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
武道亦如無盡藏,劍有千般態,刀有千般相。
桃氏是這千般相中的渺渺者,不顯山露水,更遑論與龐然秦門相提並論。
這一輩是單傳,出了個桃振青,命里不幸是個刀痴。桃振青的刀論,很是高超,刀法,也很是出挑。他便“痴”得理所當然,直到“痴”沒了愛妻,他的命只剩下了幼子和他的刀。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正如刀盛於眾人必毀之,成也刀,敗也刀;生也刀,死也刀——與其說他死於秦門的忌恨、聶放的掌下,不如說他死在自己的刀道上。
他死後,桃三思即咷笑浮屠的餘生,是在愛刀與憎刀中度過的。愛,嗣於血親;憎,緣於宿命。
少林無慧曾與桃振青有故,於是他往少林去了。經書千卷,佛諦萬帙,沒有一字能令他知“舍”。
是以他自削鬢髮,步步登上無窮盡的山階問佛——恨如何舍,欲如何斷,心如何定——佛無答,他自從刀中尋。
無慧拒為他點香疤。
“目是塵泥目,心是血海心。右眼魔字,左眼鬼字,你與我門無緣,無緣就不應有求。”
“無緣便無緣罷,咷笑只求以惡身蕩滌罪業。”
“惡身是惡身,罪業卻非罪業。佛見你心,不信、不誠、不潔,唯有慾海滔天。”
咷笑浮屠仰天長笑而去。
自此,少林無慧多一逆徒,赤練宮中添一惡僧。
入赤練半載,他偶然見到被軟禁於地宮的練菀,得知諸案乃秦門授意,改頭換面潛入欒山。
會秦諾與秦崢爭執,咷笑浮屠匿於幽隱,聞悉內情。
“大哥,你收手吧!我知你有諸多為難,但怎可與練菀同流合污!怎可如此!如此——喪盡天良!”
“喪盡天良。三弟,你是在同誰說話?”
“大哥!”
“如今提起秦門,只知秦門有滅諦刀譜,而不知秦門有刀。不登魁首,則時人不識;不凌青雲,則後世無名。我秦門既然得不到最好的那一把刀,那其他人——也休想得到!”
咷笑浮屠初聞此論,笑它荒謬。而慎度之、謹察之,又以為不無道理。
殺人與為人殺,循環往復,無有休止;弱者無能而命喪,強者無敵而不亡;父親身死,只因他還未至無敵!
前因結果,是緣法;愛憎難捨,是人情——我不能舍、不願舍、無需舍!
他慢慢睜開眼,向他深憎之人緩緩而笑:“練主,你將萬般塵累施於貧僧,有施必有報,貧僧但回報十之一二,你便受不得了麼?”
“有何受不得?血親相棄,我受得;世人唾罵,我受得。練菀拿我試蠱,我受得;秦崢逼我為他驅使,將我關在後山近一載,其間斷食絕水數日,又斷我手足,我也受得。我受不得的,是你利用了釋之;我受不得的,是你將釋之推入險境——他是我的一切受不得。”
“哦?難道不該是這般麼?他知你與他有滅門之仇,你受不得;他知你騙他騙了整整十三年,你受不得;他知你是赤練主、知你本性為何者,你受不得!”
聶放微微晃了下,仰頭闔目。
咷笑浮屠雙手合十,慨嘆道:“練主啊,鬼就該走鬼的道途,你拉著一個有血有肉的人陪你消磨,害人害己,又是何苦來哉。”
“……你不是我。”
“貧僧確然不是。”咷笑浮屠一頓,幽幽道,“貧僧有疑,請練主解之。於練主而言,殺生,竟是何等滋味?”
聶放退後一步,席地而坐。
“好滋味。”他攤開殺孽無度的手掌,半面浸於暖光,半面沒於暗影,而眼眸開合間分界頓散,只余森冷得幾於獸類的麻木。
咷笑浮屠嘆息一聲。
“刀在我手,而諸生性命盡為我宰割,無一不惶惶,無一不愴愴——你知道我的功力是怎麼來的,血里生,血里長,那種腥甜的滋味,美妙得很。我殺的人越多,我就越不易受人脅迫,我為此而歡喜,甚至貪戀不厭。”
“惡毒嗎?殘忍嗎?自然惡毒!自然殘忍!惡毒與殘忍,最初是我活下來的倚仗;到後來,惡毒與殘忍是我閒暇時難捨的樂趣;而今,惡毒與殘忍,是我的本性。所以聶十七會說——殺生於我,譬若烹小鮮,烹之欣怡,食之愉悅。”
咷笑浮屠怒意橫生:“練主就不曾……愧疚嗎?”
“你吃過西瓜嗎?手起刀落,同樣濺得身上血,同樣剜得皮下瓤,而誰會為此愧疚?”聶放反問,無動於衷,甚至還有些帶著輕視的憐憫。“你說你恨我,因我殺了桃振青。我殺人如麻,取的人命太多太多了,他是誰、長什麼樣,我不記得也不可能記得。但有一樣東西,我一直記得很牢……”
他寂然的目光徐徐上移,停在紅霞侵蝕的天際。
“我記著你第一次見我時的眼神,咷笑。這種眼神我在無數人上見到過……很骯髒,但也真實得漂亮。貪婪、野心、渴求……過去的人給它起過無數個名字,卻從來沒有一個能道盡它的本質。人,帶著它來,帶著它走,沒有一個人能知道它究竟是個什麼鬼東西。執起它,終生為其所累;放下它,只有一死。一般的人選擇克制他,而你與我相同……放任了它。”
桃氏是這千般相中的渺渺者,不顯山露水,更遑論與龐然秦門相提並論。
這一輩是單傳,出了個桃振青,命里不幸是個刀痴。桃振青的刀論,很是高超,刀法,也很是出挑。他便“痴”得理所當然,直到“痴”沒了愛妻,他的命只剩下了幼子和他的刀。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正如刀盛於眾人必毀之,成也刀,敗也刀;生也刀,死也刀——與其說他死於秦門的忌恨、聶放的掌下,不如說他死在自己的刀道上。
他死後,桃三思即咷笑浮屠的餘生,是在愛刀與憎刀中度過的。愛,嗣於血親;憎,緣於宿命。
少林無慧曾與桃振青有故,於是他往少林去了。經書千卷,佛諦萬帙,沒有一字能令他知“舍”。
是以他自削鬢髮,步步登上無窮盡的山階問佛——恨如何舍,欲如何斷,心如何定——佛無答,他自從刀中尋。
無慧拒為他點香疤。
“目是塵泥目,心是血海心。右眼魔字,左眼鬼字,你與我門無緣,無緣就不應有求。”
“無緣便無緣罷,咷笑只求以惡身蕩滌罪業。”
“惡身是惡身,罪業卻非罪業。佛見你心,不信、不誠、不潔,唯有慾海滔天。”
咷笑浮屠仰天長笑而去。
自此,少林無慧多一逆徒,赤練宮中添一惡僧。
入赤練半載,他偶然見到被軟禁於地宮的練菀,得知諸案乃秦門授意,改頭換面潛入欒山。
會秦諾與秦崢爭執,咷笑浮屠匿於幽隱,聞悉內情。
“大哥,你收手吧!我知你有諸多為難,但怎可與練菀同流合污!怎可如此!如此——喪盡天良!”
“喪盡天良。三弟,你是在同誰說話?”
“大哥!”
“如今提起秦門,只知秦門有滅諦刀譜,而不知秦門有刀。不登魁首,則時人不識;不凌青雲,則後世無名。我秦門既然得不到最好的那一把刀,那其他人——也休想得到!”
咷笑浮屠初聞此論,笑它荒謬。而慎度之、謹察之,又以為不無道理。
殺人與為人殺,循環往復,無有休止;弱者無能而命喪,強者無敵而不亡;父親身死,只因他還未至無敵!
前因結果,是緣法;愛憎難捨,是人情——我不能舍、不願舍、無需舍!
他慢慢睜開眼,向他深憎之人緩緩而笑:“練主,你將萬般塵累施於貧僧,有施必有報,貧僧但回報十之一二,你便受不得了麼?”
“有何受不得?血親相棄,我受得;世人唾罵,我受得。練菀拿我試蠱,我受得;秦崢逼我為他驅使,將我關在後山近一載,其間斷食絕水數日,又斷我手足,我也受得。我受不得的,是你利用了釋之;我受不得的,是你將釋之推入險境——他是我的一切受不得。”
“哦?難道不該是這般麼?他知你與他有滅門之仇,你受不得;他知你騙他騙了整整十三年,你受不得;他知你是赤練主、知你本性為何者,你受不得!”
聶放微微晃了下,仰頭闔目。
咷笑浮屠雙手合十,慨嘆道:“練主啊,鬼就該走鬼的道途,你拉著一個有血有肉的人陪你消磨,害人害己,又是何苦來哉。”
“……你不是我。”
“貧僧確然不是。”咷笑浮屠一頓,幽幽道,“貧僧有疑,請練主解之。於練主而言,殺生,竟是何等滋味?”
聶放退後一步,席地而坐。
“好滋味。”他攤開殺孽無度的手掌,半面浸於暖光,半面沒於暗影,而眼眸開合間分界頓散,只余森冷得幾於獸類的麻木。
咷笑浮屠嘆息一聲。
“刀在我手,而諸生性命盡為我宰割,無一不惶惶,無一不愴愴——你知道我的功力是怎麼來的,血里生,血里長,那種腥甜的滋味,美妙得很。我殺的人越多,我就越不易受人脅迫,我為此而歡喜,甚至貪戀不厭。”
“惡毒嗎?殘忍嗎?自然惡毒!自然殘忍!惡毒與殘忍,最初是我活下來的倚仗;到後來,惡毒與殘忍是我閒暇時難捨的樂趣;而今,惡毒與殘忍,是我的本性。所以聶十七會說——殺生於我,譬若烹小鮮,烹之欣怡,食之愉悅。”
咷笑浮屠怒意橫生:“練主就不曾……愧疚嗎?”
“你吃過西瓜嗎?手起刀落,同樣濺得身上血,同樣剜得皮下瓤,而誰會為此愧疚?”聶放反問,無動於衷,甚至還有些帶著輕視的憐憫。“你說你恨我,因我殺了桃振青。我殺人如麻,取的人命太多太多了,他是誰、長什麼樣,我不記得也不可能記得。但有一樣東西,我一直記得很牢……”
他寂然的目光徐徐上移,停在紅霞侵蝕的天際。
“我記著你第一次見我時的眼神,咷笑。這種眼神我在無數人上見到過……很骯髒,但也真實得漂亮。貪婪、野心、渴求……過去的人給它起過無數個名字,卻從來沒有一個能道盡它的本質。人,帶著它來,帶著它走,沒有一個人能知道它究竟是個什麼鬼東西。執起它,終生為其所累;放下它,只有一死。一般的人選擇克制他,而你與我相同……放任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