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他的目光又落在逗弄得徐家小公子哇哇叫的君閒身上。
曾經他也因立場不同而將君閒的權勢一一奪走,甚至將他置於險地……
他能明白海王心中的痛苦。如果施家老大沒能及時趕到,他恐怕會後悔一輩子。但是即使如此,有些事他還是會去做。
就像君閒所說的:“如果你不這樣做,你就不是景桓了。”
景桓釋然,只聽船上傳來徐家小公子的叫喚聲:“桓木頭,救我!”
徐家小公子被君閒倒掛在桅杆上,掙扎不開,聲音都帶著哭喪。
君閒手裡拿著從徐家小公子手裡奪過來的摺扇,啪地打開,萬分風涼地扇著風。
君閒喜歡捉弄孩子,這劣性根誰也管不了。景桓給徐家小公子一個愛莫能助的眼神,轉頭跟兩位老臣商量著這次出海的事務。
其實也沒什麼可商量的,景桓忽然回頭,朝著帝京的方向輕輕一拜。
君閒眉心一跳,一騰身躍下船,也學他一拜,“拜天地,哪能少了我一份!”
景桓哭笑不得,心裡的酸楚卻少了幾分。他生於斯長於斯,何時離開過這片土地,海上情況莫測,他心中根本沒有底。
君閒暗暗握住景桓的手,朝兩老招呼說:“兩位老前輩,上船罷。”
景桓望著那天生含情的眉眼,君閒心中的難過恐怕不下於自己。
走到這一步,已是極限了。
君閒忽然回頭,眼裡滿是離傷。他湊近景桓,啞聲說:“我很難過,讓我親一口。”
“……好。”
等著被訓斥的君閒一怔,心中狂喜,卻見景桓的耳垂漸漸染上淡淡紅暈。他掃了眼周圍裝作若無其事的眾人,知道景桓臉皮薄,笑著說:“我許你先欠著,下次要十倍奉還。”
偏偏此時狼狽的徐家小公子高聲嚷嚷:“桓木頭,我告訴你,這黑心根本不敢當眾親熱,其實他臉皮薄的很吶!上次我跟他去青樓,他居然連陪酒的姑娘也不叫一個!”
君閒卻沒有如他所料地惱羞成怒,反而好整以暇地望向景桓。
景桓耳根猶紅,撇開臉說:“我覺得你繼續讓他掛著也好。”
君閒放聲大笑,跳上甲板拉著景桓往開闊的船艙走去。
兩老亦跟著上了船,徐家小公子仿佛見到救星,熱忱地望著自己的爹爹。
言老丞相笑呵呵地捋著鬍子,吩咐船上的人按他的要求燒點開水給他泡茶,轉身也走進了船艙里。
徐大司馬一甩手,也要走。
徐家小公子不知自己哪裡得罪了這素來疼愛自己的老爹,連忙喊道:“爹!”
徐大司馬腳下沒有停頓:“我徐家的子孫,何曾流連秦樓楚館!”
徐家小公子:“我……”
說、說漏嘴了……
其實徐大司馬何嘗不曾聽聞自己這小兒子的風流逸事,只不過始終下不了手去懲戒罷了。現在有君閒治他一治,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一來二去的功夫,言老丞相已煮好茶,等他進來,有趣地道:“教訓得倒是順口,言老年輕時可沒少出入坊間。”
徐大司馬倒也不避言:“那時候哪次不是作陪的,正主兒可是先帝跟……先帝啊……可惜了。”
君閒瞧著兩老臉上沉鬱,只靜靜地啜著茶,倒也不說話。
恰在此時,岸上傳來焦急的叫喚,君閒停杯與景桓對望。兩人並肩走出船艙,只見一人一騎飛馳而來,捲起黃塵滿天。
“三弟!三弟!”
叫得君閒一聲三弟的,自然是施家老大。君閒從懷中掏出一塊玉佩拋了過去,施家老大牢牢接住,卻聽他揚聲笑道:“這是我們家給媳婦兒的玉佩,施家血脈,還請兄長多費些心思哪。”
施家老大見景桓相伴在他身邊,心裡也欣慰,哭笑不得地揮手相送。
海風拂面,吹來幾分咸澀。君閒臉上的不舍一閃而逝,黑眸又復炙亮:“那玉佩是我們傳家寶,傳給媳婦兒的,你不介意我把他給大哥吧?”
景桓伸手往袖裡摸索著,一本正經地說:“父王也給了我只傳媳婦兒的玉佩,不如我給你好了。”他也原只是說笑,手裡拿著玉佩,卻沒有掏出來。
君閒卻一把抓住,取了過來,二話不說就往脖子上掛。
景桓:“……”
君閒笑得志得意滿:“反悔不得。”
景桓撇開頭強忍著笑:“那玉佩是掛在腰間的……”
景桓忍得,被掛在一邊的徐家小公子可忍不得。他聽得真切,見君閒出了這烏龍,當即大笑出聲,好不開懷。
景桓這才醒悟有人在旁,轉眸望向君閒。
君閒朝他眨眨眼,“我喜歡這樣戴,”手中摺扇指了指徐家小公子:“就像他喜歡這樣掛著,好品味,夠風雅。”
說罷頭也不回地走進船艙內,景桓怕徐家小公子進去在兩老面前說起這事,當即給他一個溫和的微笑,邊進艙邊讚許:“言小公子果然好品味,夠風雅。”
等到傍晚時分,船上已望不見陵縣。這才有人把言小公子放下來,這位嬌生慣養的丞相公子沒機會去抱怨,直接躺到床上蒙頭大睡。
連隔壁傳來的聲響也不曾聽見,等到他朦朦朧朧有些清醒時,只聽有人在說:“丞相他們都在下層,隔壁那可愛的小子恐怕累得不行,哪裡會聽到……”
接著是一聲稍顯疲憊的喝斥:“你……”
徐家小公子半夢半醒地翻了個身,口裡喃喃應道:“誰說我聽不到的……”
咚!
似乎是重物落地的聲音,似乎是誰被踢下了床。
夜空如洗,曾經在臨朝位高權重的幾人,正慢慢遠行。隨著帆翼清鳴,暗涌潛藏的海上,似乎有巨浪將起。
第42章 番外:君明臣良
“君明臣良,實乃我朝之福。”
言老丞相是陛下留下來的老臣,極少這樣稱讚別人。但言老丞相沒說錯,太子遇到兩個將相之才,實在是臨朝的福氣。
我追隨陛下三十餘年,還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厲害的兩個年輕人。
言老丞相這句話傳到陛下耳中,陛下目光微沉,說:“何德,你跟著我也麼多年了,你說,這周侍讀與施侍讀如何?”
我向來不願參與這些事,連忙推脫:“何德不敢妄議朝政。”
陛下沒有再問,當屋內的氣息沉滯到想我退下時,忽然聽到龍座上傳來他一聲幾不可聞地嘆息:“臣強主弱,未必是福氣啊。”
太子雖然是長子,但陛下子息眾多,並不太喜歡他。
當初看好年僅四歲的十七王爺的官員,都比追隨太子的人多。
直到他身邊的周順之成為士林之首,東宮才嶄露鋒芒。而施時傑所領的幼軍,勇武已隱隱超越禁軍。
兩人都是不世之才,相比之下,太子就要遜色多了。
記得當初他們在東宮伴讀,每日都一左一右坐在太子身側睡得香甜。幾位太傅提起兩侍讀的時候,都是恨得牙痒痒。最後一考校,卻發現兩人竟已學得通透。
這天資比之太子,豈止好上一點半點。
因此陛下的擔心也不是毫無道理的,自古臣強主弱,最後因為無法駕馭臣下而亡國的,不在少數。
近來陛下的身體越來越差,已由太子監國。幾位在封地上的王爺上表欲回京面聖,周順之一力阻止,太子的詔令竟沒辦法發出去。
雖說這是最佳的決策,但周順之在東宮的影響力,已經超過太子了。
東宮近臣,日後都是太子要重要的。如今竟然出現這樣的情況,陛下如何能不憂心。
陛下靜靜地坐了半響,吩咐道:“何德,扶朕回去。”
我快步迎上,扶住陛下的後背跟手腕,仿佛又回到當年剛剛見面時的情景。
當時陛下還是個倔強冷漠的少年,滿身是傷猶不自知,好心要扶他,他還怒斥:“你個閹豎!誰允許你碰我的!”
跟隨陛下這麼多年,終於得到陛下全心的信任,不再被推開。然而陛下已經老了,我也已經老了。
不同的是,陛下還有有許多想要做的事,我卻很隨意,哪日陛下去了,殉葬便是。
畢竟做到這個位置的人,見到的東西實在太多了,見不得人的事,也做得太多了,誰還容得下?
沒料到筆下臨去前竟沒有下詔要我殉葬,陛下年輕時雄才大略,頗有太祖之風。只是老來漸漸有些不信人,僅留我在身邊照料。他留我在世上,將暗衛交給我,說還有事要交代我去做。
隨後太子登基,施時傑則去了邊關,武將的升遷不比文官,還是得靠沙場上打拼回來才行。
曾經他也因立場不同而將君閒的權勢一一奪走,甚至將他置於險地……
他能明白海王心中的痛苦。如果施家老大沒能及時趕到,他恐怕會後悔一輩子。但是即使如此,有些事他還是會去做。
就像君閒所說的:“如果你不這樣做,你就不是景桓了。”
景桓釋然,只聽船上傳來徐家小公子的叫喚聲:“桓木頭,救我!”
徐家小公子被君閒倒掛在桅杆上,掙扎不開,聲音都帶著哭喪。
君閒手裡拿著從徐家小公子手裡奪過來的摺扇,啪地打開,萬分風涼地扇著風。
君閒喜歡捉弄孩子,這劣性根誰也管不了。景桓給徐家小公子一個愛莫能助的眼神,轉頭跟兩位老臣商量著這次出海的事務。
其實也沒什麼可商量的,景桓忽然回頭,朝著帝京的方向輕輕一拜。
君閒眉心一跳,一騰身躍下船,也學他一拜,“拜天地,哪能少了我一份!”
景桓哭笑不得,心裡的酸楚卻少了幾分。他生於斯長於斯,何時離開過這片土地,海上情況莫測,他心中根本沒有底。
君閒暗暗握住景桓的手,朝兩老招呼說:“兩位老前輩,上船罷。”
景桓望著那天生含情的眉眼,君閒心中的難過恐怕不下於自己。
走到這一步,已是極限了。
君閒忽然回頭,眼裡滿是離傷。他湊近景桓,啞聲說:“我很難過,讓我親一口。”
“……好。”
等著被訓斥的君閒一怔,心中狂喜,卻見景桓的耳垂漸漸染上淡淡紅暈。他掃了眼周圍裝作若無其事的眾人,知道景桓臉皮薄,笑著說:“我許你先欠著,下次要十倍奉還。”
偏偏此時狼狽的徐家小公子高聲嚷嚷:“桓木頭,我告訴你,這黑心根本不敢當眾親熱,其實他臉皮薄的很吶!上次我跟他去青樓,他居然連陪酒的姑娘也不叫一個!”
君閒卻沒有如他所料地惱羞成怒,反而好整以暇地望向景桓。
景桓耳根猶紅,撇開臉說:“我覺得你繼續讓他掛著也好。”
君閒放聲大笑,跳上甲板拉著景桓往開闊的船艙走去。
兩老亦跟著上了船,徐家小公子仿佛見到救星,熱忱地望著自己的爹爹。
言老丞相笑呵呵地捋著鬍子,吩咐船上的人按他的要求燒點開水給他泡茶,轉身也走進了船艙里。
徐大司馬一甩手,也要走。
徐家小公子不知自己哪裡得罪了這素來疼愛自己的老爹,連忙喊道:“爹!”
徐大司馬腳下沒有停頓:“我徐家的子孫,何曾流連秦樓楚館!”
徐家小公子:“我……”
說、說漏嘴了……
其實徐大司馬何嘗不曾聽聞自己這小兒子的風流逸事,只不過始終下不了手去懲戒罷了。現在有君閒治他一治,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一來二去的功夫,言老丞相已煮好茶,等他進來,有趣地道:“教訓得倒是順口,言老年輕時可沒少出入坊間。”
徐大司馬倒也不避言:“那時候哪次不是作陪的,正主兒可是先帝跟……先帝啊……可惜了。”
君閒瞧著兩老臉上沉鬱,只靜靜地啜著茶,倒也不說話。
恰在此時,岸上傳來焦急的叫喚,君閒停杯與景桓對望。兩人並肩走出船艙,只見一人一騎飛馳而來,捲起黃塵滿天。
“三弟!三弟!”
叫得君閒一聲三弟的,自然是施家老大。君閒從懷中掏出一塊玉佩拋了過去,施家老大牢牢接住,卻聽他揚聲笑道:“這是我們家給媳婦兒的玉佩,施家血脈,還請兄長多費些心思哪。”
施家老大見景桓相伴在他身邊,心裡也欣慰,哭笑不得地揮手相送。
海風拂面,吹來幾分咸澀。君閒臉上的不舍一閃而逝,黑眸又復炙亮:“那玉佩是我們傳家寶,傳給媳婦兒的,你不介意我把他給大哥吧?”
景桓伸手往袖裡摸索著,一本正經地說:“父王也給了我只傳媳婦兒的玉佩,不如我給你好了。”他也原只是說笑,手裡拿著玉佩,卻沒有掏出來。
君閒卻一把抓住,取了過來,二話不說就往脖子上掛。
景桓:“……”
君閒笑得志得意滿:“反悔不得。”
景桓撇開頭強忍著笑:“那玉佩是掛在腰間的……”
景桓忍得,被掛在一邊的徐家小公子可忍不得。他聽得真切,見君閒出了這烏龍,當即大笑出聲,好不開懷。
景桓這才醒悟有人在旁,轉眸望向君閒。
君閒朝他眨眨眼,“我喜歡這樣戴,”手中摺扇指了指徐家小公子:“就像他喜歡這樣掛著,好品味,夠風雅。”
說罷頭也不回地走進船艙內,景桓怕徐家小公子進去在兩老面前說起這事,當即給他一個溫和的微笑,邊進艙邊讚許:“言小公子果然好品味,夠風雅。”
等到傍晚時分,船上已望不見陵縣。這才有人把言小公子放下來,這位嬌生慣養的丞相公子沒機會去抱怨,直接躺到床上蒙頭大睡。
連隔壁傳來的聲響也不曾聽見,等到他朦朦朧朧有些清醒時,只聽有人在說:“丞相他們都在下層,隔壁那可愛的小子恐怕累得不行,哪裡會聽到……”
接著是一聲稍顯疲憊的喝斥:“你……”
徐家小公子半夢半醒地翻了個身,口裡喃喃應道:“誰說我聽不到的……”
咚!
似乎是重物落地的聲音,似乎是誰被踢下了床。
夜空如洗,曾經在臨朝位高權重的幾人,正慢慢遠行。隨著帆翼清鳴,暗涌潛藏的海上,似乎有巨浪將起。
第42章 番外:君明臣良
“君明臣良,實乃我朝之福。”
言老丞相是陛下留下來的老臣,極少這樣稱讚別人。但言老丞相沒說錯,太子遇到兩個將相之才,實在是臨朝的福氣。
我追隨陛下三十餘年,還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厲害的兩個年輕人。
言老丞相這句話傳到陛下耳中,陛下目光微沉,說:“何德,你跟著我也麼多年了,你說,這周侍讀與施侍讀如何?”
我向來不願參與這些事,連忙推脫:“何德不敢妄議朝政。”
陛下沒有再問,當屋內的氣息沉滯到想我退下時,忽然聽到龍座上傳來他一聲幾不可聞地嘆息:“臣強主弱,未必是福氣啊。”
太子雖然是長子,但陛下子息眾多,並不太喜歡他。
當初看好年僅四歲的十七王爺的官員,都比追隨太子的人多。
直到他身邊的周順之成為士林之首,東宮才嶄露鋒芒。而施時傑所領的幼軍,勇武已隱隱超越禁軍。
兩人都是不世之才,相比之下,太子就要遜色多了。
記得當初他們在東宮伴讀,每日都一左一右坐在太子身側睡得香甜。幾位太傅提起兩侍讀的時候,都是恨得牙痒痒。最後一考校,卻發現兩人竟已學得通透。
這天資比之太子,豈止好上一點半點。
因此陛下的擔心也不是毫無道理的,自古臣強主弱,最後因為無法駕馭臣下而亡國的,不在少數。
近來陛下的身體越來越差,已由太子監國。幾位在封地上的王爺上表欲回京面聖,周順之一力阻止,太子的詔令竟沒辦法發出去。
雖說這是最佳的決策,但周順之在東宮的影響力,已經超過太子了。
東宮近臣,日後都是太子要重要的。如今竟然出現這樣的情況,陛下如何能不憂心。
陛下靜靜地坐了半響,吩咐道:“何德,扶朕回去。”
我快步迎上,扶住陛下的後背跟手腕,仿佛又回到當年剛剛見面時的情景。
當時陛下還是個倔強冷漠的少年,滿身是傷猶不自知,好心要扶他,他還怒斥:“你個閹豎!誰允許你碰我的!”
跟隨陛下這麼多年,終於得到陛下全心的信任,不再被推開。然而陛下已經老了,我也已經老了。
不同的是,陛下還有有許多想要做的事,我卻很隨意,哪日陛下去了,殉葬便是。
畢竟做到這個位置的人,見到的東西實在太多了,見不得人的事,也做得太多了,誰還容得下?
沒料到筆下臨去前竟沒有下詔要我殉葬,陛下年輕時雄才大略,頗有太祖之風。只是老來漸漸有些不信人,僅留我在身邊照料。他留我在世上,將暗衛交給我,說還有事要交代我去做。
隨後太子登基,施時傑則去了邊關,武將的升遷不比文官,還是得靠沙場上打拼回來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