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頁
姬戲有多少人,她心中有數,反正是比她多的,不管姬戲有多少計謀,她只要將姬戲殺掉或是擒獲,勝負便見分曉。
姬戲先是被她激怒,不及回神,便被她殺到了面前。一場戰場,單個人無法決定勝負,然而,若是有一人勇敢當先,卻又能推動戰局。姬戲回到神的時候,衛希夷已經衝過了三分之二的路程,下令放箭的時候,衛希夷已經衝到了他的陣前。
姬戲來時,只想設計擒殺她,不曾想過自己會敗,未曾想過戰敗脫身之策。他急智上面,又不如荊伯,荊伯見勢不妙會退,姬戲被激怒之後,只想進。對方人少,己方人多,為何要退?自己是老將,對方不過是個姑娘,哪裡用退?
姬戲喝令御者:“沖!”
【我就怕你跑呀!】耍詐不是衛希夷的長項,打架才是。
姬戲駕車,車上執戈,衝擊力大,衛希夷乘馬,靈活異常。姬戲車上的箭總被她避開,而姬戲的車有駟馬,衛希夷但凡有點準頭,便可she中御馬。駟馬亦披甲,衛希夷抽空she去三箭,最後一箭力穿透了鎧甲,最左一匹馬登時跪倒。
趁他病,要他命!衛希夷故伎重施,仿如與荊伯對戰時一般,躍上姬戲的戰車。
這一仗打得,在外行人看來沒有任何的技巧可言。姬戲布下的伏兵才抄到隊後,衛希夷已經衝到了姬戲面前,與姬戲搏殺了起來。與荊伯已逃時的情況不同,姬戲人在戰車上,不勝即亡,作困獸之鬥。
衛希夷卻是口上不停,不住地問他:“才做了上卿統兵,便要身敗名裂,有何感想?”
“我哥哥走了,讓位給你,位子坐得舒服嗎?”
“申王沒人能用了吧?用了你!”
“我真是太感動了,不用與能人交戰!”
姬戲的御者在最初的慌亂之後,定下神來,大聲提醒:“上卿!上卿制怒!她是故意這般說的!”
衛希夷一臉的嘲諷樣,活脫脫一個年輕些的風昊:“我故意說的真話~~~”
姬戲之死,一半是被氣死的。
包抄的騎兵尚未將衛希夷後隊擊潰,衛希夷已經將姬戲一顆花白的腦袋挑高示眾,招降了。主將被誅,敗得如此迅速,余者一片茫然。
衛希夷更是趁機宣揚:“同姓之國,有個勝負得了!與你們有何生死干係?!”她不止是一方將領,更是唐之女君,言語自有不一般的份量。戰場廝殺漸止。衛希夷果然不令誅殺降者,只收繳了武器與車馬而已。
又飛馬報訊,勸說姜先:待降兵入境之時,不要羞辱他們。
——————————————倒敘完畢——————————————
“姬戲,這是被氣死的吧?”太叔玉感慨萬分。
夏夫人撇撇嘴:“他也太不經氣了,說這些,算什麼?”
太叔玉道:“不同的人,聽同樣的話,心情是不一樣的。譬如我,昔年若是有人說我是孽障,親人沾上我便要不幸亡故,我會難受得想死。哎呀,現在不會了麼……這樣的話,要說別個人,或許是一笑而過。如何打擊人心,希夷已得個中三味。”
夏夫人歪頭想了一下,中懇地道:“咱們是妹妹一邊的,聽她這般行事,我心裡痛快!以一敵三,大勝,哎呀,該準備慶功宴了!他們什麼時候回來呀?就算要治水,要建新城,出嫁了也得有個歸寧吧?”
尋常人家,女不遠嫁,婚後數日即歸寧。諸侯嫁娶又有不同,路途遙遠,或許數月,或許數年,方有此行。昔年南君娶婦,許後之歸寧尚不是回許,而是新婚夫婦往送嫁兄長暫居之驛館,也算是歸寧了。夏夫人所說之歸寧,卻是想衛希夷回來了。
太叔玉低聲道:“快了。哪怕建新城,終有會盟的一天。姬戲新敗,會盟的日子,不遠了。”最晚到新城初具規模,諸侯們便有藉口再來了。
討論大事的時候,女杼發言越發稀少了,等他們說完,才說:“人,都是要死的。”
屠維笑看了妻子一眼,續道:“世上,沒有不死的親人。”
女杼起身旋走。
太叔玉驚愕片刻,笑出聲來:“是。”
屠維且笑且搖頭:“大事,我懂的少,全托於你啦。”笑著去追女杼了。
太叔玉高興,夏夫人便也開心,充滿活力地站了起來:“我去準備歸寧之事。夫君,你呢?”
“這樣的好消息,自然要周知各國了。唔,也要防著……”
“嗯?”
“若我是王,此時便要再蓄兵力,待希夷放鬆警惕,掩殺而至。那樣便要糟糕了呀。”
“還打?不是說,他已經沒兵了嗎?都要質子借兵了。”
“此一時,彼一時,”太叔玉緩緩地道,“一個多餘的兵也沒有了,向人借兵,條件就不止是質子了。彼時不過不想將所有籌碼都壓上而已。”
“那現在就壓了?”
“不得不壓,王也怕呀,怕太子嘉不能成事。若唐國亂了,太子嘉縱然失敗,一時申國也是安全的。”
“現在是他敗了,”夏夫人無情地說,“所以要拼了?”
“然。”
“切~”
“不要小看了他……”太叔玉無力地勸道,“我要給希夷去信,讓她小心。”
不等太叔玉的示警傳到唐國,衛希夷接下來的行動卻通報給了他——衛希夷虛張聲勢,不提申王,單說姬戲領兵犯境,她要報復!也用了姬戲的辦法,虛張聲勢,令申王、與申王結盟之諸侯收縮自保。她卻與姜先從容離都,率眾遷徙。
第124章 太子嘉
“砰!”兩端飾有獸頭銅雕的長案被掀歪在一側,獸頭上的彎角被沉重的案身壓得變了形。掀歪長案的人呼哧呼哧地大口喘著粗氣,對一位年過半百的老人來說,這個動作確實費力了一些。
申王掀歪了長案,帶著粗重的喘息,喉嚨中發出近乎野獸的嘶吼:“同姓之國!同姓之國!”姬戲兵敗身死的消息傳來,申王明顯地被激怒了,也更明顯地呈現出老態。
泄去了部分怒氣,申王恢復了一點理智,大聲道:“姜節呢?!宣他!”
不是宣太史令,也不是宣別的什麼人,只是姜節。
姜節憂且閒,申王宣他,反讓他放下心頭一塊大石,正正衣冠,往王宮而去。家人皆擔心他的安危——他與衛希夷關係密切,而姬戲新敗於衛希夷之手,此時被宣,多半沒有什麼好事,輕則聽罵,重則受罰。皆是惶惶,想勸姜節小心,或者:“不如投了唐公去,總是……同姓之國。”
姜節擺擺手:“不礙的,知道宣我入宮,便是還沒有氣糊塗!咱們這位王,想要他糊塗也難。”申王會聽勸,這是姜節一直以來看好申王的原因。只希望這一次,申王依舊能夠聽勸。他也知道,利字當前,絕大部分人,是不會主動退讓的,還是“天下共主”這樣的大利。只這四個字的代表的榮耀,就能許多英雄趨之若鶩了。不過,挨了打,知道疼了,該能反醒了吧?
如果不反醒呢?
【那也要保住申國。】姜節對自己說。
他住得離王宮不算遠,須臾便到。
王宮依舊雄偉壯麗,卻又處處透著近些年來越來越重的壓抑之感。申王才發過一回怒,又有噩耗傳來,姬無期渾身縞素在宮中哭過了一場,被架了回去,弄得壓抑之下,再添一份惶然。
見到姜節來了,聰明人便放心了——有他在,不管是做出氣筒,還是能夠勸慰王,王的脾氣都不會保留太久,大家能夠睡個安穩覺了。
姜節跨過門檻便挨了申王一記冷嘲:“你居然還在龍首?居然沒有到唐、越做個太史令嗎?”
姜節緩緩走了過去,捏起案角的獸頭,將長案翻了過來,再仔細端詳了一下申王的臉,認真地問了一個問題:“氣瘋了嗎?”
“……有些人是盼著我氣死了,便皆大歡喜了吧?!”
“看來還是沒有瘋的,”姜節找了個乾淨的位子坐下,離申王既不遠、也不近,“沒有瘋,就來仔細想一想事兒?”
申王大步走過去,在他面前扶劍而立,冷笑道:“有了靠山的人,說話也不一樣了。”
姜節仰著頭:“坐下吧,這裡沒旁人,仰頭看著你,我也累,這麼端著,你就不累麼?”
“呵呵。”
“坐下吧,我說話一向如此。見什麼人,說什麼話,你要沒變,我還如往昔。”
“變?是!昔日為王,現在失勢,無怪人看不起了!”申王憤憤地道。
姜節耐著性子:“變?當然變了,十年前,王不會說這樣的話,二十年前,更不會。二十年前的那個人,睿智英明,我必垂手肅立,二十年後麼……”
申王安靜地在他旁邊的墊子上坐了下來,將腿一盤,整個人都平和了,語氣裡帶著疲憊:“我對姜先,不夠好?”
姜節突然道:“王覺得太子,足夠好?”
“他,是有不足之處,卻比這世上大多數的年輕人好很多!他……是我的兒子呵!誰不想將榮耀傳與子孫?誰想將榮耀拱手讓出?”
“今日之言,好似怨婦。”
“你在我這個境況里,也會是怨婦的!”
姜節突然道:“都說自己是怨婦了……”
你還不明白自己的境況嗎?
申王話一出口,自己也怔住了,語重心長問姜節:“無可挽回了嗎?”
兩人皆是聰明人,是以申王不遷怒於姜節,反覺出姜節之誠懇。姜節也不做間諜的勾當,只說出申王的境況。只要太子嘉不夠好,申王的盤算,就無法實現。與姜先念不念舊情,是沒有關係的。沒有姜先,還會有別人。同樣的話,太叔玉也說過。申王自己,未嘗沒有看到問題的關鍵。只不過,那是王位啊!不到無路可退,豈能輕易放棄?
姜節道:“皆同姓之國。”
“同姓之國!”申王恨恨地重複了一遍!
“是,同姓之國,王,昔年對姜先父親做過的事情,不是沒有看出來呀。如今再來一次,不能奏效了吧?”姜節對申王分析利弊,“開此惡例的,是您呀。正因同姓之國,王若暫避一時,他們也不會將事做絕,不是嗎?”
姬戲先是被她激怒,不及回神,便被她殺到了面前。一場戰場,單個人無法決定勝負,然而,若是有一人勇敢當先,卻又能推動戰局。姬戲回到神的時候,衛希夷已經衝過了三分之二的路程,下令放箭的時候,衛希夷已經衝到了他的陣前。
姬戲來時,只想設計擒殺她,不曾想過自己會敗,未曾想過戰敗脫身之策。他急智上面,又不如荊伯,荊伯見勢不妙會退,姬戲被激怒之後,只想進。對方人少,己方人多,為何要退?自己是老將,對方不過是個姑娘,哪裡用退?
姬戲喝令御者:“沖!”
【我就怕你跑呀!】耍詐不是衛希夷的長項,打架才是。
姬戲駕車,車上執戈,衝擊力大,衛希夷乘馬,靈活異常。姬戲車上的箭總被她避開,而姬戲的車有駟馬,衛希夷但凡有點準頭,便可she中御馬。駟馬亦披甲,衛希夷抽空she去三箭,最後一箭力穿透了鎧甲,最左一匹馬登時跪倒。
趁他病,要他命!衛希夷故伎重施,仿如與荊伯對戰時一般,躍上姬戲的戰車。
這一仗打得,在外行人看來沒有任何的技巧可言。姬戲布下的伏兵才抄到隊後,衛希夷已經衝到了姬戲面前,與姬戲搏殺了起來。與荊伯已逃時的情況不同,姬戲人在戰車上,不勝即亡,作困獸之鬥。
衛希夷卻是口上不停,不住地問他:“才做了上卿統兵,便要身敗名裂,有何感想?”
“我哥哥走了,讓位給你,位子坐得舒服嗎?”
“申王沒人能用了吧?用了你!”
“我真是太感動了,不用與能人交戰!”
姬戲的御者在最初的慌亂之後,定下神來,大聲提醒:“上卿!上卿制怒!她是故意這般說的!”
衛希夷一臉的嘲諷樣,活脫脫一個年輕些的風昊:“我故意說的真話~~~”
姬戲之死,一半是被氣死的。
包抄的騎兵尚未將衛希夷後隊擊潰,衛希夷已經將姬戲一顆花白的腦袋挑高示眾,招降了。主將被誅,敗得如此迅速,余者一片茫然。
衛希夷更是趁機宣揚:“同姓之國,有個勝負得了!與你們有何生死干係?!”她不止是一方將領,更是唐之女君,言語自有不一般的份量。戰場廝殺漸止。衛希夷果然不令誅殺降者,只收繳了武器與車馬而已。
又飛馬報訊,勸說姜先:待降兵入境之時,不要羞辱他們。
——————————————倒敘完畢——————————————
“姬戲,這是被氣死的吧?”太叔玉感慨萬分。
夏夫人撇撇嘴:“他也太不經氣了,說這些,算什麼?”
太叔玉道:“不同的人,聽同樣的話,心情是不一樣的。譬如我,昔年若是有人說我是孽障,親人沾上我便要不幸亡故,我會難受得想死。哎呀,現在不會了麼……這樣的話,要說別個人,或許是一笑而過。如何打擊人心,希夷已得個中三味。”
夏夫人歪頭想了一下,中懇地道:“咱們是妹妹一邊的,聽她這般行事,我心裡痛快!以一敵三,大勝,哎呀,該準備慶功宴了!他們什麼時候回來呀?就算要治水,要建新城,出嫁了也得有個歸寧吧?”
尋常人家,女不遠嫁,婚後數日即歸寧。諸侯嫁娶又有不同,路途遙遠,或許數月,或許數年,方有此行。昔年南君娶婦,許後之歸寧尚不是回許,而是新婚夫婦往送嫁兄長暫居之驛館,也算是歸寧了。夏夫人所說之歸寧,卻是想衛希夷回來了。
太叔玉低聲道:“快了。哪怕建新城,終有會盟的一天。姬戲新敗,會盟的日子,不遠了。”最晚到新城初具規模,諸侯們便有藉口再來了。
討論大事的時候,女杼發言越發稀少了,等他們說完,才說:“人,都是要死的。”
屠維笑看了妻子一眼,續道:“世上,沒有不死的親人。”
女杼起身旋走。
太叔玉驚愕片刻,笑出聲來:“是。”
屠維且笑且搖頭:“大事,我懂的少,全托於你啦。”笑著去追女杼了。
太叔玉高興,夏夫人便也開心,充滿活力地站了起來:“我去準備歸寧之事。夫君,你呢?”
“這樣的好消息,自然要周知各國了。唔,也要防著……”
“嗯?”
“若我是王,此時便要再蓄兵力,待希夷放鬆警惕,掩殺而至。那樣便要糟糕了呀。”
“還打?不是說,他已經沒兵了嗎?都要質子借兵了。”
“此一時,彼一時,”太叔玉緩緩地道,“一個多餘的兵也沒有了,向人借兵,條件就不止是質子了。彼時不過不想將所有籌碼都壓上而已。”
“那現在就壓了?”
“不得不壓,王也怕呀,怕太子嘉不能成事。若唐國亂了,太子嘉縱然失敗,一時申國也是安全的。”
“現在是他敗了,”夏夫人無情地說,“所以要拼了?”
“然。”
“切~”
“不要小看了他……”太叔玉無力地勸道,“我要給希夷去信,讓她小心。”
不等太叔玉的示警傳到唐國,衛希夷接下來的行動卻通報給了他——衛希夷虛張聲勢,不提申王,單說姬戲領兵犯境,她要報復!也用了姬戲的辦法,虛張聲勢,令申王、與申王結盟之諸侯收縮自保。她卻與姜先從容離都,率眾遷徙。
第124章 太子嘉
“砰!”兩端飾有獸頭銅雕的長案被掀歪在一側,獸頭上的彎角被沉重的案身壓得變了形。掀歪長案的人呼哧呼哧地大口喘著粗氣,對一位年過半百的老人來說,這個動作確實費力了一些。
申王掀歪了長案,帶著粗重的喘息,喉嚨中發出近乎野獸的嘶吼:“同姓之國!同姓之國!”姬戲兵敗身死的消息傳來,申王明顯地被激怒了,也更明顯地呈現出老態。
泄去了部分怒氣,申王恢復了一點理智,大聲道:“姜節呢?!宣他!”
不是宣太史令,也不是宣別的什麼人,只是姜節。
姜節憂且閒,申王宣他,反讓他放下心頭一塊大石,正正衣冠,往王宮而去。家人皆擔心他的安危——他與衛希夷關係密切,而姬戲新敗於衛希夷之手,此時被宣,多半沒有什麼好事,輕則聽罵,重則受罰。皆是惶惶,想勸姜節小心,或者:“不如投了唐公去,總是……同姓之國。”
姜節擺擺手:“不礙的,知道宣我入宮,便是還沒有氣糊塗!咱們這位王,想要他糊塗也難。”申王會聽勸,這是姜節一直以來看好申王的原因。只希望這一次,申王依舊能夠聽勸。他也知道,利字當前,絕大部分人,是不會主動退讓的,還是“天下共主”這樣的大利。只這四個字的代表的榮耀,就能許多英雄趨之若鶩了。不過,挨了打,知道疼了,該能反醒了吧?
如果不反醒呢?
【那也要保住申國。】姜節對自己說。
他住得離王宮不算遠,須臾便到。
王宮依舊雄偉壯麗,卻又處處透著近些年來越來越重的壓抑之感。申王才發過一回怒,又有噩耗傳來,姬無期渾身縞素在宮中哭過了一場,被架了回去,弄得壓抑之下,再添一份惶然。
見到姜節來了,聰明人便放心了——有他在,不管是做出氣筒,還是能夠勸慰王,王的脾氣都不會保留太久,大家能夠睡個安穩覺了。
姜節跨過門檻便挨了申王一記冷嘲:“你居然還在龍首?居然沒有到唐、越做個太史令嗎?”
姜節緩緩走了過去,捏起案角的獸頭,將長案翻了過來,再仔細端詳了一下申王的臉,認真地問了一個問題:“氣瘋了嗎?”
“……有些人是盼著我氣死了,便皆大歡喜了吧?!”
“看來還是沒有瘋的,”姜節找了個乾淨的位子坐下,離申王既不遠、也不近,“沒有瘋,就來仔細想一想事兒?”
申王大步走過去,在他面前扶劍而立,冷笑道:“有了靠山的人,說話也不一樣了。”
姜節仰著頭:“坐下吧,這裡沒旁人,仰頭看著你,我也累,這麼端著,你就不累麼?”
“呵呵。”
“坐下吧,我說話一向如此。見什麼人,說什麼話,你要沒變,我還如往昔。”
“變?是!昔日為王,現在失勢,無怪人看不起了!”申王憤憤地道。
姜節耐著性子:“變?當然變了,十年前,王不會說這樣的話,二十年前,更不會。二十年前的那個人,睿智英明,我必垂手肅立,二十年後麼……”
申王安靜地在他旁邊的墊子上坐了下來,將腿一盤,整個人都平和了,語氣裡帶著疲憊:“我對姜先,不夠好?”
姜節突然道:“王覺得太子,足夠好?”
“他,是有不足之處,卻比這世上大多數的年輕人好很多!他……是我的兒子呵!誰不想將榮耀傳與子孫?誰想將榮耀拱手讓出?”
“今日之言,好似怨婦。”
“你在我這個境況里,也會是怨婦的!”
姜節突然道:“都說自己是怨婦了……”
你還不明白自己的境況嗎?
申王話一出口,自己也怔住了,語重心長問姜節:“無可挽回了嗎?”
兩人皆是聰明人,是以申王不遷怒於姜節,反覺出姜節之誠懇。姜節也不做間諜的勾當,只說出申王的境況。只要太子嘉不夠好,申王的盤算,就無法實現。與姜先念不念舊情,是沒有關係的。沒有姜先,還會有別人。同樣的話,太叔玉也說過。申王自己,未嘗沒有看到問題的關鍵。只不過,那是王位啊!不到無路可退,豈能輕易放棄?
姜節道:“皆同姓之國。”
“同姓之國!”申王恨恨地重複了一遍!
“是,同姓之國,王,昔年對姜先父親做過的事情,不是沒有看出來呀。如今再來一次,不能奏效了吧?”姜節對申王分析利弊,“開此惡例的,是您呀。正因同姓之國,王若暫避一時,他們也不會將事做絕,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