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頁
唐公:……
唐公已經只會笑了。
將手疊上姜先攤開的手掌的剎那,整個唐宮都沸騰了起來,有這樣的女主人,足可以自豪了。平整的石板鋪就的御道,兩邊每隔數步便有相對的兩簇篝火,新婚夫婦走過,奇異地,篝火似乎燃燒得更旺了些。見此奇景,唐宮上下都吃驚了起來——這可是前所未見之事。
繼而歡呼聲起,一浪接著一浪,將天邑使者的臉色壓得難看極了。
便在此時,太叔玉卻被攔了下來,心腹執事低聲道:“衛翁傳訊,請提防申使作亂。”
作者有話要說: 雞仔:終於有老婆了!
第122章 內與外
盛大的婚禮會延續七天,這是正式婚禮的時間,前前後後與賓客交際的日子不算在內。除了送親、迎親、大宴賓客,還有更多的時間被花費在各種祭祀和儀式上。
衛希夷第一次強烈地感受到,姜先確是一國之主。作為新婦,她便是邦之女君,要認占卜、祭天地、祭山川、祭神明、祭祖先,神明也多,從保佑新婦與夫家生活和諧的到保佑生育的,從保佑康健到保佑家族興旺的……
要熟諳唐之風俗國情——這個有太叔玉與容濯等人講解,要明晰種種祭祀——這是早就學過的。此外,便是如何獲得唐人愛戴。
這對衛希夷來說,並不難,還未踏上唐國的土地,容濯這位極有影響位的老臣便認為她是最好的女君人選。容濯的態度,影響了一大批人。陳後不挑剔,陳侯忙上忙下,明眼人都知道這是什麼意思了。她有一位名滿天下的老師,一個同樣名滿天下的哥哥,有自己的國土。才助虞公涅收復幫國,又分得大片領土。
先聲奪人。未謀其面,已令人滿懷期待了。
素未謀面之時,人們心中一旦對某人有了某種期待,見面時,往往會不自覺地希望此人的長相能符合自己的期待,甚至比期待的更好。這樣的要求有些苛刻,卻是人之常情。因為期待得太美好,真人往往很難達到,便會生出失望之感,有些訕訕。
先是太叔玉為使,見過太叔玉的人,不免對衛希夷有了更高的期待。這對她是個考驗。
從賓客們的表現來看,衛希夷順順利利地過了這一關,並沒有任何的困難。
接下來,便要看她的表現,此非一朝一夕之功。形象的塑造,要花費時間和精力,破壞卻很容易。衛希夷並不畏懼考驗,姜先也對她有著十足的信心。接下來會有兩件大事——治水,稱王。哪一樣成功了,都是名垂千古,何愁不得人心呢?
夙願得償,姜先樂不可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忘記了笑之外的其他表情,做夢都能笑醒。祭祀之時,有的祭祀可以歡笑,有的祭祀卻必須嚴肅,國君笑傻了,這讓容濯十分擔憂。悄悄地找上了衛希夷,請她勸上一勸,讓姜先裝個嚴肅的樣子,將儀式做完。
才走到跟前,卻見衛希夷也是笑容沒有滑下過臉,不由重重地嘆了一口氣:“克制!克制啊!”
衛希夷將臉一板,姜先也將臉一板,容濯正在欣慰,兩人又相視而笑,不是前仰後合的大笑,舉袖掩面,又自衣袖的邊緣偷偷看對方一眼。
容濯:……
好在二人頗為識趣,祭祀之時,倒也是一本正經,只是那周邊透出來的得意勁兒,卻是掩也掩不住的。
一對璧人,作此形狀,觀者也是會心一笑。唐國老臣們見了內心多有些期盼:夫婦二人相得,離開枝散葉,不遠了吧?
看似輕鬆的戲鬧,背後卻是緊鑼密鼓的謀劃——太叔玉收到消息的當晚,便找上了新婚夫婦。
————————————————————————————————
事有輕重急緩,太叔玉不希望妹妹難得的婚禮被打擾,然而屠維傳來的消息更為重要。
姜先漲紅了臉,湊近了妻子坐著,“動手動腳”四字尚未落到實處,便慘遭打斷。
“女媤帶著孩子到了虞地!”
姜先曖昧的笑容凝固在了臉上,心裡直罵娘,口上還要問:“她怎麼了?”
衛希夷的表情也有點僵:“她?”
離開天邑的時候,她按照商量好的決定,使人與女媤、車正都接觸過。二人皆無明確答覆,仍在猶豫中。衛希夷便沒有理會二人,逕往虞地,先是征戰,再是治河,現在是成親,再沒有分出心神來理會他二人。倒是認真找到王子喜的生母許夫人,然而許夫人不幸已亡,卻是無法照看了。
是以她不知道這二人沒有立時答應,原因也是不同的。車正是猶帶矜持,察覺出屠維父女並不十分熱情,猶猶豫豫。女媤求去之心頗堅,卻……不知道要怎麼做。她從來不曾自己拿過主意,及自己拿主意了,又只需要陪伴老王嬉戲,從不需要自己謀劃重大事情,想要什麼,對申王撒嬌就好。
待申王不能倚靠了,她便束手無策了。實非不願,乃是做不到。
待衛希夷等人離開龍首城,女媤還賭了一陣兒氣:你不肯幫我,何必為難我?我又不是非與你們走不可!我再也不會求你們!
然而,近來發生了一件大事,卻讓她不得不將先前說的話又嚼嚼咽了——申王以子為質,結盟借兵,質子便選的是女媤所出之子。申王也捨不得幼子為質,然而對方必要他最寵愛的兒子。女媤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無論申王說他多麼捨不得,結果卻擺在面前,她要與兒子分離。
申王也是不得已,他雖是王,諸侯有從征的義務,然而自己控制力最強的地方,唯申國而已。其餘諸侯若是離心,反叛也只在一念之間。太叔玉的離開,令諸侯對申王也產生了懷疑的情緒。姜先等人更是揚長而去,大有另立門戶的意思。太子嘉治水,帶走了大批的人馬。恰在此時,姜先與衛希夷要結婚了!
申王要給唐、越找點麻煩,讓他們不能因為婚姻的順利,而順利整合,給太子嘉找麻煩!申王計劃雙管齊下,其一,利用唐國內原依附於己的勢力,其二,借兵,直接騷擾。自己手頭的人馬便不夠用,要借兵。借的也不是外人,乃是找了戎王做債主。戎王也不客氣,要他給質子。
【那我還活得什麼滋味?!】女媤絕望了。困境之中,她反而生出一股勇氣來了,走!必須得走!既然屠維答應過,只要她肯走,便肯收留,那就去投奔好了。此時,女媤早將先前發下的誓給忘了,哪怕記得,她也要為兒子違背一回。
一直以來,女媤雖然有各種“厲害”的評論,這個“厲害”卻與女瑩、衛希夷的“厲害”完全在不同的領域裡。說她“厲害”的人,沒一個以為她能辦成什麼大事。不過是個花瓶而已。偏偏這個花瓶,為母則強,因無人防備,反叫她帶著兒子逃了出來。
申王心裡,女媤是柔弱的,使性子耍脾氣,也脫不了“小女子”的模子。與外面那個正在斗天斗地,誰都敢殺,誰的地方都敢占的,是截然不同的。沒有了可以依附的人,女媤活不下去。
然而,他卻忽略了一點,依附的人,是可以換的。
在女媤哭求帶兒子再看一回龍首城,看一看她曾經生活過的地方的時候,申王心頭一軟,答應了。女媤曾經生活過的地方,除了王宮,還有車正府上,車正在城外的田莊等等。女媤必不肯申王相伴,申王知她心中難過,特意命備下快馬好車,供母子二人乘坐。
陳後歸唐,申王的後宮裡沒了一個打頭的人,各自為政,更方便了女媤逃亡的準備。她收拾了細軟,攜同兒子,先去車正府上不假,其次到了郊外,便不肯再回去了。假意留宿,卻趁夜帶著兒子……跑了!
數年之間,女媤的可靠心腹也不多,前番給屠維送信的車正府上的僕役是一個,外面莊園上的女僕是另一個,此二人,皆是許夫人生前留下來的。許夫人生前與女媤相伴數年,王子喜早亡,身後所遺之人、物,皆留給了女媤。許夫人之仆,心中對衛氏頗有好感,又思衛希夷還命人探尋許夫人,是念舊情的人,己等舊人投奔於她,較之慌亂逃亡,豈不更能過得好些?
一力攛掇女媤往虞國。
女媤得他二人之力,自己決心又堅定,晝夜不停,往虞國趕去。一個不曾自己主持過事務的年輕婦人,一個幼童,兩個僕役,這不是一個高效的組合。虧得虞國歸一,雖有水患,卻比四分五裂的時候太平許多,他們才能一路顛簸趕到虞國。路上花費的時間,便多了起來。幸爾誰也不曾想過她會逃走,猜測她要逃走,也只猜會往南逃,追索錯了方向。
到得虞國,才知衛希夷並不在虞國內,而是新得了一片土地。女媤憶及虞公涅在天邑時的名聲,不敢表露身份,打聽到了衛希夷的所在,匆匆去尋她。豈料她走得慢,衛希夷辦事卻是雷厲風行,待她趕到,衛希夷已經被太叔玉護送往唐國成婚去了,唯留屠維、女杼等人,與衛應幾個,在招待女方賓客。
女媤也不敢冒然相認,見有各色人等前來道賀,非止諸侯可賀,也偽稱受水災之人,前來道喜,混了進去。
結兩姓之好,也是安撫人心的結盟,唐、越兩國皆是大方,擺出流水席來。女媤等人接連觀察數日,希圖看出屠維是否可靠。然則……她委實不擅此道,看了三天,也看不出好歹來。卻將兩個僕役看得心焦,他們沒有女媤的顧忌,他們是許夫人的舊人,許夫人是王子喜的母親,有這層關係在,他們怕的什麼呢?一日兩日,只說:“小王子何曾吃過這樣的苦?早些相認,早些讓小王子安逸過活。”
女媤被說服了。自思也非空手而來,她的兒子,也是申王的兒子,若要伐申,大可不必擔心誅滅申王之後為人詬病,她的兒子正可以申之名存在,臣服。況且,她還帶來了借兵的消息,又知申王欲用唐國內鬼。這兩條消息,也是很重要的。
屠維果然十分重視她帶來的消息,將她們母子安頓好,便召人商議。卻又絕口不提什麼立她的兒子為申國之主的事情,只說:“事關重大,我且做不得主,公主少歇,我去與人商議商議。”
其時在此地吃喜酒的,還有一位人物——狼金。戎國之水災不如中土嚴重,蓋因原本乏水糙,城池亦不多,反是旱災更會令戎人頭疼。她閒閒往來吃喜酒,被屠維請來請教。登時大怒:“什麼?用兵?!想什麼呢?”這不是要讓她跟衛希夷對著幹起來了嗎?這怎麼行?!
唐公已經只會笑了。
將手疊上姜先攤開的手掌的剎那,整個唐宮都沸騰了起來,有這樣的女主人,足可以自豪了。平整的石板鋪就的御道,兩邊每隔數步便有相對的兩簇篝火,新婚夫婦走過,奇異地,篝火似乎燃燒得更旺了些。見此奇景,唐宮上下都吃驚了起來——這可是前所未見之事。
繼而歡呼聲起,一浪接著一浪,將天邑使者的臉色壓得難看極了。
便在此時,太叔玉卻被攔了下來,心腹執事低聲道:“衛翁傳訊,請提防申使作亂。”
作者有話要說: 雞仔:終於有老婆了!
第122章 內與外
盛大的婚禮會延續七天,這是正式婚禮的時間,前前後後與賓客交際的日子不算在內。除了送親、迎親、大宴賓客,還有更多的時間被花費在各種祭祀和儀式上。
衛希夷第一次強烈地感受到,姜先確是一國之主。作為新婦,她便是邦之女君,要認占卜、祭天地、祭山川、祭神明、祭祖先,神明也多,從保佑新婦與夫家生活和諧的到保佑生育的,從保佑康健到保佑家族興旺的……
要熟諳唐之風俗國情——這個有太叔玉與容濯等人講解,要明晰種種祭祀——這是早就學過的。此外,便是如何獲得唐人愛戴。
這對衛希夷來說,並不難,還未踏上唐國的土地,容濯這位極有影響位的老臣便認為她是最好的女君人選。容濯的態度,影響了一大批人。陳後不挑剔,陳侯忙上忙下,明眼人都知道這是什麼意思了。她有一位名滿天下的老師,一個同樣名滿天下的哥哥,有自己的國土。才助虞公涅收復幫國,又分得大片領土。
先聲奪人。未謀其面,已令人滿懷期待了。
素未謀面之時,人們心中一旦對某人有了某種期待,見面時,往往會不自覺地希望此人的長相能符合自己的期待,甚至比期待的更好。這樣的要求有些苛刻,卻是人之常情。因為期待得太美好,真人往往很難達到,便會生出失望之感,有些訕訕。
先是太叔玉為使,見過太叔玉的人,不免對衛希夷有了更高的期待。這對她是個考驗。
從賓客們的表現來看,衛希夷順順利利地過了這一關,並沒有任何的困難。
接下來,便要看她的表現,此非一朝一夕之功。形象的塑造,要花費時間和精力,破壞卻很容易。衛希夷並不畏懼考驗,姜先也對她有著十足的信心。接下來會有兩件大事——治水,稱王。哪一樣成功了,都是名垂千古,何愁不得人心呢?
夙願得償,姜先樂不可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忘記了笑之外的其他表情,做夢都能笑醒。祭祀之時,有的祭祀可以歡笑,有的祭祀卻必須嚴肅,國君笑傻了,這讓容濯十分擔憂。悄悄地找上了衛希夷,請她勸上一勸,讓姜先裝個嚴肅的樣子,將儀式做完。
才走到跟前,卻見衛希夷也是笑容沒有滑下過臉,不由重重地嘆了一口氣:“克制!克制啊!”
衛希夷將臉一板,姜先也將臉一板,容濯正在欣慰,兩人又相視而笑,不是前仰後合的大笑,舉袖掩面,又自衣袖的邊緣偷偷看對方一眼。
容濯:……
好在二人頗為識趣,祭祀之時,倒也是一本正經,只是那周邊透出來的得意勁兒,卻是掩也掩不住的。
一對璧人,作此形狀,觀者也是會心一笑。唐國老臣們見了內心多有些期盼:夫婦二人相得,離開枝散葉,不遠了吧?
看似輕鬆的戲鬧,背後卻是緊鑼密鼓的謀劃——太叔玉收到消息的當晚,便找上了新婚夫婦。
————————————————————————————————
事有輕重急緩,太叔玉不希望妹妹難得的婚禮被打擾,然而屠維傳來的消息更為重要。
姜先漲紅了臉,湊近了妻子坐著,“動手動腳”四字尚未落到實處,便慘遭打斷。
“女媤帶著孩子到了虞地!”
姜先曖昧的笑容凝固在了臉上,心裡直罵娘,口上還要問:“她怎麼了?”
衛希夷的表情也有點僵:“她?”
離開天邑的時候,她按照商量好的決定,使人與女媤、車正都接觸過。二人皆無明確答覆,仍在猶豫中。衛希夷便沒有理會二人,逕往虞地,先是征戰,再是治河,現在是成親,再沒有分出心神來理會他二人。倒是認真找到王子喜的生母許夫人,然而許夫人不幸已亡,卻是無法照看了。
是以她不知道這二人沒有立時答應,原因也是不同的。車正是猶帶矜持,察覺出屠維父女並不十分熱情,猶猶豫豫。女媤求去之心頗堅,卻……不知道要怎麼做。她從來不曾自己拿過主意,及自己拿主意了,又只需要陪伴老王嬉戲,從不需要自己謀劃重大事情,想要什麼,對申王撒嬌就好。
待申王不能倚靠了,她便束手無策了。實非不願,乃是做不到。
待衛希夷等人離開龍首城,女媤還賭了一陣兒氣:你不肯幫我,何必為難我?我又不是非與你們走不可!我再也不會求你們!
然而,近來發生了一件大事,卻讓她不得不將先前說的話又嚼嚼咽了——申王以子為質,結盟借兵,質子便選的是女媤所出之子。申王也捨不得幼子為質,然而對方必要他最寵愛的兒子。女媤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無論申王說他多麼捨不得,結果卻擺在面前,她要與兒子分離。
申王也是不得已,他雖是王,諸侯有從征的義務,然而自己控制力最強的地方,唯申國而已。其餘諸侯若是離心,反叛也只在一念之間。太叔玉的離開,令諸侯對申王也產生了懷疑的情緒。姜先等人更是揚長而去,大有另立門戶的意思。太子嘉治水,帶走了大批的人馬。恰在此時,姜先與衛希夷要結婚了!
申王要給唐、越找點麻煩,讓他們不能因為婚姻的順利,而順利整合,給太子嘉找麻煩!申王計劃雙管齊下,其一,利用唐國內原依附於己的勢力,其二,借兵,直接騷擾。自己手頭的人馬便不夠用,要借兵。借的也不是外人,乃是找了戎王做債主。戎王也不客氣,要他給質子。
【那我還活得什麼滋味?!】女媤絕望了。困境之中,她反而生出一股勇氣來了,走!必須得走!既然屠維答應過,只要她肯走,便肯收留,那就去投奔好了。此時,女媤早將先前發下的誓給忘了,哪怕記得,她也要為兒子違背一回。
一直以來,女媤雖然有各種“厲害”的評論,這個“厲害”卻與女瑩、衛希夷的“厲害”完全在不同的領域裡。說她“厲害”的人,沒一個以為她能辦成什麼大事。不過是個花瓶而已。偏偏這個花瓶,為母則強,因無人防備,反叫她帶著兒子逃了出來。
申王心裡,女媤是柔弱的,使性子耍脾氣,也脫不了“小女子”的模子。與外面那個正在斗天斗地,誰都敢殺,誰的地方都敢占的,是截然不同的。沒有了可以依附的人,女媤活不下去。
然而,他卻忽略了一點,依附的人,是可以換的。
在女媤哭求帶兒子再看一回龍首城,看一看她曾經生活過的地方的時候,申王心頭一軟,答應了。女媤曾經生活過的地方,除了王宮,還有車正府上,車正在城外的田莊等等。女媤必不肯申王相伴,申王知她心中難過,特意命備下快馬好車,供母子二人乘坐。
陳後歸唐,申王的後宮裡沒了一個打頭的人,各自為政,更方便了女媤逃亡的準備。她收拾了細軟,攜同兒子,先去車正府上不假,其次到了郊外,便不肯再回去了。假意留宿,卻趁夜帶著兒子……跑了!
數年之間,女媤的可靠心腹也不多,前番給屠維送信的車正府上的僕役是一個,外面莊園上的女僕是另一個,此二人,皆是許夫人生前留下來的。許夫人生前與女媤相伴數年,王子喜早亡,身後所遺之人、物,皆留給了女媤。許夫人之仆,心中對衛氏頗有好感,又思衛希夷還命人探尋許夫人,是念舊情的人,己等舊人投奔於她,較之慌亂逃亡,豈不更能過得好些?
一力攛掇女媤往虞國。
女媤得他二人之力,自己決心又堅定,晝夜不停,往虞國趕去。一個不曾自己主持過事務的年輕婦人,一個幼童,兩個僕役,這不是一個高效的組合。虧得虞國歸一,雖有水患,卻比四分五裂的時候太平許多,他們才能一路顛簸趕到虞國。路上花費的時間,便多了起來。幸爾誰也不曾想過她會逃走,猜測她要逃走,也只猜會往南逃,追索錯了方向。
到得虞國,才知衛希夷並不在虞國內,而是新得了一片土地。女媤憶及虞公涅在天邑時的名聲,不敢表露身份,打聽到了衛希夷的所在,匆匆去尋她。豈料她走得慢,衛希夷辦事卻是雷厲風行,待她趕到,衛希夷已經被太叔玉護送往唐國成婚去了,唯留屠維、女杼等人,與衛應幾個,在招待女方賓客。
女媤也不敢冒然相認,見有各色人等前來道賀,非止諸侯可賀,也偽稱受水災之人,前來道喜,混了進去。
結兩姓之好,也是安撫人心的結盟,唐、越兩國皆是大方,擺出流水席來。女媤等人接連觀察數日,希圖看出屠維是否可靠。然則……她委實不擅此道,看了三天,也看不出好歹來。卻將兩個僕役看得心焦,他們沒有女媤的顧忌,他們是許夫人的舊人,許夫人是王子喜的母親,有這層關係在,他們怕的什麼呢?一日兩日,只說:“小王子何曾吃過這樣的苦?早些相認,早些讓小王子安逸過活。”
女媤被說服了。自思也非空手而來,她的兒子,也是申王的兒子,若要伐申,大可不必擔心誅滅申王之後為人詬病,她的兒子正可以申之名存在,臣服。況且,她還帶來了借兵的消息,又知申王欲用唐國內鬼。這兩條消息,也是很重要的。
屠維果然十分重視她帶來的消息,將她們母子安頓好,便召人商議。卻又絕口不提什麼立她的兒子為申國之主的事情,只說:“事關重大,我且做不得主,公主少歇,我去與人商議商議。”
其時在此地吃喜酒的,還有一位人物——狼金。戎國之水災不如中土嚴重,蓋因原本乏水糙,城池亦不多,反是旱災更會令戎人頭疼。她閒閒往來吃喜酒,被屠維請來請教。登時大怒:“什麼?用兵?!想什麼呢?”這不是要讓她跟衛希夷對著幹起來了嗎?這怎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