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頁
蕭槿不解道:“可是你已經位極人臣了,陛下又知道你是聰明人,怎會相信你有這等野心?這種事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何況,楚王若真與你暗中有所交通,難道不會懷疑你的用心?這不是與虎謀皮麼?”
“有個詞叫‘先入為主’,如果豐煦依照衛啟渢的吩咐做了,陛下先看到了那些所謂從楚王府里搜出的書信,心中勢必就會起疑,因為衛啟渢編造的這個故事,可比那群言官們編的可信多了。若我有那份心,我甚至認為衛啟渢編造的那個謀劃完全可行。屆時楚王與太子斗得兩敗俱傷,我正好漁翁得利。”
“至於楚王是否真的會選擇與我合作,陛下是不會細想的,因為陛下知道楚王原本就不夠聰明。楚王若真是足智多謀之人,就不會抱著僥倖的心態在益王起兵時跟著湊熱鬧。他要成事就要學著隱忍,學會取捨,但他顯然沒有這個心性,也沒有這個魄力。”
“不過留下往來書信日後留用這一點,他還是能想到的,所以若我真與他有所交通,能從楚王府搜出書信那也是情理之中。我頭先交代豐煦到任之後可以做做樣子,以防衛啟渢打探。但我實質上對豐煦並不完全放心,所以我在擒住楚王之後還就此問過楚王。我跟陛下說的衛啟渢會去散播謠言之說實則並無根據,衛啟渢不一定會這樣做,不過這確實是個好說辭,即便有不合情理之處。”
寶寶仰起腦袋認真聆聽半晌,大眼睛睜得滾圓。等衛啟濯話音暫頓,他忽而拉了拉他的衣袖,軟軟糯糯地道:“爹爹,兒子若是每回考業都能得先生誇獎,是否將來就能如爹爹那樣厲害?”
因著在家塾那邊進學的子弟年紀偏大,所以衛啟濯與衛承勉商議之後,單獨延請了一位致仕的翰林院學士為兒子開蒙。
蕭槿一戳他腦門:“你知道我們在說什麼?你聽懂了?”
寶寶點頭,奶聲奶氣道:“堂伯要設計陷害爹爹,但是被爹爹提前發覺了,於是爹爹將計就計,堂伯自食惡果。”
蕭槿與衛啟濯互望一眼。
這孩子才三歲多,竟然聽懂了九曲十八繞的官場權略?
蕭槿以為衛啟濯只是抽了個空回家來吃頓飯,畢竟他昨日才班師,應當還有許多事等著他去做。
她原本滿心不舍,午飯後還問他晚來何時能歸家,然而衛啟濯卻與她說他昨晚熬到半夜,已經將今日要處置的事提前辦訖,這半日就是特特騰出來陪伴他們母子的。
不過說是陪伴他們,實質上寶寶要睡中覺還要去聽課,他主要還是陪她。
蕭槿招呼著兒子去進學之後,轉回頭就瞧見衛啟濯一直盯著她看。蕭槿摸了摸臉,問他看她作甚,他略一躊躇,提出跟她去後花園走走。
蕭槿有些睏倦,想先去小憩片刻,衛啟濯則說後花園大得很,處處樓閣抱廈,想要小憩不愁地方。
時值仲秋季秋之交,又是風柔日暖的暄妍天氣,耳聽鳥雀對語,身沐和煦日光,蕭槿沒走幾步就覺困意更濃,與衛啟濯說話時也是哈欠連天。
衛啟濯將她拉到鞦韆上坐下,自己坐在另一側的鞦韆畫板上。蕭槿抓著鞦韆繩索昏昏欲睡,他又擔心她忽然睡過去從畫板上摔下去,起身步至她跟前扶住她。
蕭槿一身嬌慵,垂首半闔眼帘:“你幫我看看這附近有沒有什麼可供休息的地兒,要不然我就躺你身上睡一覺。”
衛啟濯接住蕭槿傾到他懷裡的身子仔細護著,手掌在她背後僵了少頃,倏而開言道:“啾啾,我有一件事要與你說。”
他正待繼續開口,蕭槿迷迷糊糊扯住他腰間玉帶上面一點後襟:“你難道做了什麼對不住我的事?”
他有些哭笑不得:“沒有。”
蕭槿手上力道一松,改為環住他的腰,在他懷裡尋了個愜意的地方,仍舊靠著:“那就沒什麼,你說。”
第167章
衛啟渢透過高牆上一點小窗望了一眼外間明亮的天光, 又緩緩收回視線。
他知道父親一定在竭盡全力地想法子保他出來,他昨日才被下獄時也一心急著斡旋。他滿心憤懣, 滿心不甘,他想跟衛啟濯對質。
但眼下經過一晚,他逐漸冷靜了下來。衛啟濯今次既做得出,就做好了堵死他所有出路的準備。他想在短期內洗掉罪名脫出困境, 幾無可能。
他能做的只有等待,等待時機,等待皇帝也冷靜下來。
衛啟渢面無表情地盯著牢門看了須臾,緩緩闔眼。
方才有一個瞬間, 他忽然就不想出去了,他忽然覺著疲累, 由內而外的疲累, 他竟然覺得待在牢里也算是得了清淨。
他這些年都在算計, 都在籌謀,都在壓抑自己心底真實的欲望。
當年蕭槿成婚, 他就生出直接去搶親的衝動,然而他又清醒地知道這樣做無濟於事。他這些年都過得十分麻木, 仿佛全然為著一個目的活著。這個不知何時才能達成的目的也是他這些年來唯一的支撐,他每每覺著自己要被自己逼瘋時, 總會安慰自己再堅持一下, 再堅持一下就能達成心愿了。這種日子跟坐牢似乎也別無二致。
無論前世還是今生, 他好像始終都活在牢籠裡面, 很少能活得像是真正的自己。
但事到如今, 他就能放下麼?就能釋懷麼?
當然不。
前生所歷銘心刻骨,他永生永世都無法忘懷。他即便粉身碎骨、即便墮入深淵,也依然不能忘記蕭槿,她已經融入了他的骨血魂靈。
十年的相處早已在他心底刻下不可磨滅的烙印。何況若非他當初的怯懦天真,蕭槿怎會對他絕望憎惡至此。
衛啟渢斂眸,對著眼前虛空出神。
隔日傍晚,蕭槿倚著床柱閒翻書。她眼睛對著書頁,目光卻半晌不動,很有些心神不屬。
憶及那日情形,她目中難掩迷惘。
她那日再睜開眼時,已然躺在了後花園一處廊廡里。她下午靠在衛啟濯懷裡等他的下文,結果後來就斷片兒了,睡得太沉,實在想不起他之後跟她說了什麼。
她後頭問他跟她說了什麼,他凝她半日,問她是否當真不記得。蕭槿回想一番,點頭道確實對此無甚記憶。
衛啟濯輕聲一嘆,將話頭岔了開來。
蕭槿心裡有一個模糊的猜測,只是她潛意識裡覺著那個猜測有些離奇難解。
她心裡揣著事情,終歸什麼也看不進去,隨手收了書,起身披衣,去了後花園。
見今桂花正開,習習夜風拂面而過,揚起一陣清甜馥馥的桂花香,呼吸之間,渾身通泰,上清下明。
兒子晚膳後便溫書去了,她不便打攪,衛啟濯則在那日偷得浮生半日閒之後,重新忙碌起來。
袁家的事尚未徹底了結,衛啟泓那頭也不算處置乾淨。他似乎是打算對袁家趕盡殺絕,至於衛啟泓,她覺得他至少會踩得他永生翻身不得。
他昨晚還問她想讓溫家如何。她仔細想了想,溫家真正跟她有仇的應當只有溫錦和梁氏。溫錦給她添堵好多年,梁氏曾試圖戕害衛老太太。但溫錦已死,梁氏已瘋,所以她也想不出還能再做點什麼。
所以她但是隨口跟他說若是他有什麼好法子,儘管去做。溫家人的死活她並不多麼關心,不過溫家人倒霉她是樂見的。
對楚王和益王的鞫訊也很快開始,然而這兩個藩王是皇帝近親,骨子裡倨傲得很,三法司的堂官壓不住場,皇帝又不能拖著尚未完全痊癒的身子去日夜審問,因而這件事便落到了衛啟濯手裡。
奇怪的是,直至這步田地還想擺親王架子的兩個藩王,到了衛啟濯跟前全成了沒腳蟹。
蕭槿感覺有些奇怪,因為楚王只是皇帝的侄兒,而益王可是皇帝的親兒子,與益王相較起來,楚王底氣並不是那麼硬,懼怕衛啟濯還有情可原,可是憑著益王那個性子以及後台關係,看見衛啟濯就慫,便有些怪異了。
蕭槿托腮,等他回來問問他好了。
朱潾覺得自己的人生可能不會比如今更加屈辱了。
他頭先做皇子做親王時何等風光,如今卻落到這般地步。他之前喬裝改扮出逃時滿以為自己的計劃天衣無fèng,等這陣子風聲過去了,說不得父皇的氣也消了,他就有更多轉圜餘地了。甚至,他還想過父皇既然纏綿病榻多時,說不得沒幾日活頭了,等父皇駕崩,他就可以正大光明地討伐太子了。
然而這些終歸只是他的美夢。他沒逃出多遠就稀里糊塗地被衛啟濯給逮了回去,他至今都想不明白衛啟濯是如何尋見他的。
及至後來被衛啟濯打了三十軍杖,他就更覺憋屈了,他長這麼大還從未被人打過。他當時被打得爬不起來,衛啟濯只命人簡單給他處理了傷口就將他扔給了孟元慶。
他回京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請求面見父皇。父皇在召見衛啟濯時,也順道將他跟楚王一併帶了上來。他張口就跟直著聲高呼他是被小人迷惑了心智,當真以為父皇命在旦夕,又以為父皇身邊有禍國jian佞,這才匆匆起兵,並非是要造反。
“有個詞叫‘先入為主’,如果豐煦依照衛啟渢的吩咐做了,陛下先看到了那些所謂從楚王府里搜出的書信,心中勢必就會起疑,因為衛啟渢編造的這個故事,可比那群言官們編的可信多了。若我有那份心,我甚至認為衛啟渢編造的那個謀劃完全可行。屆時楚王與太子斗得兩敗俱傷,我正好漁翁得利。”
“至於楚王是否真的會選擇與我合作,陛下是不會細想的,因為陛下知道楚王原本就不夠聰明。楚王若真是足智多謀之人,就不會抱著僥倖的心態在益王起兵時跟著湊熱鬧。他要成事就要學著隱忍,學會取捨,但他顯然沒有這個心性,也沒有這個魄力。”
“不過留下往來書信日後留用這一點,他還是能想到的,所以若我真與他有所交通,能從楚王府搜出書信那也是情理之中。我頭先交代豐煦到任之後可以做做樣子,以防衛啟渢打探。但我實質上對豐煦並不完全放心,所以我在擒住楚王之後還就此問過楚王。我跟陛下說的衛啟渢會去散播謠言之說實則並無根據,衛啟渢不一定會這樣做,不過這確實是個好說辭,即便有不合情理之處。”
寶寶仰起腦袋認真聆聽半晌,大眼睛睜得滾圓。等衛啟濯話音暫頓,他忽而拉了拉他的衣袖,軟軟糯糯地道:“爹爹,兒子若是每回考業都能得先生誇獎,是否將來就能如爹爹那樣厲害?”
因著在家塾那邊進學的子弟年紀偏大,所以衛啟濯與衛承勉商議之後,單獨延請了一位致仕的翰林院學士為兒子開蒙。
蕭槿一戳他腦門:“你知道我們在說什麼?你聽懂了?”
寶寶點頭,奶聲奶氣道:“堂伯要設計陷害爹爹,但是被爹爹提前發覺了,於是爹爹將計就計,堂伯自食惡果。”
蕭槿與衛啟濯互望一眼。
這孩子才三歲多,竟然聽懂了九曲十八繞的官場權略?
蕭槿以為衛啟濯只是抽了個空回家來吃頓飯,畢竟他昨日才班師,應當還有許多事等著他去做。
她原本滿心不舍,午飯後還問他晚來何時能歸家,然而衛啟濯卻與她說他昨晚熬到半夜,已經將今日要處置的事提前辦訖,這半日就是特特騰出來陪伴他們母子的。
不過說是陪伴他們,實質上寶寶要睡中覺還要去聽課,他主要還是陪她。
蕭槿招呼著兒子去進學之後,轉回頭就瞧見衛啟濯一直盯著她看。蕭槿摸了摸臉,問他看她作甚,他略一躊躇,提出跟她去後花園走走。
蕭槿有些睏倦,想先去小憩片刻,衛啟濯則說後花園大得很,處處樓閣抱廈,想要小憩不愁地方。
時值仲秋季秋之交,又是風柔日暖的暄妍天氣,耳聽鳥雀對語,身沐和煦日光,蕭槿沒走幾步就覺困意更濃,與衛啟濯說話時也是哈欠連天。
衛啟濯將她拉到鞦韆上坐下,自己坐在另一側的鞦韆畫板上。蕭槿抓著鞦韆繩索昏昏欲睡,他又擔心她忽然睡過去從畫板上摔下去,起身步至她跟前扶住她。
蕭槿一身嬌慵,垂首半闔眼帘:“你幫我看看這附近有沒有什麼可供休息的地兒,要不然我就躺你身上睡一覺。”
衛啟濯接住蕭槿傾到他懷裡的身子仔細護著,手掌在她背後僵了少頃,倏而開言道:“啾啾,我有一件事要與你說。”
他正待繼續開口,蕭槿迷迷糊糊扯住他腰間玉帶上面一點後襟:“你難道做了什麼對不住我的事?”
他有些哭笑不得:“沒有。”
蕭槿手上力道一松,改為環住他的腰,在他懷裡尋了個愜意的地方,仍舊靠著:“那就沒什麼,你說。”
第167章
衛啟渢透過高牆上一點小窗望了一眼外間明亮的天光, 又緩緩收回視線。
他知道父親一定在竭盡全力地想法子保他出來,他昨日才被下獄時也一心急著斡旋。他滿心憤懣, 滿心不甘,他想跟衛啟濯對質。
但眼下經過一晚,他逐漸冷靜了下來。衛啟濯今次既做得出,就做好了堵死他所有出路的準備。他想在短期內洗掉罪名脫出困境, 幾無可能。
他能做的只有等待,等待時機,等待皇帝也冷靜下來。
衛啟渢面無表情地盯著牢門看了須臾,緩緩闔眼。
方才有一個瞬間, 他忽然就不想出去了,他忽然覺著疲累, 由內而外的疲累, 他竟然覺得待在牢里也算是得了清淨。
他這些年都在算計, 都在籌謀,都在壓抑自己心底真實的欲望。
當年蕭槿成婚, 他就生出直接去搶親的衝動,然而他又清醒地知道這樣做無濟於事。他這些年都過得十分麻木, 仿佛全然為著一個目的活著。這個不知何時才能達成的目的也是他這些年來唯一的支撐,他每每覺著自己要被自己逼瘋時, 總會安慰自己再堅持一下, 再堅持一下就能達成心愿了。這種日子跟坐牢似乎也別無二致。
無論前世還是今生, 他好像始終都活在牢籠裡面, 很少能活得像是真正的自己。
但事到如今, 他就能放下麼?就能釋懷麼?
當然不。
前生所歷銘心刻骨,他永生永世都無法忘懷。他即便粉身碎骨、即便墮入深淵,也依然不能忘記蕭槿,她已經融入了他的骨血魂靈。
十年的相處早已在他心底刻下不可磨滅的烙印。何況若非他當初的怯懦天真,蕭槿怎會對他絕望憎惡至此。
衛啟渢斂眸,對著眼前虛空出神。
隔日傍晚,蕭槿倚著床柱閒翻書。她眼睛對著書頁,目光卻半晌不動,很有些心神不屬。
憶及那日情形,她目中難掩迷惘。
她那日再睜開眼時,已然躺在了後花園一處廊廡里。她下午靠在衛啟濯懷裡等他的下文,結果後來就斷片兒了,睡得太沉,實在想不起他之後跟她說了什麼。
她後頭問他跟她說了什麼,他凝她半日,問她是否當真不記得。蕭槿回想一番,點頭道確實對此無甚記憶。
衛啟濯輕聲一嘆,將話頭岔了開來。
蕭槿心裡有一個模糊的猜測,只是她潛意識裡覺著那個猜測有些離奇難解。
她心裡揣著事情,終歸什麼也看不進去,隨手收了書,起身披衣,去了後花園。
見今桂花正開,習習夜風拂面而過,揚起一陣清甜馥馥的桂花香,呼吸之間,渾身通泰,上清下明。
兒子晚膳後便溫書去了,她不便打攪,衛啟濯則在那日偷得浮生半日閒之後,重新忙碌起來。
袁家的事尚未徹底了結,衛啟泓那頭也不算處置乾淨。他似乎是打算對袁家趕盡殺絕,至於衛啟泓,她覺得他至少會踩得他永生翻身不得。
他昨晚還問她想讓溫家如何。她仔細想了想,溫家真正跟她有仇的應當只有溫錦和梁氏。溫錦給她添堵好多年,梁氏曾試圖戕害衛老太太。但溫錦已死,梁氏已瘋,所以她也想不出還能再做點什麼。
所以她但是隨口跟他說若是他有什麼好法子,儘管去做。溫家人的死活她並不多麼關心,不過溫家人倒霉她是樂見的。
對楚王和益王的鞫訊也很快開始,然而這兩個藩王是皇帝近親,骨子裡倨傲得很,三法司的堂官壓不住場,皇帝又不能拖著尚未完全痊癒的身子去日夜審問,因而這件事便落到了衛啟濯手裡。
奇怪的是,直至這步田地還想擺親王架子的兩個藩王,到了衛啟濯跟前全成了沒腳蟹。
蕭槿感覺有些奇怪,因為楚王只是皇帝的侄兒,而益王可是皇帝的親兒子,與益王相較起來,楚王底氣並不是那麼硬,懼怕衛啟濯還有情可原,可是憑著益王那個性子以及後台關係,看見衛啟濯就慫,便有些怪異了。
蕭槿托腮,等他回來問問他好了。
朱潾覺得自己的人生可能不會比如今更加屈辱了。
他頭先做皇子做親王時何等風光,如今卻落到這般地步。他之前喬裝改扮出逃時滿以為自己的計劃天衣無fèng,等這陣子風聲過去了,說不得父皇的氣也消了,他就有更多轉圜餘地了。甚至,他還想過父皇既然纏綿病榻多時,說不得沒幾日活頭了,等父皇駕崩,他就可以正大光明地討伐太子了。
然而這些終歸只是他的美夢。他沒逃出多遠就稀里糊塗地被衛啟濯給逮了回去,他至今都想不明白衛啟濯是如何尋見他的。
及至後來被衛啟濯打了三十軍杖,他就更覺憋屈了,他長這麼大還從未被人打過。他當時被打得爬不起來,衛啟濯只命人簡單給他處理了傷口就將他扔給了孟元慶。
他回京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請求面見父皇。父皇在召見衛啟濯時,也順道將他跟楚王一併帶了上來。他張口就跟直著聲高呼他是被小人迷惑了心智,當真以為父皇命在旦夕,又以為父皇身邊有禍國jian佞,這才匆匆起兵,並非是要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