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那時候監獄也學習、批判。我就常常狠批自己抗拒文化大革命。犯罪的事。管監獄的就叫我大會小會地講。批一批確實也好,有時自己也悲觀,輪到一批自己,說自己受黨那麼多年教育,應該相信政府相信政策。要是相信政策,嘛事不都過來了嗎?一批我就相信政策了,活著有勁了。爭取表現突出點,早點出來也好報答報答。你別說,玩命干也管事。1972年給我減刑有期10年。打無期徒刑改到十年算最寬大了。一算,到了1982年就能出來,有盼頭了。到了“四人幫”一完,法院重新審理我的案子,認為我是受文革迫害,不算殺人,算集體自殺,宣布為無罪釋放,又提前了兩年半。新的《判決書》這麼寫道:
原判定×××的抗拒運動殺人罪,不能成立,故撤消原判,宣告×××無罪釋放,特此判決。
我是1979年3月2日那天出獄的。當初進監獄時,我只穿著醫院的褲褂,白布帶藍豎條的。後來哥哥把我文革前存在農村醫療隊時的一小箱舊衣服送到監獄。十年一直穿那幾件舊衣服,出來時破衣爛衫。一見面才知道我媽早不在了。真是當頭一棒啊!這麼多年沒垮了,我媽就是我的精神支柱。可一出來,爹沒了,媽沒了,全完了,真要垮。
我3月份回來後,“五一”就回兒童醫院上班。休息了兩個月。因為親戚朋友來看我的特多,再有在家反而睡不了覺,腦子裡儘是事,你說能靜嗎?原先三個人想一塊死,結果活了我一個。這滋味不好受。好多人都說活下來就算相當不錯了。那麼多大領導人,都是跟毛主席出生人死在一起的,爬雪山,過草地,照樣不也是家破人亡嗎?比你慘得不知多少,人家不照樣硬挺腰杆撐著活著嗎?
我們單位待我不錯,那時我家房子還給人占著沒落實,就叫住醫院集體宿舍。我是回民,吃飯難,我侄子天天提著飯盒騎車來給我送飯,每天一趟,過了好多年。我呢,醫院叫我做“科住院”。按醫院規矩,得先徽‘科住院”,才能升主治大夫。我反正沒家,沒別的負擔,搶時間念書吧!監獄裡不許念業務書,現在加倍念書,彌補啊!很快拾起來了。我負責八個病房。打一樓到五樓上下跑。早晨7點半上,晚上9點半下,一天14個小時。一天上夜班,無意覺得兩腳像踩棉花,一量高壓一百八、低壓一百。我說快給我打一針。降血壓硫酸鎂最快,打完半小時再量不但沒下去,反倒變二百了。我挨個兒病房轉,護士們誰也不找我,這是她們互相說好的,怕我再累。這些人都同情我,尊敬我。唉,咱還說嘛呢。再加勁吧!本來“科住院”要做一年。我半年多就升主治了。
這時,我交了一個朋友。華東紡織學院畢業的。當初是年輕有為,一個總工程師對他特別器重。反右時這總工程師成了右派,叫他揭發,他沒揭發,反而給總工程師通了信。他說咱不能味著良心辦事。這一下把他也當右派對待。他以為自己就是右派了。這次平反,摘右派帽子,人家看了他檔案說,你冤了,你不是右派呀,糊裡糊塗地當了二十多年“右派”!不給升級也不給漲工資,也不好結婚。這叫什麼事?他今年50多歲了,一直獨身,我們就結婚了。我倆有共同遭遇,說得來,他也挺照顧我,相互安慰吧!我二哥把他的兒子過繼給我,現在上北京大學了,學外語。最近我愛人又升做廠長。我有了個什麼都不缺的家了。
可是至今對那段事還是不能不想。我沒法克制自己。雖說不是每天想吧,也不會忘。我總想我爹。我們醫院人說,你連個螞蟻也不敢踩死呀,怎麼突然之下就下去手呢?那時真把人逼得沒人性啦。誰會拿刀殺死自己的爹呀!換平常連想也不會想,是吧?我也欠下我媽一筆債,永遠沒法還了。如果當時我沒下手,我爹我媽准能活到今天,看到今天。不怨我怨誰?我無論怎麼給自己找理由安慰自己也沒用。我又弄不明白,我到底是害了我爹還是救了我爹?當初以為救了我爹,現在總覺得害了我爹。為嘛別的事都想得明白,這事翻來覆去總想不明白。一會兒這樣想,一會兒那樣想。你說一切都是“四人幫”搞的,別人為嘛都捱過來了,我們沒有,還不是我?一想到這兒,我還是有罪,活得又沒勁了。有人說,你好好活著,才是對得起你爹你媽。一想,也對,對吧?
我不能再說下去了,你們也別叫我說了,行嗎?
在滅絕人性的時代,人性的最高表達方式只有毀滅自己!
當代知識分子的文化良心錄
如果你對現代化狂潮中正在毀滅的城市文化遺產感到憂慮、焦急和憤懣,卻又無奈,那就請打開阮儀三教授這本書吧!你會在崢嶸的雲隙里看到一道奪目的光明,或者感受到一陣澆開心頭塊壘的痛快的疾雨。
此刻,我在維也納。我接受朋友的建議,剛剛跑一趟捷克回來。捷克令人歡欣鼓舞。布拉格的確如歌德所說是“歐洲最美麗的城市”之一。整個城市像一座人文圖書館和歷史畫冊。走在那條著名的石塊鋪成的、年深日久、坑坑窪窪的皇帝路上,我忽然想到,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巨變之後,從俄羅斯到東歐諸國都進入了經濟開放和開發的時代,但是他們並沒有急於改天換地,沒有推倒老屋和鏟去古街,沒有吵著喊著“讓城市亮起來”;相反,他們精心對待這些年久失修、幾乎被忘卻的歷史遺存。一點點把它們從歲月的塵埃里整理出來。聯想到前兩年在柏林,我參觀過一個專事修復原東德地區歷史街區的組織,名叫“小心翼翼地修改城市”,單是這名字就包含著一種對歷史文化遺產的無上的虔敬。於是,從聖彼得堡到柏林、華沙、布拉格和卡洛維發利,都已經重新煥發了歷史文化的光彩,並成為當今世界與巴黎、倫敦、威尼斯一樣重要的文化名城……在從布拉格回到維也納的路上,我暗自神傷,彷徨不已,因為我想到了我們的城市,我們的古城正在迅速地變為新城!我的心情糟糕之極。但到了居所,一包書稿在等候我———就是這部《護城紀實》。我捧著書稿竟一口氣讀到結尾。一下子,心中的鬱悶被它掃蕩一空。
過去,我只知道阮儀三教授是保護平遙的英雄,是拯救江南六鎮的“恩人”。從書本中得以知之———他二十年來為守住中華各地風情各異的古城古鎮和山川勝跡,所進行的一連串非凡的“戰鬥”。並且知道,那麼多歷史遺存今日猶在,竟是
他直接奮鬥的結果;那麼多歷史遺存不幸消匿,也曾留下他竭力相爭的痕跡。
在這本書中,阮儀三教授採用純紀實的手法。他不從事文學,沒有對每個事件的環境、人物、語言細緻地描述。我們卻能從中讀出他的立場、性格、語氣與心情。感受到他對民族文化遺產的摯愛與焦慮,他不妥協的精神,他奮爭到底的作風,還有他的知識品格與人品,並為之感動!
我國真正現代意義的知識分子始於清末民初。自始,他們就表現出強烈的社會良心(一稱社會責任感)。這社會良心自然包括著文化良心。1908年,一批史學界人士救火一般搶救敦煌藏經洞的遺書,便吹響了文化良心的號角。一百年來,他們
原判定×××的抗拒運動殺人罪,不能成立,故撤消原判,宣告×××無罪釋放,特此判決。
我是1979年3月2日那天出獄的。當初進監獄時,我只穿著醫院的褲褂,白布帶藍豎條的。後來哥哥把我文革前存在農村醫療隊時的一小箱舊衣服送到監獄。十年一直穿那幾件舊衣服,出來時破衣爛衫。一見面才知道我媽早不在了。真是當頭一棒啊!這麼多年沒垮了,我媽就是我的精神支柱。可一出來,爹沒了,媽沒了,全完了,真要垮。
我3月份回來後,“五一”就回兒童醫院上班。休息了兩個月。因為親戚朋友來看我的特多,再有在家反而睡不了覺,腦子裡儘是事,你說能靜嗎?原先三個人想一塊死,結果活了我一個。這滋味不好受。好多人都說活下來就算相當不錯了。那麼多大領導人,都是跟毛主席出生人死在一起的,爬雪山,過草地,照樣不也是家破人亡嗎?比你慘得不知多少,人家不照樣硬挺腰杆撐著活著嗎?
我們單位待我不錯,那時我家房子還給人占著沒落實,就叫住醫院集體宿舍。我是回民,吃飯難,我侄子天天提著飯盒騎車來給我送飯,每天一趟,過了好多年。我呢,醫院叫我做“科住院”。按醫院規矩,得先徽‘科住院”,才能升主治大夫。我反正沒家,沒別的負擔,搶時間念書吧!監獄裡不許念業務書,現在加倍念書,彌補啊!很快拾起來了。我負責八個病房。打一樓到五樓上下跑。早晨7點半上,晚上9點半下,一天14個小時。一天上夜班,無意覺得兩腳像踩棉花,一量高壓一百八、低壓一百。我說快給我打一針。降血壓硫酸鎂最快,打完半小時再量不但沒下去,反倒變二百了。我挨個兒病房轉,護士們誰也不找我,這是她們互相說好的,怕我再累。這些人都同情我,尊敬我。唉,咱還說嘛呢。再加勁吧!本來“科住院”要做一年。我半年多就升主治了。
這時,我交了一個朋友。華東紡織學院畢業的。當初是年輕有為,一個總工程師對他特別器重。反右時這總工程師成了右派,叫他揭發,他沒揭發,反而給總工程師通了信。他說咱不能味著良心辦事。這一下把他也當右派對待。他以為自己就是右派了。這次平反,摘右派帽子,人家看了他檔案說,你冤了,你不是右派呀,糊裡糊塗地當了二十多年“右派”!不給升級也不給漲工資,也不好結婚。這叫什麼事?他今年50多歲了,一直獨身,我們就結婚了。我倆有共同遭遇,說得來,他也挺照顧我,相互安慰吧!我二哥把他的兒子過繼給我,現在上北京大學了,學外語。最近我愛人又升做廠長。我有了個什麼都不缺的家了。
可是至今對那段事還是不能不想。我沒法克制自己。雖說不是每天想吧,也不會忘。我總想我爹。我們醫院人說,你連個螞蟻也不敢踩死呀,怎麼突然之下就下去手呢?那時真把人逼得沒人性啦。誰會拿刀殺死自己的爹呀!換平常連想也不會想,是吧?我也欠下我媽一筆債,永遠沒法還了。如果當時我沒下手,我爹我媽准能活到今天,看到今天。不怨我怨誰?我無論怎麼給自己找理由安慰自己也沒用。我又弄不明白,我到底是害了我爹還是救了我爹?當初以為救了我爹,現在總覺得害了我爹。為嘛別的事都想得明白,這事翻來覆去總想不明白。一會兒這樣想,一會兒那樣想。你說一切都是“四人幫”搞的,別人為嘛都捱過來了,我們沒有,還不是我?一想到這兒,我還是有罪,活得又沒勁了。有人說,你好好活著,才是對得起你爹你媽。一想,也對,對吧?
我不能再說下去了,你們也別叫我說了,行嗎?
在滅絕人性的時代,人性的最高表達方式只有毀滅自己!
當代知識分子的文化良心錄
如果你對現代化狂潮中正在毀滅的城市文化遺產感到憂慮、焦急和憤懣,卻又無奈,那就請打開阮儀三教授這本書吧!你會在崢嶸的雲隙里看到一道奪目的光明,或者感受到一陣澆開心頭塊壘的痛快的疾雨。
此刻,我在維也納。我接受朋友的建議,剛剛跑一趟捷克回來。捷克令人歡欣鼓舞。布拉格的確如歌德所說是“歐洲最美麗的城市”之一。整個城市像一座人文圖書館和歷史畫冊。走在那條著名的石塊鋪成的、年深日久、坑坑窪窪的皇帝路上,我忽然想到,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巨變之後,從俄羅斯到東歐諸國都進入了經濟開放和開發的時代,但是他們並沒有急於改天換地,沒有推倒老屋和鏟去古街,沒有吵著喊著“讓城市亮起來”;相反,他們精心對待這些年久失修、幾乎被忘卻的歷史遺存。一點點把它們從歲月的塵埃里整理出來。聯想到前兩年在柏林,我參觀過一個專事修復原東德地區歷史街區的組織,名叫“小心翼翼地修改城市”,單是這名字就包含著一種對歷史文化遺產的無上的虔敬。於是,從聖彼得堡到柏林、華沙、布拉格和卡洛維發利,都已經重新煥發了歷史文化的光彩,並成為當今世界與巴黎、倫敦、威尼斯一樣重要的文化名城……在從布拉格回到維也納的路上,我暗自神傷,彷徨不已,因為我想到了我們的城市,我們的古城正在迅速地變為新城!我的心情糟糕之極。但到了居所,一包書稿在等候我———就是這部《護城紀實》。我捧著書稿竟一口氣讀到結尾。一下子,心中的鬱悶被它掃蕩一空。
過去,我只知道阮儀三教授是保護平遙的英雄,是拯救江南六鎮的“恩人”。從書本中得以知之———他二十年來為守住中華各地風情各異的古城古鎮和山川勝跡,所進行的一連串非凡的“戰鬥”。並且知道,那麼多歷史遺存今日猶在,竟是
他直接奮鬥的結果;那麼多歷史遺存不幸消匿,也曾留下他竭力相爭的痕跡。
在這本書中,阮儀三教授採用純紀實的手法。他不從事文學,沒有對每個事件的環境、人物、語言細緻地描述。我們卻能從中讀出他的立場、性格、語氣與心情。感受到他對民族文化遺產的摯愛與焦慮,他不妥協的精神,他奮爭到底的作風,還有他的知識品格與人品,並為之感動!
我國真正現代意義的知識分子始於清末民初。自始,他們就表現出強烈的社會良心(一稱社會責任感)。這社會良心自然包括著文化良心。1908年,一批史學界人士救火一般搶救敦煌藏經洞的遺書,便吹響了文化良心的號角。一百年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