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頁
“娘,大哥大嫂的事兒如今有了定論,您別往心裡去,和你沒關係,是我和大哥說的。”黃菁菁本性和他娘差很多,她善良,心腸軟,對別人寬容,對自己人嚴苛,他擔心黃菁菁把事情歸咎於自己,不能釋懷。
黃菁菁道,“我管什麼,你大哥有主意,用不著我操心,走吧,田子奶說割了很多豬糙在家堆著,沒空背過來,我去趙家背。”
周士文和劉慧梅和離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但看劉慧梅還住在周家,又覺得不可思議,哪有和離後還住在夫家的,偏偏周家人口風緊,無論怎麼打聽都打聽不出來,一眾人撓心撓肺的想清楚發生了什麼。
倦鳥歸巢,夜幕漸漸低垂,西屋傳來朗朗的讀書聲,東屋的兩間屋子亮著燭火,時不時有飛蛾撲來,火苗滋滋爆出火星子,周士武出門倒洗腳水,折身回來,看劉慧梅站在門外,他步伐一滯,疑惑地喊了聲“大嫂。”
劉慧梅面如死灰的望著他,漸漸,臉上露出瞭然的神態,挑著眉梢苦笑了兩聲,“原來,你早就知道了。”
“知道什麼,知道你如何害我娘?”周士武面色平靜,眼底淌過壓抑的恨意,“他們不追究,我不能不追究,一切是你應得的。”冷冷丟下這句,他轉身進了屋子,臉上的平靜隱去,被狠戾取而代之,在他看來,和離太便宜劉慧梅了,那種人,死了都不足以解他心頭恨。
但是不能,大雙小雙還小,沒了娘,就和米久一樣了,劉慧梅在這點上和范翠翠不同,起碼她對孩子是真心的。
他不會問劉慧梅從何知曉的,料定她不敢和周士文說實話,周士文選擇和離是嫌她不孝順,買通人嘲笑他娘,真相揭開,她就是殺了人,用不著他出面,周士文第一個不會放過她,她有這樣的下場,全怪她自己。
日子不緊不慢過著,關於周士文和離的事情,在農忙中逐漸衝散,劉慧梅整體在家帶孩子,老花不再往老屋送湯,大家井水不犯河水的過日子,菜地的蔬菜能吃了,黃菁菁和老花把菜葉子割了,種上了絲瓜茄子,兩畝地的蔬菜,一家人根本吃不完。
黃菁菁讓周士武他們要吃的儘管去菜地摘,多的趕集之日拿到鎮上賣,賣來的錢不多,卻也是進項。
家裡的兩頭豬和二十隻雞離不得人,很多時候是黃菁菁趕集,趙二兩特地給她編了擺地攤的涼蓆,七十公分寬,一米多長,往地上一攤開,蔬菜整整齊齊順著擺放,看著就覺得新鮮,黃菁菁坐周士武的牛車去,下集了走路回來,擺地攤的次數多了,認識了十里八村不少人。
鎮上賣菜的不止她,什么小道消息都打聽得到,比如誰家媳婦跟人跑了,誰家媳婦被婆婆蹉跎得小產了,亦或者哪家兒媳把婆婆攆出了門。
雞毛蒜皮的小事,卻成為她度過賣菜時光的談資,她不愛編排人家的不是,更多時候是聽。
這日,收了涼蓆,剩下些絲瓜沒賣完,她背著背簍剛走出集市就看老趙趕著牛車從城裡出來,老趙全家搬來了鎮上,村裡的地給幾個兄弟種著,每年收些租子就成,趙吉福和韓氏也在,韓氏看到她,拍了拍老趙的肩膀,牛車停了下來,黃菁菁慢慢走過去,聽韓氏道,“黃寡婦,回村里呢,正好,我們也要回去,一起吧。”
老趙沒料到會遇見黃菁菁,黝黑而堆滿皺紋的臉上怔了怔,忙跳下牛車,上前幫黃菁菁接背簍,黃菁菁側身躲開,臉上無悲無喜,客氣道,“不用了,時辰還早著,我走回去就是了。”
老花在家洗衣服做飯,估摸著時辰,知道她啥時候回村,不著急。
韓氏提著裙子,扶著趙吉福的手跳下牛車,熱絡的拉起黃菁菁的手,“走吧,一起,許久沒見過你了,我還想著啥時候回村找你按捏呢,在村里還能找著點事情做,在鎮上,沒啥事,整個人快發霉了,人一懶散下來,肩膀痛,腰痛,渾身上下就沒舒坦過。”
她接了黃菁菁的背簍遞給趙吉福,趙吉福手腳麻利的放在牛車上,見狀,黃菁菁不得不坐上牛車,她記得村里人說,老趙家的牛車很少載外人,遇見了也是匆匆而過,不會停留,倒是沒想到她能讓他們破例。
田裡的秧苗綠幽幽的,麥地的麥苗結了穗,再有些時日又該收麥子了,韓氏像是許久沒和人說過話了,打開話匣子,聊著城裡的生活,沒住進去的時候總羨慕城裡人富有,言行舉止溫溫柔柔,哪怕趕集也是手裡垮個籃子,輕巧省事,哪像她們,趕集就背個背簍,一看就知道是鄉下來的,沒見過世面。
“還是村里痛快,鎮上的生活太枯燥了,下雨天串個門都怕髒了別人的地,我和文蓮商量著還是回村住算了,她帶著小富在鎮上住,文蓮不肯……”韓氏不太習慣鎮上的生活,鄰里不太喜歡和人來往,一條巷子裡的,孩子們鬥嘴打架是常事,小富有幾回被打得受了傷,她和文蓮沒說什麼,結果有次隔壁家的孩子磕著腿了,硬要推到小富身上,說話陰陽怪氣,聽著不舒服,久而久之,她都不讓小富和那些孩子玩了。
“小富那孩子,從小有些驕縱,他打了人,但也挨了打,換作村里,再平常不過的事兒,哪個村的小孩不是打架打大的,結果到了鎮上……”韓氏一言難盡的嘆了口氣,“我想回村住,文蓮一個人又不習慣,說傳出去,別人以為她不孝順,黃寡婦啊,還是你日子痛快。”
黃菁菁隨和的笑了笑,這種話從其他人嘴裡說出來,黃菁菁會認為對方是顯擺,但從韓氏嘴裡說出來,她相信是真的,鎮上的人戒心重,手裡又有些錢,吃不得丁點虧是正常,村里大人們忙著幹活,哪有空閒整天盯著誰家孩子挨了打?
她寬慰韓氏道,“鎮上的生活好,多少人夢寐以求想在鎮上買處宅子呢,你看小富在鎮上念書,接觸的人都和咱不同,小富是有出息的。”
趙小富性子驕縱,但為人不算壞,在書院有夫子約束,又有文蓮看著,怕不會走歪路,到了她們這個年紀,無非想的就是家和萬事興,兒孫孝順有出息。
這話聽得韓氏熨帖不少,路上又遇著很多村裡的人,老趙皆將牛車停下,載著一塊回村,人多,韓氏收了抱怨,問起黃菁菁家裡的生意,“方大夫家掙錢了,在鎮上買了間鋪子,專門負責按捏,生意好得不得了,你怎麼想的?”
黃菁菁的手法賣了三兩銀子,哪怕到今天來看,她仍然不覺得自己賣便宜了,而且賣給方大夫再明智不過,方大夫是大夫,結交了許多人,能守口如瓶,而且他的話公信度高,帶著生意蒸蒸日上,只是女子比不得男子,生意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她們家的生意當然比不過方家的。
“如今這樣就挺好的,人哪,一步一步來,哪能一口吃成大胖子。”知足者長樂,她沒想那麼多,人活著,甭管窮富,只要不偷懶,勤勤懇懇的在幹活掙錢,一輩子就不算白活,掙不掙錢,純粹看個人運氣,無愧於心比什麼都強。
韓氏想了想,“還是你看得通透,黃寡婦哪,有件事我還想與你說說。”韓氏又將自家想賣佐料粉的事兒提了提,老趙不做那個買賣了,一家人住在鎮上,開銷大,老趙和趙吉瑞給人打雜,日子平平淡淡,但進項少了點,一家人不能總吃老本,她們這輩好說,到趙小富呢?
她繼續道,“我知道你擔心我們搶了你生意,我和老趙商量過了,你要是答應,我們走遠些賣,儘量不和你們搶,他們父子本來就是早出晚歸的,幾天不回家是常有的事兒,你看可不可以。”
老趙他們在鎮上做工要是能維持家裡的生計她便不會開這個口,但小富念書花錢如流水,眼下能過得下去,日子久了就不好說了,況且文蓮和趙吉福年紀不大,要是再生個孩子,一家子怕是更難了,外邊人認為她們在鎮上買了宅子,又買了兩間鋪子,看著風光,但到了鎮上,才驚覺她們有多窮,人總要為將來多做些打算。
這次,黃菁菁沒急著拒絕韓氏,清源鎮周圍的幾個鎮周士武都去過,生意如何周士武心裡有數,她思忖道,“不知道你們拿貨要去哪兒賣?”
韓氏抵了抵前邊趕車的老趙,老趙訕訕回過頭,讓趙吉福開口,趙吉福有些怕黃菁菁,磕磕巴巴道,“趙吉瑞和周二進貨,把外邊誇得跟世外桃源似的,我和爹想著,去那邊看看。”往年他們也會走很遠,但沒去過那邊,賣孩子的多是貧苦人家,富裕人家誰捨得賣孩子,因而他們多是打聽哪些村子貧窮就往哪兒去,賣孩子只需要打聽城裡誰家要丫鬟小廝或者書童的,用不了走兩百里地。
黃菁菁沒急著點頭,“我回去和老二商量商量。”
韓氏聽這話知道事情有轉旋的餘地,眉梢儘是喜色,拍著黃菁菁手臂,由衷感激道,“謝謝你了,要是生意成了,往後少不得要多打交道。”
黃菁菁道,“我管什麼,你大哥有主意,用不著我操心,走吧,田子奶說割了很多豬糙在家堆著,沒空背過來,我去趙家背。”
周士文和劉慧梅和離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但看劉慧梅還住在周家,又覺得不可思議,哪有和離後還住在夫家的,偏偏周家人口風緊,無論怎麼打聽都打聽不出來,一眾人撓心撓肺的想清楚發生了什麼。
倦鳥歸巢,夜幕漸漸低垂,西屋傳來朗朗的讀書聲,東屋的兩間屋子亮著燭火,時不時有飛蛾撲來,火苗滋滋爆出火星子,周士武出門倒洗腳水,折身回來,看劉慧梅站在門外,他步伐一滯,疑惑地喊了聲“大嫂。”
劉慧梅面如死灰的望著他,漸漸,臉上露出瞭然的神態,挑著眉梢苦笑了兩聲,“原來,你早就知道了。”
“知道什麼,知道你如何害我娘?”周士武面色平靜,眼底淌過壓抑的恨意,“他們不追究,我不能不追究,一切是你應得的。”冷冷丟下這句,他轉身進了屋子,臉上的平靜隱去,被狠戾取而代之,在他看來,和離太便宜劉慧梅了,那種人,死了都不足以解他心頭恨。
但是不能,大雙小雙還小,沒了娘,就和米久一樣了,劉慧梅在這點上和范翠翠不同,起碼她對孩子是真心的。
他不會問劉慧梅從何知曉的,料定她不敢和周士文說實話,周士文選擇和離是嫌她不孝順,買通人嘲笑他娘,真相揭開,她就是殺了人,用不著他出面,周士文第一個不會放過她,她有這樣的下場,全怪她自己。
日子不緊不慢過著,關於周士文和離的事情,在農忙中逐漸衝散,劉慧梅整體在家帶孩子,老花不再往老屋送湯,大家井水不犯河水的過日子,菜地的蔬菜能吃了,黃菁菁和老花把菜葉子割了,種上了絲瓜茄子,兩畝地的蔬菜,一家人根本吃不完。
黃菁菁讓周士武他們要吃的儘管去菜地摘,多的趕集之日拿到鎮上賣,賣來的錢不多,卻也是進項。
家裡的兩頭豬和二十隻雞離不得人,很多時候是黃菁菁趕集,趙二兩特地給她編了擺地攤的涼蓆,七十公分寬,一米多長,往地上一攤開,蔬菜整整齊齊順著擺放,看著就覺得新鮮,黃菁菁坐周士武的牛車去,下集了走路回來,擺地攤的次數多了,認識了十里八村不少人。
鎮上賣菜的不止她,什么小道消息都打聽得到,比如誰家媳婦跟人跑了,誰家媳婦被婆婆蹉跎得小產了,亦或者哪家兒媳把婆婆攆出了門。
雞毛蒜皮的小事,卻成為她度過賣菜時光的談資,她不愛編排人家的不是,更多時候是聽。
這日,收了涼蓆,剩下些絲瓜沒賣完,她背著背簍剛走出集市就看老趙趕著牛車從城裡出來,老趙全家搬來了鎮上,村裡的地給幾個兄弟種著,每年收些租子就成,趙吉福和韓氏也在,韓氏看到她,拍了拍老趙的肩膀,牛車停了下來,黃菁菁慢慢走過去,聽韓氏道,“黃寡婦,回村里呢,正好,我們也要回去,一起吧。”
老趙沒料到會遇見黃菁菁,黝黑而堆滿皺紋的臉上怔了怔,忙跳下牛車,上前幫黃菁菁接背簍,黃菁菁側身躲開,臉上無悲無喜,客氣道,“不用了,時辰還早著,我走回去就是了。”
老花在家洗衣服做飯,估摸著時辰,知道她啥時候回村,不著急。
韓氏提著裙子,扶著趙吉福的手跳下牛車,熱絡的拉起黃菁菁的手,“走吧,一起,許久沒見過你了,我還想著啥時候回村找你按捏呢,在村里還能找著點事情做,在鎮上,沒啥事,整個人快發霉了,人一懶散下來,肩膀痛,腰痛,渾身上下就沒舒坦過。”
她接了黃菁菁的背簍遞給趙吉福,趙吉福手腳麻利的放在牛車上,見狀,黃菁菁不得不坐上牛車,她記得村里人說,老趙家的牛車很少載外人,遇見了也是匆匆而過,不會停留,倒是沒想到她能讓他們破例。
田裡的秧苗綠幽幽的,麥地的麥苗結了穗,再有些時日又該收麥子了,韓氏像是許久沒和人說過話了,打開話匣子,聊著城裡的生活,沒住進去的時候總羨慕城裡人富有,言行舉止溫溫柔柔,哪怕趕集也是手裡垮個籃子,輕巧省事,哪像她們,趕集就背個背簍,一看就知道是鄉下來的,沒見過世面。
“還是村里痛快,鎮上的生活太枯燥了,下雨天串個門都怕髒了別人的地,我和文蓮商量著還是回村住算了,她帶著小富在鎮上住,文蓮不肯……”韓氏不太習慣鎮上的生活,鄰里不太喜歡和人來往,一條巷子裡的,孩子們鬥嘴打架是常事,小富有幾回被打得受了傷,她和文蓮沒說什麼,結果有次隔壁家的孩子磕著腿了,硬要推到小富身上,說話陰陽怪氣,聽著不舒服,久而久之,她都不讓小富和那些孩子玩了。
“小富那孩子,從小有些驕縱,他打了人,但也挨了打,換作村里,再平常不過的事兒,哪個村的小孩不是打架打大的,結果到了鎮上……”韓氏一言難盡的嘆了口氣,“我想回村住,文蓮一個人又不習慣,說傳出去,別人以為她不孝順,黃寡婦啊,還是你日子痛快。”
黃菁菁隨和的笑了笑,這種話從其他人嘴裡說出來,黃菁菁會認為對方是顯擺,但從韓氏嘴裡說出來,她相信是真的,鎮上的人戒心重,手裡又有些錢,吃不得丁點虧是正常,村里大人們忙著幹活,哪有空閒整天盯著誰家孩子挨了打?
她寬慰韓氏道,“鎮上的生活好,多少人夢寐以求想在鎮上買處宅子呢,你看小富在鎮上念書,接觸的人都和咱不同,小富是有出息的。”
趙小富性子驕縱,但為人不算壞,在書院有夫子約束,又有文蓮看著,怕不會走歪路,到了她們這個年紀,無非想的就是家和萬事興,兒孫孝順有出息。
這話聽得韓氏熨帖不少,路上又遇著很多村裡的人,老趙皆將牛車停下,載著一塊回村,人多,韓氏收了抱怨,問起黃菁菁家裡的生意,“方大夫家掙錢了,在鎮上買了間鋪子,專門負責按捏,生意好得不得了,你怎麼想的?”
黃菁菁的手法賣了三兩銀子,哪怕到今天來看,她仍然不覺得自己賣便宜了,而且賣給方大夫再明智不過,方大夫是大夫,結交了許多人,能守口如瓶,而且他的話公信度高,帶著生意蒸蒸日上,只是女子比不得男子,生意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她們家的生意當然比不過方家的。
“如今這樣就挺好的,人哪,一步一步來,哪能一口吃成大胖子。”知足者長樂,她沒想那麼多,人活著,甭管窮富,只要不偷懶,勤勤懇懇的在幹活掙錢,一輩子就不算白活,掙不掙錢,純粹看個人運氣,無愧於心比什麼都強。
韓氏想了想,“還是你看得通透,黃寡婦哪,有件事我還想與你說說。”韓氏又將自家想賣佐料粉的事兒提了提,老趙不做那個買賣了,一家人住在鎮上,開銷大,老趙和趙吉瑞給人打雜,日子平平淡淡,但進項少了點,一家人不能總吃老本,她們這輩好說,到趙小富呢?
她繼續道,“我知道你擔心我們搶了你生意,我和老趙商量過了,你要是答應,我們走遠些賣,儘量不和你們搶,他們父子本來就是早出晚歸的,幾天不回家是常有的事兒,你看可不可以。”
老趙他們在鎮上做工要是能維持家裡的生計她便不會開這個口,但小富念書花錢如流水,眼下能過得下去,日子久了就不好說了,況且文蓮和趙吉福年紀不大,要是再生個孩子,一家子怕是更難了,外邊人認為她們在鎮上買了宅子,又買了兩間鋪子,看著風光,但到了鎮上,才驚覺她們有多窮,人總要為將來多做些打算。
這次,黃菁菁沒急著拒絕韓氏,清源鎮周圍的幾個鎮周士武都去過,生意如何周士武心裡有數,她思忖道,“不知道你們拿貨要去哪兒賣?”
韓氏抵了抵前邊趕車的老趙,老趙訕訕回過頭,讓趙吉福開口,趙吉福有些怕黃菁菁,磕磕巴巴道,“趙吉瑞和周二進貨,把外邊誇得跟世外桃源似的,我和爹想著,去那邊看看。”往年他們也會走很遠,但沒去過那邊,賣孩子的多是貧苦人家,富裕人家誰捨得賣孩子,因而他們多是打聽哪些村子貧窮就往哪兒去,賣孩子只需要打聽城裡誰家要丫鬟小廝或者書童的,用不了走兩百里地。
黃菁菁沒急著點頭,“我回去和老二商量商量。”
韓氏聽這話知道事情有轉旋的餘地,眉梢儘是喜色,拍著黃菁菁手臂,由衷感激道,“謝謝你了,要是生意成了,往後少不得要多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