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遙光不能容忍他一口一個“瘋子”地叫明煜,冷聲打斷道:“瘋狂好歹是一種本質的力量,而愚蠢是本質的一種衰弱,無法彌補。我自視有點腦子,不願與蠢人在一處,所以話也不想與你多說,明白嗎?至於你說的瘋……呵,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說完,眼風都不屑丟給他半個,扯著已經呆掉的明煜出帳了。
作者有話要說: 可以說不僅是戰場上的得勝,也是情場的得勝了。
老母親:一首《So What》送給閨女 (? ̄? ??  ̄??)
明煜:別罷……聽著歌詞對我也不太友好…… (?Д` )
瘋狂好歹是一種本質的力量,而愚蠢是本質的一種衰弱,無法彌補。
——卡爾維諾 《樹上的男爵》
☆、平定
走出關押朔唐的帳篷,兩人比肩,面朝遠山承托起的萬重秋色,一時默默無言。
山風拂來,撩過明煜的袍角,帶起遙光發冠的纓穗,又散向更高更遠的地方。
“……朔唐說的那些……確有其事。我確實是一個……暗中窺伺的瘋子。”
遙光聽他開口,轉眼望去,看見他低垂的眉眼和緊繃的唇角,高大地站在一旁,卻像個犯了錯不知如何承認的孩子一般僵立著。
“從何時開始的?”
沉默。
他不說,遙光也不催促,就靜靜等著。
“五年前”,聽她開始盤問,明煜原本難以啟齒,但又怕緘默不語下去,她就此再不理會自己,思來想去,索性一咬牙破罐破摔了,“在戰場上見過你之後。”
遙光聞之,忘了裝作冷靜模樣,忍不住驚訝地挑眉道:“當年正兒八經的大戰陣前,我在認真思考這仗究竟打是不打,你卻……”看到他鴕鳥地埋下了頭,微微一笑停住了話頭。
“除了派人盯著我的行蹤、畫我的像,是不是還收集我身邊的一些小物件?”繼續發問。
“……嗯。”
遙光就猜到是如此,她一年裡總有那麼幾回忽然找不見了一些小東西,有時是佩掛舊了的荷包,有時是玉墜替換下來的穗子,有時是釵飾上脫落下來的珠扣。因為她身邊服侍的人不多,但都信得過,丟失的又都是些並不值錢的舊零碎,所以她雖疑心,最終卻只能當自己大意了,不知道隨手失落在哪個角落。現在想來,這情況正是從四五年前開始的。思及此,遙光頗有些哭笑不得。
“那我這次在南涼北疆碰上你,其實也並不全然是巧合,對嗎?”虧她還無數次在心內感謝上蒼,讓她在出逃時正巧遇到北巡的明煜。冷靜下來想想,若是南涼國君正式北巡,她怎會事先完全不知?顯然這廝是悄悄跑來的。
“嗯”,明煜越承認越順暢了,甚至還補充解釋起來,“我接到你南巡的消息,就也到了邊境來,未曾想到真遇上了。先前幾年每歲也會去鎮北營兩至三趟。之前我們在南涼一起游湖的那片山,我常爬的,登上最高峰就可遙望到西燕國都。”
……原來還是慣犯,南涼鎮北營將士一年見幾次國君,估計都見怪不怪了。
見她不再繼續問了,明煜反而又有些慌亂起來。終於看清他了嗎?再也不想理他了嗎?就此別過餘生不見了嗎?!他簡直絕望得有些眼前發黑。
忽然腰間一緊。
低頭看去,她正抱著自己,雙臂牢牢勒在自己腰上,小小的臉埋在他大氅的毛領子裡,幾乎看不見。喜悅猝不及防地擊中了他,幸福感霎時間要滿溢出來,□□重又點亮。
“傻孩子……”遙光從他大氅中拔出一隻手,拍撫著他的後腦勺。
“……嗯……”
山下城中,一隊兵士在協助官民處理戰後恢復事宜。
山腳溪畔,幾隻麋鹿在泛著晨露的秋草地上駐足飲水。
山腰林里,三疊瀑布正如千百年來一樣沖刷過嶙峋山石。
山頂雲邊,一輪金日正伴著朝霞亘古不變地緩緩躍上中天。
又是戰事將盡時,他們五年前的秋天相逢於戰場,今情定於戰場,眼下又快要於戰場分別了。
明煜把這話說給遙光聽,遙光失笑,捏住他臉頰,語調生平僅見地輕柔:“又不是再見不著了。”
然而分別確是在即了。
國不可一日無君,襄助鄰國退敵,挾質子與東冉訂立條約後,明煜再無理由滯留西燕。何況葉老將軍一直虎視眈眈地催著。而遙光也要儘早回朝處理懲賊、嘉賞、破舊制、立新政等一系列事務。
臨別,相顧無言良久。遙光一笑,率先扯動韁繩,馭馬走近明煜,拍了拍他肩膀,輕聲道:“乖,不久見。阿煜。”掉轉馬頭,一揚鞭離開。
遠遠又見她揮了揮那束秋海棠,明麗的一抹紅招搖在秋日的晨風中,奪目、曼妙、張揚。明煜也笑了,牽動馬韁,緩緩踏上歸程。
將入國都時,遙光以鳴鴻刀插在城門瞭望台上。
留此奉天下,所以無征伐。
進了宮門,馬蹄答答地敲在青石板道上。連日的秋雨已停了,傍晚的太陽透過浮沫般的雲朵,在殿頂琉璃瓦上投下一片寒冷的紅光。
踏入國君所居的雪宮台,一直侍候的老嬤嬤迎出殿來,看見遙光,眼淚刷地落下,忙上前把她攙進殿中。
“君上受苦了!”慈愛的聲音里滿是心疼。
“其實還好,得貴人相助,諸事皆順。”想到那人,遙光臉上浮起笑意。嬤嬤聞言詫異,將她的神色看在眼裡。
幾月後,有南涼書信傳來。遙光在御書房議完事後聽說,以為出了什麼事,忙令遞上。厚厚一沓,打開看時,卻見其上洋洋灑灑,滿紙俱是“薄倖不來門半掩,斜陽。負你殘春淚幾行”,“夜已深,人未靜,留得相思病。冷風平,月安寧,清音共君聽”之類的矯情句段,一股濃濃的深閨怨氣撲面而來,遙光看得直翻白眼,片刻又笑出聲。
讀罷信,抬眼看到窗外宮中遍植的海棠,融融夜色下大簇大簇開得熱烈,卻總不似從前遠赴山河遞到她手裡的那一束鮮妍……胡思亂想間,突覺屋內很有些空寂。
鋪紙提筆回書:“阿煜如晤: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
正寫著,嬤嬤在簾外出聲:“君上可要用些茶水點心?”
進房後,看遙光姿態閒散,她又開口道:“數月來君上操心國事,一刻不曾得閒,現下終於是能喘口氣兒了。君上莫怪老奴多嘴,國事解決得七七八八了,君上的婚事……是否也該提上議事日程?總要找個知冷暖的人常伴君上左右,替君上分憂,老奴才能放心過完余歲。”
“嬤嬤不必試探了”,遙光頓筆抬頭,笑了,“也不必憂心焦急,孤的婚事已有著落。”
作者有話要說: 明煜,一個毫(就)無(只)殺(會)傷(粘)力(人)的病(痴)嬌(漢)。
說完,眼風都不屑丟給他半個,扯著已經呆掉的明煜出帳了。
作者有話要說: 可以說不僅是戰場上的得勝,也是情場的得勝了。
老母親:一首《So What》送給閨女 (? ̄? ??  ̄??)
明煜:別罷……聽著歌詞對我也不太友好…… (?Д` )
瘋狂好歹是一種本質的力量,而愚蠢是本質的一種衰弱,無法彌補。
——卡爾維諾 《樹上的男爵》
☆、平定
走出關押朔唐的帳篷,兩人比肩,面朝遠山承托起的萬重秋色,一時默默無言。
山風拂來,撩過明煜的袍角,帶起遙光發冠的纓穗,又散向更高更遠的地方。
“……朔唐說的那些……確有其事。我確實是一個……暗中窺伺的瘋子。”
遙光聽他開口,轉眼望去,看見他低垂的眉眼和緊繃的唇角,高大地站在一旁,卻像個犯了錯不知如何承認的孩子一般僵立著。
“從何時開始的?”
沉默。
他不說,遙光也不催促,就靜靜等著。
“五年前”,聽她開始盤問,明煜原本難以啟齒,但又怕緘默不語下去,她就此再不理會自己,思來想去,索性一咬牙破罐破摔了,“在戰場上見過你之後。”
遙光聞之,忘了裝作冷靜模樣,忍不住驚訝地挑眉道:“當年正兒八經的大戰陣前,我在認真思考這仗究竟打是不打,你卻……”看到他鴕鳥地埋下了頭,微微一笑停住了話頭。
“除了派人盯著我的行蹤、畫我的像,是不是還收集我身邊的一些小物件?”繼續發問。
“……嗯。”
遙光就猜到是如此,她一年裡總有那麼幾回忽然找不見了一些小東西,有時是佩掛舊了的荷包,有時是玉墜替換下來的穗子,有時是釵飾上脫落下來的珠扣。因為她身邊服侍的人不多,但都信得過,丟失的又都是些並不值錢的舊零碎,所以她雖疑心,最終卻只能當自己大意了,不知道隨手失落在哪個角落。現在想來,這情況正是從四五年前開始的。思及此,遙光頗有些哭笑不得。
“那我這次在南涼北疆碰上你,其實也並不全然是巧合,對嗎?”虧她還無數次在心內感謝上蒼,讓她在出逃時正巧遇到北巡的明煜。冷靜下來想想,若是南涼國君正式北巡,她怎會事先完全不知?顯然這廝是悄悄跑來的。
“嗯”,明煜越承認越順暢了,甚至還補充解釋起來,“我接到你南巡的消息,就也到了邊境來,未曾想到真遇上了。先前幾年每歲也會去鎮北營兩至三趟。之前我們在南涼一起游湖的那片山,我常爬的,登上最高峰就可遙望到西燕國都。”
……原來還是慣犯,南涼鎮北營將士一年見幾次國君,估計都見怪不怪了。
見她不再繼續問了,明煜反而又有些慌亂起來。終於看清他了嗎?再也不想理他了嗎?就此別過餘生不見了嗎?!他簡直絕望得有些眼前發黑。
忽然腰間一緊。
低頭看去,她正抱著自己,雙臂牢牢勒在自己腰上,小小的臉埋在他大氅的毛領子裡,幾乎看不見。喜悅猝不及防地擊中了他,幸福感霎時間要滿溢出來,□□重又點亮。
“傻孩子……”遙光從他大氅中拔出一隻手,拍撫著他的後腦勺。
“……嗯……”
山下城中,一隊兵士在協助官民處理戰後恢復事宜。
山腳溪畔,幾隻麋鹿在泛著晨露的秋草地上駐足飲水。
山腰林里,三疊瀑布正如千百年來一樣沖刷過嶙峋山石。
山頂雲邊,一輪金日正伴著朝霞亘古不變地緩緩躍上中天。
又是戰事將盡時,他們五年前的秋天相逢於戰場,今情定於戰場,眼下又快要於戰場分別了。
明煜把這話說給遙光聽,遙光失笑,捏住他臉頰,語調生平僅見地輕柔:“又不是再見不著了。”
然而分別確是在即了。
國不可一日無君,襄助鄰國退敵,挾質子與東冉訂立條約後,明煜再無理由滯留西燕。何況葉老將軍一直虎視眈眈地催著。而遙光也要儘早回朝處理懲賊、嘉賞、破舊制、立新政等一系列事務。
臨別,相顧無言良久。遙光一笑,率先扯動韁繩,馭馬走近明煜,拍了拍他肩膀,輕聲道:“乖,不久見。阿煜。”掉轉馬頭,一揚鞭離開。
遠遠又見她揮了揮那束秋海棠,明麗的一抹紅招搖在秋日的晨風中,奪目、曼妙、張揚。明煜也笑了,牽動馬韁,緩緩踏上歸程。
將入國都時,遙光以鳴鴻刀插在城門瞭望台上。
留此奉天下,所以無征伐。
進了宮門,馬蹄答答地敲在青石板道上。連日的秋雨已停了,傍晚的太陽透過浮沫般的雲朵,在殿頂琉璃瓦上投下一片寒冷的紅光。
踏入國君所居的雪宮台,一直侍候的老嬤嬤迎出殿來,看見遙光,眼淚刷地落下,忙上前把她攙進殿中。
“君上受苦了!”慈愛的聲音里滿是心疼。
“其實還好,得貴人相助,諸事皆順。”想到那人,遙光臉上浮起笑意。嬤嬤聞言詫異,將她的神色看在眼裡。
幾月後,有南涼書信傳來。遙光在御書房議完事後聽說,以為出了什麼事,忙令遞上。厚厚一沓,打開看時,卻見其上洋洋灑灑,滿紙俱是“薄倖不來門半掩,斜陽。負你殘春淚幾行”,“夜已深,人未靜,留得相思病。冷風平,月安寧,清音共君聽”之類的矯情句段,一股濃濃的深閨怨氣撲面而來,遙光看得直翻白眼,片刻又笑出聲。
讀罷信,抬眼看到窗外宮中遍植的海棠,融融夜色下大簇大簇開得熱烈,卻總不似從前遠赴山河遞到她手裡的那一束鮮妍……胡思亂想間,突覺屋內很有些空寂。
鋪紙提筆回書:“阿煜如晤: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
正寫著,嬤嬤在簾外出聲:“君上可要用些茶水點心?”
進房後,看遙光姿態閒散,她又開口道:“數月來君上操心國事,一刻不曾得閒,現下終於是能喘口氣兒了。君上莫怪老奴多嘴,國事解決得七七八八了,君上的婚事……是否也該提上議事日程?總要找個知冷暖的人常伴君上左右,替君上分憂,老奴才能放心過完余歲。”
“嬤嬤不必試探了”,遙光頓筆抬頭,笑了,“也不必憂心焦急,孤的婚事已有著落。”
作者有話要說: 明煜,一個毫(就)無(只)殺(會)傷(粘)力(人)的病(痴)嬌(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