幾棵枯了枝的大楊樹,麻雀在枝頭嘰嘰喳喳地叫。
“秋楓怎麼找?”我走進診所問一個穿白大褂的護士。
“哪個屋病人多,他就在哪個屋。”護士熱情地說。
果然,有一個診室有十幾個病人等著號脈,一個年齡比我長几歲,雖然清瘦,但十分精神的大夫正在給病人號脈。秋楓小時候跟我玩過,還和我在一起打過架,我一眼就認出了他。“秋楓大哥。”我高興地喊道。
秋楓看我一眼非常驚喜。
“雷默?!你怎麼來了?等我一會兒啊。”
秋楓給手頭的病人號完脈開完藥後,對助手說:“你先照應著,我來了一位朋友。”說著走出門診室。
“走,到我辦公室坐坐,好傢夥,多少年沒見了!”秋楓一邊和我握手一邊說。
“離開劉家窩棚就再也沒見過面,沒想到大哥事業有成,已經有自己的診所了。”我敬佩地說。
我隨秋楓走進辦公室。辦公室內有一張老闆台。二人沙發、茶几,簡單、乾淨,牆上掛滿了“妙手回春”、“懸壺濟世”之類的錦旗、匾牌,都是病人送的。
“雷默,請坐!”
秋楓一邊熱情地招呼我,一邊給我沏茶,還問了我找到他的經過。他懷舊地說:“雷默,還記得不,當年我們兩家是劉家窩棚僅有的‘五七’戶,當地人欺生,我和你哥就聯手和當地的孩子打架。”
“記得,當時我家的房子連著鐵匠鋪,白天淨是牽著馬來釘馬掌的。”我也憧憬地說。“別看你家房子連著鐵匠鋪,還住過‘滿洲國’的一個格格呢。”秋楓玄乎地說。
“這我倒沒聽過。”
“解放前,那個格格嫁給了國民黨一個團長,後來那個團長跑到台灣去了;解放後,她是下鄉接受改造的,後來死在劉家窩棚了。現在你們家住的房子還在。”
“是嗎?我家都離開二十多年了。”
“雷默,無事不登三寶殿吧。”
“大哥,秋蘭說,你治痛風最拿手,我父親痛風很長時間了,吃了很多藥也不見效,你給想點辦法吧。”
“化驗單拿來了嗎?”
“拿來了。”
我把化驗單遞給他看。
“沒問題,吃我的藥三天後就能緩解,一個星期准好。”秋楓看完化驗單說。
我聽了很高興。
“大哥,痛風是怎麼得的?”
“痛風是一種洋病,改革開放前,咱們國家沒有發現有這種病,吃海鮮喝啤酒最容易得這種病。”
“我父親年輕時很能喝啤酒。”
“大叔、大嬸還好吧?”
“還好,我爸腦袋裡長了腦膜瘤,痛風一好,就得做手術。”
“準備在哪兒做?”
“省腫瘤醫院。”
“有熟人嗎?”
“有。”
“雷默,別著急,老人上了年紀都會有個病兒災兒的,正確對待。我父親是腦溢血沒的,沒之前像個老小孩兒,眼前的事一點也記不住,過去的事記得可清楚了,躺著沒覺,坐著打盹兒,哭不流淚,笑著淌眼淚兒。”
我一聽笑了,心想,秋楓總結得還真是這麼回事兒。秋楓陪我抓完藥,我就告辭了。臨別時,秋楓說:“雷默,改日我和秋蘭去看大叔、大嬸。”
離開秋楓的診所,我開車去給父親送藥,不禁想起當年李國藩和張國昌找老中醫按摩的事來了。老中醫的家就在秋楓開的診所附近。當時,李國藩每天晚上都要找老中醫按摩,據說是陳建祥給介紹的。
老中醫有一套健身理論,一個人平躺在床上,兩條腿伸直,如果不一般齊,就是有病,要通過按摩讓兩條腿齊了,這樣才算是健康的。
去老中醫家按摩的人還真不少,但是為了給李國藩和張國昌按摩老中醫幾乎謝絕了其他病人。因為有這兩位財神爺,名利皆可雙收。
起初,張國昌不知道李國藩找老中醫按摩的事,張國昌凡事都要與李國藩一比高低。秘書一處給張國昌印的名片設計風格與李國藩的名片不一樣,張國昌就跟我發火,讓我通知秘書一處重印。也是林桂花到市人民醫院看病時,說起李國藩按摩的事,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孟麗華心想,李國藩找的老中醫一定是高手,他享受的,我們家國昌就得享受。於是孟麗華從林桂花口中套出老中醫家的方位,兩口子每天傍晚都要到老中醫家做按摩。老中醫每次給張國昌按摩,都要夸李市長好,說什麼每次給李市長按摩都車接車送,李市長的車真厲害,不僅有警燈,還可以喊話,隨便闖紅燈。張國昌閉目養神,就當沒聽見。
終於有一天老中醫開口要價了。
“張市長,求您辦一件事唄。”老中醫難為情地說。
“老爺子請講,只要能辦,我一定幫忙。”張國昌躺在按摩床上說。
“我兒子在東州市雜技團工作,是按摩師,他想買台二手車,最好是八成新的,桑塔納2000就行。”老中醫說。
“您兒子能出多少錢呢?”張國昌笑著問。
“七八萬元吧。”
“雷默,這事就交給你辦了。”張國昌大包大攬地說。
我心裡很不高興,覺得老中醫獅子大開口。不過我也沒辦法,誰讓張國昌發話了呢?我找到楊儒斌說明了情況,他一口答應了。
一天傍晚,我陪張國昌又去按摩時,我把消息告訴了老中醫。老中醫讓我與他兒子聯繫。我只好撥通老中醫兒子的電話。沒想到老中醫兒子的胃口更大,他說:“不好意思,我最多只能拿出五萬元錢。”我心想,人怎麼都這麼貪婪,白給你得了唄。我沒搭茬。
送張國昌回家後,我與楊儒斌通了電話,楊儒斌一聽就火了。
“五萬元一台桑塔納2000,他有多少,我要多少,這不是搶嗎?再說,五萬元我賣給你好不好。”楊儒斌生氣地說。
“儒斌,算了,明天我就回了張市長。”我也沒好氣地說。
沒想到,第二天傍晚,張國昌死活不去按摩了。
“雷默,昨兒我回家你嫂子告訴我,那個老中醫是個肺癌患者,我一聽給我噁心壞了,我早知道根本就不能去。”張國昌厭惡地說。
“老闆,老中醫兒子買車的事還幫不幫?”我打趣地問。
“幫個屁,不管了,不許管了。”我一聽也解脫了。
關於健身養生的事,張國昌變過許多花樣。
“雷默,你知道為什麼省委老書記快九十歲了身體還倍兒棒嗎?”有一次張國昌很神秘地問。
“不知道。”我說。
“常年堅持喝冬蟲夏糙泡的水,都喝四十多年了。”張國昌表情驚異地說。
“是嗎?”我聽後也很驚訝。
“雷默,從明天開始,別給我沏茶了,給我泡冬蟲夏糙喝。”張國昌認真地說。
張國昌堅持喝了半年,也沒覺得怎麼樣,開常務會時端著冬蟲夏糙泡的水怕影響不好,便說:“算了,還是喝茶吧。”就這樣又換過來了。
過後,我問老書記的秘書:“聽說老書記身體倍兒棒是因為每天用冬蟲夏糙泡水喝,有這麼回事嗎?”
68、手術
父親終於住進了省腫瘤醫院神經外科病房,樸素安排得很周到。
“手術先不急,讓老爺子穩當穩當,做做全面檢查,我也靜靜心。”樸素慎重地說。
星期一住進來的,188床算是個吉利數。父親的精神狀態很好。嚴格來講,做腦膜瘤手術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是禁區,父親已經七十四歲了,樸素如果沒有高超的醫術是不敢接這個病號的。
“雷默,住院期間的費用大約是三萬多元,因為你父親是醫保,個別好藥你還得自費。”樸素解釋說。
“沒問題,只要能救我父親的命。”我說。
手術定在星期五,早晨護士們全副武裝,推著平車進了病房。此時父親已經剃了光頭,剛才護士用刀片又颳了一遍,頭颳得鋥亮。我長這麼大,還是第一次看父親剃光頭。
父親躺在平車上,看得出父親表情平靜,內心很緊張,畢竟是做開顱手術,不知道手術結果會怎樣。前天晚上,做過開顱手術的病人一連死了三個,走廊里哭聲一片。這哭聲對父親的影響很大。
不過,父親還是堅強的。他很平靜地躺在平車上。車推進三樓電梯,家屬就不讓上了。十層,十五層,十七層,電梯一直上到十七層停住了,手術室就在十七層。
我和我哥就在電梯口,楊娜陪著母親,父親是第一個被推進電梯的,接著又推進去三個做開顱手術的病人。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三個小時過去了,十七層電梯直接下到三層,電梯口站滿了病人家屬,每個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電梯開了,護士推出第一個病人。大家都焦急地圍上去。不是我父親,我們只好繼續等。一連又推出兩個病人,又不是父親。母親有些緊張了,怕出什麼意外。我一邊安慰,一邊不住地提醒自己要相信樸素,下午兩點,十七層電梯終於下來了,一直停到三層,我知道父親的手術做完了。
電梯門開了,護士們推出平車,父親的頭上貼著一塊手掌大的紗布,很安詳地睡著,麻醉還未甦醒。
“護士,手術怎麼樣?”我趕緊問。
“手術很成功,從來沒見過朴主任手術做得這麼細,腦膜瘤全部切除。”
護士說完,我這才想起樸素。
“護士,樸素主任呢?”我感激地問。
“還沒下來呢。”護士說。
我們全家隨護士將父親推進了重症監護室。每個做過開顱手術的病人都要在重症監護室觀察幾天,有的重病號在裡面一呆就是幾十天。重症監護室的費用貴得驚人,不算用藥,每小時一百元,一天就是兩千四百元。
我試著撥通了樸素的電話。
“樸素,我是雷默,辛苦了,大恩不言謝。”
“雷默,你可真能捅詞兒,還大恩不言謝!”
樸素哈哈笑著走了過來。母親握著樸素的手,眼淚就流了下來。全家人不知道怎麼感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