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
可是,為什麼會演變成這樣呢?
“你自己去看宇治拾遺物語吧。”
作中的快川長老這麼說。所以我趕緊去角川文庫買了一本來看。不過,我的目的和故事的主角土屋莊三郎不同。我的出發點只是想找出足以和“絞纈城”匹敵的傳奇小說題材。
根據故事敘述,圓仁法師僥倖逃過一劫,沒有成為絞纈巾染料的犧牲者,平安地回到祖國。至於其他人物的遭遇如何,書中並沒有交代。照理說,絞纈城裡應該有個城主,他來自何外?以及他的下場如何?這一切都沒有答案。和‘神州絞纈城’一樣,在毫無說明的情況下放事便結束了,因此當我看到本書的標題“絞纈城綺譚”時,感到非常訝異。咦?難道是那部‘絞纈城’的後續發展嗎?或者是‘宇治拾遺物語’的續篇呢?我想,有這種反應的讀者一定不只我吧!
故事發生的時間設定在圓仁法師歸國之後,所以應該是宣宗皇帝大中元年(八四七),也就是日本的承和十四年。幾名好漢從圓仁留下的文件得知絞纈城的存在,決定前往長安一探虛實,最後驚險地救出遭到囚禁的男女。
故事中有浪跡草莽的俠客,也就是宣宗的弟弟李績,還有精通棍術的高手辛讜、以及他的友人李延樞——事實上,這些人都是實際存在的歷史人物。那麼,這是一部歷史小說,而不是傳奇故事羅?也不盡然。敘述知名人物年輕時候的軼事,本來就是傳奇小說的慣例。例如故事裡的李績,其實就是“榮王李績”年輕時的身份。
在中國民間故事中,常可看到默默無聞的小人物或是鄙陋的窮人,日後成為皇帝或是王侯將相的題材。但是主人翁之一的李績,卻是帶有皇族血統的貴族,這一點倒是比較符合日本人的胃口。一般來說,有關“揚名立萬”之類的故事,主角多半出身於市井的貧窮人家,經過一番努力,最後終於功成名就。而“江湖俠義”,則大多是舞刀弄槍的豪傑傳奇。
在這類故事中,為了襯托出這些市井人物的鮮活印象,通常少不了名臣或是暗中提供協助的貴人,‘絞纈城綺譚’也不能免俗地出現王式這麼一個深具魅力的人物。王式是田中先生從‘中國歷代名將百人’(參考中央公論新社出版的‘中國武將列傳’)所挑選出來的歷史人物。對大多數的讀者來說,恐怕還是很陌生。由於日本人對於中國的歷史一面倒地偏向“史記”和“三國志”,對於其他朝代的歷史幾乎毫無所識。田中先生之所以採用王式這個人物來增加故事的真實性,或許還帶有開拓國人視野的用意吧。
另外在虛構人物中,雜技團的宗綠雲出現,也是時代傳奇小說中不可缺少的角色。這類人物的加入,可以提高小說的精彩性,就像明末叛軍李自成的手下李嚴的紅粉知已紅娘子一樣。當然,當我知道紅娘子和李嚴只是作者虛構出來的人物時,心中不免有種受騙上當的感覺。
田中芳樹先生為什麼偏好中國為舞台的故事呢?其中是不是有什麼意義呃?在我拜讀過‘絞纈城綺譚’之後,似乎看出其中的端倪。
早期,日本人接觸到這種平易近人的“小說”形式,進而更深入地去了解個中的醍醐味,應該是從江戶時期由中國引進的小說開始。到了明治時期,則是受到由黑岩淚香等人引薦給國人的法國式新聞小說的影響。最近,我讀了幾本由淚香等人所翻譯的法國歷史小說,發現法國革命的時期王黨和共和黨之間的對立局面,和我國勤王——佐幕,豐臣——德川之間的歷史有頗多雷同之處。而法國大革命對世界和後世所造成的影響,更是無遠弗屆。
不管怎麼說,像“水滸傳”、“三國演義”這類的長篇小說,或是像“三言二拍”之類的短篇物語,都讓日本人深深地體會到小說的迷人之處。例如馬琴的‘稗史七則’中所展現的高度寫作技功,其實就是深受中國小說的影響。換句話說,我們這些小說家在創作中國小說時,其實就是在探索“小說”的根源。這也算是對上述幾部作品的作者羅貫中、施耐庵、馮夢龍、凌濛初、以及其他無數先驅的報恩吧。
最後,希望田中老師今後能多寫幾部以中國為舞台背景的傳奇小說,並且介紹一些國人所不知道的歷史人物或軼事,為日漸薄弱的“小說世界”注入新的力量。
“你自己去看宇治拾遺物語吧。”
作中的快川長老這麼說。所以我趕緊去角川文庫買了一本來看。不過,我的目的和故事的主角土屋莊三郎不同。我的出發點只是想找出足以和“絞纈城”匹敵的傳奇小說題材。
根據故事敘述,圓仁法師僥倖逃過一劫,沒有成為絞纈巾染料的犧牲者,平安地回到祖國。至於其他人物的遭遇如何,書中並沒有交代。照理說,絞纈城裡應該有個城主,他來自何外?以及他的下場如何?這一切都沒有答案。和‘神州絞纈城’一樣,在毫無說明的情況下放事便結束了,因此當我看到本書的標題“絞纈城綺譚”時,感到非常訝異。咦?難道是那部‘絞纈城’的後續發展嗎?或者是‘宇治拾遺物語’的續篇呢?我想,有這種反應的讀者一定不只我吧!
故事發生的時間設定在圓仁法師歸國之後,所以應該是宣宗皇帝大中元年(八四七),也就是日本的承和十四年。幾名好漢從圓仁留下的文件得知絞纈城的存在,決定前往長安一探虛實,最後驚險地救出遭到囚禁的男女。
故事中有浪跡草莽的俠客,也就是宣宗的弟弟李績,還有精通棍術的高手辛讜、以及他的友人李延樞——事實上,這些人都是實際存在的歷史人物。那麼,這是一部歷史小說,而不是傳奇故事羅?也不盡然。敘述知名人物年輕時候的軼事,本來就是傳奇小說的慣例。例如故事裡的李績,其實就是“榮王李績”年輕時的身份。
在中國民間故事中,常可看到默默無聞的小人物或是鄙陋的窮人,日後成為皇帝或是王侯將相的題材。但是主人翁之一的李績,卻是帶有皇族血統的貴族,這一點倒是比較符合日本人的胃口。一般來說,有關“揚名立萬”之類的故事,主角多半出身於市井的貧窮人家,經過一番努力,最後終於功成名就。而“江湖俠義”,則大多是舞刀弄槍的豪傑傳奇。
在這類故事中,為了襯托出這些市井人物的鮮活印象,通常少不了名臣或是暗中提供協助的貴人,‘絞纈城綺譚’也不能免俗地出現王式這麼一個深具魅力的人物。王式是田中先生從‘中國歷代名將百人’(參考中央公論新社出版的‘中國武將列傳’)所挑選出來的歷史人物。對大多數的讀者來說,恐怕還是很陌生。由於日本人對於中國的歷史一面倒地偏向“史記”和“三國志”,對於其他朝代的歷史幾乎毫無所識。田中先生之所以採用王式這個人物來增加故事的真實性,或許還帶有開拓國人視野的用意吧。
另外在虛構人物中,雜技團的宗綠雲出現,也是時代傳奇小說中不可缺少的角色。這類人物的加入,可以提高小說的精彩性,就像明末叛軍李自成的手下李嚴的紅粉知已紅娘子一樣。當然,當我知道紅娘子和李嚴只是作者虛構出來的人物時,心中不免有種受騙上當的感覺。
田中芳樹先生為什麼偏好中國為舞台的故事呢?其中是不是有什麼意義呃?在我拜讀過‘絞纈城綺譚’之後,似乎看出其中的端倪。
早期,日本人接觸到這種平易近人的“小說”形式,進而更深入地去了解個中的醍醐味,應該是從江戶時期由中國引進的小說開始。到了明治時期,則是受到由黑岩淚香等人引薦給國人的法國式新聞小說的影響。最近,我讀了幾本由淚香等人所翻譯的法國歷史小說,發現法國革命的時期王黨和共和黨之間的對立局面,和我國勤王——佐幕,豐臣——德川之間的歷史有頗多雷同之處。而法國大革命對世界和後世所造成的影響,更是無遠弗屆。
不管怎麼說,像“水滸傳”、“三國演義”這類的長篇小說,或是像“三言二拍”之類的短篇物語,都讓日本人深深地體會到小說的迷人之處。例如馬琴的‘稗史七則’中所展現的高度寫作技功,其實就是深受中國小說的影響。換句話說,我們這些小說家在創作中國小說時,其實就是在探索“小說”的根源。這也算是對上述幾部作品的作者羅貫中、施耐庵、馮夢龍、凌濛初、以及其他無數先驅的報恩吧。
最後,希望田中老師今後能多寫幾部以中國為舞台背景的傳奇小說,並且介紹一些國人所不知道的歷史人物或軼事,為日漸薄弱的“小說世界”注入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