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頁
這麼一哭,屋子裡的丫鬟婆子也都一邊兒勸著主子,一邊兒低泣著。
顧熙言上前坐在錦榻上,挽著顧江氏,紅著眼眶安慰道,“祖母,母親。”
“雖說是外封,可封的乃是兩浙一代,比起東南、西北而言,距離盛京也不遠,祖母想熙兒了便去信一封,熙兒會經常回來看望祖母的。兩浙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祖母也能時常去住些時日!”
“況且,封地的州府離越州扶荔山極近,熙兒也許久沒有見過外祖,以後可以時常待祖母上山去探望他老人家。”
顧老太太心裡好受了些,道,“我這糟老婆子才不去礙你們的眼!”
說罷,又對顧母道,“罷了罷了,兒孫自有兒孫福,你們過得安安穩穩的,我和你爹娘、你哥哥,才算真的放心!”
那廂,顧府書房裡,顧老爹正一手掩面,一手拍著蕭讓的肩,老淚縱橫地囑咐著自家姑爺將來到了兩浙如何如何,悽慘的氛圍和鶴壽堂相差無幾。
哄好了顧母、顧老太太,時辰也差不多了,顧熙言和蕭讓辭行,顧父要留兩人在府上用飯,蕭讓道,“今日淮南王離京,本候攜熙兒為王爺送行。”
淮南王妃離世的事兒盛京城中一度傳的沸沸揚揚,人盡皆知。淮南王更是要親自護送淮南王妃的骨灰前往柔然安葬。
顧父知道蕭讓和淮南王一向交好,便也不再勸兩人留下,只道,“代府上請王爺節哀。”
第113章 太平令
暑盡秋來,遙望十里長亭,偶有晚風拂柳。
“咱們十三歲那年,送父親們出征,也曾在一塊兒對著這長亭垂柳喝酒,喝的便是這一品桃花釀。”
淮南王拿起天青色的酒瓶,手上一頓,勾起了過往記憶。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蕭讓沉吟片刻,道,“勸你的話我不想說,只一句,過往的悲歡離合再濃烈,咱們終究是要向前看的。”
說罷,他抬手叫人抱了襁褓里的孩子上前,“孩子的名字,還是得你這個做父王的來起。”
淮南王沉默片刻,方道,“就叫李承祉。她還未牙牙學語,便沒了母親,此後願她常伴祖母,承歡膝下,福祉綿長。”
蕭讓點點頭,“是個好名字。不知王爺今日一去,何時是歸期?”
淮南王望著遠處似血殘陽,晚霞萬里,頓了半晌,才笑道,“公主生前曾說過,她活著的時候,跋山涉水,陰差陽錯的嫁到王府之中,雖然和本王鶼鰈情深,情意相投,終究是遠離故土。她說,若是死後,想重歸故里,將自己的骨灰撒在柔然的沙漠之中,和這萬古河山永存。”
“此去,本王想親手把王妃以柔然之禮安葬了,然後再親眼看一看她跟我說過無數次的塞外風物。”
既然她先一步走了,他只能用以己之眼,去看遍她曾看過的風景。
蕭讓聞言,神色已是不忍。
顧熙言聽到此處,亦是沉痛非常,“王爺,承祉尚在襁褓之中,她已經沒了母親,父王怎能不再身邊?”
“承祉的眉眼長得像極了公主。”淮南王苦澀一笑,“每每看見她,我都忍不住想起公主是為本王而死。”
說來可笑,回京這麼多天了,他甚至都不敢抱一抱承祉。
“去一趟塞北也好。”蕭讓抿了抿薄唇,“只是莫要回來太晚,等到承祉長大了會說話了,我怕她不認識你這個父王。”
淮南王聞言一笑,輕搖了頭道,“怎麼,你們夫妻倆孩兒還未出世,便惦記起本王的女兒了?”
此話一出,顧熙言亦是破涕一笑。
淮南王接了酒杯,一飲而盡,蕭讓端起酒杯,同樣飲盡。
只見淮南王又斟了兩杯酒,遞給對面兒的蕭讓,“蕭彥禮,你我兄弟二人五歲習劍,六歲騎射,習武讀書,日夜不輟。為的是戮力上國,匡扶社稷。臨陣制勝,不使將士枉死,流惠下民,不使百姓困頓。”
“如今新帝繼位,天下大定,我可安心離京。來日再見,大抵就在你平陽侯的封地了。”
蕭讓執了一杯清酒,“今日一別,青山不改,綠水長流,總歸有添酒回燈重開宴的時候。”
“說得好。”淮南王舉杯道,“今日最後這兩杯清酒,當祭張佐、祭鄭益、祭溫彥、祭韋瞻、祭李固言!祭為國泰民安拋頭顱、灑熱血的萬千將士的英靈!”
悲歡聚散一杯酒,南北東西萬里程。
天下從沒有不散的宴席。
男人執杯相對,將杯中清酒緩緩撒入地下黃土,面上皆是一派肅穆莊重。
“保重。”淮南王看了眼蕭讓和顧熙言,又深深看了眼襁褓中的嬰兒,頭也不回的大踏步離去了。
一行人馬浩浩蕩蕩,直奔落日而去,
身後八角飛檐的長亭之中,女子仙姿窈窕,身側男人器宇軒昂。
蕭讓擁著顧熙言入懷,望著淮南王的背影,久久無言。
紅塵滾滾,苦惱萬千。有人求名利,有人求權勢,有人求情愛,有人求“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有人“求一生一世一雙人”。
顧熙言上前坐在錦榻上,挽著顧江氏,紅著眼眶安慰道,“祖母,母親。”
“雖說是外封,可封的乃是兩浙一代,比起東南、西北而言,距離盛京也不遠,祖母想熙兒了便去信一封,熙兒會經常回來看望祖母的。兩浙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祖母也能時常去住些時日!”
“況且,封地的州府離越州扶荔山極近,熙兒也許久沒有見過外祖,以後可以時常待祖母上山去探望他老人家。”
顧老太太心裡好受了些,道,“我這糟老婆子才不去礙你們的眼!”
說罷,又對顧母道,“罷了罷了,兒孫自有兒孫福,你們過得安安穩穩的,我和你爹娘、你哥哥,才算真的放心!”
那廂,顧府書房裡,顧老爹正一手掩面,一手拍著蕭讓的肩,老淚縱橫地囑咐著自家姑爺將來到了兩浙如何如何,悽慘的氛圍和鶴壽堂相差無幾。
哄好了顧母、顧老太太,時辰也差不多了,顧熙言和蕭讓辭行,顧父要留兩人在府上用飯,蕭讓道,“今日淮南王離京,本候攜熙兒為王爺送行。”
淮南王妃離世的事兒盛京城中一度傳的沸沸揚揚,人盡皆知。淮南王更是要親自護送淮南王妃的骨灰前往柔然安葬。
顧父知道蕭讓和淮南王一向交好,便也不再勸兩人留下,只道,“代府上請王爺節哀。”
第113章 太平令
暑盡秋來,遙望十里長亭,偶有晚風拂柳。
“咱們十三歲那年,送父親們出征,也曾在一塊兒對著這長亭垂柳喝酒,喝的便是這一品桃花釀。”
淮南王拿起天青色的酒瓶,手上一頓,勾起了過往記憶。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蕭讓沉吟片刻,道,“勸你的話我不想說,只一句,過往的悲歡離合再濃烈,咱們終究是要向前看的。”
說罷,他抬手叫人抱了襁褓里的孩子上前,“孩子的名字,還是得你這個做父王的來起。”
淮南王沉默片刻,方道,“就叫李承祉。她還未牙牙學語,便沒了母親,此後願她常伴祖母,承歡膝下,福祉綿長。”
蕭讓點點頭,“是個好名字。不知王爺今日一去,何時是歸期?”
淮南王望著遠處似血殘陽,晚霞萬里,頓了半晌,才笑道,“公主生前曾說過,她活著的時候,跋山涉水,陰差陽錯的嫁到王府之中,雖然和本王鶼鰈情深,情意相投,終究是遠離故土。她說,若是死後,想重歸故里,將自己的骨灰撒在柔然的沙漠之中,和這萬古河山永存。”
“此去,本王想親手把王妃以柔然之禮安葬了,然後再親眼看一看她跟我說過無數次的塞外風物。”
既然她先一步走了,他只能用以己之眼,去看遍她曾看過的風景。
蕭讓聞言,神色已是不忍。
顧熙言聽到此處,亦是沉痛非常,“王爺,承祉尚在襁褓之中,她已經沒了母親,父王怎能不再身邊?”
“承祉的眉眼長得像極了公主。”淮南王苦澀一笑,“每每看見她,我都忍不住想起公主是為本王而死。”
說來可笑,回京這麼多天了,他甚至都不敢抱一抱承祉。
“去一趟塞北也好。”蕭讓抿了抿薄唇,“只是莫要回來太晚,等到承祉長大了會說話了,我怕她不認識你這個父王。”
淮南王聞言一笑,輕搖了頭道,“怎麼,你們夫妻倆孩兒還未出世,便惦記起本王的女兒了?”
此話一出,顧熙言亦是破涕一笑。
淮南王接了酒杯,一飲而盡,蕭讓端起酒杯,同樣飲盡。
只見淮南王又斟了兩杯酒,遞給對面兒的蕭讓,“蕭彥禮,你我兄弟二人五歲習劍,六歲騎射,習武讀書,日夜不輟。為的是戮力上國,匡扶社稷。臨陣制勝,不使將士枉死,流惠下民,不使百姓困頓。”
“如今新帝繼位,天下大定,我可安心離京。來日再見,大抵就在你平陽侯的封地了。”
蕭讓執了一杯清酒,“今日一別,青山不改,綠水長流,總歸有添酒回燈重開宴的時候。”
“說得好。”淮南王舉杯道,“今日最後這兩杯清酒,當祭張佐、祭鄭益、祭溫彥、祭韋瞻、祭李固言!祭為國泰民安拋頭顱、灑熱血的萬千將士的英靈!”
悲歡聚散一杯酒,南北東西萬里程。
天下從沒有不散的宴席。
男人執杯相對,將杯中清酒緩緩撒入地下黃土,面上皆是一派肅穆莊重。
“保重。”淮南王看了眼蕭讓和顧熙言,又深深看了眼襁褓中的嬰兒,頭也不回的大踏步離去了。
一行人馬浩浩蕩蕩,直奔落日而去,
身後八角飛檐的長亭之中,女子仙姿窈窕,身側男人器宇軒昂。
蕭讓擁著顧熙言入懷,望著淮南王的背影,久久無言。
紅塵滾滾,苦惱萬千。有人求名利,有人求權勢,有人求情愛,有人求“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有人“求一生一世一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