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
這時‘嗖’的一聲,一人從夜照玉獅子的腹下翻上馬頭,也不管那馬驚得兩蹄亂踢,笑嘻嘻地問:“頭兒,嚇到了吧?”
青年侍衛拍拍那小子的臉頰,輕輕一推,那傢伙便摔到泥潭裡去了。青年侍衛胯下的夜照玉獅子示威性地嘶鳴一聲,似乎代他主人怒罵:“找死!”
這行人正是被朱厚洵派往蘄州的欽使,君閒領著唐越的‘百勝軍’即日就往蘄州出發,為了護住賑災糧食,中途還繞過了許多險地,遠不及急行軍時來得快。
君閒離了帝京就分外輕鬆,當唐越稟報他們已到蘄州境內,也只是微笑說:“看來他們都算得挺精的,要人盡其用才肯下手啊。”
原該哀鴻遍野的蘄州卻讓他們大吃一驚,官府發糧,民眾並不爭搶,仿佛久經行伍的軍隊一般有序,還有人將自己的口糧分給老幼病殘。
聽見欽使到來,蘄州州令不卑不亢地出迎,這倒也怪不得他不熱心,畢竟歷來欽使都是盤剝地方的官匪。
君閒也不在意,隨口問起衛堤的情況,這才知道這一來一往的耽擱,洪水已經退了大半,衛堤的缺口也已堵上,正在籌備大規模的修繕。
京中的景王倒是錯估了蘄州的民情,人家不僅沒有亂起來,還自發地組織起來,投入到衛堤的重修之中。
而將賑災的糧糙跟銀錢都交接好,沒人理睬的欽使便領著手下親自前往衛堤。
衛堤起處,有一處長亭,乃當初平楚侯摯交為紀念好友所建,相傳正是平楚侯親自督造衛堤。
君閒凝著快要與衛堤持平的江水,輕聲念出刻在長亭中的那首《永遇樂》:“……去歲曾游,臨江又見、萬丈霜沖雪。雲追濤怒,風催浪起,幾欲吞山倒岳。記當時,摩肩並進,笑問生死誰怯……”
臨朝曾經有那樣的光景,豪俊滿朝,文武相得。君明臣良,百姓和樂。即便是前丞相在時,那比不上當年的萬分之一,無怪乎當初能滅南楚,震遼國,取東溟,天下無敢不從。
君閒負手立在衛堤之上,輕輕閉眼,心中反覆念著那句:“記當時,摩肩並進,笑問生死誰怯。”
他們所嚮往的湮滅的盛世是那麼的遙不可及,如今誰又能和誰並肩而行。
死後逢生,曾經他想和那人一起乘風出海,漸漸卻發現那人並不像自己,那人有那麼多不能放下的事情,有依賴他的皇侄兒,有他臨朝的江山,還要延續朱家的血脈……
原想著做一世摯友也未嘗不可,事到臨頭,卻見不得他娶妻生子,見不得他和旁人恩愛廝守。
原來情之一字,總在悄然不覺間在心底生根。這些年看著他想著念著那個早已在午門心死的施霄芳,看著他不斷讓那段失敗的過往重現人前,只要不是鐵石心腸,就不可能不因他夢回的那些囈語所動搖。
想到景桓與朱厚洵的合謀,又想到唐清的背叛,君閒眼底笑意褪去,有的只是二十年來沉沉的清寂寥落。
如今三州已定,朝中又是新舊交替。景桓明有衛平疆,又有殺人於無形的暗衛,也不可能再遇險。細細算來,這臨朝便沒有他的事了。
天邊黑雲壓著水面,江風吹得衣袍獵獵,君閒看著那殷殷修築河堤的百姓,呢喃道:“這雨,可莫要下得太大才好……”
此時唐越從長亭外走來,黑色的禁軍戎袍破開幾個口,他卻絲毫不在意:“大人,那邊來信說,蘭公子會親自來一趟,跟你說些事情。”
晨風閣主蘭藍本仿佛生來就應當是生在大海中的,六年前到了被稱為江海門戶的陵縣,便連同海王一起沒了消息。
唐越這也是近來才知道他們收復了落在蠻荒人手中的東溟,蘭藍已成東溟之主。
唐越心思何等通透,怎麼會看不出君閒在猶豫什麼,也隱隱猜到了君閒最可能的決定。
思及此,唐越又掛心起京中的哥哥,連忙勸說:“大人,哥哥他平時雖然不肯像我一樣隨時陪大人離京,但這次我們很可能就呆在東溟不回來了,我用信鴿把他叫過來可好?”
唐越對至親的人是毫不設防的,就像君閒當初對臨帝跟太子的旨意深信不疑一樣。君閒不忍見他傷心,只慢慢地說:“你可記得以前侯府有一群殺手交到了你哥哥手裡。”
唐越點點頭。
君閒笑著說:“我吩咐他將那些人帶過來,還需要些時日,你不必太著急了。”
第41章 笛聲起
一艘通體烏黑的烏篷船停於江岸,這幾日春cháo漸退,烏篷船停在岸邊,也平穩無比。
船首立著個年輕男子,他身後有朱袍人恭謹跪見:“此行兇險,陛下又大婚在即,需有殿下把持,殿下不必親來的。”
那男子微微一笑:“下去吧,孤有平疆護著就好。”
竟是不再管面色難看的朱袍官員,凝著江面不知在想什麼。
朱袍官員一咬牙,叩首道:“下官聽令!”但也沒有完全放心,吩咐幾十人將烏篷船牢牢看住,才疾步離開。
天色灰沉沉,似乎又要下雨了,也不知這災難何時才能了。衛平疆聽密林間隱匿的人盡去,暗自朝年輕男子點點頭,潛行下了船。
“你禍亂朝綱,到底是為私利還是為報復?”景王望著江水奔流,眸色漸深,喃喃道:“若不是你,同死又何妨;若是你,我已不是當初那無爪牙的幼獸,憑人宰割,無所適從();即便失掉一切,也要將地獄中的你拉回來,連帶上次的份一起活下去……”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這邊君閒沒有自討沒趣地去巡看衛堤,而是準備啟程去松山,這還是他六年來第一次。
反正已經跟朱厚洵撕破臉,他也沒興趣踏上那險隘重重的回程。
松山學院在文人士子間頗有盛名,有它在,連國子監也不敢妄稱天下第一。更要緊的是它的前身是開朝功臣沈適所建,沒有人敢找它麻煩。
若不是這幾年思念兒子的武侯夫人懇求老院長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恐怕連君閒安插的耳目也會被連根拔起。
這路途漫漫,百來人是浩浩蕩蕩的,極容易被人盯上。
幸好百勝軍最擅長的就是隱藏行跡,在唐越一聲令下,連君閒也找不出他們究竟藏在哪裡。
雖然如此,暗衛有唐清相幫,判斷君閒一行人的去向不成問題。
剛出了蘄州半日,暗衛便調頭追來上來,殺招頻出。不過總算擺脫了敵在暗我在明的劣勢,反是由百勝軍沿路伏擊。
唐越護著君閒疾行,盼著快些到西州境內,松山上有人來援。
唐清也知道武侯府從前有許多舊人,哪會讓他們到西州。兩邊各懷心思,情況也越發慘烈。
唐越這才明白何謂伴君如伴虎,自家大人再如何胡為,也曾為臨朝立下不少功勞,天子不知道,景王總是清楚的,天家人果然都是無情無義……
就在此時,遠處的山麓有傳來悠然的牧笛聲,那邊有炊煙裊裊升起,似乎是山中的村莊。
唐越一喜,“大人,不如我們潛入村莊,等暗衛盡去,我們再南下。”
君閒怔怔地立在原地,那笛聲無憂,卻似乎承載著許多過往。
當初他摟著那孩子仔細教會了,便讓他在見到太子來時吹響,好讓他到別處安睡。
那時候只想偷閒,沒有那麼多糾葛,也沒注意到那孩子眸中的孺慕。
後來漸漸看見了,自己卻已不是當初那個人。
君閒一咬牙,下令:“我們入江,既然有村莊,想必會備船。蘭藍的人也不會太遠,發信叫他來接應。”
唐越見他神情微慟,想到有百勝軍伏擊阻攔,暗衛一時也追不上。不好多說,應道:“是!”
君閒與唐越棄馬由小道走往江邊,兩人都不是嬌生慣養的公子哥兒,憑著老到的行軍經驗,很快見到了大江,也見到渡頭停著的一艘烏篷船。
君閒與唐越對視一眼,唐越壓低聲音道:“大人,有打鬥的痕跡!”
正要後退,卻見君閒定定地望著船首立著的人。
那人一身尋常衣物,似乎跟從前出遊時一樣從容。這幾年來分外冷硬的眉目襯著江色,漸漸有了些柔和。
帝京的風風雨雨,都被江濤捲去,君閒見到景桓微笑而立,靜靜地凝著自己,良久才笑著說:“你來了。”
“殿下……殿下為何在此?”
“你捨近求遠,又是為何?身陷險境,逢林不入,你豈會不知?”知君閒不會答,景桓替他答道:“因為你記得那首曲子,因為你心中意亂,因為你就是……他,對不對?”
這一計也是他所出,大半暗衛偽裝成村民,小半在後追擊撕咬,逼他入村莊。
青年侍衛拍拍那小子的臉頰,輕輕一推,那傢伙便摔到泥潭裡去了。青年侍衛胯下的夜照玉獅子示威性地嘶鳴一聲,似乎代他主人怒罵:“找死!”
這行人正是被朱厚洵派往蘄州的欽使,君閒領著唐越的‘百勝軍’即日就往蘄州出發,為了護住賑災糧食,中途還繞過了許多險地,遠不及急行軍時來得快。
君閒離了帝京就分外輕鬆,當唐越稟報他們已到蘄州境內,也只是微笑說:“看來他們都算得挺精的,要人盡其用才肯下手啊。”
原該哀鴻遍野的蘄州卻讓他們大吃一驚,官府發糧,民眾並不爭搶,仿佛久經行伍的軍隊一般有序,還有人將自己的口糧分給老幼病殘。
聽見欽使到來,蘄州州令不卑不亢地出迎,這倒也怪不得他不熱心,畢竟歷來欽使都是盤剝地方的官匪。
君閒也不在意,隨口問起衛堤的情況,這才知道這一來一往的耽擱,洪水已經退了大半,衛堤的缺口也已堵上,正在籌備大規模的修繕。
京中的景王倒是錯估了蘄州的民情,人家不僅沒有亂起來,還自發地組織起來,投入到衛堤的重修之中。
而將賑災的糧糙跟銀錢都交接好,沒人理睬的欽使便領著手下親自前往衛堤。
衛堤起處,有一處長亭,乃當初平楚侯摯交為紀念好友所建,相傳正是平楚侯親自督造衛堤。
君閒凝著快要與衛堤持平的江水,輕聲念出刻在長亭中的那首《永遇樂》:“……去歲曾游,臨江又見、萬丈霜沖雪。雲追濤怒,風催浪起,幾欲吞山倒岳。記當時,摩肩並進,笑問生死誰怯……”
臨朝曾經有那樣的光景,豪俊滿朝,文武相得。君明臣良,百姓和樂。即便是前丞相在時,那比不上當年的萬分之一,無怪乎當初能滅南楚,震遼國,取東溟,天下無敢不從。
君閒負手立在衛堤之上,輕輕閉眼,心中反覆念著那句:“記當時,摩肩並進,笑問生死誰怯。”
他們所嚮往的湮滅的盛世是那麼的遙不可及,如今誰又能和誰並肩而行。
死後逢生,曾經他想和那人一起乘風出海,漸漸卻發現那人並不像自己,那人有那麼多不能放下的事情,有依賴他的皇侄兒,有他臨朝的江山,還要延續朱家的血脈……
原想著做一世摯友也未嘗不可,事到臨頭,卻見不得他娶妻生子,見不得他和旁人恩愛廝守。
原來情之一字,總在悄然不覺間在心底生根。這些年看著他想著念著那個早已在午門心死的施霄芳,看著他不斷讓那段失敗的過往重現人前,只要不是鐵石心腸,就不可能不因他夢回的那些囈語所動搖。
想到景桓與朱厚洵的合謀,又想到唐清的背叛,君閒眼底笑意褪去,有的只是二十年來沉沉的清寂寥落。
如今三州已定,朝中又是新舊交替。景桓明有衛平疆,又有殺人於無形的暗衛,也不可能再遇險。細細算來,這臨朝便沒有他的事了。
天邊黑雲壓著水面,江風吹得衣袍獵獵,君閒看著那殷殷修築河堤的百姓,呢喃道:“這雨,可莫要下得太大才好……”
此時唐越從長亭外走來,黑色的禁軍戎袍破開幾個口,他卻絲毫不在意:“大人,那邊來信說,蘭公子會親自來一趟,跟你說些事情。”
晨風閣主蘭藍本仿佛生來就應當是生在大海中的,六年前到了被稱為江海門戶的陵縣,便連同海王一起沒了消息。
唐越這也是近來才知道他們收復了落在蠻荒人手中的東溟,蘭藍已成東溟之主。
唐越心思何等通透,怎麼會看不出君閒在猶豫什麼,也隱隱猜到了君閒最可能的決定。
思及此,唐越又掛心起京中的哥哥,連忙勸說:“大人,哥哥他平時雖然不肯像我一樣隨時陪大人離京,但這次我們很可能就呆在東溟不回來了,我用信鴿把他叫過來可好?”
唐越對至親的人是毫不設防的,就像君閒當初對臨帝跟太子的旨意深信不疑一樣。君閒不忍見他傷心,只慢慢地說:“你可記得以前侯府有一群殺手交到了你哥哥手裡。”
唐越點點頭。
君閒笑著說:“我吩咐他將那些人帶過來,還需要些時日,你不必太著急了。”
第41章 笛聲起
一艘通體烏黑的烏篷船停於江岸,這幾日春cháo漸退,烏篷船停在岸邊,也平穩無比。
船首立著個年輕男子,他身後有朱袍人恭謹跪見:“此行兇險,陛下又大婚在即,需有殿下把持,殿下不必親來的。”
那男子微微一笑:“下去吧,孤有平疆護著就好。”
竟是不再管面色難看的朱袍官員,凝著江面不知在想什麼。
朱袍官員一咬牙,叩首道:“下官聽令!”但也沒有完全放心,吩咐幾十人將烏篷船牢牢看住,才疾步離開。
天色灰沉沉,似乎又要下雨了,也不知這災難何時才能了。衛平疆聽密林間隱匿的人盡去,暗自朝年輕男子點點頭,潛行下了船。
“你禍亂朝綱,到底是為私利還是為報復?”景王望著江水奔流,眸色漸深,喃喃道:“若不是你,同死又何妨;若是你,我已不是當初那無爪牙的幼獸,憑人宰割,無所適從();即便失掉一切,也要將地獄中的你拉回來,連帶上次的份一起活下去……”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這邊君閒沒有自討沒趣地去巡看衛堤,而是準備啟程去松山,這還是他六年來第一次。
反正已經跟朱厚洵撕破臉,他也沒興趣踏上那險隘重重的回程。
松山學院在文人士子間頗有盛名,有它在,連國子監也不敢妄稱天下第一。更要緊的是它的前身是開朝功臣沈適所建,沒有人敢找它麻煩。
若不是這幾年思念兒子的武侯夫人懇求老院長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恐怕連君閒安插的耳目也會被連根拔起。
這路途漫漫,百來人是浩浩蕩蕩的,極容易被人盯上。
幸好百勝軍最擅長的就是隱藏行跡,在唐越一聲令下,連君閒也找不出他們究竟藏在哪裡。
雖然如此,暗衛有唐清相幫,判斷君閒一行人的去向不成問題。
剛出了蘄州半日,暗衛便調頭追來上來,殺招頻出。不過總算擺脫了敵在暗我在明的劣勢,反是由百勝軍沿路伏擊。
唐越護著君閒疾行,盼著快些到西州境內,松山上有人來援。
唐清也知道武侯府從前有許多舊人,哪會讓他們到西州。兩邊各懷心思,情況也越發慘烈。
唐越這才明白何謂伴君如伴虎,自家大人再如何胡為,也曾為臨朝立下不少功勞,天子不知道,景王總是清楚的,天家人果然都是無情無義……
就在此時,遠處的山麓有傳來悠然的牧笛聲,那邊有炊煙裊裊升起,似乎是山中的村莊。
唐越一喜,“大人,不如我們潛入村莊,等暗衛盡去,我們再南下。”
君閒怔怔地立在原地,那笛聲無憂,卻似乎承載著許多過往。
當初他摟著那孩子仔細教會了,便讓他在見到太子來時吹響,好讓他到別處安睡。
那時候只想偷閒,沒有那麼多糾葛,也沒注意到那孩子眸中的孺慕。
後來漸漸看見了,自己卻已不是當初那個人。
君閒一咬牙,下令:“我們入江,既然有村莊,想必會備船。蘭藍的人也不會太遠,發信叫他來接應。”
唐越見他神情微慟,想到有百勝軍伏擊阻攔,暗衛一時也追不上。不好多說,應道:“是!”
君閒與唐越棄馬由小道走往江邊,兩人都不是嬌生慣養的公子哥兒,憑著老到的行軍經驗,很快見到了大江,也見到渡頭停著的一艘烏篷船。
君閒與唐越對視一眼,唐越壓低聲音道:“大人,有打鬥的痕跡!”
正要後退,卻見君閒定定地望著船首立著的人。
那人一身尋常衣物,似乎跟從前出遊時一樣從容。這幾年來分外冷硬的眉目襯著江色,漸漸有了些柔和。
帝京的風風雨雨,都被江濤捲去,君閒見到景桓微笑而立,靜靜地凝著自己,良久才笑著說:“你來了。”
“殿下……殿下為何在此?”
“你捨近求遠,又是為何?身陷險境,逢林不入,你豈會不知?”知君閒不會答,景桓替他答道:“因為你記得那首曲子,因為你心中意亂,因為你就是……他,對不對?”
這一計也是他所出,大半暗衛偽裝成村民,小半在後追擊撕咬,逼他入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