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
朝廷平叛大軍在衢州修整了三日,方才壓著順王回返京都。此時附議順王起兵靖難的藩王們或束手就擒,或戰死沙場。
承啟帝待看到被大軍押回京中的手下敗將們,心中著實膩歪的很。可是為了一世英名不被後世史官罵成弒親殺弟兄之人,面上卻又不能做的太絕,最後只能將人待到朝上,疾言厲色的叱罵一番,褫奪了諸位藩王的封號,貶為庶民,卻又都圈養在京中,錦衣玉食的招待著。只在府外命重兵把守,不許他們出來閒逛,也不許外人無詔入府探視。
至於空下來的那些封地,承啟帝也不再分封諸王,而是派了心腹臣子去各州縣接手,且將軍、政大權分開,自此以後,軍不問政,政不問軍。
眾位朝臣眼見如此,皆心如明鏡。知道承啟帝口上雖沒有提出削藩,其一舉一動皆是衝著削藩去的。自此以後,只怕這些州縣軍、政大權盡皆歸入朝廷。承啟帝也再不是那個初初登基,遇事且要看內閣臉色,自己做不得半點兒主的小皇帝了。
而這位獨攬大權的承啟帝在平定叛亂之後的第一件事,卻是以皇貴妃洪氏性情淑婉,德才兼備,為皇室綿延血脈,誕子有功為由,將皇貴妃洪氏封為皇后。
封后大典便設在八月十五中秋之節。除此之外,承啟帝更是不顧宮規祖制,旨意要在封后大典上行椒房之禮,算是補給洪芫一個婚禮。
此事一經傳開,朝中固守舊例的老臣們自然上折反對,然承啟帝與東西兩宮太后強力要求,如今朝中勢力大漲的仁宗舊臣並軍方亦不置可否,反而嘖嘖有興的議論其該如何操辦帝後的婚禮來,諸位老臣眼見如此,也都無可奈何了。
何況承啟帝又明言,如今天下初定能夠,百廢俱興,他也不想將婚事操辦的太過鋪張。皇貴妃更是諫言兩位太后,說皇帝體恤朝臣百姓,她身為皇后,也該同皇帝同氣連枝,所以請兩位太后准許她將祖制規定的籌辦婚禮的銀子撥出一半來賑濟天下,籌備軍餉。下剩的用以籌辦封后大典與帝後婚禮。至於這儀式是鋪張還是簡樸,她半點兒也不在意。
“臣妾只要能永遠陪伴在陛下身邊就好。”
兩宮太后與滿朝文武都沒有想到皇貴妃竟然如此深明大義,怪不得承啟帝執意要她為後,並且多年只鍾情於她一人。兩宮太后見了,更是感念皇后的心思,立時下了懿旨,吩咐籌辦婚禮和封后大典的禮部按照皇貴妃的意思行事。
承啟帝知道了,更是大為讚賞。為表自己對皇后的滿意和支持,承啟帝更是金口玉言,宣布在帝後大婚,封后大典之日要放三千宮女出宮嫁人。且名言今後宮中婢女,年過二十五歲者皆可放出宮外,很不必老死宮中。
消息一經傳開,朝野盡皆稱讚陛下仁德寬厚,乃不世出之明君。縱使這一年的封后大典與帝後婚禮操辦的十分簡樸——皇帝的聘禮只有十萬兩銀子,皇后的嫁妝只有十萬兩銀子,一應酒席人力調度加起來,總共也不過四十萬兩的使用。堪稱歷史上最為簡樸的帝王婚禮和封后大典。
然而直到本朝覆滅,另立新朝之時,廟堂士林天下百姓亦對此事津津樂道。因為除承啟帝與宣德皇后之外,這世間再無另一對帝後肯將自己籌備婚禮的銀子拿出來捐贈天下……
承啟帝與宣德皇后的仁德之名,仍是因此名垂青史。
第六十章
封后大典過後沒多久,便是洪茅與岑妙顏的成婚之日。作為洪茅的親妹妹以及岑妙顏的閨中密友,洪萱尚在六月十七岑家送嫁妝這一日,到岑府給岑妙顏添妝。
同去的還有京中相熟人家的女孩兒,姊妹之間攬著手親親熱熱的說笑了一句,不知是誰促狹,竟提了洪萱的親事來打趣。
世人皆知,洪萱要嫁之人乃三千御林軍統領衛霖。其人少年才俊,手握重權,功勳表彰,深得皇帝信賴。其父更因平叛有功,被聖上連升三級,如今且任著耳畔驃騎大將軍,管轄著京畿大營五萬兵馬。
父子皆掌權,兩人的兵力合起來簡直能攻打京城了。承啟帝居然如此信任衛家父子,也不知道信任的究竟是衛家父子,還是皇后洪芫與外戚洪氏。
不過不論怎麼說,世人原先還以衛家的門第不高,而遺憾洪萱的親事論低了,這會子卻有志一同的羨慕起洪萱的際遇來。
而洪萱是後世穿越來的,自然也不將眾人含蓄靦腆的打趣放在眼裡。就著眾人的話頭說笑了一回,少不得又借婚嫁之事打趣諸人。眾姊妹們見狀,或有啐她胡沁的,或有羞澀靦腆的低頭不語的。唯有岑妙顏的表姐邵瓊芳面上一片黯淡之色。竟趁著眾人不注意,躲了出去。洪萱一時莫名,又礙於今日是岑妙顏的好日子,倒不好開口問的。
還是岑妙顏背著眾人的時候悄悄同洪萱說明了,原來邵瓊芳之前定下的人家就是吳閣老的得意門生。如今吳閣老因通敵之事全家被流放,那位得意門生也因此受了牽連。邵瓊芳的父母兄弟眼見那戶人家敗落了,竟不顧兩家已經交換了庚帖八字小定之禮,強逼著那戶人家退親了。
那戶人家原就落魄了,門第比不得邵家。卻沒想到邵家竟然如此無恥,要說兩家當初定下親事,還是邵家圖了那戶人家的富貴權勢,巴巴兒地自個兒湊上去的。為著能同那家結親,還託了昕王世子妃岑妙黛保媒。豈料到了最後,竟然又為著富貴權勢退了親,還讓岑妙黛這個媒人做了蠟。因此岑妙顏面上無光,也遷怒起邵家,連帶著對邵瓊芳也沒個好臉色。
諸如今日岑妙顏添妝之喜,岑妙黛原不想通知邵家的。還是岑父岑母顧念著兩家是親戚,這才給邵家下了帖子。只是邵家諸人來是來了,岑家卻也不曾熱絡招待。就連岑妙顏,雖性格溫柔靦腆,也看不慣邵家如此勢利。更何況今日往來道喜的姊妹甚多,岑妙顏身為主人家,也沒有精力去照管邵瓊芳。
洪萱聽了這一番原委,也不好說些什麼。只是感嘆邵瓊芳今年都十九歲了,倘或放在後世,十九歲恰是青春年華,便是二十九歲不嫁人也沒什麼。可這會子的姑娘到了十九歲還沒嫁出去,再往後議論親事,門第相對的人家恐怕沒有那麼些適齡的優秀子弟,說不得要往大一倍的繼室續弦上使勁兒了。
何況以邵家父母的行事,挑女婿只看門第前程,這樣的局面更是必然的。
只是不論洪萱如何唏噓,這也是旁人的家事了。
次日乃是洪岑兩府成婚的正日子。兩府人丁賓客熱熱鬧鬧的混了一整日,如何迎親送親,如何拜天地父母,如何飲宴吃酒,如何鬧洞房……種種熱鬧自不必細說。
且說洪茅的婚事過了之後,便是衛霖與洪萱的婚事。
如今衛家因平叛有功,不但封侯賞爵,官升三級,更簡在帝心,深得陛下器重。兩家的門第根基也不似當年的相差懸殊。兩家父母更是對這一門親事無比滿意,再挑不出一點兒不好的。
因此便請了孫太后做媒人,下懿旨為兩家賜婚。其後便是小定大定請期……最後便定下了八月十八這一日成親。
洪家為了給洪萱籌備嫁妝,更是使出了十二分的力氣。按照洪賦夫婦的想法,男孩兒要窮養,女孩兒要富養的。所以當日洪茅娶妻,洪家的聘禮雖然也有十萬兩,但如今洪賦嫁女,給洪萱置辦的嫁妝卻幾乎挖空了半個洪家大房。不但是洪賦夫妻捨得給女兒辦嫁妝,便是宮中的孫太后周太后並皇后洪芫,也因為喜愛洪萱的為人,特地賞了不少好東西給洪萱添妝,承啟帝更是御筆一揮,將給洪萱置辦嫁妝的事情交給了玉沉辦理,明言從皇帝內庫里取出黃金一千兩,給洪萱添妝。而且還從內庫里取了一套紫檀木家具更是價值連城。別的且不提,光是一架三進的千工拔步床便耗費了三百工匠一年半年的時間才製作完成。原是先朝某為老太后的陪嫁。如今白放在內庫里吃灰,承啟帝索性給了洪萱添妝。
眼見宮中貴人出手如此大方,與洪家交好的功勳仕宦之家在給洪萱添妝時也都預備了豐厚的添妝禮,這些添妝再加上洪萱之前的嫁妝,林林總總加起來也足足有三十萬兩之巨。
到了曬妝那一日,長長的十里紅妝從理國公府抬到衛家的忠晉侯府,竟然足足抬了一整天,從日落抬到天黑才完事。京中諸人眼見如此盛事,少不得嘖嘖稱奇,這一幕場景直到十多年後,誰家姑娘送嫁妝的時候,仍舊有人提起。
次日乃是成婚的正日子,洪萱起身洗漱後,便有全福娘子來給梳妝梳頭。洪萱的京中閨蜜們也都早早的便過來陪著洪萱。
沒過多久,便聽外面起鬨說新姑爺催妝來了。眾人眼見著外頭將將發亮的天色,少不得一陣調笑,只說衛霖“太心急了”。口內促狹,心底卻十分羨慕洪萱和衛霖的感情深厚。只因成婚之日,雖有吉時,可夫家迎親催妝的隊伍來的越早,便是對新娘子越加看重。如今衛霖天才亮便帶著眾人來催妝,顯見的是對洪萱多滿意了。
只是眾人心裡雖羨慕,口內卻愈發的打趣起來。幾十個姑娘站在內院兒亂嚷著,直叫這要好生為難眾人才是。
那外頭因等著吉時,果然想法設法的刁難眾人。衛霖光是催妝詩都念了不下百首。還好他師承洪賦,準備充分,且跟來迎親的儐相們都有真材實料,這才不難於此。
一時近了吉時,衛霖又大把的散了紅包。那守在門上的人才抽了門栓,略開了一條fèng。衛霖等人早已擠了進來,一路直往洪萱備嫁的內院兒闖。
內院兒的姑娘們也都命人堵了門,自己等人卻悄悄藏在房內,說了無數條刁難人的要求,又讓洪萱出了幾個難題,眼見吉時已到,這才開門放行。
洪萱被扶著進了正堂拜別老夫人楊氏並父母,孫氏叮囑了一些孝順公婆相夫教子的話,便由洪茅背著洪萱上了花轎。
花轎一路顫顫巍巍的被抬到衛家,又是一番拜天地之禮,繁瑣至極不需多說。洪萱都覺著自己已經乏累的不行了。只聽見一聲“送入洞房”這才鬆了一口氣。
進了洞房以後,又是掀蓋頭飲合卺酒吃餃子的好一番鬧騰。次後又是晚宴上認親,直到過了晚宴,才能回到新房內真正歇息。
丫鬟婆子們服侍著兩人寬衣卸妝,洗漱已畢,全都退出去了。只剩下兩個人坐在床邊羞羞答答的說了幾句話,衛霖便道:“時候不早了,我們也安置罷。”
一壁說著,一壁起身放下床帳,擁著洪萱躺了下來。
前世今生兩輩子都沒這經驗的洪萱只覺著一顆心嚇得蹦蹦直跳,待衛霖湊上來時,洪萱只覺著一股陽剛至極的氣息撲面而來。洪萱登時嚇得屏息凝神,不敢呼吸。
承啟帝待看到被大軍押回京中的手下敗將們,心中著實膩歪的很。可是為了一世英名不被後世史官罵成弒親殺弟兄之人,面上卻又不能做的太絕,最後只能將人待到朝上,疾言厲色的叱罵一番,褫奪了諸位藩王的封號,貶為庶民,卻又都圈養在京中,錦衣玉食的招待著。只在府外命重兵把守,不許他們出來閒逛,也不許外人無詔入府探視。
至於空下來的那些封地,承啟帝也不再分封諸王,而是派了心腹臣子去各州縣接手,且將軍、政大權分開,自此以後,軍不問政,政不問軍。
眾位朝臣眼見如此,皆心如明鏡。知道承啟帝口上雖沒有提出削藩,其一舉一動皆是衝著削藩去的。自此以後,只怕這些州縣軍、政大權盡皆歸入朝廷。承啟帝也再不是那個初初登基,遇事且要看內閣臉色,自己做不得半點兒主的小皇帝了。
而這位獨攬大權的承啟帝在平定叛亂之後的第一件事,卻是以皇貴妃洪氏性情淑婉,德才兼備,為皇室綿延血脈,誕子有功為由,將皇貴妃洪氏封為皇后。
封后大典便設在八月十五中秋之節。除此之外,承啟帝更是不顧宮規祖制,旨意要在封后大典上行椒房之禮,算是補給洪芫一個婚禮。
此事一經傳開,朝中固守舊例的老臣們自然上折反對,然承啟帝與東西兩宮太后強力要求,如今朝中勢力大漲的仁宗舊臣並軍方亦不置可否,反而嘖嘖有興的議論其該如何操辦帝後的婚禮來,諸位老臣眼見如此,也都無可奈何了。
何況承啟帝又明言,如今天下初定能夠,百廢俱興,他也不想將婚事操辦的太過鋪張。皇貴妃更是諫言兩位太后,說皇帝體恤朝臣百姓,她身為皇后,也該同皇帝同氣連枝,所以請兩位太后准許她將祖制規定的籌辦婚禮的銀子撥出一半來賑濟天下,籌備軍餉。下剩的用以籌辦封后大典與帝後婚禮。至於這儀式是鋪張還是簡樸,她半點兒也不在意。
“臣妾只要能永遠陪伴在陛下身邊就好。”
兩宮太后與滿朝文武都沒有想到皇貴妃竟然如此深明大義,怪不得承啟帝執意要她為後,並且多年只鍾情於她一人。兩宮太后見了,更是感念皇后的心思,立時下了懿旨,吩咐籌辦婚禮和封后大典的禮部按照皇貴妃的意思行事。
承啟帝知道了,更是大為讚賞。為表自己對皇后的滿意和支持,承啟帝更是金口玉言,宣布在帝後大婚,封后大典之日要放三千宮女出宮嫁人。且名言今後宮中婢女,年過二十五歲者皆可放出宮外,很不必老死宮中。
消息一經傳開,朝野盡皆稱讚陛下仁德寬厚,乃不世出之明君。縱使這一年的封后大典與帝後婚禮操辦的十分簡樸——皇帝的聘禮只有十萬兩銀子,皇后的嫁妝只有十萬兩銀子,一應酒席人力調度加起來,總共也不過四十萬兩的使用。堪稱歷史上最為簡樸的帝王婚禮和封后大典。
然而直到本朝覆滅,另立新朝之時,廟堂士林天下百姓亦對此事津津樂道。因為除承啟帝與宣德皇后之外,這世間再無另一對帝後肯將自己籌備婚禮的銀子拿出來捐贈天下……
承啟帝與宣德皇后的仁德之名,仍是因此名垂青史。
第六十章
封后大典過後沒多久,便是洪茅與岑妙顏的成婚之日。作為洪茅的親妹妹以及岑妙顏的閨中密友,洪萱尚在六月十七岑家送嫁妝這一日,到岑府給岑妙顏添妝。
同去的還有京中相熟人家的女孩兒,姊妹之間攬著手親親熱熱的說笑了一句,不知是誰促狹,竟提了洪萱的親事來打趣。
世人皆知,洪萱要嫁之人乃三千御林軍統領衛霖。其人少年才俊,手握重權,功勳表彰,深得皇帝信賴。其父更因平叛有功,被聖上連升三級,如今且任著耳畔驃騎大將軍,管轄著京畿大營五萬兵馬。
父子皆掌權,兩人的兵力合起來簡直能攻打京城了。承啟帝居然如此信任衛家父子,也不知道信任的究竟是衛家父子,還是皇后洪芫與外戚洪氏。
不過不論怎麼說,世人原先還以衛家的門第不高,而遺憾洪萱的親事論低了,這會子卻有志一同的羨慕起洪萱的際遇來。
而洪萱是後世穿越來的,自然也不將眾人含蓄靦腆的打趣放在眼裡。就著眾人的話頭說笑了一回,少不得又借婚嫁之事打趣諸人。眾姊妹們見狀,或有啐她胡沁的,或有羞澀靦腆的低頭不語的。唯有岑妙顏的表姐邵瓊芳面上一片黯淡之色。竟趁著眾人不注意,躲了出去。洪萱一時莫名,又礙於今日是岑妙顏的好日子,倒不好開口問的。
還是岑妙顏背著眾人的時候悄悄同洪萱說明了,原來邵瓊芳之前定下的人家就是吳閣老的得意門生。如今吳閣老因通敵之事全家被流放,那位得意門生也因此受了牽連。邵瓊芳的父母兄弟眼見那戶人家敗落了,竟不顧兩家已經交換了庚帖八字小定之禮,強逼著那戶人家退親了。
那戶人家原就落魄了,門第比不得邵家。卻沒想到邵家竟然如此無恥,要說兩家當初定下親事,還是邵家圖了那戶人家的富貴權勢,巴巴兒地自個兒湊上去的。為著能同那家結親,還託了昕王世子妃岑妙黛保媒。豈料到了最後,竟然又為著富貴權勢退了親,還讓岑妙黛這個媒人做了蠟。因此岑妙顏面上無光,也遷怒起邵家,連帶著對邵瓊芳也沒個好臉色。
諸如今日岑妙顏添妝之喜,岑妙黛原不想通知邵家的。還是岑父岑母顧念著兩家是親戚,這才給邵家下了帖子。只是邵家諸人來是來了,岑家卻也不曾熱絡招待。就連岑妙顏,雖性格溫柔靦腆,也看不慣邵家如此勢利。更何況今日往來道喜的姊妹甚多,岑妙顏身為主人家,也沒有精力去照管邵瓊芳。
洪萱聽了這一番原委,也不好說些什麼。只是感嘆邵瓊芳今年都十九歲了,倘或放在後世,十九歲恰是青春年華,便是二十九歲不嫁人也沒什麼。可這會子的姑娘到了十九歲還沒嫁出去,再往後議論親事,門第相對的人家恐怕沒有那麼些適齡的優秀子弟,說不得要往大一倍的繼室續弦上使勁兒了。
何況以邵家父母的行事,挑女婿只看門第前程,這樣的局面更是必然的。
只是不論洪萱如何唏噓,這也是旁人的家事了。
次日乃是洪岑兩府成婚的正日子。兩府人丁賓客熱熱鬧鬧的混了一整日,如何迎親送親,如何拜天地父母,如何飲宴吃酒,如何鬧洞房……種種熱鬧自不必細說。
且說洪茅的婚事過了之後,便是衛霖與洪萱的婚事。
如今衛家因平叛有功,不但封侯賞爵,官升三級,更簡在帝心,深得陛下器重。兩家的門第根基也不似當年的相差懸殊。兩家父母更是對這一門親事無比滿意,再挑不出一點兒不好的。
因此便請了孫太后做媒人,下懿旨為兩家賜婚。其後便是小定大定請期……最後便定下了八月十八這一日成親。
洪家為了給洪萱籌備嫁妝,更是使出了十二分的力氣。按照洪賦夫婦的想法,男孩兒要窮養,女孩兒要富養的。所以當日洪茅娶妻,洪家的聘禮雖然也有十萬兩,但如今洪賦嫁女,給洪萱置辦的嫁妝卻幾乎挖空了半個洪家大房。不但是洪賦夫妻捨得給女兒辦嫁妝,便是宮中的孫太后周太后並皇后洪芫,也因為喜愛洪萱的為人,特地賞了不少好東西給洪萱添妝,承啟帝更是御筆一揮,將給洪萱置辦嫁妝的事情交給了玉沉辦理,明言從皇帝內庫里取出黃金一千兩,給洪萱添妝。而且還從內庫里取了一套紫檀木家具更是價值連城。別的且不提,光是一架三進的千工拔步床便耗費了三百工匠一年半年的時間才製作完成。原是先朝某為老太后的陪嫁。如今白放在內庫里吃灰,承啟帝索性給了洪萱添妝。
眼見宮中貴人出手如此大方,與洪家交好的功勳仕宦之家在給洪萱添妝時也都預備了豐厚的添妝禮,這些添妝再加上洪萱之前的嫁妝,林林總總加起來也足足有三十萬兩之巨。
到了曬妝那一日,長長的十里紅妝從理國公府抬到衛家的忠晉侯府,竟然足足抬了一整天,從日落抬到天黑才完事。京中諸人眼見如此盛事,少不得嘖嘖稱奇,這一幕場景直到十多年後,誰家姑娘送嫁妝的時候,仍舊有人提起。
次日乃是成婚的正日子,洪萱起身洗漱後,便有全福娘子來給梳妝梳頭。洪萱的京中閨蜜們也都早早的便過來陪著洪萱。
沒過多久,便聽外面起鬨說新姑爺催妝來了。眾人眼見著外頭將將發亮的天色,少不得一陣調笑,只說衛霖“太心急了”。口內促狹,心底卻十分羨慕洪萱和衛霖的感情深厚。只因成婚之日,雖有吉時,可夫家迎親催妝的隊伍來的越早,便是對新娘子越加看重。如今衛霖天才亮便帶著眾人來催妝,顯見的是對洪萱多滿意了。
只是眾人心裡雖羨慕,口內卻愈發的打趣起來。幾十個姑娘站在內院兒亂嚷著,直叫這要好生為難眾人才是。
那外頭因等著吉時,果然想法設法的刁難眾人。衛霖光是催妝詩都念了不下百首。還好他師承洪賦,準備充分,且跟來迎親的儐相們都有真材實料,這才不難於此。
一時近了吉時,衛霖又大把的散了紅包。那守在門上的人才抽了門栓,略開了一條fèng。衛霖等人早已擠了進來,一路直往洪萱備嫁的內院兒闖。
內院兒的姑娘們也都命人堵了門,自己等人卻悄悄藏在房內,說了無數條刁難人的要求,又讓洪萱出了幾個難題,眼見吉時已到,這才開門放行。
洪萱被扶著進了正堂拜別老夫人楊氏並父母,孫氏叮囑了一些孝順公婆相夫教子的話,便由洪茅背著洪萱上了花轎。
花轎一路顫顫巍巍的被抬到衛家,又是一番拜天地之禮,繁瑣至極不需多說。洪萱都覺著自己已經乏累的不行了。只聽見一聲“送入洞房”這才鬆了一口氣。
進了洞房以後,又是掀蓋頭飲合卺酒吃餃子的好一番鬧騰。次後又是晚宴上認親,直到過了晚宴,才能回到新房內真正歇息。
丫鬟婆子們服侍著兩人寬衣卸妝,洗漱已畢,全都退出去了。只剩下兩個人坐在床邊羞羞答答的說了幾句話,衛霖便道:“時候不早了,我們也安置罷。”
一壁說著,一壁起身放下床帳,擁著洪萱躺了下來。
前世今生兩輩子都沒這經驗的洪萱只覺著一顆心嚇得蹦蹦直跳,待衛霖湊上來時,洪萱只覺著一股陽剛至極的氣息撲面而來。洪萱登時嚇得屏息凝神,不敢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