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頁
他所擁有的知識,不知不覺轉變成了堅船利炮,轉變成了四方通達的道路和河堤。這個時代改變著他,他也改變著這個時代。
他已經不再是孤魂,他屬於這裡!
謝則安當晚睡了一個好覺,第二天便像有人催著一樣,早早踏上了回程。
回去的路程似乎比來時要短很多,他們不到一個月就回到了京畿。還會抵達京城,就有人來報說趙崇昭正在軍校那邊“閱兵”,謝則安沉吟片刻,先讓謝小妹他們回去,自己前往軍校和趙崇昭“會師”。
走到軍校外時,裡頭正在舉行莊嚴肅穆的“升旗儀式”。這些花樣都是謝則安定下來的,目的讓所有步入軍校的人心裡都裝進“國旗”,裝進“國家”。謝則安靜靜地站在軍校大門前觀看這讓他有時代錯位感的一幕:身穿軍服的“儀仗兵”舉著代表著大慶的旗幟走到旗杆下,讓旗幟跟著戰歌緩緩升向天空。
天穹蔚藍,戰歌嘹亮。
旗幟隨風高高飄揚。
謝則安收回目光,往前看去,恰好與趙崇昭往外望的目光撞在一起。
兩人相視一笑。
這是他們的時代。
平靜的時光過得飛快,眨眼間趙昀已然十五歲。今上正當壯年,卻無意立後生子,禮部尚書李明霖是個通達人,一路不通就想另一路,諸王世子之中,當屬趙昀最為出挑。他從小得趙崇昭和謝則安愛重,親自帶在身邊教導,小小年紀便穩重過人,待人接物、為人處事都透出幾分不凡。這樣一個大好人選擺在面前,百官心中都有了計較。
趁著春耕初定,沒什麼大事,李明霖牽頭提出讓趙崇昭選立太子。
趙崇昭早有此意,假意徵詢朝臣的意見後就下詔封趙昀為太子,謝則安為太子太傅。而平時負責教導趙昀的人,卻換成了姚鼎言和徐君誠。
比之像泥鰍一樣油滑的謝則安,趙昀明顯更符合姚鼎言和徐君誠的心意,兩個人都盡心教導這個頗有“希望”的太子。
事情落定後已是入夏了,趙崇昭和謝則安清閒下來,早早跑去行宮那邊“避暑”。想到很快可以撂擔子不干,兩個人都愉快得很。謝則安找人琢磨出幾個熱氣球,在行宮外面讓它們冉冉升空。
兩個人都已經三十來歲,但骨子裡還是好玩喜動的個性,趁著朝中那些老頑固都不在,謝則安興致勃勃地派人嘗試升空幾遍。等試驗的人兩腿打顫地下來了,謝則安和趙崇昭命人替做好防護措施,親自登上了熱氣球升上半空。
趙崇昭和謝則安站在一塊,遠眺遠處的山河。那糙格外青,那山格外綠,連天穹都透著別樣的藍。天上萬里無雲,晴朗得叫人心曠神怡。空中的風極大,他們根本沒法開口說話,只能輕輕地握住對方的手。
天風滿袖。
謝則安兩人還沒過足癮,一隊人馬已經由遠而近地殺到。趙昀是領頭的,後面跟著臉色鐵青的耿洵和李明霖。
謝則安發現了底下的情況,只能遺憾地讓人把熱氣球降回地面。毫無疑問地,他和趙崇昭都被耿洵劈頭蓋臉地臭罵一通。馬御史致仕之後,耿洵順理成章地接替了他的擔子,早已成為了御史台的中堅力量。
早些年對謝則安那些欽佩和敬慕,早就被謝則安這十幾年來的“折磨”磨得只剩下氣怒交加這種心情了。原本大家都認為謝則安的脾性比趙崇昭要穩妥得多,後來謝則安隔個三五年就往外跑,大夥才發現這傢伙才是真正難搞的人。
今天這齣鬧劇不用想都知道是誰的主意!
正所謂愛之深責之切,耿洵的火力幾乎全部集中在謝則安身上。
謝則安三十多歲的人了,遇上耿洵這種認死理的正派人還是只能乖乖挨罵。
等耿洵把這件事上升到國家安危上去,謝則安才無奈地反駁起來:“這不是好好的嗎?試驗過很多次的,安全得很。”
趙崇昭憐憫地看了謝則安一眼。耿洵這傢伙現在專心走彈劾謝則安路線不動搖,每次上朝第一件事就是罵罵耿洵,一天不罵那一定是太陽從西邊升起,更何況這次他們確實有點胡來……
這不,謝則安不說話還好,一說話耿洵罵得更厲害了。直到趙昀接收到謝則安的求援目光出來打圓場,耿洵才甩袖而去,自個兒回了京城。
趙昀和李明霖齊齊望向謝則安,李明霖還火上澆油地給他補了一刀:“耿御史一定是回去稟報姚相和徐相了。”
謝則安:“……”
趙崇昭輕咳一聲,搬出長輩的威嚴問趙昀:“昀兒,你來是有什麼事?”
趙昀說:“父皇您的生辰要到了,我是想來問問您決定在這邊辦還是回京辦壽宴。”
趙昀還是喊趙昂為“阿爹”,但改口喊趙崇昭當父皇是必須的。趙崇昭是看著趙昀出生和長大的,在趙昀身上耗費的心血也不少,聽到這聲“父皇”還是頗為受用。
他笑著說:“不必那麼勞民傷財,一切從簡就好,到時請些親近人過來便是。”
謝則安卻說:“還是回京操辦吧。”
趙崇昭轉頭望著他。
謝則安說:“阿昀剛剛被封為太子。”餘下的話謝則安沒有說出來,多年以來的默契卻讓趙崇昭一下子明白過來。趙昀剛被封為太子,地位根本不穩固,他們還是得回去給趙昀撐撐場。也許還得再過個幾年,他們才能真正清閒下來。
趙崇昭說:“那就回京吧。”
得了趙崇昭的話,趙昀放鬆下來。謝則安知道趙昀最近累得很,叫人備些冰茶讓趙昀喝,他自己和趙崇昭沒什麼顧忌,各自抱著碗冰淇淋消暑,還順口叫人給李明霖勺了一碗。
李明霖:“……”
那冰冰涼涼、顏色漂亮、綴滿水果的冰淇淋是讓人食指大動沒錯,但這對趙昀好像有些殘忍。有這麼兩個貪圖享受的“長輩”在,趙昀居然沒長歪,真是不幸中的大幸!
趙昀對上李明霖的目光,笑著說道:“李先生且吃,我喝茶就好。”
李明霖覺得太子殿下實在太招人疼了!
謝則安說:“阿昀小時候也沒少吃,不過吃了經常鬧肚子,還是別貪圖一時的痛快了。”
李明霖見他們親如一家,也就放下心來,坐下品嘗謝則安喜愛的美食。
趙崇昭生辰是大事,許多人都提前備著壽禮。生辰當天,周邊各國都派了使者過來道賀,順便送上分量不輕的賀禮。
沒辦法,大慶這十幾年來厲兵秣馬,練兵選將的事一刻都不曾放鬆過,正等著哪個倒霉蛋往槍口上撞呢!
吐蕃早些年想往東搶點糧,結果被人兩面包抄,打得割了一大片土地才勉強保住自己的“吐蕃”名號。有些比較弱小的小國已經直接歸降,表示願意成為大慶的一部分。
歸降有什麼不好?瞧瞧西夏和北狄,那可真是一日更勝一日!
這雖然還不算是四海來朝,不過對於曾經見識過外敵禍亂邊疆的老臣們來說,這樣的光景已經足以讓他們高興到老淚縱橫。
因此在壽宴上,連最不喜飲酒的徐君誠都多喝了幾杯。
每個人臉上都帶著幾分開懷的笑意。
這一刻他們都對自己曾經最不看好的皇帝陛下予以最真誠的祝願,願他與山同壽,與海同昌。
不少人的目光,也都齊齊落在趙崇昭身邊的謝則安身上。這位曾經最被人看好也確實一直平步青雲的“駙馬爺”,已經被時間打磨出最耀目的光彩。不管從文還是從武,他都是許多人心中最景仰的人,文能安邦、武能定疆,任誰提起他都讚不絕口。
這位兼有“駙馬爺”“狀元郎”等等名頭的謝參政只有一個缺點:他實在太疲懶了。
這麼想著,所有人心裡又有些幸災樂禍。
謝參政要是知道姚相和徐相的打算,一定會苦惱不已吧?
趙崇昭的壽宴結束之後,姚鼎言和徐君誠就找上了他和謝則安。
謝則安在壽宴時已經察覺許多人的目光有點古怪,再看到姚鼎言兩人聯袂而來,心裡咯噔一跳,覺得有點不妙。
果然,姚鼎言一開口就讓謝則安眉頭直跳:“陛下,老臣想辭掉相位。”
徐君誠也同樣表態。
趙崇昭吃了一驚:“徐相,姚相,你們正當盛年,怎麼會有這種想法?”
徐君誠面不改色地說:“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謝則安:“……”
這個理由好生耳熟。
姚鼎言說:“偏居一隅,見識難免狹隘,還是得多出去走走,看看民風民情。”
謝則安:“……”
這個理由還是好生耳熟。
徐君誠和姚鼎言繼續你一眼我一語地搬出理由,都是謝則安以前溜走時用過的。
他已經不再是孤魂,他屬於這裡!
謝則安當晚睡了一個好覺,第二天便像有人催著一樣,早早踏上了回程。
回去的路程似乎比來時要短很多,他們不到一個月就回到了京畿。還會抵達京城,就有人來報說趙崇昭正在軍校那邊“閱兵”,謝則安沉吟片刻,先讓謝小妹他們回去,自己前往軍校和趙崇昭“會師”。
走到軍校外時,裡頭正在舉行莊嚴肅穆的“升旗儀式”。這些花樣都是謝則安定下來的,目的讓所有步入軍校的人心裡都裝進“國旗”,裝進“國家”。謝則安靜靜地站在軍校大門前觀看這讓他有時代錯位感的一幕:身穿軍服的“儀仗兵”舉著代表著大慶的旗幟走到旗杆下,讓旗幟跟著戰歌緩緩升向天空。
天穹蔚藍,戰歌嘹亮。
旗幟隨風高高飄揚。
謝則安收回目光,往前看去,恰好與趙崇昭往外望的目光撞在一起。
兩人相視一笑。
這是他們的時代。
平靜的時光過得飛快,眨眼間趙昀已然十五歲。今上正當壯年,卻無意立後生子,禮部尚書李明霖是個通達人,一路不通就想另一路,諸王世子之中,當屬趙昀最為出挑。他從小得趙崇昭和謝則安愛重,親自帶在身邊教導,小小年紀便穩重過人,待人接物、為人處事都透出幾分不凡。這樣一個大好人選擺在面前,百官心中都有了計較。
趁著春耕初定,沒什麼大事,李明霖牽頭提出讓趙崇昭選立太子。
趙崇昭早有此意,假意徵詢朝臣的意見後就下詔封趙昀為太子,謝則安為太子太傅。而平時負責教導趙昀的人,卻換成了姚鼎言和徐君誠。
比之像泥鰍一樣油滑的謝則安,趙昀明顯更符合姚鼎言和徐君誠的心意,兩個人都盡心教導這個頗有“希望”的太子。
事情落定後已是入夏了,趙崇昭和謝則安清閒下來,早早跑去行宮那邊“避暑”。想到很快可以撂擔子不干,兩個人都愉快得很。謝則安找人琢磨出幾個熱氣球,在行宮外面讓它們冉冉升空。
兩個人都已經三十來歲,但骨子裡還是好玩喜動的個性,趁著朝中那些老頑固都不在,謝則安興致勃勃地派人嘗試升空幾遍。等試驗的人兩腿打顫地下來了,謝則安和趙崇昭命人替做好防護措施,親自登上了熱氣球升上半空。
趙崇昭和謝則安站在一塊,遠眺遠處的山河。那糙格外青,那山格外綠,連天穹都透著別樣的藍。天上萬里無雲,晴朗得叫人心曠神怡。空中的風極大,他們根本沒法開口說話,只能輕輕地握住對方的手。
天風滿袖。
謝則安兩人還沒過足癮,一隊人馬已經由遠而近地殺到。趙昀是領頭的,後面跟著臉色鐵青的耿洵和李明霖。
謝則安發現了底下的情況,只能遺憾地讓人把熱氣球降回地面。毫無疑問地,他和趙崇昭都被耿洵劈頭蓋臉地臭罵一通。馬御史致仕之後,耿洵順理成章地接替了他的擔子,早已成為了御史台的中堅力量。
早些年對謝則安那些欽佩和敬慕,早就被謝則安這十幾年來的“折磨”磨得只剩下氣怒交加這種心情了。原本大家都認為謝則安的脾性比趙崇昭要穩妥得多,後來謝則安隔個三五年就往外跑,大夥才發現這傢伙才是真正難搞的人。
今天這齣鬧劇不用想都知道是誰的主意!
正所謂愛之深責之切,耿洵的火力幾乎全部集中在謝則安身上。
謝則安三十多歲的人了,遇上耿洵這種認死理的正派人還是只能乖乖挨罵。
等耿洵把這件事上升到國家安危上去,謝則安才無奈地反駁起來:“這不是好好的嗎?試驗過很多次的,安全得很。”
趙崇昭憐憫地看了謝則安一眼。耿洵這傢伙現在專心走彈劾謝則安路線不動搖,每次上朝第一件事就是罵罵耿洵,一天不罵那一定是太陽從西邊升起,更何況這次他們確實有點胡來……
這不,謝則安不說話還好,一說話耿洵罵得更厲害了。直到趙昀接收到謝則安的求援目光出來打圓場,耿洵才甩袖而去,自個兒回了京城。
趙昀和李明霖齊齊望向謝則安,李明霖還火上澆油地給他補了一刀:“耿御史一定是回去稟報姚相和徐相了。”
謝則安:“……”
趙崇昭輕咳一聲,搬出長輩的威嚴問趙昀:“昀兒,你來是有什麼事?”
趙昀說:“父皇您的生辰要到了,我是想來問問您決定在這邊辦還是回京辦壽宴。”
趙昀還是喊趙昂為“阿爹”,但改口喊趙崇昭當父皇是必須的。趙崇昭是看著趙昀出生和長大的,在趙昀身上耗費的心血也不少,聽到這聲“父皇”還是頗為受用。
他笑著說:“不必那麼勞民傷財,一切從簡就好,到時請些親近人過來便是。”
謝則安卻說:“還是回京操辦吧。”
趙崇昭轉頭望著他。
謝則安說:“阿昀剛剛被封為太子。”餘下的話謝則安沒有說出來,多年以來的默契卻讓趙崇昭一下子明白過來。趙昀剛被封為太子,地位根本不穩固,他們還是得回去給趙昀撐撐場。也許還得再過個幾年,他們才能真正清閒下來。
趙崇昭說:“那就回京吧。”
得了趙崇昭的話,趙昀放鬆下來。謝則安知道趙昀最近累得很,叫人備些冰茶讓趙昀喝,他自己和趙崇昭沒什麼顧忌,各自抱著碗冰淇淋消暑,還順口叫人給李明霖勺了一碗。
李明霖:“……”
那冰冰涼涼、顏色漂亮、綴滿水果的冰淇淋是讓人食指大動沒錯,但這對趙昀好像有些殘忍。有這麼兩個貪圖享受的“長輩”在,趙昀居然沒長歪,真是不幸中的大幸!
趙昀對上李明霖的目光,笑著說道:“李先生且吃,我喝茶就好。”
李明霖覺得太子殿下實在太招人疼了!
謝則安說:“阿昀小時候也沒少吃,不過吃了經常鬧肚子,還是別貪圖一時的痛快了。”
李明霖見他們親如一家,也就放下心來,坐下品嘗謝則安喜愛的美食。
趙崇昭生辰是大事,許多人都提前備著壽禮。生辰當天,周邊各國都派了使者過來道賀,順便送上分量不輕的賀禮。
沒辦法,大慶這十幾年來厲兵秣馬,練兵選將的事一刻都不曾放鬆過,正等著哪個倒霉蛋往槍口上撞呢!
吐蕃早些年想往東搶點糧,結果被人兩面包抄,打得割了一大片土地才勉強保住自己的“吐蕃”名號。有些比較弱小的小國已經直接歸降,表示願意成為大慶的一部分。
歸降有什麼不好?瞧瞧西夏和北狄,那可真是一日更勝一日!
這雖然還不算是四海來朝,不過對於曾經見識過外敵禍亂邊疆的老臣們來說,這樣的光景已經足以讓他們高興到老淚縱橫。
因此在壽宴上,連最不喜飲酒的徐君誠都多喝了幾杯。
每個人臉上都帶著幾分開懷的笑意。
這一刻他們都對自己曾經最不看好的皇帝陛下予以最真誠的祝願,願他與山同壽,與海同昌。
不少人的目光,也都齊齊落在趙崇昭身邊的謝則安身上。這位曾經最被人看好也確實一直平步青雲的“駙馬爺”,已經被時間打磨出最耀目的光彩。不管從文還是從武,他都是許多人心中最景仰的人,文能安邦、武能定疆,任誰提起他都讚不絕口。
這位兼有“駙馬爺”“狀元郎”等等名頭的謝參政只有一個缺點:他實在太疲懶了。
這麼想著,所有人心裡又有些幸災樂禍。
謝參政要是知道姚相和徐相的打算,一定會苦惱不已吧?
趙崇昭的壽宴結束之後,姚鼎言和徐君誠就找上了他和謝則安。
謝則安在壽宴時已經察覺許多人的目光有點古怪,再看到姚鼎言兩人聯袂而來,心裡咯噔一跳,覺得有點不妙。
果然,姚鼎言一開口就讓謝則安眉頭直跳:“陛下,老臣想辭掉相位。”
徐君誠也同樣表態。
趙崇昭吃了一驚:“徐相,姚相,你們正當盛年,怎麼會有這種想法?”
徐君誠面不改色地說:“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謝則安:“……”
這個理由好生耳熟。
姚鼎言說:“偏居一隅,見識難免狹隘,還是得多出去走走,看看民風民情。”
謝則安:“……”
這個理由還是好生耳熟。
徐君誠和姚鼎言繼續你一眼我一語地搬出理由,都是謝則安以前溜走時用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