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那些姑且不論。”葉英一拂袖,“菲菲說,他一度忘了過往,但後來又被你們喚醒。”
“不錯。”
“可為兄在巴蜀遇到他時,這人又失了記憶。”葉英想起裴元說過的話,“他手中的簫,既能療傷亦能殺人,可他原本使刀,究竟為何棄刀用簫?”
“明教上下都說是吞吳刀威力太大……”
“你信?”
“世上沒人比我了解他的刀法。”葉煒冷笑,“二十歲就能將柳家霸王刀法練至十五招的人,還會怕難以掌控不成?”
高手持利刃,只會遊刃有餘,斷斷沒有束之高閣的道理。
“那就是了。”葉英建議,“他放著柳浮雲的身份不要,非要當何方易,又改刀為簫,你不妨由此入手。”
“看來——”葉煒勾勾唇,“大哥都比我懂他,是我從未了解過這個人。”
“你是當局者迷罷了。”
“也許。”葉煒神色倦怠,“我根本就不該過問。”
人家想做啥就做啥,是生是死,跟他有什麼關係?他在梅莊一呆,外面怎麼樣誰知道呢。可是,人能欺人,而難以自欺——
他放不下他。
真的,一直都沒有放下過,即便相隔千里,遠在江南,也從未有一日或忘。也許,當年樂山大戰不分勝負,可是,他早就輸了。
半個月後,蜀地,渝州。
聽李承恩道完別後種種,楊寧不知不覺喝淨了一壺酒,他抹去嘴角的沫子,意猶未盡地又拍開了一壇封泥。
“然後呢?”
什麼然後?這小子當自己在聽書呢!李承恩皺眉,“我這不是回來跟你碰頭了。”
“就這麼走了啊……”楊寧打了個酒嗝。
“嗯。”李承恩自是略過了他與葉英那一夜,有些私密的事,還是兩個人舔嘗就好。
“大莊主不是說可以再趕製一批甲冑?”
“局勢到那個地步了麼?”李承恩淡淡道:“你我本來就沒有去下訂單,是有人暗中搞鬼罷了,現在,把牡丹看好了,帶到聖駕跟前最重要。”
“咱們何時回京?”怕人劫獄,天天在牢里守著妖人,楊寧悶都悶死了。
“先等軍師與雪陽的消息。”
楊寧盯著他不說話了。
李承恩察覺到他的眼神,抬起頭,“你在看什麼?”
“我覺得大統領這趟南下,似乎跟以前不太一樣。”令他也不由自主嚴肅起來。
“是麼?”
“我是個武夫,也說不出個一二三。”楊寧把剩下半罈子酒一飲而盡,“總之,若有需要楊寧的地方,隨時候命!”
李承恩正在猶豫,一隻鴿子落在窗邊,精神抖擻地抖了抖翅膀。楊寧把鴿子抓過來,拆下信筒展開一看,先是大笑,接著,笑容漸失。
“發生何事?”
“各路英雄紛紛前往蒼山洱海,連浩氣盟與惡人谷都有參與其中,加之雪陽帶兵督陣,軍師在內接應,南詔皇宮告捷。”
“是誰這麼大面子能將兩大陣營的人都引去南詔?”李承恩撫著下頜狐疑道。
“好像是從少林寺脫逃的血眼龍王蕭沙。”楊寧握了握桌邊的雪月槍,“此次南詔段氏、拳王皆為力挺南詔王而現身皇宮,可惜我沒能會上一會。”
“惡人穀穀主與浩氣盟首領都與蕭沙有仇,這就不奇怪了,還有呢……”李承恩把紙條拿過來看了看後面,“什麼?!”
“有人動作真快。”
原來,曹雪陽按李承恩的吩咐,特地派人前往白崖村請於誠節出來主持南詔大局,也好在眾人面前揭穿現任南詔王的野心。可派去的人撲了個空,村子裡全是死人,無一活口,顯然已被血洗殆盡。
“去把牡丹帶來。”
“統領?”
“恐怕他比誰都清楚是誰幹的好事。”李承恩不動聲色把手裡的紙條撕了個粉碎。
楊寧到地牢帶走牡丹,將他押至臨時落腳的客棧里。他守在外面,等了半個時辰,李承恩推開門,面無表情道:“走,回京。”
“長安還是……”
“洛陽。”算算日子,等他們回到東都,陛下正好會帶貴妃來賞花。
楊寧一聽立馬就去準備馬車,畢竟,讓牡丹騎馬太危險了,不如僱車夫還多了個人看顧。於是,一行四人抄近路往回趕。沿途顛簸,待到虎牢關時,曹雪陽的馬前卒也到了洛陽地界,大家都在茶棚打尖,是楊寧先注意到了他。
行過禮,小兵拱手道:“大統領,楊將軍,朱軍師與宣威將軍也已拔營。”
“此番可有損員?”密函提及的內容有限,戰場上一些細節還是要問當事人,這樣才好上呈天子,李承恩把玩著竹筷,邊問邊看坐在對面面無血色的牡丹。
小兵驕傲地拍拍胸膛,“有軍師在旁排兵布陣,那些南詔宮廷守衛不在話下!”頓了頓,“就是有一個人……”
李承恩與楊寧見他支支吾吾,不約而同道:“說!”
小兵左顧右盼,發現茶棚沒有閒雜人等,但兩位將軍的桌上還有一個不男不女的傢伙,故而連連咂舌。
李承恩示意楊寧看好牡丹,逕自帶小兵到煙塵古道邊說話,“現在可以講了。”
“大統領,這次動亂,我們在南詔皇宮裡還遇到一個人。”小兵咽了口口水,“他與惡人谷叛逃至南詔的三大惡人勾結在一起,誓要奪取天下。”
“誰?”
“南詔劍神——”
“是他?!”
當初幾大門派之首親赴屠龍大會,遭到暗算被擒於燭龍殿,只有他因公務耽擱不在其列,為了救人,李承恩在融天嶺會過這位南詔劍神,幸而被趕到的劍聖揭穿了真面目,那人,便是皇孫建寧王李倓。
無論如何,之前都是暗度陳倉,這堂而皇之出現在南詔皇宮,未免太過囂張。
“是……是的……”小兵被他的神情恫嚇住了。
“人呢?”
“與血眼龍王逃脫了……”小兵期期艾艾道:“軍師與宣威將軍都說,這件事牽涉太大,要儘快告知大統領。”
李承恩一陣煩亂,自手心泛濫的痛也在伺機發作。他深吸一口氣,儘量平復心緒,吩咐小兵先回天策府,自己則與楊寧入洛陽城,候旨面聖。
楊寧的意思是見了陛下直接告御狀。
李承恩覺得不妥,建寧王敢入南詔皇宮,肆無忌憚與天下英雄爭雄,必有他的底牌,在沒有弄清原委之前貿然上奏,只會打糙驚蛇。
街上人群熙攘,幾個下山的小和尚圍在一張榜文前竊竊私語。
楊寧瞥了一眼,臉色驟變。
“不錯。”
“可為兄在巴蜀遇到他時,這人又失了記憶。”葉英想起裴元說過的話,“他手中的簫,既能療傷亦能殺人,可他原本使刀,究竟為何棄刀用簫?”
“明教上下都說是吞吳刀威力太大……”
“你信?”
“世上沒人比我了解他的刀法。”葉煒冷笑,“二十歲就能將柳家霸王刀法練至十五招的人,還會怕難以掌控不成?”
高手持利刃,只會遊刃有餘,斷斷沒有束之高閣的道理。
“那就是了。”葉英建議,“他放著柳浮雲的身份不要,非要當何方易,又改刀為簫,你不妨由此入手。”
“看來——”葉煒勾勾唇,“大哥都比我懂他,是我從未了解過這個人。”
“你是當局者迷罷了。”
“也許。”葉煒神色倦怠,“我根本就不該過問。”
人家想做啥就做啥,是生是死,跟他有什麼關係?他在梅莊一呆,外面怎麼樣誰知道呢。可是,人能欺人,而難以自欺——
他放不下他。
真的,一直都沒有放下過,即便相隔千里,遠在江南,也從未有一日或忘。也許,當年樂山大戰不分勝負,可是,他早就輸了。
半個月後,蜀地,渝州。
聽李承恩道完別後種種,楊寧不知不覺喝淨了一壺酒,他抹去嘴角的沫子,意猶未盡地又拍開了一壇封泥。
“然後呢?”
什麼然後?這小子當自己在聽書呢!李承恩皺眉,“我這不是回來跟你碰頭了。”
“就這麼走了啊……”楊寧打了個酒嗝。
“嗯。”李承恩自是略過了他與葉英那一夜,有些私密的事,還是兩個人舔嘗就好。
“大莊主不是說可以再趕製一批甲冑?”
“局勢到那個地步了麼?”李承恩淡淡道:“你我本來就沒有去下訂單,是有人暗中搞鬼罷了,現在,把牡丹看好了,帶到聖駕跟前最重要。”
“咱們何時回京?”怕人劫獄,天天在牢里守著妖人,楊寧悶都悶死了。
“先等軍師與雪陽的消息。”
楊寧盯著他不說話了。
李承恩察覺到他的眼神,抬起頭,“你在看什麼?”
“我覺得大統領這趟南下,似乎跟以前不太一樣。”令他也不由自主嚴肅起來。
“是麼?”
“我是個武夫,也說不出個一二三。”楊寧把剩下半罈子酒一飲而盡,“總之,若有需要楊寧的地方,隨時候命!”
李承恩正在猶豫,一隻鴿子落在窗邊,精神抖擻地抖了抖翅膀。楊寧把鴿子抓過來,拆下信筒展開一看,先是大笑,接著,笑容漸失。
“發生何事?”
“各路英雄紛紛前往蒼山洱海,連浩氣盟與惡人谷都有參與其中,加之雪陽帶兵督陣,軍師在內接應,南詔皇宮告捷。”
“是誰這麼大面子能將兩大陣營的人都引去南詔?”李承恩撫著下頜狐疑道。
“好像是從少林寺脫逃的血眼龍王蕭沙。”楊寧握了握桌邊的雪月槍,“此次南詔段氏、拳王皆為力挺南詔王而現身皇宮,可惜我沒能會上一會。”
“惡人穀穀主與浩氣盟首領都與蕭沙有仇,這就不奇怪了,還有呢……”李承恩把紙條拿過來看了看後面,“什麼?!”
“有人動作真快。”
原來,曹雪陽按李承恩的吩咐,特地派人前往白崖村請於誠節出來主持南詔大局,也好在眾人面前揭穿現任南詔王的野心。可派去的人撲了個空,村子裡全是死人,無一活口,顯然已被血洗殆盡。
“去把牡丹帶來。”
“統領?”
“恐怕他比誰都清楚是誰幹的好事。”李承恩不動聲色把手裡的紙條撕了個粉碎。
楊寧到地牢帶走牡丹,將他押至臨時落腳的客棧里。他守在外面,等了半個時辰,李承恩推開門,面無表情道:“走,回京。”
“長安還是……”
“洛陽。”算算日子,等他們回到東都,陛下正好會帶貴妃來賞花。
楊寧一聽立馬就去準備馬車,畢竟,讓牡丹騎馬太危險了,不如僱車夫還多了個人看顧。於是,一行四人抄近路往回趕。沿途顛簸,待到虎牢關時,曹雪陽的馬前卒也到了洛陽地界,大家都在茶棚打尖,是楊寧先注意到了他。
行過禮,小兵拱手道:“大統領,楊將軍,朱軍師與宣威將軍也已拔營。”
“此番可有損員?”密函提及的內容有限,戰場上一些細節還是要問當事人,這樣才好上呈天子,李承恩把玩著竹筷,邊問邊看坐在對面面無血色的牡丹。
小兵驕傲地拍拍胸膛,“有軍師在旁排兵布陣,那些南詔宮廷守衛不在話下!”頓了頓,“就是有一個人……”
李承恩與楊寧見他支支吾吾,不約而同道:“說!”
小兵左顧右盼,發現茶棚沒有閒雜人等,但兩位將軍的桌上還有一個不男不女的傢伙,故而連連咂舌。
李承恩示意楊寧看好牡丹,逕自帶小兵到煙塵古道邊說話,“現在可以講了。”
“大統領,這次動亂,我們在南詔皇宮裡還遇到一個人。”小兵咽了口口水,“他與惡人谷叛逃至南詔的三大惡人勾結在一起,誓要奪取天下。”
“誰?”
“南詔劍神——”
“是他?!”
當初幾大門派之首親赴屠龍大會,遭到暗算被擒於燭龍殿,只有他因公務耽擱不在其列,為了救人,李承恩在融天嶺會過這位南詔劍神,幸而被趕到的劍聖揭穿了真面目,那人,便是皇孫建寧王李倓。
無論如何,之前都是暗度陳倉,這堂而皇之出現在南詔皇宮,未免太過囂張。
“是……是的……”小兵被他的神情恫嚇住了。
“人呢?”
“與血眼龍王逃脫了……”小兵期期艾艾道:“軍師與宣威將軍都說,這件事牽涉太大,要儘快告知大統領。”
李承恩一陣煩亂,自手心泛濫的痛也在伺機發作。他深吸一口氣,儘量平復心緒,吩咐小兵先回天策府,自己則與楊寧入洛陽城,候旨面聖。
楊寧的意思是見了陛下直接告御狀。
李承恩覺得不妥,建寧王敢入南詔皇宮,肆無忌憚與天下英雄爭雄,必有他的底牌,在沒有弄清原委之前貿然上奏,只會打糙驚蛇。
街上人群熙攘,幾個下山的小和尚圍在一張榜文前竊竊私語。
楊寧瞥了一眼,臉色驟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