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頁
聖丹尼斯電影節在美國猶他州帕克城,也叫日舞影展,是全世界最著名的獨立製片電影節,也是世界迄今為止獨立製片業的一個支柱。
因為認為自己可以擴大影響拉拉票數,謝蘭生決定跟顧韻一起飛去聖丹尼斯。
而莘野也跟著去了。
三個人是在舊金山轉機的。
沒有想到,這趟路程十分驚險。
在飛機要起飛之前,機組人員突然發現有個乘客在摳自己!還把自己的一張臉直接摳到鮮血淋漓!機組人員被嚇著了,懷疑他是恐怖分子,讓所有人下了飛機而後徹查整架飛機。確定了沒炸彈後,兩個小時都過去了。而當大家終於上天后,沒多久,所有乘客又被通知這架飛機必須返航,因為有鳥撞上玻璃,玻璃裂了。
再等已經來不及了,否則展映就趕不上了。Park City是一座小城,下趟航班在三小時後,改簽同樣來不及。
就在顧韻徹底絕望時,莘野打了一個電話,包了一架飛機!
費用是每個小時最低最低8000美元!
一個小時五萬!而他們至少需要12個小時才能回來!這簡直比電影本身全部預算還要高了!
然而莘野只是笑笑,對謝蘭生說:「你不是想盡力扶持你的這些年輕人嗎?那就走吧。我贈送了。」
「……嗯,」謝蘭生說,「走吧。」
可沒想到這不算完。他們竟然遍尋不到還能上天的飛行員。臨時預約本來就難,美國對於飛行時長的規定又非常嚴格,誰也不能加班工作,最後,莘野無奈地笑了笑,問兩個人:「我有PPL……就是執照,敢不敢走?」
「……」謝蘭生望了望顧韻。
顧韻還是一頭板寸,她咬咬牙,說:「我敢走。」
「……」以前謝蘭生在莘野家不是沒有坐過飛機,可都不是莘野開的,是飛行員開的,他知道莘野有執照,可每一次都打趣說「你開飛機我可不敢坐,我心裡有好多想法在等著被拍出來呢。」
可這時候,看見顧韻把這當作她參展的最後希望、她人生的一個轉折,謝蘭生也說不出來「咱們幾個不要去了」這樣的話,而且他知道,自己也上飛機的話莘野肯定是有把握的,估計還技術不錯,於是咬咬牙,也道:「敢走。」
電影展映8點開始,此時已經是猶他的5點整了,加州的四點整,三個人在決定以後立刻登機並且出發。
這天天氣非常不錯。窗外是加州燦爛耀眼的陽光還有一望無際的大海。
莘野果然技巧嫻熟,他一邊開,一邊笑:「放心。每24個月要做Flight Review的,沒生疏。」
謝蘭生說:「我知道。你上次回你爸媽家就順便做了那什麼Flight Review。」
「嗯。」
顧韻聽著他們的談話,有點奇怪。
而後,在馬上到帕克城時,一陣氣流突然襲來!飛機因為只有八座不受控地上下顛簸,謝蘭生又有點擔心,兩隻手放在膝上,死死握拳,莘野見了,輕輕拍拍謝蘭生的左手手背,謝蘭生感受到了安撫,再次安心下來。
後頭顧韻看看莘野,又看看謝蘭生,似乎明白一些什麼了。
謝蘭生比她大20歲,還是名導,國際大導,她本來也十分清楚她最近才生出來的一點模糊的情意沒有歸處。
…………
到聖丹尼斯是晚上6點半,他們只有90分鐘可以趕往展映現場。
莘野租了一輛SUV,從其他人告訴他的地圖上沒有的一條路穿過去,還是晚了15分鐘。
顧韻再次十分絕望。
可是事情竟再一次柳暗花明峰迴路轉了!!
展映廳里,排在她前面的印度導演話超級多,還沒下去!
於是觀眾並不知道《琴瑟》導演沒按時到!
謝蘭生長吁了口氣。印度人常常讓他感覺辦事不大靠譜,他有一年參加一個印度舉辦的電影節,到地方才猛然發現組委會把他給漏掉了,沒安排展映!不過這回,謝蘭生卻非常感謝印度導演的不大靠譜。
終於趕上了。謝蘭生在心裡感嘆:當導演最好還得會開飛機。
就這麼著,《琴瑟》靜靜地首映了。滿場燈光再亮起時,全場觀眾給了顧韻長達8分鐘的掌聲。對好片子鼓掌,對爛片子跺腳,是所有電影節的傳統。
顧韻頂著一頭板寸,眼裡卻是閃著水光。
等到掌聲終於結束,互動也終於結束,謝蘭生等一行三人身心俱疲卻滿心歡喜地往出走。
結果還沒出門,組委會的工作人員就向顧韻又跑過去,說:「顧導!!快點兒,快點兒!觀眾還沒離開!他們正在走廊裡面等您出去呢!送您離開!」
顧韻:「啊……」
他們急忙走進走廊。果然,走廊兩邊電影觀眾黑壓壓地站成兩排,把中間的過道空著,一直延伸到了會場主廳。
謝蘭生竟莫名感動。獨立電影觀眾對獨立電影導演竟然有著這樣的尊敬和這樣的情意,他自己在柏林與威尼斯都沒經歷過眼前的時刻。
應該,一陣子都忘不掉吧。
這就是電影啊。
突破國籍、突破文化、突破那些政治壁壘的對電影純粹的愛讓他感動。
在連綿的掌聲當中,在善意的笑容裡面,他們三個從放映廳一直走進會場主廳。
對於顧韻,一切都值了。
…………
因為認為自己可以擴大影響拉拉票數,謝蘭生決定跟顧韻一起飛去聖丹尼斯。
而莘野也跟著去了。
三個人是在舊金山轉機的。
沒有想到,這趟路程十分驚險。
在飛機要起飛之前,機組人員突然發現有個乘客在摳自己!還把自己的一張臉直接摳到鮮血淋漓!機組人員被嚇著了,懷疑他是恐怖分子,讓所有人下了飛機而後徹查整架飛機。確定了沒炸彈後,兩個小時都過去了。而當大家終於上天后,沒多久,所有乘客又被通知這架飛機必須返航,因為有鳥撞上玻璃,玻璃裂了。
再等已經來不及了,否則展映就趕不上了。Park City是一座小城,下趟航班在三小時後,改簽同樣來不及。
就在顧韻徹底絕望時,莘野打了一個電話,包了一架飛機!
費用是每個小時最低最低8000美元!
一個小時五萬!而他們至少需要12個小時才能回來!這簡直比電影本身全部預算還要高了!
然而莘野只是笑笑,對謝蘭生說:「你不是想盡力扶持你的這些年輕人嗎?那就走吧。我贈送了。」
「……嗯,」謝蘭生說,「走吧。」
可沒想到這不算完。他們竟然遍尋不到還能上天的飛行員。臨時預約本來就難,美國對於飛行時長的規定又非常嚴格,誰也不能加班工作,最後,莘野無奈地笑了笑,問兩個人:「我有PPL……就是執照,敢不敢走?」
「……」謝蘭生望了望顧韻。
顧韻還是一頭板寸,她咬咬牙,說:「我敢走。」
「……」以前謝蘭生在莘野家不是沒有坐過飛機,可都不是莘野開的,是飛行員開的,他知道莘野有執照,可每一次都打趣說「你開飛機我可不敢坐,我心裡有好多想法在等著被拍出來呢。」
可這時候,看見顧韻把這當作她參展的最後希望、她人生的一個轉折,謝蘭生也說不出來「咱們幾個不要去了」這樣的話,而且他知道,自己也上飛機的話莘野肯定是有把握的,估計還技術不錯,於是咬咬牙,也道:「敢走。」
電影展映8點開始,此時已經是猶他的5點整了,加州的四點整,三個人在決定以後立刻登機並且出發。
這天天氣非常不錯。窗外是加州燦爛耀眼的陽光還有一望無際的大海。
莘野果然技巧嫻熟,他一邊開,一邊笑:「放心。每24個月要做Flight Review的,沒生疏。」
謝蘭生說:「我知道。你上次回你爸媽家就順便做了那什麼Flight Review。」
「嗯。」
顧韻聽著他們的談話,有點奇怪。
而後,在馬上到帕克城時,一陣氣流突然襲來!飛機因為只有八座不受控地上下顛簸,謝蘭生又有點擔心,兩隻手放在膝上,死死握拳,莘野見了,輕輕拍拍謝蘭生的左手手背,謝蘭生感受到了安撫,再次安心下來。
後頭顧韻看看莘野,又看看謝蘭生,似乎明白一些什麼了。
謝蘭生比她大20歲,還是名導,國際大導,她本來也十分清楚她最近才生出來的一點模糊的情意沒有歸處。
…………
到聖丹尼斯是晚上6點半,他們只有90分鐘可以趕往展映現場。
莘野租了一輛SUV,從其他人告訴他的地圖上沒有的一條路穿過去,還是晚了15分鐘。
顧韻再次十分絕望。
可是事情竟再一次柳暗花明峰迴路轉了!!
展映廳里,排在她前面的印度導演話超級多,還沒下去!
於是觀眾並不知道《琴瑟》導演沒按時到!
謝蘭生長吁了口氣。印度人常常讓他感覺辦事不大靠譜,他有一年參加一個印度舉辦的電影節,到地方才猛然發現組委會把他給漏掉了,沒安排展映!不過這回,謝蘭生卻非常感謝印度導演的不大靠譜。
終於趕上了。謝蘭生在心裡感嘆:當導演最好還得會開飛機。
就這麼著,《琴瑟》靜靜地首映了。滿場燈光再亮起時,全場觀眾給了顧韻長達8分鐘的掌聲。對好片子鼓掌,對爛片子跺腳,是所有電影節的傳統。
顧韻頂著一頭板寸,眼裡卻是閃著水光。
等到掌聲終於結束,互動也終於結束,謝蘭生等一行三人身心俱疲卻滿心歡喜地往出走。
結果還沒出門,組委會的工作人員就向顧韻又跑過去,說:「顧導!!快點兒,快點兒!觀眾還沒離開!他們正在走廊裡面等您出去呢!送您離開!」
顧韻:「啊……」
他們急忙走進走廊。果然,走廊兩邊電影觀眾黑壓壓地站成兩排,把中間的過道空著,一直延伸到了會場主廳。
謝蘭生竟莫名感動。獨立電影觀眾對獨立電影導演竟然有著這樣的尊敬和這樣的情意,他自己在柏林與威尼斯都沒經歷過眼前的時刻。
應該,一陣子都忘不掉吧。
這就是電影啊。
突破國籍、突破文化、突破那些政治壁壘的對電影純粹的愛讓他感動。
在連綿的掌聲當中,在善意的笑容裡面,他們三個從放映廳一直走進會場主廳。
對於顧韻,一切都值了。
…………