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
卷三 定邊
第27章 羅州(上)
“又有這麼多彈劾我的奏疏啊……”
閒散的聲音,似乎還不曾睡醒。事實上早就過了早朝的時候,但是作為九卿之一的少府,他到朝元殿的次數簡直少得可憐,難怪一封又一封的奏疏飛到御案前。
不過小皇帝倒是對他這不管事的態度挺滿意的,每回碰到這種奏疏便意思意思地減掉他半年的俸祿。這不,他才上任兩個月,就已經註定要給朝廷白做十幾年苦力了。
君閒悠閒地喝著塞北寒冰鎮住的西湖釀,看著眼前板著臉的唐清,年初國喪,大赦天下,他已經趁機替唐清和唐越洗去唐家的冤屈,摘除他們奴籍,他們也可以名正言順地入仕了。可是為什麼,還是老愛礙著他享樂……
君閒滿不在乎地斜了一眼唐清手上拿著一疊文書,想也知道是他抄寫的彈劾君閒的奏本,唐清如今在郎中令手下做事,又隸屬於蔡老御史,等於是在那清直過頭的蔡家父子手下做事。他可是清清楚楚地見到蔡老御史沒有回護的意思,直接將那些奏疏奉上去。
原本應該在宮中當值的唐越也不知從哪兒冒了出來,笑嘻嘻地拿過幾本,“沒有絲毫新意的內容,真沒意思,咦咦,這本居然有我的名字,還有本將麾下那百來個兔崽子,我拿去了,讓他們也得瑟一下!”說罷便不等唐清怒斥,眨眼就翻過圍牆,一身魚白的禁軍軍服愣是被他糟蹋成市井痞子的模樣。遠去時口中還不住地胡言亂語:“大哥安啦,沒我們這樣的人在,他們這些言官不是白瞎了朝廷的俸祿嗎!我們是犧牲自己成全他們啊!你算算這個范大人家中有幾門妻妾啊,幾個兒子啊,若沒有我們,這些可憐人靠誰吃飯啊!”
唐清轉頭瞪著那不正的上樑,君閒苦著臉,“我昨晚又睡不著了,你今晚就讓我喝兩杯,保證明天能去早朝……”
唐清牙齒都快咬碎了,狠狠道:“宿醉你更有理由不起身!”
唐清忽然覺得自己這樣氣惱很不值得,心中一冷,決定不像往日那樣將早朝時的事強行跟他說了。
等他知道後,說不定會……
帝京城外,飛騎如雲,揚起漫天塵埃。景王站在城門,神色沉靜。為首的騎兵他是認識的,臨帝將暗衛給了他,他也知道了許多事情,例如豐州。豐州如今掌控在藍栩手中,是朱景瑞還是太子時親自任命的。現在藍栩居然出現在帝京,自然是事態緊急。
藍栩已經將事情告訴唐清,原想君閒會攬下這差事,沒想到居然會看見景王,他向來木訥,此時更是不知如何是好:“殿、殿下?”
景王沉聲說:“你所說的事朝廷上已經議論過一輪了,本王將親自與你趕往豐州,糧糙輜重朝廷定會全力支持,只要守住三州!”
臨朝開朝皇帝曾說過,臨朝二十六州,一視同仁。然而豐州、利州、羅州毗鄰遼國,土地貧瘠,就連施時傑這樣仁厚的將軍,都為減少損失而將七王部屬引到此三州才敢大肆殺敵。
經歷七王之亂後,朝中官員更是認為到三州任職等於是被流放,據說豐州州令已經二十年未換,當初那州令三十五歲中榜眼,如今已是五十五歲,可以說是呆在州令位置上最久的官員了,他的同科進士如今至少都已成了三品大員。
藍栩之所以這麼急進京,是因為遼國趁著新帝即位,又是春收時期,大聚興兵想趁機過境掠搶。原本這也不是新鮮事,然而今年羅州有變,似乎是臨近遼國的幾個小縣暴動。里憂加外患,又有有心人在將士中煽動,說朝廷已經放棄三州,準備壓下三州守軍的糧糙,一時間人心惶惶。若不是藍栩與韓淵當機立斷,暗中殺了不少造謠生事的jian細,不用遼兵打過來,三州就已經亂起來了。
藍栩來京,是想朝廷給留守三州的將士一個保證,一個讓他們守住三州的保證,而不是令他們擔心隨時會腹背受敵。他們的擔憂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如今朔州隱隱已成了臨朝與遼國的邊界,屯兵積糧,指不定那天兵馬足了,就連帶三州一起血洗。
這消息傳到朝廷,那些文官自然震怒,區區一州守將也敢威脅朝廷。年少氣盛的新帝朱厚洵昨夜收到密報時也是龍顏大怒,好在當時有人在他旁邊勸說。這人不是旁人,正是朱厚洵跟他的父親都極為信任的林子任。
早朝上立刻有人提議由攝政王出使三州。景王立在御座旁,見小皇帝目光閃爍,不敢與自己對視。
豐州險隘,誰知道攝政王這一去是不是能活著回來。明眼人一見那站出來說話的人正是從前太子的親信,已有不少人出言覆核。當然也有不少人企圖保下景王。這一切都被立在百官末位的林姓史官看在眼裡,想必到夜裡又是密授機宜——就算景王活著歸來,這些官員的位置也做到頭了。
朝廷里這些紛擾景王看得一清二楚,卻沒有跟旁人明說的必要。事實上父兄死後他已經有些心灰了,就像個孩子一直想要向長輩爭論一件事的對錯,最後那長輩在彌留之際承認他是對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對的,只是沒有意義而已。
如果說從前一心要讓父兄承認這一點,那麼現在他做什麼都於事無補了。想必父兄當初也是這種心情……所有在意這件事情的人都已經離開人世,即使證明了誰都沒有錯,也是沒有意義的。
他現在手握暗衛,可以輕易脅迫他的皇侄兒做任何事,可是史書上的寥寥幾筆,對於亡者來說又有何助益?
藍栩見景王臉色沉鬱,思及當初景王和君閒的關係,如今兩廂不往來,似乎也不可能,“殿下,大人可知道這事?”
他沒有明說,景王卻理所當然地知道他口中的大人指的是誰。一想起那個閒散度日的禁軍統領,臉色有些不善,心頭說不出是失望還是迷茫,竟是不想多提。但見藍栩正等著自己回答,他嘆了口氣,冷聲道:“他跟他的父親一樣,都想找個閒職。說不定他也想去松山做個教書匠。”
藍栩脫口而出:“不可能!”見景王臉色有異,知道自己這話有些突兀,他解釋道:“大人上回跟韓淵大人一起到豐州,恰逢韃子過境,他與韓大人兩翼夾擊,全殲遼兵兩萬精銳,韃子這才安定了幾年,三州將士無不信服,怎麼可能一心清閒?”
景王錯愕,“朝廷並沒有接到捷報。”
藍栩臉上隱隱也有些同仇敵愾:“韓大人手下皆是俠義人,當初向朔州借糧,反遭侮辱,便說三州的生死,與別的州毫無干係;三州的勝負,也與別的州毫無干係。”
景王有些哭笑不得,想不通父兄怎麼放心讓這群人掌控豐州,卻不知他們也是跟百官一樣任三州自生自滅,三州若能在掌控中,就儘量掌控。若是不能,到時也就斷然棄之。三州將士不信任朝廷,也是因為朝廷從不曾相信他們。景王道:“若是上報朝廷,嘉獎肯定少不了。”
藍栩唇微動,覺得景王想得太簡單了,但又不好駁回。只好挑個說辭轉移話題:“從韃子手中搶來的戰馬跟牛羊,應該比朝廷的嘉獎要多,我們私底下賣給各州,不僅是無本買賣,還可以抬高價錢賺個經手費,壓壓那群狗官的勢頭。”
景王薄怒:“胡鬧!”
藍栩仿佛想到那年的血戰,開了話頭抑不住了,冷聲說:“若是上報朝廷,朝廷要我們趁機追擊韃子,我們怎麼做?韃子在苦寒之地,沒有易守的城池,即使我們追擊過去,也只是將自己暴露在韃子騎兵的鐵蹄下,在那種地形作戰,根本是去送死。當然,死的不是朝廷的人,沒有人會在乎。”
景王眸色微沉,道:“這些事,也是君閒為你們分析的?”
藍栩這才意識到自己說錯話了,這裡不是豐州,說出這些話來等於是大逆不道。如今景王一猜即中,他心頭大震,不知這話是否會給大人惹來麻煩。
景王卻沒有注意到藍栩的神色變幻。而是了悟他那年一去就是大半年,豐州能安定這麼多年,已經是難得的了。豐州諸將雖然驍勇善戰,卻不適合與朝廷牽扯,否則就像這次一樣,明明是求救,卻像是脅迫朝廷一樣。在高位者,如何能容忍這種將領。
景王微笑著說:“本王這個攝政王,是陛下嫡親的皇叔,可以算是一個保證吧?”雖然他比誰都清楚,他那剛坐上的皇侄恐怕是想藉機除掉他這個威脅。只不過這身皇室的血統,唬唬三州將士應該還是足夠的。
果然,藍栩也不再生疑,心急的他與景王齊齊沿原路返回豐州,竟連入宮面聖也免了。這讓朝中的言官知道,恐怕又得彈劾一通。
黃塵漫天,朱厚洵忌憚的攝政王隨著豐州來的騎兵遠離朝堂。而禁軍統領張君閒,似乎還因為昨日的夢魘而沉睡不願醒。
第27章 羅州(上)
“又有這麼多彈劾我的奏疏啊……”
閒散的聲音,似乎還不曾睡醒。事實上早就過了早朝的時候,但是作為九卿之一的少府,他到朝元殿的次數簡直少得可憐,難怪一封又一封的奏疏飛到御案前。
不過小皇帝倒是對他這不管事的態度挺滿意的,每回碰到這種奏疏便意思意思地減掉他半年的俸祿。這不,他才上任兩個月,就已經註定要給朝廷白做十幾年苦力了。
君閒悠閒地喝著塞北寒冰鎮住的西湖釀,看著眼前板著臉的唐清,年初國喪,大赦天下,他已經趁機替唐清和唐越洗去唐家的冤屈,摘除他們奴籍,他們也可以名正言順地入仕了。可是為什麼,還是老愛礙著他享樂……
君閒滿不在乎地斜了一眼唐清手上拿著一疊文書,想也知道是他抄寫的彈劾君閒的奏本,唐清如今在郎中令手下做事,又隸屬於蔡老御史,等於是在那清直過頭的蔡家父子手下做事。他可是清清楚楚地見到蔡老御史沒有回護的意思,直接將那些奏疏奉上去。
原本應該在宮中當值的唐越也不知從哪兒冒了出來,笑嘻嘻地拿過幾本,“沒有絲毫新意的內容,真沒意思,咦咦,這本居然有我的名字,還有本將麾下那百來個兔崽子,我拿去了,讓他們也得瑟一下!”說罷便不等唐清怒斥,眨眼就翻過圍牆,一身魚白的禁軍軍服愣是被他糟蹋成市井痞子的模樣。遠去時口中還不住地胡言亂語:“大哥安啦,沒我們這樣的人在,他們這些言官不是白瞎了朝廷的俸祿嗎!我們是犧牲自己成全他們啊!你算算這個范大人家中有幾門妻妾啊,幾個兒子啊,若沒有我們,這些可憐人靠誰吃飯啊!”
唐清轉頭瞪著那不正的上樑,君閒苦著臉,“我昨晚又睡不著了,你今晚就讓我喝兩杯,保證明天能去早朝……”
唐清牙齒都快咬碎了,狠狠道:“宿醉你更有理由不起身!”
唐清忽然覺得自己這樣氣惱很不值得,心中一冷,決定不像往日那樣將早朝時的事強行跟他說了。
等他知道後,說不定會……
帝京城外,飛騎如雲,揚起漫天塵埃。景王站在城門,神色沉靜。為首的騎兵他是認識的,臨帝將暗衛給了他,他也知道了許多事情,例如豐州。豐州如今掌控在藍栩手中,是朱景瑞還是太子時親自任命的。現在藍栩居然出現在帝京,自然是事態緊急。
藍栩已經將事情告訴唐清,原想君閒會攬下這差事,沒想到居然會看見景王,他向來木訥,此時更是不知如何是好:“殿、殿下?”
景王沉聲說:“你所說的事朝廷上已經議論過一輪了,本王將親自與你趕往豐州,糧糙輜重朝廷定會全力支持,只要守住三州!”
臨朝開朝皇帝曾說過,臨朝二十六州,一視同仁。然而豐州、利州、羅州毗鄰遼國,土地貧瘠,就連施時傑這樣仁厚的將軍,都為減少損失而將七王部屬引到此三州才敢大肆殺敵。
經歷七王之亂後,朝中官員更是認為到三州任職等於是被流放,據說豐州州令已經二十年未換,當初那州令三十五歲中榜眼,如今已是五十五歲,可以說是呆在州令位置上最久的官員了,他的同科進士如今至少都已成了三品大員。
藍栩之所以這麼急進京,是因為遼國趁著新帝即位,又是春收時期,大聚興兵想趁機過境掠搶。原本這也不是新鮮事,然而今年羅州有變,似乎是臨近遼國的幾個小縣暴動。里憂加外患,又有有心人在將士中煽動,說朝廷已經放棄三州,準備壓下三州守軍的糧糙,一時間人心惶惶。若不是藍栩與韓淵當機立斷,暗中殺了不少造謠生事的jian細,不用遼兵打過來,三州就已經亂起來了。
藍栩來京,是想朝廷給留守三州的將士一個保證,一個讓他們守住三州的保證,而不是令他們擔心隨時會腹背受敵。他們的擔憂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如今朔州隱隱已成了臨朝與遼國的邊界,屯兵積糧,指不定那天兵馬足了,就連帶三州一起血洗。
這消息傳到朝廷,那些文官自然震怒,區區一州守將也敢威脅朝廷。年少氣盛的新帝朱厚洵昨夜收到密報時也是龍顏大怒,好在當時有人在他旁邊勸說。這人不是旁人,正是朱厚洵跟他的父親都極為信任的林子任。
早朝上立刻有人提議由攝政王出使三州。景王立在御座旁,見小皇帝目光閃爍,不敢與自己對視。
豐州險隘,誰知道攝政王這一去是不是能活著回來。明眼人一見那站出來說話的人正是從前太子的親信,已有不少人出言覆核。當然也有不少人企圖保下景王。這一切都被立在百官末位的林姓史官看在眼裡,想必到夜裡又是密授機宜——就算景王活著歸來,這些官員的位置也做到頭了。
朝廷里這些紛擾景王看得一清二楚,卻沒有跟旁人明說的必要。事實上父兄死後他已經有些心灰了,就像個孩子一直想要向長輩爭論一件事的對錯,最後那長輩在彌留之際承認他是對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對的,只是沒有意義而已。
如果說從前一心要讓父兄承認這一點,那麼現在他做什麼都於事無補了。想必父兄當初也是這種心情……所有在意這件事情的人都已經離開人世,即使證明了誰都沒有錯,也是沒有意義的。
他現在手握暗衛,可以輕易脅迫他的皇侄兒做任何事,可是史書上的寥寥幾筆,對於亡者來說又有何助益?
藍栩見景王臉色沉鬱,思及當初景王和君閒的關係,如今兩廂不往來,似乎也不可能,“殿下,大人可知道這事?”
他沒有明說,景王卻理所當然地知道他口中的大人指的是誰。一想起那個閒散度日的禁軍統領,臉色有些不善,心頭說不出是失望還是迷茫,竟是不想多提。但見藍栩正等著自己回答,他嘆了口氣,冷聲道:“他跟他的父親一樣,都想找個閒職。說不定他也想去松山做個教書匠。”
藍栩脫口而出:“不可能!”見景王臉色有異,知道自己這話有些突兀,他解釋道:“大人上回跟韓淵大人一起到豐州,恰逢韃子過境,他與韓大人兩翼夾擊,全殲遼兵兩萬精銳,韃子這才安定了幾年,三州將士無不信服,怎麼可能一心清閒?”
景王錯愕,“朝廷並沒有接到捷報。”
藍栩臉上隱隱也有些同仇敵愾:“韓大人手下皆是俠義人,當初向朔州借糧,反遭侮辱,便說三州的生死,與別的州毫無干係;三州的勝負,也與別的州毫無干係。”
景王有些哭笑不得,想不通父兄怎麼放心讓這群人掌控豐州,卻不知他們也是跟百官一樣任三州自生自滅,三州若能在掌控中,就儘量掌控。若是不能,到時也就斷然棄之。三州將士不信任朝廷,也是因為朝廷從不曾相信他們。景王道:“若是上報朝廷,嘉獎肯定少不了。”
藍栩唇微動,覺得景王想得太簡單了,但又不好駁回。只好挑個說辭轉移話題:“從韃子手中搶來的戰馬跟牛羊,應該比朝廷的嘉獎要多,我們私底下賣給各州,不僅是無本買賣,還可以抬高價錢賺個經手費,壓壓那群狗官的勢頭。”
景王薄怒:“胡鬧!”
藍栩仿佛想到那年的血戰,開了話頭抑不住了,冷聲說:“若是上報朝廷,朝廷要我們趁機追擊韃子,我們怎麼做?韃子在苦寒之地,沒有易守的城池,即使我們追擊過去,也只是將自己暴露在韃子騎兵的鐵蹄下,在那種地形作戰,根本是去送死。當然,死的不是朝廷的人,沒有人會在乎。”
景王眸色微沉,道:“這些事,也是君閒為你們分析的?”
藍栩這才意識到自己說錯話了,這裡不是豐州,說出這些話來等於是大逆不道。如今景王一猜即中,他心頭大震,不知這話是否會給大人惹來麻煩。
景王卻沒有注意到藍栩的神色變幻。而是了悟他那年一去就是大半年,豐州能安定這麼多年,已經是難得的了。豐州諸將雖然驍勇善戰,卻不適合與朝廷牽扯,否則就像這次一樣,明明是求救,卻像是脅迫朝廷一樣。在高位者,如何能容忍這種將領。
景王微笑著說:“本王這個攝政王,是陛下嫡親的皇叔,可以算是一個保證吧?”雖然他比誰都清楚,他那剛坐上的皇侄恐怕是想藉機除掉他這個威脅。只不過這身皇室的血統,唬唬三州將士應該還是足夠的。
果然,藍栩也不再生疑,心急的他與景王齊齊沿原路返回豐州,竟連入宮面聖也免了。這讓朝中的言官知道,恐怕又得彈劾一通。
黃塵漫天,朱厚洵忌憚的攝政王隨著豐州來的騎兵遠離朝堂。而禁軍統領張君閒,似乎還因為昨日的夢魘而沉睡不願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