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
他站在一個高台上,俯視著下面的人群,笑意輕蔑,用並不標準的漢語說:“我知道你們在想些什麼,大燕人,漢人,果然是有骨氣的。”
哎……大早上的把全城百姓聚起來談心麼?
“可我們已經贏了,甚至連你們的親王現在也在我們手裡,接下來我們還會攻下祁川,再攻下整個大燕國。”他在高台上踱著步子,目光始終不離人群,“無意義的抗議有什麼意思?”
離高台較近的一個書生模樣的人毫不給面子地啐了一口,逖沷一聲輕笑:“別這麼大脾氣。你們大燕國前些年不是也剛動亂過?江山不是也差點易了主?那麼有朝一日換做我們靳頃人為帝,有什麼差別?”
不想那書生笑得更是輕蔑,冷然朗聲回了一句:“皇位之爭乃我漢家內事,與蠻夷何干!”
這氣勢……我簡直想拍手稱快。
“漢家內事。”逖沷笑睇著他,玩味著他的話,“漢族,華夏。我讀過你們的《左傳》,上面是怎麼說的?”他咂了咂嘴,繼道,“哦,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是不是?”
我翻翻白眼:這到底是要說什麼?大早上把全城百姓聚起來聊我華夏著作?
逖沷的神色陡然森寒可怖:“那麼,我若毀了你們的‘服章之美’和‘禮儀之大’,你們便與靳頃人沒有差別了。”
昭泊衛衍神色一凜,我扯著嘴角道:“神邏輯,想得美。”
昭泊一嘆:“你想得太簡單了,時隔六十餘年而已,狼原百姓已然忘了華夏尚有民族衣冠。”
鎖香樓外面的生意大多是昭泊去做,加之我實在懶得可以,搜尋各地獨特香料的事也都無恥地推給了他,於是他幾乎走遍了大燕及周邊的每一處,我卻哪都沒去過,對於已被外族占領的狼原更毫無了解。可若說僅隔六十多年,狼原地區的百姓就全然忘了華夏有民族衣冠,這也太誇張了,怎麼可能做到?難不成靳頃人掌握了我鎖香樓的記憶提煉技術?
開什麼玩笑……
.
那天逖沷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舉動,卻是朝著先前熙親王的那個小院去了,我們跟著他進了院子。相隔幾日,院內已與當初截然不同,滿院的靳頃士兵把守。一縷輕輕的琴音飄出,這曲子我已聽得熟了,《秦風·無衣》。
逖沷推開書房的門,熙親王背對著他而坐。雖是被俘,他仍是衣冠齊整,聽到門響仍是端坐不動,全然沒有轉身或者起身的意思,好像是在看著什麼出神。
“熙親王殿下。”逖沷站了一會兒,開了口,“我有事要和你商量。”
熙親王身旁霖謠撫琴的雙手嘎然停住,聲音清亮但沒有絲毫溫度:“汗王,今晨的事我們聽說了,你若想讓殿下去說服全城百姓著你靳頃服飾、行你靳頃禮儀,現在便可回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這裡是阿簫的宮斗新坑求支持~~【文案】身在奴籍八年,眼看就要嫁人為妻。孰料一夜變故生,她成了天子宮嬪。這不是她選的路,但她只能毅然走下去。後宮的日子,註定是一條血路,為了這樣或那樣的目的,這裡的每個人都在爭、都在斗,每個人,都想博盡帝王寵……
☆、歸國謠·終章
逖沷面上生出的怒意轉瞬被笑容覆蓋,似全然沒聽到霖謠的話:“殿下,你們漢人有句話叫‘識時務者為俊傑’。”
熙親王微偏了偏頭:“是,但我們還有句話叫‘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逖沷笑問:“你覺得自己是‘匹夫’?”
……什麼理解能力!沒文化真可怕!重點不對啊汗王!
我繞到熙親王面前想看看他有沒有露出嘲笑的神情,很遺憾他表情沒有任何變化,親王殿下好定力!
熙親王的聲音輕描淡寫:“如此大事,若連匹夫也有責,那麼身為王侯將相更有責。汗王覺得,我會賣國求榮?”
“用不了太久,整個祁川乃至大燕就都是靳頃的了,殿下不過順應時局而已,何來賣國求榮?”逖沷強壓怒氣循循善誘。
熙親王終於顯了笑意,反問他:“你當真以為,你能攻下大燕?”短短一停,“我倒是真想看一看,你如何同已達祁川的百萬精兵相拼。”
“你……”逖沷陡然意識到自己原是落在了局中,虧得他還在這自以為是的要熙親王為他做事,殊不知熙親王已保住了祁川余城,當即氣結,“你竟敢……”
“兵不厭詐。”熙親王的聲音溫和得不像在面對敵人,“汗王也讀過些漢人的書,怎麼‘丟卒保車’的意思汗王不懂?”
逖沷的手已然扣在了腰間短刀上,估計熙親王再刺激他一句他就要殺之而後快了,卻生生地忍了下來,放下的手緊攥著拳:“你不怕死?”
“能以一死換得大燕餘地平安,何懼?”他伸出手,搭在霖謠手上,目光溫存,“女子尚且不懼,弗樺七尺男兒,何懼?”
煉了這許多憶香,男女之間各種各樣的感情見得多了,像紀雲翟那般痴情的有,閔素兒那樣說不清道不明的也有,可熙親王與霖謠目下的感情……我卻看不懂。
此前我以為這是戰火紛飛中的惺惺相惜,可熙親王在道出這句剛毅之語的同時,看著霖謠的雙眼,流露出的是滿滿的憐愛。
矛盾又自然。
不是“一見鍾情”也不是“青梅竹馬”,他們的感情,始於民族大義,明明是悲壯的,卻又柔情似水,太複雜太難懂。
可以算作|愛情麼?我不知道。
熙親王的手伸向案下,我站在他正面,看到他悄悄握住了一把匕首,但當年在他背後的逖沷是看不到的。我一時以為他要和逖沷同歸於盡,看了看汗王身邊的幾個彪形大漢不禁心裡嘀咕這事不靠譜。他垂眸看著那把匕首,淡道:“這一戰,確是你贏了。我早知癸城守不住,我就在這看著,看你有多大能耐征服大燕,征服我千年華夏。”他再度看向霖謠,目中有無奈有不舍,“如若來生生於太平之世,弗樺定娶卿為妻。”
戰火紛飛,刀光劍影,此時的生死之約可算是愛情麼?我不知道。
寒光倏爾一閃,匕首划過頸間,鮮血淋灑了一桌子,鮮紅一片。
熙親王做出的最後一件事,是用最後一口氣將匕首狠插於案上,手緊握不松,氣絕後仍身形未動不倒。
我忽然明白他為何一直背對著逖沷而坐,他所面對的方向,是東面,是錦都所在的方位,是大燕的萬里江山。他仍睜著眼,眸中光澤逐漸暗淡,明明頸下便是淋漓鮮血,可我這樣看著他卻不覺得害怕,只生悽愴。
霖謠滯了半晌,看著已無氣息的他,神色恍惚,手指輕撩過七弦,悽然一笑:“殿下何必再強求來生呢?阿霖此生已無憾了。”
她抬頭看向逖沷,眼中憤怒與恨意迸發,聲音緩慢有力:“我與殿下就在這兒看著,看看你們這些豺狼虎豹究竟有多大能耐!”
同是手起刀落,半點不帶猶豫地刺入心臟,大紅的上襦很快蘊出一片暗色,她的身子倒在琴上,琴弦一聲低鳴,帶著嘲諷與不屈。
至此,我們要看的記憶大約是差不多了。兩條英魂亡於此,癸城記住了這一切,經久不散,到了外人眼裡就成了冤魂縈繞,無人敢來此居住。
.
我低估了靳頃人。
就如同當年的熙親王低估了靳頃人。
準確點說,是熙親王以君子之心度了靳頃人之腹。他以為靳頃人占了此城便是終結,卻沒想到他的以死明志和全城百姓的不屈服造成了何樣的後果。
熙親王殉國的第二日,逖沷下了一道死令:三日之內,全城百姓須改換靳頃服飾,不從者斬。
幾個時辰後,又補充了一句:“一人不從全家斬。”
六十多年後的我們,在逖沷房中聽得瞠目結舌,這是什麼治國方法?
在這慘無人道的命令傳出的同時,熙親王殉國的消息不脛而走,全城憤慨之時,逖沷的決定再度令我們瞠目結舌:他竟下令將熙親王與霖謠的遺體高懸於城門之上,以此震懾全城百姓。
適得其反,癸城百姓們怒了……
這些手無寸鐵的人,趁夜搶下二人遺體,更有數十人拼死闖出癸城,將二人護送去幾十里外駐紮的軍營。
我看著當年的這些景象,驚心動魄之餘,心中略感寬慰,他們可算是得了安葬。
.
不過……俗話說:“不要以自己的三觀衡量別人的下限。”
昭泊:“這誰說的俗話?”
哎……大早上的把全城百姓聚起來談心麼?
“可我們已經贏了,甚至連你們的親王現在也在我們手裡,接下來我們還會攻下祁川,再攻下整個大燕國。”他在高台上踱著步子,目光始終不離人群,“無意義的抗議有什麼意思?”
離高台較近的一個書生模樣的人毫不給面子地啐了一口,逖沷一聲輕笑:“別這麼大脾氣。你們大燕國前些年不是也剛動亂過?江山不是也差點易了主?那麼有朝一日換做我們靳頃人為帝,有什麼差別?”
不想那書生笑得更是輕蔑,冷然朗聲回了一句:“皇位之爭乃我漢家內事,與蠻夷何干!”
這氣勢……我簡直想拍手稱快。
“漢家內事。”逖沷笑睇著他,玩味著他的話,“漢族,華夏。我讀過你們的《左傳》,上面是怎麼說的?”他咂了咂嘴,繼道,“哦,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是不是?”
我翻翻白眼:這到底是要說什麼?大早上把全城百姓聚起來聊我華夏著作?
逖沷的神色陡然森寒可怖:“那麼,我若毀了你們的‘服章之美’和‘禮儀之大’,你們便與靳頃人沒有差別了。”
昭泊衛衍神色一凜,我扯著嘴角道:“神邏輯,想得美。”
昭泊一嘆:“你想得太簡單了,時隔六十餘年而已,狼原百姓已然忘了華夏尚有民族衣冠。”
鎖香樓外面的生意大多是昭泊去做,加之我實在懶得可以,搜尋各地獨特香料的事也都無恥地推給了他,於是他幾乎走遍了大燕及周邊的每一處,我卻哪都沒去過,對於已被外族占領的狼原更毫無了解。可若說僅隔六十多年,狼原地區的百姓就全然忘了華夏有民族衣冠,這也太誇張了,怎麼可能做到?難不成靳頃人掌握了我鎖香樓的記憶提煉技術?
開什麼玩笑……
.
那天逖沷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舉動,卻是朝著先前熙親王的那個小院去了,我們跟著他進了院子。相隔幾日,院內已與當初截然不同,滿院的靳頃士兵把守。一縷輕輕的琴音飄出,這曲子我已聽得熟了,《秦風·無衣》。
逖沷推開書房的門,熙親王背對著他而坐。雖是被俘,他仍是衣冠齊整,聽到門響仍是端坐不動,全然沒有轉身或者起身的意思,好像是在看著什麼出神。
“熙親王殿下。”逖沷站了一會兒,開了口,“我有事要和你商量。”
熙親王身旁霖謠撫琴的雙手嘎然停住,聲音清亮但沒有絲毫溫度:“汗王,今晨的事我們聽說了,你若想讓殿下去說服全城百姓著你靳頃服飾、行你靳頃禮儀,現在便可回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這裡是阿簫的宮斗新坑求支持~~【文案】身在奴籍八年,眼看就要嫁人為妻。孰料一夜變故生,她成了天子宮嬪。這不是她選的路,但她只能毅然走下去。後宮的日子,註定是一條血路,為了這樣或那樣的目的,這裡的每個人都在爭、都在斗,每個人,都想博盡帝王寵……
☆、歸國謠·終章
逖沷面上生出的怒意轉瞬被笑容覆蓋,似全然沒聽到霖謠的話:“殿下,你們漢人有句話叫‘識時務者為俊傑’。”
熙親王微偏了偏頭:“是,但我們還有句話叫‘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逖沷笑問:“你覺得自己是‘匹夫’?”
……什麼理解能力!沒文化真可怕!重點不對啊汗王!
我繞到熙親王面前想看看他有沒有露出嘲笑的神情,很遺憾他表情沒有任何變化,親王殿下好定力!
熙親王的聲音輕描淡寫:“如此大事,若連匹夫也有責,那麼身為王侯將相更有責。汗王覺得,我會賣國求榮?”
“用不了太久,整個祁川乃至大燕就都是靳頃的了,殿下不過順應時局而已,何來賣國求榮?”逖沷強壓怒氣循循善誘。
熙親王終於顯了笑意,反問他:“你當真以為,你能攻下大燕?”短短一停,“我倒是真想看一看,你如何同已達祁川的百萬精兵相拼。”
“你……”逖沷陡然意識到自己原是落在了局中,虧得他還在這自以為是的要熙親王為他做事,殊不知熙親王已保住了祁川余城,當即氣結,“你竟敢……”
“兵不厭詐。”熙親王的聲音溫和得不像在面對敵人,“汗王也讀過些漢人的書,怎麼‘丟卒保車’的意思汗王不懂?”
逖沷的手已然扣在了腰間短刀上,估計熙親王再刺激他一句他就要殺之而後快了,卻生生地忍了下來,放下的手緊攥著拳:“你不怕死?”
“能以一死換得大燕餘地平安,何懼?”他伸出手,搭在霖謠手上,目光溫存,“女子尚且不懼,弗樺七尺男兒,何懼?”
煉了這許多憶香,男女之間各種各樣的感情見得多了,像紀雲翟那般痴情的有,閔素兒那樣說不清道不明的也有,可熙親王與霖謠目下的感情……我卻看不懂。
此前我以為這是戰火紛飛中的惺惺相惜,可熙親王在道出這句剛毅之語的同時,看著霖謠的雙眼,流露出的是滿滿的憐愛。
矛盾又自然。
不是“一見鍾情”也不是“青梅竹馬”,他們的感情,始於民族大義,明明是悲壯的,卻又柔情似水,太複雜太難懂。
可以算作|愛情麼?我不知道。
熙親王的手伸向案下,我站在他正面,看到他悄悄握住了一把匕首,但當年在他背後的逖沷是看不到的。我一時以為他要和逖沷同歸於盡,看了看汗王身邊的幾個彪形大漢不禁心裡嘀咕這事不靠譜。他垂眸看著那把匕首,淡道:“這一戰,確是你贏了。我早知癸城守不住,我就在這看著,看你有多大能耐征服大燕,征服我千年華夏。”他再度看向霖謠,目中有無奈有不舍,“如若來生生於太平之世,弗樺定娶卿為妻。”
戰火紛飛,刀光劍影,此時的生死之約可算是愛情麼?我不知道。
寒光倏爾一閃,匕首划過頸間,鮮血淋灑了一桌子,鮮紅一片。
熙親王做出的最後一件事,是用最後一口氣將匕首狠插於案上,手緊握不松,氣絕後仍身形未動不倒。
我忽然明白他為何一直背對著逖沷而坐,他所面對的方向,是東面,是錦都所在的方位,是大燕的萬里江山。他仍睜著眼,眸中光澤逐漸暗淡,明明頸下便是淋漓鮮血,可我這樣看著他卻不覺得害怕,只生悽愴。
霖謠滯了半晌,看著已無氣息的他,神色恍惚,手指輕撩過七弦,悽然一笑:“殿下何必再強求來生呢?阿霖此生已無憾了。”
她抬頭看向逖沷,眼中憤怒與恨意迸發,聲音緩慢有力:“我與殿下就在這兒看著,看看你們這些豺狼虎豹究竟有多大能耐!”
同是手起刀落,半點不帶猶豫地刺入心臟,大紅的上襦很快蘊出一片暗色,她的身子倒在琴上,琴弦一聲低鳴,帶著嘲諷與不屈。
至此,我們要看的記憶大約是差不多了。兩條英魂亡於此,癸城記住了這一切,經久不散,到了外人眼裡就成了冤魂縈繞,無人敢來此居住。
.
我低估了靳頃人。
就如同當年的熙親王低估了靳頃人。
準確點說,是熙親王以君子之心度了靳頃人之腹。他以為靳頃人占了此城便是終結,卻沒想到他的以死明志和全城百姓的不屈服造成了何樣的後果。
熙親王殉國的第二日,逖沷下了一道死令:三日之內,全城百姓須改換靳頃服飾,不從者斬。
幾個時辰後,又補充了一句:“一人不從全家斬。”
六十多年後的我們,在逖沷房中聽得瞠目結舌,這是什麼治國方法?
在這慘無人道的命令傳出的同時,熙親王殉國的消息不脛而走,全城憤慨之時,逖沷的決定再度令我們瞠目結舌:他竟下令將熙親王與霖謠的遺體高懸於城門之上,以此震懾全城百姓。
適得其反,癸城百姓們怒了……
這些手無寸鐵的人,趁夜搶下二人遺體,更有數十人拼死闖出癸城,將二人護送去幾十里外駐紮的軍營。
我看著當年的這些景象,驚心動魄之餘,心中略感寬慰,他們可算是得了安葬。
.
不過……俗話說:“不要以自己的三觀衡量別人的下限。”
昭泊:“這誰說的俗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