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頁
她左右看了兩下,疑惑道,“咦,哥哥呢?方才哥哥不是說有話和侯爺說嗎?”
蕭讓抿了薄唇道,“岳父叫去書房閒談,舅兄先過去了。”
顧熙言看他這副模樣,便知道方才自家哥哥定是沒給蕭讓好臉子。不禁覺得好笑,“那侯爺怎麼不過去呢?”
蕭讓抬了眸子,拉著顧熙言身側的柔夷,把她拉到自己的懷中,低頭吻了吻她的額頭,“本候想等著夫人出來,看夫人一眼再過去。”
說來也是,那次章台一見,把一向文縐縐的顧昭文氣的七竅生煙,甚至還動了粗。顧昭文回了顧府之後,本想狠狠告上蕭讓一狀,不料祖母顧江氏的身子不大好,後又逢起義軍攻城之亂,顧昭文顧忌著祖母顧江氏的身子,沒把小兩口的破事兒告訴顧家人,只能把對自家妹妹的一腔擔憂藏在心裡頭。
從小到大,顧昭文對顧熙言寵愛至極,兄妹兩人更是從來都沒紅過臉,蕭讓能把的顧昭文氣成那樣,怒氣幾個月都沒消,也算真是“不容易”。
男人垂著眸子,莫名透出一股子可憐勁兒。額頭上傳來一陣溫熱觸感,顧熙言嘟嘴道,“才不信呢。侯爺的模樣好委屈,怕不是在等著我出來,向我告哥哥的狀?”
蕭讓也笑了,“和熙兒告狀,熙兒會幫我嗎?嗯?”
男人的嗓音低沉又好聽,噴灑在她的耳際,酥酥麻麻的。
顧熙言縮了縮身子,嬌哼一聲,“不要幫。”
“要怪就怪侯爺之前那般欺負我!哥哥是為我鳴不平罷了,侯爺一點兒都不無辜。”
蕭讓覺得自己是自作自受,低聲下氣地說了幾句好話,抱著懷中美人兒親了又親,顧熙言只好笑著躲他的薄唇。
兩人正抱在一塊兒說話,那廂,顧江氏身邊的管媽媽挑帘子進了門,嘴裡的“姑娘、姑爺”還沒喊出口,沒成想便撞見了這如膠似漆的一幕。
顧熙言一抬眼,忙從蕭讓身上跳了下來,桃腮緋若煙霞。
管媽媽在顧江氏身邊兒呆了幾十年,內宅諸事什麼沒見過?這點兒臉皮兒還是有的,略緩了下,便笑著沖顧熙言和蕭讓傳話。
“姑娘、姑爺……老太太叫姑娘去鶴壽堂說會子體己話。”
蕭讓面色如常地從椅子上起身,以手握拳放在唇邊輕咳了下,“既是如此,夫人快些去吧,別叫祖母等急了,本候也要去書房和岳丈議事了。”
顧熙言瞥了蕭讓一眼,只覺得他是只披著羊皮的狼,人前一本正經,人後吃人不吐骨頭那種。
……
鶴壽堂。
顧老太太打量了顧熙言幾眼,頗為滿意的點點頭,“氣色確實好了不少,想來是聽進去話了,知道好好的保養了。”
顧熙言彎了粉唇,糯糯地控訴道,“祖母,你是不知道,王媽媽、紅翡、靛玉為了提醒我用補品,整日裡掐著時辰“投餵”孫女兒呢!”
說罷,她捏了捏自己的小臉兒,“您瞧瞧,熙兒都胖了一圈兒了!”
王媽媽笑著躬身道,“姑娘懷著孩子,身體的康健乃是一等一的大事,老奴和底下的丫鬟們萬萬不敢懈怠。”
顧母嗔怪地看了自家女兒一眼,道,“是這個理兒。”
顧熙言笑了笑,又和顧母、顧老太太說了紅翡嫁人的事兒,顧母、顧老太太聽了,皆說那位秦公子有情有義,紅翡為人得力忠厚,想必能成一對良配。
正說著話,顧老太太突然一陣輕咳,管媽媽忙遞過去一盞枇杷露,顧老太太飲了兩口,又問,“侯府請封的事兒皇上可批下來了?打算何時啟程?”
方才一家人熱熱鬧鬧地用完午膳,在花廳里,蕭讓鄭重其事地向顧父、顧母和顧江氏說了請封地離京的事情。
顧家人聽了顧熙言和蕭讓要舉家遷往兩浙一代,還要請封地,皆是吃了一驚。
顧家人並不知道元寧長公主的事兒,心下略一想,皆以為是蕭讓經歷了這場奪嫡的戰事,不想再摻和到權勢爭鬥里了。
一家人又聽了蕭讓說了兩浙一代風土人情,知道他請封出京並非一時興起,而是思量周全之舉,倒也點了頭。
顧熙言道,“侯爺昨兒個進了宮,和皇上說了這事兒,皇帝應承了此事,當場便下了口諭,現在欽天監和禮部正在擬旨準備封地之禮,約莫著正經的封禮過兩天才能頒下來。至於啟程的時日,怎麼著也得一個月之後了。”
顧熙言說著說著,顧老太太就紅了眼圈,“你家侯爺是個手攬大權慣了的,平陽侯府世代沒有離過盛京,想必自打淮南王妃出了事情之後,他才有了請封出京的念頭吧?傻丫頭,他是怕將來有一朝護不住你啊!”
“雖說離了盛京你們小兩口能清靜不少,也不必受過多束縛,可是終究是突然了些……好歹等你腹中孩子出生再說……”
顧熙言聽得一陣鼻酸,腦海中突然想起來那日蕭讓問她想不想要著萬里江山的場景。
倘若她當時點了頭,恐怕蕭讓真的會傾其所能,把這萬里江山捧到她面前。
“從小到大,除了在扶荔山上養病的兩三年,你就沒離開過父母親身邊兒……如今竟是要去到那麼遠的地界,以後想見你一面都難得很!”顧母說著說著,便抹起了眼淚。
蕭讓抿了薄唇道,“岳父叫去書房閒談,舅兄先過去了。”
顧熙言看他這副模樣,便知道方才自家哥哥定是沒給蕭讓好臉子。不禁覺得好笑,“那侯爺怎麼不過去呢?”
蕭讓抬了眸子,拉著顧熙言身側的柔夷,把她拉到自己的懷中,低頭吻了吻她的額頭,“本候想等著夫人出來,看夫人一眼再過去。”
說來也是,那次章台一見,把一向文縐縐的顧昭文氣的七竅生煙,甚至還動了粗。顧昭文回了顧府之後,本想狠狠告上蕭讓一狀,不料祖母顧江氏的身子不大好,後又逢起義軍攻城之亂,顧昭文顧忌著祖母顧江氏的身子,沒把小兩口的破事兒告訴顧家人,只能把對自家妹妹的一腔擔憂藏在心裡頭。
從小到大,顧昭文對顧熙言寵愛至極,兄妹兩人更是從來都沒紅過臉,蕭讓能把的顧昭文氣成那樣,怒氣幾個月都沒消,也算真是“不容易”。
男人垂著眸子,莫名透出一股子可憐勁兒。額頭上傳來一陣溫熱觸感,顧熙言嘟嘴道,“才不信呢。侯爺的模樣好委屈,怕不是在等著我出來,向我告哥哥的狀?”
蕭讓也笑了,“和熙兒告狀,熙兒會幫我嗎?嗯?”
男人的嗓音低沉又好聽,噴灑在她的耳際,酥酥麻麻的。
顧熙言縮了縮身子,嬌哼一聲,“不要幫。”
“要怪就怪侯爺之前那般欺負我!哥哥是為我鳴不平罷了,侯爺一點兒都不無辜。”
蕭讓覺得自己是自作自受,低聲下氣地說了幾句好話,抱著懷中美人兒親了又親,顧熙言只好笑著躲他的薄唇。
兩人正抱在一塊兒說話,那廂,顧江氏身邊的管媽媽挑帘子進了門,嘴裡的“姑娘、姑爺”還沒喊出口,沒成想便撞見了這如膠似漆的一幕。
顧熙言一抬眼,忙從蕭讓身上跳了下來,桃腮緋若煙霞。
管媽媽在顧江氏身邊兒呆了幾十年,內宅諸事什麼沒見過?這點兒臉皮兒還是有的,略緩了下,便笑著沖顧熙言和蕭讓傳話。
“姑娘、姑爺……老太太叫姑娘去鶴壽堂說會子體己話。”
蕭讓面色如常地從椅子上起身,以手握拳放在唇邊輕咳了下,“既是如此,夫人快些去吧,別叫祖母等急了,本候也要去書房和岳丈議事了。”
顧熙言瞥了蕭讓一眼,只覺得他是只披著羊皮的狼,人前一本正經,人後吃人不吐骨頭那種。
……
鶴壽堂。
顧老太太打量了顧熙言幾眼,頗為滿意的點點頭,“氣色確實好了不少,想來是聽進去話了,知道好好的保養了。”
顧熙言彎了粉唇,糯糯地控訴道,“祖母,你是不知道,王媽媽、紅翡、靛玉為了提醒我用補品,整日裡掐著時辰“投餵”孫女兒呢!”
說罷,她捏了捏自己的小臉兒,“您瞧瞧,熙兒都胖了一圈兒了!”
王媽媽笑著躬身道,“姑娘懷著孩子,身體的康健乃是一等一的大事,老奴和底下的丫鬟們萬萬不敢懈怠。”
顧母嗔怪地看了自家女兒一眼,道,“是這個理兒。”
顧熙言笑了笑,又和顧母、顧老太太說了紅翡嫁人的事兒,顧母、顧老太太聽了,皆說那位秦公子有情有義,紅翡為人得力忠厚,想必能成一對良配。
正說著話,顧老太太突然一陣輕咳,管媽媽忙遞過去一盞枇杷露,顧老太太飲了兩口,又問,“侯府請封的事兒皇上可批下來了?打算何時啟程?”
方才一家人熱熱鬧鬧地用完午膳,在花廳里,蕭讓鄭重其事地向顧父、顧母和顧江氏說了請封地離京的事情。
顧家人聽了顧熙言和蕭讓要舉家遷往兩浙一代,還要請封地,皆是吃了一驚。
顧家人並不知道元寧長公主的事兒,心下略一想,皆以為是蕭讓經歷了這場奪嫡的戰事,不想再摻和到權勢爭鬥里了。
一家人又聽了蕭讓說了兩浙一代風土人情,知道他請封出京並非一時興起,而是思量周全之舉,倒也點了頭。
顧熙言道,“侯爺昨兒個進了宮,和皇上說了這事兒,皇帝應承了此事,當場便下了口諭,現在欽天監和禮部正在擬旨準備封地之禮,約莫著正經的封禮過兩天才能頒下來。至於啟程的時日,怎麼著也得一個月之後了。”
顧熙言說著說著,顧老太太就紅了眼圈,“你家侯爺是個手攬大權慣了的,平陽侯府世代沒有離過盛京,想必自打淮南王妃出了事情之後,他才有了請封出京的念頭吧?傻丫頭,他是怕將來有一朝護不住你啊!”
“雖說離了盛京你們小兩口能清靜不少,也不必受過多束縛,可是終究是突然了些……好歹等你腹中孩子出生再說……”
顧熙言聽得一陣鼻酸,腦海中突然想起來那日蕭讓問她想不想要著萬里江山的場景。
倘若她當時點了頭,恐怕蕭讓真的會傾其所能,把這萬里江山捧到她面前。
“從小到大,除了在扶荔山上養病的兩三年,你就沒離開過父母親身邊兒……如今竟是要去到那麼遠的地界,以後想見你一面都難得很!”顧母說著說著,便抹起了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